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拿下高句麗版圖
開局被廢皇太子,我與武曌爭天下 作者:肆北紅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武承嗣死了,死得十分殘忍。
但,作為行刑人的陳宇,並沒有受到千夫所指,其做法反而被所有人所崇拜。
是啊,這個酷刑深入人心的年代,對待無道的惡人,所有人都想施以最為殘酷的懲戒。
現在,陳宇幫他們做了!
武承嗣一死,吳權帶領所有士兵投降。
麵對這些降兵,陳宇看向禰素嫆,問道:“你覺得如何處置這些降兵?”
禰素嫆思量片刻,道:“卑沙一帶縱火,以及國內城的屠戮,都是武承嗣的決定,如今武承嗣已經死亡,如今我們已經徹底拿下高句麗,正是用人之際,末將覺得這些降兵可以留下,天下百姓定會感恩皇上的仁善舉措。”
陳宇琢磨片刻,看向竇一虎,竇一虎會意,道:“末將覺得遵從武承嗣的將領都可殺,其餘人可納為我大燕所用。”
陳宇沒有詢問薛仁貴,是因為禰素嫆和竇一虎都是燕國新的將領,需要經驗。
薛仁貴亦明白陳宇的用意,故而沒有插嘴。
待禰素嫆和竇一虎表態後,眾人把目光放在陳宇的身上。
陳宇說道:“這些大周士兵,跟隨武承嗣遠赴高句麗,他們都經曆了武承嗣所做的惡事,卻從未有投降我軍或離軍的打算,更是在被堵在這個位置,還與我軍苦戰,尋求出路,他們若非讚同武承嗣的一切決策,就是對大周的無比忠誠。”
聞言,吳權內心一驚,連忙高喊道:“燕王陛下仁善,自不是與那武承嗣一樣殘忍的屠夫,我們出於武承嗣是元帥才無法反抗,僅是出自於對大周的忠誠,我們如此忠於國家的人,若燕王陛下放我們一條活路,我們亦能像忠於大周一樣忠於燕國,不,是更忠於燕國!”
陳宇揚了揚嘴角,道:“如果我殺了你們,我就是和武承嗣一樣是殘忍的屠夫咯?”
架我?
陳宇不屑一顧!
吳權對陳宇挑明了話不免心慌,連忙說道:“小人嘴笨,並不是這個意思。”
不是這個意思,難道還是別的意思?
陳宇懶得去揭穿,甚至不再看吳權一眼,對禰素嫆與竇一虎二人說道:“這些人對大周的忠心可見一斑,而如今我們又剛剛拿下高句麗,讓這些人在這裏,容易串通大周,而若是移交國內,我國多數人在高句麗管控,若是他們起亂後果不堪設想。”
一席話,讓禰素嫆與竇一虎二人茅塞頓開。
禰素嫆慚愧道:“是末將太單純了。”
竇一虎性格比較直,不解道:“跟隨泉男生的那些高句麗士兵,一路跟隨也說明他們忠於泉男生,泉男生和武承嗣都是一樣的貨色,為什麽他的兵就可以招降?”
鴨淥城、沃沮納降兵一事,全軍都知道。
沒待陳宇開口解釋,薛仁貴便說道:“這裏是高句麗,泉男生是這裏的皇帝,而且百姓並不知道其本身也是造禍端的主要之人,有可原諒之處,至於鴨淥城所降的大周士兵,當時禍端未造,也是情有可原,若是皇上全部殺掉這些降兵,與武承嗣又有何不同?”
“末將悟了。”一番話解開了竇一虎心頭的疑惑。
簡單說了幾句後,陳宇當場下令,把在場的所有大周降兵全部處死!
看著陳宇遠去的背影,李盡忠內心的震撼久久沒有平複,道:“對整個戰場運籌帷幄,武藝超群,殺伐果斷,對部下不吝溫柔,耐心解釋...這才是無上帝王的姿態......”
......
安市至懷遠一帶,直到武承嗣全軍覆沒,崔修業終究沒有攻破鄭明誌的防線。
當然,這也跟崔修業沒有全力攻殺所致,否則勝負不一定。
不過陳宇給鄭明誌配置了援軍,隻要落入下風,援軍就會快速趕至,屆時崔修業本事再大也無法攻破這道堅固的防線。
......
隨著武承嗣的全軍覆沒,大周沒有大軍攻入高句麗,在陳宇率軍到達高句麗國內城,扯下最後一麵旗幟,高句麗徹底滅亡,成為燕國的領土。
雖然陳宇滅了高句麗,但當地卻沒有一個百姓說他不好,反而對陳宇的到來無比歡迎。
當辱夷至沃沮的邊境撤除後,當地的百姓才知道,原燕國國內發展竟是如此的恐怖,諸多事物都超乎了他們的認知,國民的待遇好到他們以為在做夢,紛紛感歎加入燕國的好。
就這樣,陳宇無比順利的接手高句麗這塊版圖。
乞乞仲象敬仰陳宇的實力,願意改變協議,成為燕國的藩屬地,但陳宇沒有接受,按照協議的規定把靺鞨作為其附屬國。
這麽做並非陳宇不在乎靺鞨的領地,而是出於防人之心不可無,若是靺鞨成為藩屬地,作為同一個國家,就要對該地區提供一切本國的便利。
屆時若是管理不當,對國民很容易造成偏見,發生內鬥可就不好處理了。
現在把靺鞨作為附屬國,哪怕是小小的提供些技術扶貧,就會對你感恩戴德,何樂而不為呢?
