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哂笑道:「哦?這你也是算出來的?還是扶乩得的天示?」
蒼樸道人一頭到地,才又抬起慢聲道:「聖上在位,一心隻為百姓籌謀,先有商隊走通海上內河各線,以商為舟以利為刃,將因官員勢力而曲虯難伸的物資源流另闢蹊徑而得通行全國。若非如此,當年各地先旱後水之時,怕已激起民亂。
又有技師府、圍水工場等司衙如在明處實在暗,裏頭研習所得,外間或道為『奇技淫巧』,卻是大借自然之力,數倍數十倍乃至數百倍於原先人工之效,一樣時日裏卻可產幾十倍物產,乃是民用得豐之根本。
若聖上同那兩位一般眼界,怕早該將力氣都下在朝堂爭奪上,若是如此,異己早除,隻是又哪裏會有如今的太平天下!聖上乃千古難遇之明君智聖,又有王爺這等忠心不二的臣子兄弟,實乃天下之福!
小道雖是修行之人,卻仍在這青天所覆之下,能保身存久亦是得聖上愛民之恩,如今既得修小技在身,敢不思報國君一二?萬望聖上憐惜小道這點道心,準許小道階前效力。」
信王看了看皇帝,心道這老道好厲害唇舌,難怪那倆對他奉若神明。皇帝聽了這話,麵上波瀾是分毫不起,仍問他:「如此,你倒說說你有何道行,能做什麽事?」
蒼樸道人迴道:「聖上,小道修習觀星訣已久,近年才有所得,如今可觀星識雲,能斷九洲物候,預言各地天時。」
皇帝笑道:「這話說來,朕的欽天監莫不是擺設不成?」
蒼樸道人也不爭辯,隻又叩首道:「陛下,今年都中冬日會比往年冷上一倍不止,且那運河亦要等到來年四月方能開河,比往年足足晚上將近一月。萬望陛下早做安排,避免災損。」
皇帝沉吟片刻,又道:「你這話說在這裏,準或不準卻要等過了這一冬才知,朕如何能這般輕易因你一言便讓百姓軍民妄動?」
蒼樸道人抬頭看了眼窗外,才道:「如此,臣敢斷言,今日這場雪將下足三日,且雪勢漸大,今夜三更後更將起大風,直刮到雪後四日方止。」
皇帝聽了便抬眼看信王,信王咧嘴一樂道:「皇兄,這老道若是真能說對了,倒比欽天監的還算得準些。咱們也不差這三五日的,就等過了七天,再定是傳他還是……他不遲。」
皇帝聞言亦點了點頭,同蒼樸道人道:「小十言之有理,那便七日後再見真章了。」
那場雪果然下了三日,京城積雪兩尺有餘,雪住後勁風不止,把那雪又吹得如揚沙一般,隻鬧夠了七日方停了。
前庭西暖閣裏,蒼樸道人這迴卻得了個鼓凳坐了,信王仍是立在階下,他笑問:「你這老道還猜得挺準,如何,除了這個,還能猜旁的不能?」
蒼樸道人亦笑道:「王爺說笑了,小道花了這大半輩子才修得了這一個本事,旁的還真是不通。」
皇帝同信王對視一眼,信王便道:「光能斷個晴雨有何用處?最多能告訴本王明日出門要不要帶傘罷了。」
蒼樸道人笑著說道:「王爺玩笑!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小道如今隻能參透個風雲雨雪之事,卻亦在這天地人三才之中。天人相應,餘者自然也可推演一二。」
