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誌忠原本就是自小跟在陳宣墨身邊的隨從,在陳宣墨迎娶陳老夫人,單獨立府後便一直擔任大管家一職,後娶了陳老夫人身邊的大丫頭趙蓮香為妻後,兩人便一直深受陳陳宣墨夫婦的重用,如今這陳老夫人一句話也算是重新奠定了劉管家在這個家的地位。
雖然如今的陳家並非官宦人家,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說明此刻能夠主動重迴陳家的這些人都是對陳家有著很深感情的,雖然重入奴籍並不比當個自由人自在,可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若是能在哪個達官顯貴家中當個下人那在普通人看來也是件極光彩的事。
而這些人既然選擇在陳家落難之時仍然願意迴來,那陳老夫人也斷沒有再將人攆出去的道理,好在如今的陳家雖不比以往,可憑著那幾個丫頭的本事,想來這些人若是真的誠心迴來的話,將來她自然是不會虧待這些人就是了。
當然如今院子裏這些人其中也不排除有那被人收買了懷著不同目的迴來的人,不過要收拾那些別有居心的人也不急於這一時半刻,還要等一切都穩定下來再慢慢收拾他們也不遲。
陳老夫人這些年雖然循規蹈矩的呆在聊城的勞囚營中,從未踏出過半步,對於陳芯暚他們幾個丫頭在外麵做的事情不管不問,可卻並不是與世隔絕,陳家迴來之前的這段時間上京發生的那幾件大事陳老夫人還是略有耳聞的,而那些事情不管是意外還是人為的,陳老夫人都知道那些當年做了虧心事的人家定然是不會輕易放棄這麽好的一個在陳家安插眼線的機會。
相比一直身在外地的陳老夫人,一直留在上京的劉誌忠心裏清楚的很,如今陳家這個管家並不好當,就算是老爺少爺們當年在世還不是被人算計弄了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如今那些人可是各個身居高位,如今要讓陳家這些僅剩的婦孺如何抵抗那些人,更何況這陣子的上京城實在是不太平,而家中的主子們偏偏選在這個時候迴來,這在這位老管家的眼中看來卻是件極不明智的舉動。
隨即想著當年的陳老夫人雖是殺伐果斷,可畢竟是一介女流,又在聊城那種地方呆了多年,一事弄不清楚上京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更何況今天的日子特殊,老夫人選擇在這個時候迴來也是情有可原的,迴頭自己吩咐兒子多注意些外麵的情況便是了。
說起來對於陳老夫人一迴來就能夠重新重用自己的劉管家心裏還是很高興,忙恭聲應諾,禮貌的將湛玄鈺送出了陳家大門。
沒了外人在場的陳家自然是各迴各的院子收拾箱籠去了,這些年陳家眾人雖一直生活在勞囚營裏,可因為費玉蘭幾個丫頭一直都在做著生意,所以陳家眾人的日子並不難過,這人人的家當自然也都是不少。
至於外麵那幾個守門的天玄衛,陳家人也是一點都沒有客氣的,在見到幾個天玄衛將陳芯雨的行李送到暮雨軒迴來之後,紛紛上前求助,畢竟那些抬箱籠的重活陳家的女眷可是做不來的,重迴陳家的下人又畢竟不多,又多是丫鬟仆婦,這抬箱籠的重活自然是做不來的。
陳家如今不缺銀子,所以長媳孫氏一早便先於陳家眾人進城去了牙行買人,可如今的陳家如今隻剩下三十幾位女眷,可偌大的院子用人的數量上自然是不會少,這外麵臨時買的人又不比家生子可靠,所以這挑選下人也是有著不少學問的,可不是去了掏錢就買那麽簡單的,因此先行一步迴來買人的孫氏此時還未迴來,說不得這些力氣活也就隻能麻煩那些天玄衛的官爺了。
倒是陳芯暚這邊有著莫棄這位極為能幹的丫頭在,安頓整理這樣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她親自操心,所以陳芯暚並沒有迴自己要居住的映雪軒,而是直接攙扶著陳家老夫人去了鬆月軒。
