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這位河間王同樣老來得此一女,並且他的一個正妃六個側妃至始至終也都未曾為他誕下一子,直到三十九歲的時候,才由王妃生下一個女兒,恰逢那年聖武皇帝也就是周同的父皇生辰。
這位稱得上心靈手巧的河間王親手打了一幅玉屏送到鄴都,聖武皇帝高興之下親自冊封了這個才出生的女孩為玉屏郡主。
這位玉屏郡主不但從母親那裏繼承了女子的美豔,而且還有著大胥周氏素有不論男女都帶些的秀麗,十幾歲時就已經傳出了傾國傾城之姿的芳名。
周同算了算,那年自己四歲,也就是說,這個和自己有著血脈關係的玉屏郡主,現在大概也有二十歲了吧。
大胥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一般也都十三四歲嫁做人婦,尋常富裕人家,也不過養到十六七歲,但誰叫人家是河間王的女兒,即便養到四十歲,也是養得起的。
這麽多年來無數想要踏進王府求親的人均被拒之門外,又正好恰逢亂世,沒有辦法,看來這位河間王,也是鐵了心的想讓自己的獨女,來繼承冀州偌大的家業。
三天的時間轉瞬而過,周同三人三騎便在客棧小廝恭敬的目光中直奔河間王府而去。
至於此時儀門大開的河間王府,早已成為人頭攢動的菜市場一般的存在,非但那些趕過來站在遠處湊熱鬧的人,即便那些拿著帖子從四麵八方來的世家公子們的侍衛隨從,也造就了整條大街都被擁堵住了的景象。
三個人來的不早不晚,正好還能趕上最後一批進得門去。
王府的守衛比入內城時還要嚴格,從那間客棧就能看出來,這種時候若是想要使錢,恐怕難免成為被亂棍打出去的典範。
三人遠遠的下了馬,一前一後走到王府儀門,瞧見大門處不但站著數百的刀甲護衛,負責迎送的乃是一名大管家打扮的老者。
宰相門房尚且七品官,那麽王府的門房,起碼也該六品半吧。
老頭眼見大批排場的士族子弟均已進了府,才要轉身迴去,就有周同三個人緩緩的來到門前。
王府的下人自然也是少不了禮數的,深知今日能來的,不論哪樣的人,也都值得他以禮相待。
於是堆起了滿臉的笑意,靜靜地等在原地,等到三人不疾不徐的來到了自己麵前,才用一種恭順的語氣問道:“這位公子也是來王府求親的麽?”
周同聞言走上前去,對老者深施一禮,開口說道:“不才學生,也為此事而來。”
老者趕緊迴了一禮,然後抬起頭來疑惑地看了看,眼前這位溫文爾雅容貌俊偉的公子哥,不曾見到其他貴族子弟那般動輒幾十數百人的隨行儀仗,身邊也沒跟著披甲執戈的護衛,隻有僅僅三人而已。
但是這公子哥兒,卻又不像先前那些眼高於頂行止高傲的大族子弟,相反麵容和善有禮有節,倒給他平添了不少的親切感。
老者還是照例溫聲詢問道:“不知公子族出哪方,可曾帶著拜帖。”
周同說道:“惠山劉氏子弟劉琦。”
然後伸手把拜帖遞了過去。
老者接過來,打開看了一遍,他仔細在腦海中想了想,並未聽說惠山有個劉氏大族,應該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家族,也未放在心上,隻是開口說:“老朽要先給公子告罪,一張拜帖隻能進去公子一人,至於公子的親隨,可以同老夫前去,王府自有他處招待。”
周同聽完,細微思量了一會,然後又變戲法似的從懷中掏出來兩封一模一樣的拜帖遞給老者:“大人請看,這是學生胞弟劉重,這位乃是一路護衛。”然後指著拓跋那熱和呂方說道。
這下輪到老頭驚奇了,他先是把另外兩張拜帖細細的觀摩了一遍,又向三人投去驚訝的目光,但到底還是恭敬地說道:“三張拜帖都沒問題,但是老朽還要告罪,若要入府,須得解下兵刃。”