等時機成熟,再納入版圖也不遲!
......
有人歡喜有人愁。
大周,洛陽。
昨日,武曌收到了武承嗣慘不忍睹的屍骸,還有三十萬大軍被滅於高句麗一事。
朝堂上。
武曌鳳目怒視下方的李積,道:“李將軍,此番寡人命你為二路大元帥,輔助武承嗣,你為何屯兵幽州,不出兵協助!”
李積作禮,迴稟道:“皇上息怒,微臣是奉武元帥的命令行事。”
說著,上呈武承嗣曾對他送去的信書和令箭。
武曌瞥了一眼,道:“你作為身經百戰的將軍,理應知道在覺察上司決策有誤時,第一時間做出勸諫,你太令我失望了。”
李積沒有反駁,道:“怪老臣與武元帥一樣,都認為李忠過於弱小,輕視了對手,如今中了對方的算計,令武元帥的名譽蒙羞。”
武承嗣作為武曌的親侄子,又是武曌親自任命的大元帥,要是傳出武承嗣在高句麗濫殺無辜,武曌的顏麵何在?
在朝的大臣們都清楚,所以早早做了商榷,對管轄內的百姓宣發與事實相反的消息。
在這個信息落後,又是皇權掌控一切的年代,輿論全由上麵的人所控製。
武承嗣在高句麗作惡多端,在高句麗卻是仁善的大元帥,是因為陳宇利用高句麗的百姓作為武器,算計了武承嗣,才拿下的最終勝利。
武曌眯了眯眼,他清楚李積並非是小看對手的人,何況當初可被陳宇擺過一道。
雖然武曌有心處置李積,但李積勞苦功高,而且如今大周正是用人之際,特別是前線的將領,一時也拿李積沒辦法,便就此過去。
後花園。
魏元忠稟報道:“皇上,王敖老祖同意下山,現已在前往洛陽的途中。”
武曌鳳目一凝,道:“總算肯出山了!”
......
但,作為行刑人的陳宇,並沒有受到千夫所指,其做法反而被所有人所崇拜。
是啊,這個酷刑深入人心的年代,對待無道的惡人,所有人都想施以最為殘酷的懲戒。
現在,陳宇幫他們做了!
武承嗣一死,吳權帶領所有士兵投降。
麵對這些降兵,陳宇看向禰素嫆,問道:“你覺得如何處置這些降兵?”
禰素嫆思量片刻,道:“卑沙一帶縱火,以及國內城的屠戮,都是武承嗣的決定,如今武承嗣已經死亡,如今我們已經徹底拿下高句麗,正是用人之際,末將覺得這些降兵可以留下,天下百姓定會感恩皇上的仁善舉措。”
陳宇琢磨片刻,看向竇一虎,竇一虎會意,道:“末將覺得遵從武承嗣的將領都可殺,其餘人可納為我大燕所用。”
陳宇沒有詢問薛仁貴,是因為禰素嫆和竇一虎都是燕國新的將領,需要經驗。
薛仁貴亦明白陳宇的用意,故而沒有插嘴。
待禰素嫆和竇一虎表態後,眾人把目光放在陳宇的身上。
陳宇說道:“這些大周士兵,跟隨武承嗣遠赴高句麗,他們都經曆了武承嗣所做的惡事,卻從未有投降我軍或離軍的打算,更是在被堵在這個位置,還與我軍苦戰,尋求出路,他們若非讚同武承嗣的一切決策,就是對大周的無比忠誠。”
聞言,吳權內心一驚,連忙高喊道:“燕王陛下仁善,自不是與那武承嗣一樣殘忍的屠夫,我們出於武承嗣是元帥才無法反抗,僅是出自於對大周的忠誠,我們如此忠於國家的人,若燕王陛下放我們一條活路,我們亦能像忠於大周一樣忠於燕國,不,是更忠於燕國!”
陳宇揚了揚嘴角,道:“如果我殺了你們,我就是和武承嗣一樣是殘忍的屠夫咯?”
架我?
陳宇不屑一顧!
吳權對陳宇挑明了話不免心慌,連忙說道:“小人嘴笨,並不是這個意思。”
不是這個意思,難道還是別的意思?
