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老聖人在位時起居都在大明宮,後來當今繼位,寢宮卻是甘泉宮。老聖人為表自己不問政事之意,雖還在大明宮裏住著,多半時間都在大明宮花園裏的禧壽堂裏起居。這迴翻修大明宮幾個主殿,如今的規矩,都交給了內工部和內帑營造屬在做,前陣子剛剛完工。
吳貴妃接了宮務倒勤謹,這日一對帳目,卻覺出不妥來。讓人取了前兩迴的修繕記錄來對比,這迴修繕的東西反多些,可花費卻比上兩迴少了八十餘萬兩。這才來尋太後討主意。
她道:「臣妾這裏隻有帳目,上頭條陳倒清楚,隻這東西它寫的是金磚碧瓦,也不知是不是真是那東西。要不然怎麽就能差出這許多來!論起來這迴翻修的工程更大……臣妾實在做不得主,特來稟告太後知曉。」
太後也疑惑著,又道:「是不是裏頭的琉璃用多了?從前琉璃都是從番邦進的,可不是貴,如今咱們自己做的更好了,怕是這頭省了錢了。」
吳貴妃道:「琉璃這塊倒兩下持平,皆因這迴陛下吩咐讓在後花園裏加蓋了兩道琉璃通廊並琉璃庭,說是冬日裏太後好領著太妃們逛逛去。故此如今雖是咱們自己做了,用的量卻大了,是以這塊相差不大。倒是金磚碧瓦、梁檁椽柱之屬差得多了,還有幾樣石料、顏色,都差出天來了。」
太後示意,邊上走出一位老嬤嬤來,接過帳冊,放在太後一旁的炕幾上,一邊看一邊給太後說了幾樣。太後聽罷也皺起了眉頭,長嘆一口氣道:「你有心了,且迴去吧。這事兒我會同皇帝說的。」
吳貴妃趕緊行禮告退。
數日後,內戶部的一群禦算師進了宮,在幹元殿書房邊上的三間偏殿裏沒日沒夜地算起帳來。還不時傳了九洲和四海兩個商行的管事進來核對市價。算完了大明宮兩迴翻修的帳,又索性把膳監、藥監、零星採買等幾處內務的帳目也拿來核算了一迴。
然後皇帝就發現自己吃喝拉撒睡,哪樣都不便宜,這也罷了,到底皇家威嚴,若是用的同平民一般的東西也說不過去。可這一個雞蛋差出兩千來倍的價錢,可實在讓人有些看不下去了。
信王看完幾本比帳冊子,頭一個念頭就是:「得,迴家也得查查去了。」
誠王看了也皺眉頭,合著一家老小讓人當傻子坑了好些年頭了。且看那採買價錢,是逢災必漲,也不管那災是發在哪兒的,總能關聯上。豐年不降,管它幾處豐收,這皇家採買的東西物以稀為貴,都是稀罕玩意,是以價格不會隨市價變化。如此一來,這採買的東西自□□開國後,這價錢是一路飆升,尤以前朝漲幅最大。看來自家老爹是出奇得好騙啊。
皇帝捏捏眉頭:「以富養貧,古已有之。巨富之家,聚財無數,若隻做個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於民生無益。以江南為例,江南多富紳,常有豪奢之舉。或以燈船鬥富,或好精巧玩物,或於飲食一擲千金。平民因之多練手藝,反世代皆多巧匠。倚富人誇富之舉而得養家餬口,斯為善。
帝王之家,若亦以奇高之價惠及百姓,雖千倍亦無不可,不過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怕隻怕裏頭層層官員中飽私囊,上欺內帑,下剝平民。於不義處斂財,用財於不忠不孝之地,才是國之大患!」
信王誠王聞言凜然,皆道此事還當徹查才好。