周同點了點頭,然後看向拓跋那熱那邊,拓跋那熱沒有絲毫猶豫,解下來腰間佩刀遞了出去,等到看向呂方的時候,這位江湖俠客卻不肯將背後負著的巨劍摘下來,隻是對周同說道:“公子先進去吧,老呂習慣不來這樣的場合,等在外麵就好。”
周同隻好同意,若不細想也沒想到,認識了好幾天,自己也從沒見過呂方將背上大劍解下來過。
老者點了點頭,收起來三張拜帖,就躬著身子引著周同拓跋那熱兩人入府去了。
若說同樣是王府,這處河間王府比起自己的齊王府來,恐怕真是氣派多了。
兩人頭一次進到河間王府的大門,發覺河間王的府邸真是出奇的大,齊王府後來兼並了節度使府還好,要是單跟原來的齊王府比起來,那他周同簡直算是個沒見過世麵的土包子。
說實話,這位齊王師沒見過漢王周啟的府邸,那裏簡直跟宮殿無異。
周同表現的也像一個土包子,他不但對才進去王府那一片一望無際的湖泊讚歎不已,更是對遍布了整片湖邊的亭台樓榭,湖中泛波的大船嘖嘖稱奇。
等到了王府賞園觀景的地方,無數奇花異樹,各種沒有見過的奇珍異獸遊走其間,哪怕是比起鄴都的皇宮裏麵,這裏也不遑多讓。
初升的日光照在王府的各處金頂上,反而掉進了湖水中央,被一片片水波輕輕托起來,各類珍樹異石扯來清晨淡淡的薄霧,蒙在臉上做成幔紗,裙角中不斷傳來各色鳥鳴蟲吟,稱得上人間絕美的勝景。
對於周同的表現那位王府門房也很是滿意,河間王府是什麽地方,乃是整個冀州最氣派最恢宏的所在,到底是小地方來的世家子,老者忍不住在心底輕歎了一聲。
兩人跟著老者走了許久,一路上彎彎繞繞穿過不少的閣樓殿宇,其中也少不得與三五成群的鶯鶯燕燕渾身散發著脂粉的香氣擦肩而過。
許久,老者才領著他們走到一處廊門院外,老者轉過頭來指著院內滿臉歉意的說道:“公子自往內間去便是,老朽就不便再送兩位了。”
周同道過了謝,目送老者離去,才領著拓跋那熱穿過了那道廊橋院門。
這位稱得上心靈手巧的河間王親手打了一幅玉屏送到鄴都,聖武皇帝高興之下親自冊封了這個才出生的女孩為玉屏郡主。
這位玉屏郡主不但從母親那裏繼承了女子的美豔,而且還有著大胥周氏素有不論男女都帶些的秀麗,十幾歲時就已經傳出了傾國傾城之姿的芳名。
周同算了算,那年自己四歲,也就是說,這個和自己有著血脈關係的玉屏郡主,現在大概也有二十歲了吧。
大胥普通百姓家的女子,一般也都十三四歲嫁做人婦,尋常富裕人家,也不過養到十六七歲,但誰叫人家是河間王的女兒,即便養到四十歲,也是養得起的。
這麽多年來無數想要踏進王府求親的人均被拒之門外,又正好恰逢亂世,沒有辦法,看來這位河間王,也是鐵了心的想讓自己的獨女,來繼承冀州偌大的家業。
三天的時間轉瞬而過,周同三人三騎便在客棧小廝恭敬的目光中直奔河間王府而去。
至於此時儀門大開的河間王府,早已成為人頭攢動的菜市場一般的存在,非但那些趕過來站在遠處湊熱鬧的人,即便那些拿著帖子從四麵八方來的世家公子們的侍衛隨從,也造就了整條大街都被擁堵住了的景象。
三個人來的不早不晚,正好還能趕上最後一批進得門去。
王府的守衛比入內城時還要嚴格,從那間客棧就能看出來,這種時候若是想要使錢,恐怕難免成為被亂棍打出去的典範。
三人遠遠的下了馬,一前一後走到王府儀門,瞧見大門處不但站著數百的刀甲護衛,負責迎送的乃是一名大管家打扮的老者。
宰相門房尚且七品官,那麽王府的門房,起碼也該六品半吧。
老頭眼見大批排場的士族子弟均已進了府,才要轉身迴去,就有周同三個人緩緩的來到門前。
王府的下人自然也是少不了禮數的,深知今日能來的,不論哪樣的人,也都值得他以禮相待。
於是堆起了滿臉的笑意,靜靜地等在原地,等到三人不疾不徐的來到了自己麵前,才用一種恭順的語氣問道:“這位公子也是來王府求親的麽?”
