很巧,晏晏旁邊與她言談的左小姐就有幾首贊詩小有名氣,得到過這時候詩壇領袖沈休文的讚譽。沈休文年紀在四子中最大,已經四十餘歲,極工於詩,幾年前人們都在讚賞小謝的文章,隻有他唯獨對小謝的詩讚口不絕。事實證明,沈休文獨具慧眼,欣賞的人都不是等閑之輩。
當然,四子並不是很和諧。比如沈休文對寒士鮑明遠就不太友善,曾言「鮑明遠詩如耕牛吐舌,全為苦氣,不見斯文」,謝客與他年齡相差二十餘歲,也不可能像和左太沖那麽親近。
說是互相評點,其實這群人並沒有真的帶什麽詩,林小姐捧出自己的十餘首詩作,眾人傳閱。
林毓秀自認才學不凡,麵對左棻還是心中忐忑,放低了姿態說是請左姐姐雅正,便把最得意的一首遞上來。正好晏晏在旁邊,林小姐順水推舟,讓晏晏也不吝指教。
左棻口中謙虛幾句,接過林小姐用小楷抄錄好的小詩。側過身與晏晏一同細看。
左棻之前看過林家小姐的小詩,大多是館閣閨中之語,偏偏林小姐好名,隻是寫一些煩悶心思,入詩不過屋中器物,繞來繞去,無非此類。左棻擅長的古人贊詩她亦不寫,最後格局有限,自然不可能有太多新意。按照謝客私下開玩笑的話,就是無病呻吟了。
這迴倒是有了不同。左棻看完兩句,輕輕點頭,林毓秀小姐寫的依舊是閨閣語,因為放開手筆,居然了新的感悟。
晏晏跟著看,知道自己寫不出這樣的詩來。
「明月流鴛瓦,斜枝入窗幅。熏籠翠羽暖,池閣小蓮枯。剪花三五夜,嗬筆一二書。誰復登樓望,颸風感高竹。」
左棻點點頭,覺得寫得的確是有些可觀處,雖然免不了為篇謀句,強用其詞,總體來看,似有一股幽怨心事在其中,別有趣致。
左小姐不太清楚,晏晏卻琢磨出滋味來,尤其是最後一句,寫得那麽明顯,她恰巧知道其中關節。
可給晏晏看有什麽用呢?她心思沒這麽複雜,怕是這輩子也做不了這樣的才女了。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磨出一章來。本來想分卷,搞不來,不搞了,原本在第二卷叫西京雜記還是小住京華之間兩難。這章的小詩是我隨口寫的打油詩,一二取次第意。慢慢寫,總有寫完的一天,我還有兩年時間,原計劃才有百章,這不已經有三分之一了嗎?嘿嘿。
☆、無他
宋潛溪低著頭,連唿吸都不敢太大聲,甚至不敢抬起頭看一眼上座的兩人。他的年紀已經不小,求學多年,不遠千裏北上,來到太學府,因為一口很重的鄉音,和其他同學的關係並不太好。家境貧寒的他為了獲取更多知識,常常穿著一件單衣站在文藪樓中抄寫,這年月藏書是很不容易的,往往哪裏的書最豐富,哪裏就是天下文人聚集處。
雖然他怕出醜很少說話,但遇到課業上的問題,宋潛溪
一向毫不馬虎,一定要問個究竟。這點讓幾個博士對他印象深刻。學業不錯的他,這迴以卑微的出身,居然能進入石渠閣陪聽,肯定是得到了了幾個老人的青眼。
他看著前麵小謝先生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到這種地步,果然,讀書還是有用的,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為供自己盤纏辛苦打漁的兄長,宋潛溪心中發誓,一定要達到謝先生那樣的程度——不,要比謝先生還高。
幾十年後的一代文宗宋學士常常給自己的學生講述這段往事,說起那個學生們並不了解的謝先生,語氣中依然帶著敬佩,哪怕他的地位已經是天下文壇宗主。
謝客性子其實有點懶,說好聽些叫淡泊。這時候西席上講話的是另一個姓陳的老博士,和故去的碩儒伏先生是同門,謝客早已聽過這一段的授課,再聽一遍覺得無趣的得很。唯一不同的是,東邊坐著的除了當今聖上,還有一個年輕男人陪坐在下邊。
這個冠帶皆黃紫的年輕男人板著臉,眼睛時不時轉一下,顯然和謝客一樣在走神。他生著一張稍長的臉,麵有青須,大概二十來歲。謝客知道,這是東宮主人,如今的太子,幾年前冊封時自己的叔叔參與了慶典。
不同於大氣不敢出的宋潛溪,謝客的心思不在講課上,而是想著自己的小妹妹玩得怎麽樣了,左家妹妹到了沒有。
……
左家妹妹當然到了。左棻和謝客有不少交集,按理來說應該有共同語言,左太沖的父親問過女兒對謝客有沒有意,但兩人都沒有多餘的心思,偶爾左棻參與兄長和謝客之間的討論,會請教謝客一些問題。比起謝客開玩笑地稱唿晏晏為小妹妹,左棻和謝客更像一對兄妹。
林小姐看著晏晏和左棻的表情,等她們輕輕擱下素箋,方才開口詢問:「左棻姐姐……」
左姑娘聽她喚自己,其餘的女孩子一齊看過來,便如實說出自己對這首小詩的評價。客觀地說,這詩雖然稱不上好,在這群女孩子中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聽完左棻的評賞,顯然更多是誇獎讚許。林毓秀得到這個掃眉才子的稱讚,對這首自己的得意之作多了幾分自信,但她的目的不僅僅是這麽簡單。話頭一轉,看向一邊的晏晏。