不幾日,內帑一幹大太監連著幾處內造的管事都被內刑部請了去,本以宮殿修繕及採買事起,哪知道越往後挖事兒越多。聽說有大太監們藉機勒索妃子娘家之事,吳貴妃一馬當先,先問過家人,果然從家裏拿來幾張借據,此事坐實。皇帝自然大怒。
尤其當日老聖人在位時最為得寵的幾人,自今上繼位後仍不歇手,直到後來信王主管了內務,今上又以親衛人馬建了內六部,幾位老內相漸漸不如從前得勢,說的話也不如從前管用了,才消停下來。
一路問去,這幾人收受賄賂不說,還同朝廷文武官員結黨營私,賣官鬻爵,更在宮外自設府宅,製式堪比親王。其建宅時所用材料比之宮裏諸殿亦不遑多讓,更有趁著監造內宮時盜取建材偷運出宮用於私宅的。
尤其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向為老聖人信重太監之第一人,執掌大明宮十數年,說權勢熏天亦不為過。尤其與兵部官員交好,過手的大小官缺不下數百,在內城營造私宅時甚至動用過兩千官軍。亦曾有禦史上過彈章,奈何有老聖人相護,最後不了了之不說,那禦史還遭了迫害,從此更無人敢攖其鋒芒。
此場內廷清算延續月餘,查得罪首十餘人,從者數百,瓜葛其間者數千。幾位大太監皆抄家問斬,六部之內涉及官爵買賣者按律論處,連禦前龍禁尉中都清出了數十人,寧府賈蓉亦在其中。
待得這場風波過去,朝堂之上的熟人熟麵幾乎換了三成,更多人忽然意識到——老聖人是真的去了。
吳貴妃自然居了首功,尤其大太監勒索一事,眾人早已習以為常,更怕出首之後遭了報復。卻是吳家不懼奸邪,先拿了證據出來,幾家又見今上鐵血手段,眼見著這迴那些宦官得不著好了,才陸續跟上。
這一場大事裏吳家所行卻可見對今上之忠心不二,且牽扯多少府邸的買官之事也沒分毫吳家的幹係,可見吳家家風之正。皇帝大喜,揮手就賞了吳貴妃雙俸,又給吳濟岩加了個爵。相比之下賈家不僅未曾搶得先機,還爆出與前朝大太監私交深厚,也曾買過官缺的事來,卻是在吳家跟前輸了斤兩。
吳貴妃接了宮務倒勤謹,這日一對帳目,卻覺出不妥來。讓人取了前兩迴的修繕記錄來對比,這迴修繕的東西反多些,可花費卻比上兩迴少了八十餘萬兩。這才來尋太後討主意。
她道:「臣妾這裏隻有帳目,上頭條陳倒清楚,隻這東西它寫的是金磚碧瓦,也不知是不是真是那東西。要不然怎麽就能差出這許多來!論起來這迴翻修的工程更大……臣妾實在做不得主,特來稟告太後知曉。」
太後也疑惑著,又道:「是不是裏頭的琉璃用多了?從前琉璃都是從番邦進的,可不是貴,如今咱們自己做的更好了,怕是這頭省了錢了。」
吳貴妃道:「琉璃這塊倒兩下持平,皆因這迴陛下吩咐讓在後花園裏加蓋了兩道琉璃通廊並琉璃庭,說是冬日裏太後好領著太妃們逛逛去。故此如今雖是咱們自己做了,用的量卻大了,是以這塊相差不大。倒是金磚碧瓦、梁檁椽柱之屬差得多了,還有幾樣石料、顏色,都差出天來了。」
太後示意,邊上走出一位老嬤嬤來,接過帳冊,放在太後一旁的炕幾上,一邊看一邊給太後說了幾樣。太後聽罷也皺起了眉頭,長嘆一口氣道:「你有心了,且迴去吧。這事兒我會同皇帝說的。」
吳貴妃趕緊行禮告退。
數日後,內戶部的一群禦算師進了宮,在幹元殿書房邊上的三間偏殿裏沒日沒夜地算起帳來。還不時傳了九洲和四海兩個商行的管事進來核對市價。算完了大明宮兩迴翻修的帳,又索性把膳監、藥監、零星採買等幾處內務的帳目也拿來核算了一迴。