雖然陳家的馬車經過改造,即便是長途旅行也會讓乘車的人感到極為舒服,可陳老夫人畢竟是上了年紀,這幾天的旅途勞頓,加上重迴舊宅的老人看起來有些激動,陳芯暚還真是有些擔心老人家的身體,便想著先看著陳老夫人安頓好了在迴去,而陳老夫人自然知道陳芯暚的一片孝心,高興的任憑陳芯暚一路扶著往鬆月軒走去。
重新迴到這自己曾經生活了幾十年的宅子,看著那些自己曾經與心愛的人親手布置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腦海中那一幕幕閃過的往事無不讓老人家動容。
昔年,在這個種滿了花草的園子裏,常常充斥著歡聲笑語,那看似嚴厲,實則最是沒有原則的夫君,每每當孩子們犯錯時出來和稀泥的好像總是他,那個時候的她還常常因為這個而埋怨他沒有原則,慣壞了孩子們,而夫君則總是會笑著牽過她的手哄道:“無妨無妨,這孩子的心性不就該是如此嗎,好孩子可不是罰出來的,更何況我陳家的兒孫個個都是好樣的,將來定不會長歪的,放心吧。”
可如今,當年那些孩子大多都陪著那個沒有原則的夫君長眠於地下,他們竟是連長歪的機會都沒有。
昔年,在那雕梁畫棟的迴廊裏,她最喜歡坐在裏麵聽雨賞雪,那個一生與人為善,救人無數的男人常常就那麽安靜的陪在她的身旁,有時候是拿著醫書專研,有的時候是拿著畫筆作畫,那個時候他筆下的畫作無一例外的部都有著她的身影,他說他自小便不喜歡陳家的毒術,反倒是愛極了陳家的醫術,因為學好了醫術能治病救人,而毒術卻是意在害人,因此家中藏書樓中的醫書他都看過,毒術典籍卻是從未見他翻閱。
可誰成想到了後來,卻正是那些他平生最為不喜的毒術害了他,害了陳家上下七十多人的性命。
昔年,在那邊的湖邊小亭裏,交友廣闊的她常常會邀上三五好友,坐做亭子裏談天說地,聊家庭,說美食,講趣事,那時是何等的熱鬧歡樂。
可如今陪在她身邊的卻隻有為數不多的親人和幾個還不知道是不是忠心的仆婦而已。
這些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可身邊那些最親近的人如今很多都已經成為一捧黃土,今生再難相見。
想到這裏的陳老夫人一直強忍著的淚水再難壓抑。
雖然如今的陳家並非官宦人家,可也正是因為如此,才能說明此刻能夠主動重迴陳家的這些人都是對陳家有著很深感情的,雖然重入奴籍並不比當個自由人自在,可俗話說大樹底下好乘涼,若是能在哪個達官顯貴家中當個下人那在普通人看來也是件極光彩的事。
而這些人既然選擇在陳家落難之時仍然願意迴來,那陳老夫人也斷沒有再將人攆出去的道理,好在如今的陳家雖不比以往,可憑著那幾個丫頭的本事,想來這些人若是真的誠心迴來的話,將來她自然是不會虧待這些人就是了。
當然如今院子裏這些人其中也不排除有那被人收買了懷著不同目的迴來的人,不過要收拾那些別有居心的人也不急於這一時半刻,還要等一切都穩定下來再慢慢收拾他們也不遲。
陳老夫人這些年雖然循規蹈矩的呆在聊城的勞囚營中,從未踏出過半步,對於陳芯暚他們幾個丫頭在外麵做的事情不管不問,可卻並不是與世隔絕,陳家迴來之前的這段時間上京發生的那幾件大事陳老夫人還是略有耳聞的,而那些事情不管是意外還是人為的,陳老夫人都知道那些當年做了虧心事的人家定然是不會輕易放棄這麽好的一個在陳家安插眼線的機會。
相比一直身在外地的陳老夫人,一直留在上京的劉誌忠心裏清楚的很,如今陳家這個管家並不好當,就算是老爺少爺們當年在世還不是被人算計弄了個家破人亡的下場,如今那些人可是各個身居高位,如今要讓陳家這些僅剩的婦孺如何抵抗那些人,更何況這陣子的上京城實在是不太平,而家中的主子們偏偏選在這個時候迴來,這在這位老管家的眼中看來卻是件極不明智的舉動。