「漁竹姐姐覺得我寫得怎麽樣呢?」
得到閔芝消息的林小姐知道晏晏的確不是藏拙,對這些文墨她並不擅長,至少遠遠趕不上自己。
當然,四子並不是很和諧。比如沈休文對寒士鮑明遠就不太友善,曾言「鮑明遠詩如耕牛吐舌,全為苦氣,不見斯文」,謝客與他年齡相差二十餘歲,也不可能像和左太沖那麽親近。
說是互相評點,其實這群人並沒有真的帶什麽詩,林小姐捧出自己的十餘首詩作,眾人傳閱。
林毓秀自認才學不凡,麵對左棻還是心中忐忑,放低了姿態說是請左姐姐雅正,便把最得意的一首遞上來。正好晏晏在旁邊,林小姐順水推舟,讓晏晏也不吝指教。
左棻口中謙虛幾句,接過林小姐用小楷抄錄好的小詩。側過身與晏晏一同細看。
左棻之前看過林家小姐的小詩,大多是館閣閨中之語,偏偏林小姐好名,隻是寫一些煩悶心思,入詩不過屋中器物,繞來繞去,無非此類。左棻擅長的古人贊詩她亦不寫,最後格局有限,自然不可能有太多新意。按照謝客私下開玩笑的話,就是無病呻吟了。
這迴倒是有了不同。左棻看完兩句,輕輕點頭,林毓秀小姐寫的依舊是閨閣語,因為放開手筆,居然了新的感悟。
晏晏跟著看,知道自己寫不出這樣的詩來。
「明月流鴛瓦,斜枝入窗幅。熏籠翠羽暖,池閣小蓮枯。剪花三五夜,嗬筆一二書。誰復登樓望,颸風感高竹。」
左棻點點頭,覺得寫得的確是有些可觀處,雖然免不了為篇謀句,強用其詞,總體來看,似有一股幽怨心事在其中,別有趣致。
左小姐不太清楚,晏晏卻琢磨出滋味來,尤其是最後一句,寫得那麽明顯,她恰巧知道其中關節。
可給晏晏看有什麽用呢?她心思沒這麽複雜,怕是這輩子也做不了這樣的才女了。
作者有話要說: 終於磨出一章來。本來想分卷,搞不來,不搞了,原本在第二卷叫西京雜記還是小住京華之間兩難。這章的小詩是我隨口寫的打油詩,一二取次第意。慢慢寫,總有寫完的一天,我還有兩年時間,原計劃才有百章,這不已經有三分之一了嗎?嘿嘿。
☆、無他
宋潛溪低著頭,連唿吸都不敢太大聲,甚至不敢抬起頭看一眼上座的兩人。他的年紀已經不小,求學多年,不遠千裏北上,來到太學府,因為一口很重的鄉音,和其他同學的關係並不太好。家境貧寒的他為了獲取更多知識,常常穿著一件單衣站在文藪樓中抄寫,這年月藏書是很不容易的,往往哪裏的書最豐富,哪裏就是天下文人聚集處。
雖然他怕出醜很少說話,但遇到課業上的問題,宋潛溪
一向毫不馬虎,一定要問個究竟。這點讓幾個博士對他印象深刻。學業不錯的他,這迴以卑微的出身,居然能進入石渠閣陪聽,肯定是得到了了幾個老人的青眼。
他看著前麵小謝先生的背影,心中感慨萬千。沒想到自己有一天也能到這種地步,果然,讀書還是有用的,想起家中的老母和為供自己盤纏辛苦打漁的兄長,宋潛溪心中發誓,一定要達到謝先生那樣的程度——不,要比謝先生還高。
幾十年後的一代文宗宋學士常常給自己的學生講述這段往事,說起那個學生們並不了解的謝先生,語氣中依然帶著敬佩,哪怕他的地位已經是天下文壇宗主。
謝客性子其實有點懶,說好聽些叫淡泊。這時候西席上講話的是另一個姓陳的老博士,和故去的碩儒伏先生是同門,謝客早已聽過這一段的授課,再聽一遍覺得無趣的得很。唯一不同的是,東邊坐著的除了當今聖上,還有一個年輕男人陪坐在下邊。
這個冠帶皆黃紫的年輕男人板著臉,眼睛時不時轉一下,顯然和謝客一樣在走神。他生著一張稍長的臉,麵有青須,大概二十來歲。謝客知道,這是東宮主人,如今的太子,幾年前冊封時自己的叔叔參與了慶典。
不同於大氣不敢出的宋潛溪,謝客的心思不在講課上,而是想著自己的小妹妹玩得怎麽樣了,左家妹妹到了沒有。
……
左家妹妹當然到了。左棻和謝客有不少交集,按理來說應該有共同語言,左太沖的父親問過女兒對謝客有沒有意,但兩人都沒有多餘的心思,偶爾左棻參與兄長和謝客之間的討論,會請教謝客一些問題。比起謝客開玩笑地稱唿晏晏為小妹妹,左棻和謝客更像一對兄妹。
林小姐看著晏晏和左棻的表情,等她們輕輕擱下素箋,方才開口詢問:「左棻姐姐……」
左姑娘聽她喚自己,其餘的女孩子一齊看過來,便如實說出自己對這首小詩的評價。客觀地說,這詩雖然稱不上好,在這群女孩子中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
聽完左棻的評賞,顯然更多是誇獎讚許。林毓秀得到這個掃眉才子的稱讚,對這首自己的得意之作多了幾分自信,但她的目的不僅僅是這麽簡單。話頭一轉,看向一邊的晏晏。
「漁竹姐姐覺得我寫得怎麽樣呢?」
得到閔芝消息的林小姐知道晏晏的確不是藏拙,對這些文墨她並不擅長,至少遠遠趕不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