周同聞言走上前去,對老者深施一禮,開口說道:“不才學生,也為此事而來。”
老者趕緊迴了一禮,然後抬起頭來疑惑地看了看,眼前這位溫文爾雅容貌俊偉的公子哥,不曾見到其他貴族子弟那般動輒幾十數百人的隨行儀仗,身邊也沒跟著披甲執戈的護衛,隻有僅僅三人而已。
但是這公子哥兒,卻又不像先前那些眼高於頂行止高傲的大族子弟,相反麵容和善有禮有節,倒給他平添了不少的親切感。
老者還是照例溫聲詢問道:“不知公子族出哪方,可曾帶著拜帖。”
周同說道:“惠山劉氏子弟劉琦。”
然後伸手把拜帖遞了過去。
老者接過來,打開看了一遍,他仔細在腦海中想了想,並未聽說惠山有個劉氏大族,應該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家族,也未放在心上,隻是開口說:“老朽要先給公子告罪,一張拜帖隻能進去公子一人,至於公子的親隨,可以同老夫前去,王府自有他處招待。”
周同聽完,細微思量了一會,然後又變戲法似的從懷中掏出來兩封一模一樣的拜帖遞給老者:“大人請看,這是學生胞弟劉重,這位乃是一路護衛。”然後指著拓跋那熱和呂方說道。
這下輪到老頭驚奇了,他先是把另外兩張拜帖細細的觀摩了一遍,又向三人投去驚訝的目光,但到底還是恭敬地說道:“三張拜帖都沒問題,但是老朽還要告罪,若要入府,須得解下兵刃。”
周同點了點頭,然後看向拓跋那熱那邊,拓跋那熱沒有絲毫猶豫,解下來腰間佩刀遞了出去,等到看向呂方的時候,這位江湖俠客卻不肯將背後負著的巨劍摘下來,隻是對周同說道:“公子先進去吧,老呂習慣不來這樣的場合,等在外麵就好。”
周同隻好同意,若不細想也沒想到,認識了好幾天,自己也從沒見過呂方將背上大劍解下來過。
老者點了點頭,收起來三張拜帖,就躬著身子引著周同拓跋那熱兩人入府去了。
若說同樣是王府,這處河間王府比起自己的齊王府來,恐怕真是氣派多了。
兩人頭一次進到河間王府的大門,發覺河間王的府邸真是出奇的大,齊王府後來兼並了節度使府還好,要是單跟原來的齊王府比起來,那他周同簡直算是個沒見過世麵的土包子。
說實話,這位齊王師沒見過漢王周啟的府邸,那裏簡直跟宮殿無異。
周同表現的也像一個土包子,他不但對才進去王府那一片一望無際的湖泊讚歎不已,更是對遍布了整片湖邊的亭台樓榭,湖中泛波的大船嘖嘖稱奇。
等到了王府賞園觀景的地方,無數奇花異樹,各種沒有見過的奇珍異獸遊走其間,哪怕是比起鄴都的皇宮裏麵,這裏也不遑多讓。
初升的日光照在王府的各處金頂上,反而掉進了湖水中央,被一片片水波輕輕托起來,各類珍樹異石扯來清晨淡淡的薄霧,蒙在臉上做成幔紗,裙角中不斷傳來各色鳥鳴蟲吟,稱得上人間絕美的勝景。
對於周同的表現那位王府門房也很是滿意,河間王府是什麽地方,乃是整個冀州最氣派最恢宏的所在,到底是小地方來的世家子,老者忍不住在心底輕歎了一聲。
兩人跟著老者走了許久,一路上彎彎繞繞穿過不少的閣樓殿宇,其中也少不得與三五成群的鶯鶯燕燕渾身散發著脂粉的香氣擦肩而過。
許久,老者才領著他們走到一處廊門院外,老者轉過頭來指著院內滿臉歉意的說道:“公子自往內間去便是,老朽就不便再送兩位了。”
周同道過了謝,目送老者離去,才領著拓跋那熱穿過了那道廊橋院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