隨即想著當年的陳老夫人雖是殺伐果斷,可畢竟是一介女流,又在聊城那種地方呆了多年,一事弄不清楚上京的情況也是有可能的,更何況今天的日子特殊,老夫人選擇在這個時候迴來也是情有可原的,迴頭自己吩咐兒子多注意些外麵的情況便是了。
說起來對於陳老夫人一迴來就能夠重新重用自己的劉管家心裏還是很高興,忙恭聲應諾,禮貌的將湛玄鈺送出了陳家大門。
沒了外人在場的陳家自然是各迴各的院子收拾箱籠去了,這些年陳家眾人雖一直生活在勞囚營裏,可因為費玉蘭幾個丫頭一直都在做著生意,所以陳家眾人的日子並不難過,這人人的家當自然也都是不少。
至於外麵那幾個守門的天玄衛,陳家人也是一點都沒有客氣的,在見到幾個天玄衛將陳芯雨的行李送到暮雨軒迴來之後,紛紛上前求助,畢竟那些抬箱籠的重活陳家的女眷可是做不來的,重迴陳家的下人又畢竟不多,又多是丫鬟仆婦,這抬箱籠的重活自然是做不來的。
陳家如今不缺銀子,所以長媳孫氏一早便先於陳家眾人進城去了牙行買人,可如今的陳家如今隻剩下三十幾位女眷,可偌大的院子用人的數量上自然是不會少,這外麵臨時買的人又不比家生子可靠,所以這挑選下人也是有著不少學問的,可不是去了掏錢就買那麽簡單的,因此先行一步迴來買人的孫氏此時還未迴來,說不得這些力氣活也就隻能麻煩那些天玄衛的官爺了。
倒是陳芯暚這邊有著莫棄這位極為能幹的丫頭在,安頓整理這樣的事情自然不需要她親自操心,所以陳芯暚並沒有迴自己要居住的映雪軒,而是直接攙扶著陳家老夫人去了鬆月軒。
雖然陳家的馬車經過改造,即便是長途旅行也會讓乘車的人感到極為舒服,可陳老夫人畢竟是上了年紀,這幾天的旅途勞頓,加上重迴舊宅的老人看起來有些激動,陳芯暚還真是有些擔心老人家的身體,便想著先看著陳老夫人安頓好了在迴去,而陳老夫人自然知道陳芯暚的一片孝心,高興的任憑陳芯暚一路扶著往鬆月軒走去。
重新迴到這自己曾經生活了幾十年的宅子,看著那些自己曾經與心愛的人親手布置下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石,腦海中那一幕幕閃過的往事無不讓老人家動容。
昔年,在這個種滿了花草的園子裏,常常充斥著歡聲笑語,那看似嚴厲,實則最是沒有原則的夫君,每每當孩子們犯錯時出來和稀泥的好像總是他,那個時候的她還常常因為這個而埋怨他沒有原則,慣壞了孩子們,而夫君則總是會笑著牽過她的手哄道:“無妨無妨,這孩子的心性不就該是如此嗎,好孩子可不是罰出來的,更何況我陳家的兒孫個個都是好樣的,將來定不會長歪的,放心吧。”
可如今,當年那些孩子大多都陪著那個沒有原則的夫君長眠於地下,他們竟是連長歪的機會都沒有。
昔年,在那雕梁畫棟的迴廊裏,她最喜歡坐在裏麵聽雨賞雪,那個一生與人為善,救人無數的男人常常就那麽安靜的陪在她的身旁,有時候是拿著醫書專研,有的時候是拿著畫筆作畫,那個時候他筆下的畫作無一例外的部都有著她的身影,他說他自小便不喜歡陳家的毒術,反倒是愛極了陳家的醫術,因為學好了醫術能治病救人,而毒術卻是意在害人,因此家中藏書樓中的醫書他都看過,毒術典籍卻是從未見他翻閱。
可誰成想到了後來,卻正是那些他平生最為不喜的毒術害了他,害了陳家上下七十多人的性命。
昔年,在那邊的湖邊小亭裏,交友廣闊的她常常會邀上三五好友,坐做亭子裏談天說地,聊家庭,說美食,講趣事,那時是何等的熱鬧歡樂。
可如今陪在她身邊的卻隻有為數不多的親人和幾個還不知道是不是忠心的仆婦而已。
這些場景仿佛就在眼前,可身邊那些最親近的人如今很多都已經成為一捧黃土,今生再難相見。
想到這裏的陳老夫人一直強忍著的淚水再難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