然後皇帝就發現自己吃喝拉撒睡,哪樣都不便宜,這也罷了,到底皇家威嚴,若是用的同平民一般的東西也說不過去。可這一個雞蛋差出兩千來倍的價錢,可實在讓人有些看不下去了。
信王看完幾本比帳冊子,頭一個念頭就是:「得,迴家也得查查去了。」
誠王看了也皺眉頭,合著一家老小讓人當傻子坑了好些年頭了。且看那採買價錢,是逢災必漲,也不管那災是發在哪兒的,總能關聯上。豐年不降,管它幾處豐收,這皇家採買的東西物以稀為貴,都是稀罕玩意,是以價格不會隨市價變化。如此一來,這採買的東西自□□開國後,這價錢是一路飆升,尤以前朝漲幅最大。看來自家老爹是出奇得好騙啊。
皇帝捏捏眉頭:「以富養貧,古已有之。巨富之家,聚財無數,若隻做個一毛不拔的守財奴,於民生無益。以江南為例,江南多富紳,常有豪奢之舉。或以燈船鬥富,或好精巧玩物,或於飲食一擲千金。平民因之多練手藝,反世代皆多巧匠。倚富人誇富之舉而得養家餬口,斯為善。
帝王之家,若亦以奇高之價惠及百姓,雖千倍亦無不可,不過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怕隻怕裏頭層層官員中飽私囊,上欺內帑,下剝平民。於不義處斂財,用財於不忠不孝之地,才是國之大患!」
信王誠王聞言凜然,皆道此事還當徹查才好。
不幾日,內帑一幹大太監連著幾處內造的管事都被內刑部請了去,本以宮殿修繕及採買事起,哪知道越往後挖事兒越多。聽說有大太監們藉機勒索妃子娘家之事,吳貴妃一馬當先,先問過家人,果然從家裏拿來幾張借據,此事坐實。皇帝自然大怒。
尤其當日老聖人在位時最為得寵的幾人,自今上繼位後仍不歇手,直到後來信王主管了內務,今上又以親衛人馬建了內六部,幾位老內相漸漸不如從前得勢,說的話也不如從前管用了,才消停下來。
一路問去,這幾人收受賄賂不說,還同朝廷文武官員結黨營私,賣官鬻爵,更在宮外自設府宅,製式堪比親王。其建宅時所用材料比之宮裏諸殿亦不遑多讓,更有趁著監造內宮時盜取建材偷運出宮用於私宅的。
尤其大明宮掌宮內相戴權,向為老聖人信重太監之第一人,執掌大明宮十數年,說權勢熏天亦不為過。尤其與兵部官員交好,過手的大小官缺不下數百,在內城營造私宅時甚至動用過兩千官軍。亦曾有禦史上過彈章,奈何有老聖人相護,最後不了了之不說,那禦史還遭了迫害,從此更無人敢攖其鋒芒。
此場內廷清算延續月餘,查得罪首十餘人,從者數百,瓜葛其間者數千。幾位大太監皆抄家問斬,六部之內涉及官爵買賣者按律論處,連禦前龍禁尉中都清出了數十人,寧府賈蓉亦在其中。
待得這場風波過去,朝堂之上的熟人熟麵幾乎換了三成,更多人忽然意識到——老聖人是真的去了。
吳貴妃自然居了首功,尤其大太監勒索一事,眾人早已習以為常,更怕出首之後遭了報復。卻是吳家不懼奸邪,先拿了證據出來,幾家又見今上鐵血手段,眼見著這迴那些宦官得不著好了,才陸續跟上。
這一場大事裏吳家所行卻可見對今上之忠心不二,且牽扯多少府邸的買官之事也沒分毫吳家的幹係,可見吳家家風之正。皇帝大喜,揮手就賞了吳貴妃雙俸,又給吳濟岩加了個爵。相比之下賈家不僅未曾搶得先機,還爆出與前朝大太監私交深厚,也曾買過官缺的事來,卻是在吳家跟前輸了斤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