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周同表現出不耐煩的樣子揮手示意將張茂拖下去處斬的時候,就有幾個小兵進來拖拽張茂的繩子往外拉。


    這時候張茂已經有些慌了。


    而張通海此時恰到好處的站出來求情,也是先前商量好的。


    張茂並不是真的有骨氣,能好好活著,那又何必死呢?


    對張茂來說其實誰當主子都無所謂,王弼既不是他親戚,也沒有給他什麽大恩大德,所以在經過了心灰意冷和展示傲骨之後,下一步張茂就要對新主子表示忠心了。


    而站出來求情的這個人也是要有說法的。


    一般親手擊敗了敵將,然後再站出來為其求情,不僅落下一個雙方都心知肚明的人情,而且還要說明,我雖然打敗了你,但是對於你的能力我還是很認可的,不是你太弱,而是因為我太強罷了。


    若是說先前兵敗時候張茂還一心求死的話,現在的張茂已經開始怕死了,他要求活。


    而周同這個時候也要裝模作樣的思考一下,然後轉頭看向身旁的其他人,詢問一下意見。


    一般這時候都隻不過是先前串通好的一場戲罷了,但也不能排除一些有著深仇大恨的人,會借機落井下石。


    當然鍾離翊肯定和張茂沒有什麽仇恨,許奮田汾自然也沒有。


    張茂就這樣活了下來,並且一改先前的忠烈模樣,主動跪在周同麵前,先是一番吹捧,說些什麽原是我有眼無珠,王弼乃國之竊賊,原來齊王殿下生得龍璋鳳隨之相,我願肝腦塗地以報不殺之恩等等。


    就像之前鍾離翊攻打代州的時候一樣,一旦有了對麵的降將,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簡單。


    張茂第一個跳出來表示要戴罪立功,因為他不但熟知南岸的軍事部署,而且還有一個天然優勢那就是可以過去刷臉。


    刷臉肯定是一個比較抽象的說法,其實就是在南岸剩下的水軍裏麵,還有張茂的心腹,而張茂自然能夠輕而易舉的帶領齊軍破了艨艟戰陣。


    事實上張茂也這麽做了,其實很簡單,搖身一變從駐守樊城江沿的朝廷將領,成為了齊軍南征水師將領的張茂,僅僅帶了五千多人,就讓艨艟巨艦上的三萬多人全部放棄抵抗。


    在經過二十多天的鏖戰之後,張通海以及鍾離翊他們終於用了兩天時間,突破了進入青州的第一條口子。


    餘下的三萬多募遠水軍全線降了齊軍,而齊軍終於拿下來沿江兩岸渡口,下一步便是把駐紮在紅鷺渡口的步騎軍共三十三萬全部運到了南岸,離著樊城也僅有一步之遙。


    先前我們說樊城由鄭勳親自坐鎮,城深牆厚,並且鄭勳還從江寧來帶了兩萬精銳龍武衛,加上樊城原來的守軍,也有四五萬人。


    正當所有人都以為接下來又該是一場惡戰的時候,鄭勳卻主動派人向周同遞交了降書。


    那麽鄭勳是真心要降嗎?鄭勳又為何突然選擇背叛自己的舅舅王弼選擇投降周同?


    其實在得知了募遠水師全軍覆沒,齊軍已經渡過長江進逼樊城之後,鄭勳就已經萌生了退意,但是他深知,自己的舅舅王弼是個怎樣的人,一旦王弼得知被自己寄予厚望的外甥以及第一道長江防線樊城甚至連一個月都沒有撐到就被攻破時,可想而知王弼會如何發火。


    鄭勳知道,那個時候不管是不是他王弼的親外甥,恐怕自己的腦袋都難保。


    再者說,鄭氏一族作為滎陽貴族,一兩百年來都是周氏朝廷內執掌大權的真正勳貴,直到那王弼一手掌控了朝政之後,除他王氏一族外其餘貴族全都沒落下去。


    若論起親疏遠近,王弼雖然是鄭勳的親舅舅,但是鄭勳祖父曾經被封為彠國公,而他的祖姑母又是聖武皇帝的生母,換句話來說是周同的祖母,說起來鄭勳還是周同的表兄。


    不論哪邊,鄭勳都能沾親帶故。


    雖說鄭勳這些年跟在王弼身後為非作歹,可他自認為沒有做過悖逆之事,於是思來想去的鄭勳,還是決定向表弟周同遞上降書。


    畢竟這麽多年看來,周同自起兵後一路上勢如破竹,先後用了五年的時間,就收複了整個北方,那個關於周同才是天命之子的傳言再次流傳在整個大胥土地上,鄭勳覺得,這一次他不是屈服於大勢,而是屈從於天命。


    第二十二天夜裏,張茂兵敗被俘,第二十三天,張茂帶領齊軍打開長江南岸封鎖,第二十四天,齊軍全線渡過長江由紅鷺渡口抵達樊城城下,第二十五天,鄭勳開城獻降。


    周同不疑有他,帶領三十三萬大軍浩浩蕩蕩進駐樊城。


    他的表兄鄭勳組織了全城百姓七十二萬人給齊王的大軍舉行了隆重的入城儀式,一是完全表達自己的誠意,而是方便齊王周同施以恩典。


    當齊軍三十多萬精銳進城的時候,鄭勳才發現自己究竟做了怎樣一個正確的決定。


    即便他在宮中見慣了龍精虎銳的禁軍,但是仍舊被這支百戰之軍所散發出來的強盛氣勢嚇了一跳,假使他今日沒有獻城,而是選擇與齊軍開戰,想必未來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去。


    鄭勳做得很好,周同很滿意,他不僅有個識相的表兄,而且終於開啟了南征勝利的第一篇序章。


    其後周同繼續任命鄭勳為青州刺史,第二年又將他調任齊州任節度使。


    在不久之後的一場大戰中,鄭勳也將會給他迴報,鄭勳這一次沒有守下來的樊城,將來卻會替周同守下另一座城池,也將為周同的統一大業奠定下真正勝利的基礎。


    當然那是一年之後的事情,現在的周同才進了樊城,後麵還有青州八郡等著他去征服,再往南邊,還有嚴陣以待的揚州和王弼的南胥朝廷,這又將會是一場場慘烈戰役的開啟,也終於不會就此落下帷幕。


    他要走的路還很長,這才僅僅走了一半,在未來的日子裏,又將會有無數人,無數光榮而偉大的事跡,都將會被鐫刻在曆史的書頁上閃閃發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最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最夢並收藏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