信王道:「哦?不防說來聽聽。」
蒼樸道人立起了身,衝上頭二人一禮,才指了窗外道:「小道上迴說今年當大寒,實則尚不是全本,還有一句,來年之後,這天下寒氣漸增,怕要冷上一個甲子才罷。」座上二人聽了這話,都不禁麵色一凝。
蒼樸道人接著道:「觀山可知,山上山下所生之物大別,所因在何?寒熱也。山頂寒而山腳溫,故有開荒山田地於半山則止,哪個能在霧靈山頂上開田種稻子?同理,九洲南北亦如此數,南溫北寒,致各處作物農時大異,在江南稻可兩熟,再南甚或可三熟,在都中則難矣。
天道有常,南溫北寒者便歸為常,常中有變,往後一甲子,天氣日漸寒涼,一年中酷熱時短而冰封期長,南漸不溫而北地愈寒。此為天變,乃天之唿吸往返之常。與之相應,地亦變,水紋改作物易;人亦變,耐寒而衣厚。順之而變則通,逆之則亡。天變乃天數,人力難及,地變、人變卻大有可為處。為或不為,為此或為彼則成了生死存亡之大事。」
皇帝略垂了眸,不知想些什麽,信王幹笑一聲道:「老道言過其實否?」
蒼樸道人微微搖頭道:「小道未能窮通人事,隻能說兩樣現今便能推得的。其一、北疆必有戰事;其二、天下必多饑饉。」
「此話怎講?」
「王爺稍安,請聽小道言來。北戎苦寒之地,多草少樹,靠牧牛放羊以為生計。此後天候漸變,北地愈寒,牛羊傷凍身死即可眼見,春晚草弱,再略有旱情必成生死大事。
當此間,其北原為冰原酷寒之地,難尋可供生養之隙,南下卻是我大好河山,豈非最好出路?此時彼等南侵,不再是原先常年裏到了秋冬便來劫掠一番的尋釁之舉了,卻是生死存亡的棲地之爭,勢必不能輕言後退,唯其退一步即死也!聖上、王爺請細想,到時該是何等慘烈大戰?
又一個,方才說天變、地變,天時已改,天下農人卻不知,仍是按著昔時農諺播種耕作,怕難有豐收之期。想前些年,那一夏冷雨涼風,京城及周圍幾縣幾乎顆粒無收。那不過是一時一地,如今天變卻波及整個天下,若無應對之策,餓殍遍野易子相食之慘劇實可想見。天下糧產不足,便是坐擁金山銀山又有何用,到那時,隻怕一個金饅頭也換不來一個麵饅頭了!」
蒼樸道人一頭到地,才又抬起慢聲道:「聖上在位,一心隻為百姓籌謀,先有商隊走通海上內河各線,以商為舟以利為刃,將因官員勢力而曲虯難伸的物資源流另闢蹊徑而得通行全國。若非如此,當年各地先旱後水之時,怕已激起民亂。
又有技師府、圍水工場等司衙如在明處實在暗,裏頭研習所得,外間或道為『奇技淫巧』,卻是大借自然之力,數倍數十倍乃至數百倍於原先人工之效,一樣時日裏卻可產幾十倍物產,乃是民用得豐之根本。
若聖上同那兩位一般眼界,怕早該將力氣都下在朝堂爭奪上,若是如此,異己早除,隻是又哪裏會有如今的太平天下!聖上乃千古難遇之明君智聖,又有王爺這等忠心不二的臣子兄弟,實乃天下之福!