陳宇懶得去揭穿,甚至不再看吳權一眼,對禰素嫆與竇一虎二人說道:“這些人對大周的忠心可見一斑,而如今我們又剛剛拿下高句麗,讓這些人在這裏,容易串通大周,而若是移交國內,我國多數人在高句麗管控,若是他們起亂後果不堪設想。”
一席話,讓禰素嫆與竇一虎二人茅塞頓開。
禰素嫆慚愧道:“是末將太單純了。”
竇一虎性格比較直,不解道:“跟隨泉男生的那些高句麗士兵,一路跟隨也說明他們忠於泉男生,泉男生和武承嗣都是一樣的貨色,為什麽他的兵就可以招降?”
鴨淥城、沃沮納降兵一事,全軍都知道。
沒待陳宇開口解釋,薛仁貴便說道:“這裏是高句麗,泉男生是這裏的皇帝,而且百姓並不知道其本身也是造禍端的主要之人,有可原諒之處,至於鴨淥城所降的大周士兵,當時禍端未造,也是情有可原,若是皇上全部殺掉這些降兵,與武承嗣又有何不同?”
“末將悟了。”一番話解開了竇一虎心頭的疑惑。
簡單說了幾句後,陳宇當場下令,把在場的所有大周降兵全部處死!
看著陳宇遠去的背影,李盡忠內心的震撼久久沒有平複,道:“對整個戰場運籌帷幄,武藝超群,殺伐果斷,對部下不吝溫柔,耐心解釋...這才是無上帝王的姿態......”
......
安市至懷遠一帶,直到武承嗣全軍覆沒,崔修業終究沒有攻破鄭明誌的防線。
當然,這也跟崔修業沒有全力攻殺所致,否則勝負不一定。
不過陳宇給鄭明誌配置了援軍,隻要落入下風,援軍就會快速趕至,屆時崔修業本事再大也無法攻破這道堅固的防線。
......
隨著武承嗣的全軍覆沒,大周沒有大軍攻入高句麗,在陳宇率軍到達高句麗國內城,扯下最後一麵旗幟,高句麗徹底滅亡,成為燕國的領土。
雖然陳宇滅了高句麗,但當地卻沒有一個百姓說他不好,反而對陳宇的到來無比歡迎。
當辱夷至沃沮的邊境撤除後,當地的百姓才知道,原燕國國內發展竟是如此的恐怖,諸多事物都超乎了他們的認知,國民的待遇好到他們以為在做夢,紛紛感歎加入燕國的好。
就這樣,陳宇無比順利的接手高句麗這塊版圖。
乞乞仲象敬仰陳宇的實力,願意改變協議,成為燕國的藩屬地,但陳宇沒有接受,按照協議的規定把靺鞨作為其附屬國。
這麽做並非陳宇不在乎靺鞨的領地,而是出於防人之心不可無,若是靺鞨成為藩屬地,作為同一個國家,就要對該地區提供一切本國的便利。
屆時若是管理不當,對國民很容易造成偏見,發生內鬥可就不好處理了。
現在把靺鞨作為附屬國,哪怕是小小的提供些技術扶貧,就會對你感恩戴德,何樂而不為呢?
等時機成熟,再納入版圖也不遲!
......
有人歡喜有人愁。
大周,洛陽。
昨日,武曌收到了武承嗣慘不忍睹的屍骸,還有三十萬大軍被滅於高句麗一事。
朝堂上。
武曌鳳目怒視下方的李積,道:“李將軍,此番寡人命你為二路大元帥,輔助武承嗣,你為何屯兵幽州,不出兵協助!”
李積作禮,迴稟道:“皇上息怒,微臣是奉武元帥的命令行事。”
說著,上呈武承嗣曾對他送去的信書和令箭。
武曌瞥了一眼,道:“你作為身經百戰的將軍,理應知道在覺察上司決策有誤時,第一時間做出勸諫,你太令我失望了。”
李積沒有反駁,道:“怪老臣與武元帥一樣,都認為李忠過於弱小,輕視了對手,如今中了對方的算計,令武元帥的名譽蒙羞。”
武承嗣作為武曌的親侄子,又是武曌親自任命的大元帥,要是傳出武承嗣在高句麗濫殺無辜,武曌的顏麵何在?
在朝的大臣們都清楚,所以早早做了商榷,對管轄內的百姓宣發與事實相反的消息。
在這個信息落後,又是皇權掌控一切的年代,輿論全由上麵的人所控製。
武承嗣在高句麗作惡多端,在高句麗卻是仁善的大元帥,是因為陳宇利用高句麗的百姓作為武器,算計了武承嗣,才拿下的最終勝利。
武曌眯了眯眼,他清楚李積並非是小看對手的人,何況當初可被陳宇擺過一道。
雖然武曌有心處置李積,但李積勞苦功高,而且如今大周正是用人之際,特別是前線的將領,一時也拿李積沒辦法,便就此過去。
後花園。
魏元忠稟報道:“皇上,王敖老祖同意下山,現已在前往洛陽的途中。”
武曌鳳目一凝,道:“總算肯出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