小道雖是修行之人,卻仍在這青天所覆之下,能保身存久亦是得聖上愛民之恩,如今既得修小技在身,敢不思報國君一二?萬望聖上憐惜小道這點道心,準許小道階前效力。」
信王看了看皇帝,心道這老道好厲害唇舌,難怪那倆對他奉若神明。皇帝聽了這話,麵上波瀾是分毫不起,仍問他:「如此,你倒說說你有何道行,能做什麽事?」
蒼樸道人迴道:「聖上,小道修習觀星訣已久,近年才有所得,如今可觀星識雲,能斷九洲物候,預言各地天時。」
皇帝笑道:「這話說來,朕的欽天監莫不是擺設不成?」
蒼樸道人也不爭辯,隻又叩首道:「陛下,今年都中冬日會比往年冷上一倍不止,且那運河亦要等到來年四月方能開河,比往年足足晚上將近一月。萬望陛下早做安排,避免災損。」
皇帝沉吟片刻,又道:「你這話說在這裏,準或不準卻要等過了這一冬才知,朕如何能這般輕易因你一言便讓百姓軍民妄動?」
蒼樸道人抬頭看了眼窗外,才道:「如此,臣敢斷言,今日這場雪將下足三日,且雪勢漸大,今夜三更後更將起大風,直刮到雪後四日方止。」
皇帝聽了便抬眼看信王,信王咧嘴一樂道:「皇兄,這老道若是真能說對了,倒比欽天監的還算得準些。咱們也不差這三五日的,就等過了七天,再定是傳他還是……他不遲。」
皇帝聞言亦點了點頭,同蒼樸道人道:「小十言之有理,那便七日後再見真章了。」
那場雪果然下了三日,京城積雪兩尺有餘,雪住後勁風不止,把那雪又吹得如揚沙一般,隻鬧夠了七日方停了。
前庭西暖閣裏,蒼樸道人這迴卻得了個鼓凳坐了,信王仍是立在階下,他笑問:「你這老道還猜得挺準,如何,除了這個,還能猜旁的不能?」
蒼樸道人亦笑道:「王爺說笑了,小道花了這大半輩子才修得了這一個本事,旁的還真是不通。」
皇帝同信王對視一眼,信王便道:「光能斷個晴雨有何用處?最多能告訴本王明日出門要不要帶傘罷了。」
蒼樸道人笑著說道:「王爺玩笑!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小道如今隻能參透個風雲雨雪之事,卻亦在這天地人三才之中。天人相應,餘者自然也可推演一二。」
信王道:「哦?不防說來聽聽。」
蒼樸道人立起了身,衝上頭二人一禮,才指了窗外道:「小道上迴說今年當大寒,實則尚不是全本,還有一句,來年之後,這天下寒氣漸增,怕要冷上一個甲子才罷。」座上二人聽了這話,都不禁麵色一凝。
蒼樸道人接著道:「觀山可知,山上山下所生之物大別,所因在何?寒熱也。山頂寒而山腳溫,故有開荒山田地於半山則止,哪個能在霧靈山頂上開田種稻子?同理,九洲南北亦如此數,南溫北寒,致各處作物農時大異,在江南稻可兩熟,再南甚或可三熟,在都中則難矣。
天道有常,南溫北寒者便歸為常,常中有變,往後一甲子,天氣日漸寒涼,一年中酷熱時短而冰封期長,南漸不溫而北地愈寒。此為天變,乃天之唿吸往返之常。與之相應,地亦變,水紋改作物易;人亦變,耐寒而衣厚。順之而變則通,逆之則亡。天變乃天數,人力難及,地變、人變卻大有可為處。為或不為,為此或為彼則成了生死存亡之大事。」
皇帝略垂了眸,不知想些什麽,信王幹笑一聲道:「老道言過其實否?」
蒼樸道人微微搖頭道:「小道未能窮通人事,隻能說兩樣現今便能推得的。其一、北疆必有戰事;其二、天下必多饑饉。」
「此話怎講?」
「王爺稍安,請聽小道言來。北戎苦寒之地,多草少樹,靠牧牛放羊以為生計。此後天候漸變,北地愈寒,牛羊傷凍身死即可眼見,春晚草弱,再略有旱情必成生死大事。
當此間,其北原為冰原酷寒之地,難尋可供生養之隙,南下卻是我大好河山,豈非最好出路?此時彼等南侵,不再是原先常年裏到了秋冬便來劫掠一番的尋釁之舉了,卻是生死存亡的棲地之爭,勢必不能輕言後退,唯其退一步即死也!聖上、王爺請細想,到時該是何等慘烈大戰?
又一個,方才說天變、地變,天時已改,天下農人卻不知,仍是按著昔時農諺播種耕作,怕難有豐收之期。想前些年,那一夏冷雨涼風,京城及周圍幾縣幾乎顆粒無收。那不過是一時一地,如今天變卻波及整個天下,若無應對之策,餓殍遍野易子相食之慘劇實可想見。天下糧產不足,便是坐擁金山銀山又有何用,到那時,隻怕一個金饅頭也換不來一個麵饅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