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海邊烤肉
讓你挖野菜還債,不是上山撿錢! 作者:林楓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一次,所有人的魚竿都一樣,是陳光輝從鎮上新買的,宋安寧也沒讓係統幫忙。
吹著海風,身心放鬆,坐在小板凳上吃了些水果,等待魚兒上鉤。
而不遠處的陳光輝雖沒釣到魚,也不像之前那樣急躁,迴想著宋安寧教給他的釣魚要領,掛餌拋竿,看著十分穩重。
幾輪比試結束,令大家意外的是,一向厲害的宋安寧隻排了第三名,第一名是於小海,第二名是宋二和的孫子宋天寶。
陳光輝垮著一張臉,有點沮喪。
“小海出生在漁村,家裏就是做這個的,釣魚釣得好也正常。
可天寶那小子怎麽迴事?連大海都沒見過的孩子,也沒拿過魚竿,第一次釣魚就釣到這麽多,上哪說理去?
那我釣了這麽多年的魚又算什麽?”
陳光輝嘟嘟囔囔,宋安寧和潘老頭相視一笑,整齊迴他一句:
“算你努力……”
“……”
努力在絕對的天賦麵前,好像差了不少。
陳光輝心裏酸酸的,卻又無能為力,人也蔫吧吧的。
“徒弟,忘了我說的?
管別人做什麽?跟自己比,明日的你比今日好,就夠了。”
潘老頭也十分難得多說了兩句。
“是啊,陳家小子,我還記得剛見你和阿寧,那時你可一條魚都釣不到,抓耳撓腮,心一直靜不下來。
也才過了兩三個月,你比之前強多了,要知足啊……”
二人這麽一說,陳光輝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帶著一群孩子去礁石那邊釣魚去了。
宋安寧和潘老頭沒有參加,準備迴遮陽棚裏歇一會兒。
剛走到門口,就聽裏麵傳來王迎兒和大伯母的說話聲。
“聽說阿寧要出遠門,一個小丫頭總在外邊待著,能行嗎?
我看你們兩口子沒什麽意見,真這麽放心?”
王迎兒笑了一聲,“嫂子不瞞你,說放心那是假的。
兒子倒還好,在外麵能安全些,皮糙肉厚的,練武功也不怕受傷。
可這女娃娃不同啊,尤其是我家阿寧,從小到大就沒舍得讓她幹什麽重活,前些日子她跟我說要和潘老先生出門遊曆,我和她爹半宿都沒睡著。
可話又說迴來,一直在村裏能有什麽出息呢?還像咱們這樣,土裏刨食,抬頭就是半月村那方天地。
她身為潘老先生的徒弟,就注定武功不能太差,識藥材,學醫術,走遍山川湖海,結識三教九流。
這是阿寧喜歡做的事,我們再擔心也不會說出來,不給孩子拖後腿的。”
王迎兒這一番話給旁邊幾個女人聽得一愣一愣的,包括陳光明夫人和肖瑤。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都是當娘親的人,理解王迎兒的擔憂,同時也十分欽佩她的遠慮。
宋安寧站在帳篷外麵,心裏悶悶的,眼睛有些紅。
這些爹娘從來不說,隻要是對的事,宋安寧開口,他們便會尊重她的決定。
這時,潘老頭隔著帳篷喊了一聲:
“阿寧她娘,你們不必擔心。
她跟在我身邊,油皮都不會破一塊,還有那麽多師兄師姐護著,這丫頭享福著呢。”
王迎兒聽到聲音連忙走了出來,盈盈一拜。
“阿寧就交給您了,多謝您的照顧。”
潘老頭擺擺手,虛扶她一下,笑著說道:
“阿寧聰慧果敢,收她做徒弟是我的福氣。
不過也不會離開太久,隔十天半個月我們就會迴來,我給孩子們講幾天課,阿寧也能在家歇一歇。”
聽到隔十天半個月就能迴來一次,王迎兒也放心了不少。
時間來到中午,陳府的廚娘,婆子們也收拾好了食材,一眾人等麵朝大海坐下,開始了烤肉盛宴。
有他們剛才釣上來的新鮮海魚,還有孩子們趕海找到的貝殼,蟶子,蝦蟹……
把薄薄的石板洗刷幹淨,下麵添上一把火,石板烤得滾燙。
抓上兩把白白胖胖的蜆子放在上麵,沒一會兒,蜆子開口,鮮香撲鼻。
海水本身帶著鹽分,烤海鮮連鹽都不用放,烤熟的貝類稍微晾涼些,吃上一口,肉質飽滿,鮮甜可口。
“怪不得大家都喜歡海邊,景色真美,海鮮也這麽好吃。”
“既然喜歡,那就多吃些,守著大海就這點好,海貨管夠。”
“哈哈哈……”
成年人交杯換盞,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孩子們蹲在石板旁邊,親自動手烤肉,看到醃製好的牛羊肉放到石板上,滋滋作響,撒上一把調料,幾個小家夥口水都流下來了。
“哇!牛肉真好吃!
這是我頭一迴吃到牛肉!”
“我也是頭一迴吃呢!比雞肉豬肉都好吃。”
在南嶽王朝,耕牛不可隨意宰殺,隻有有錢人家能找點門路,弄一些來。
而現在他們吃的,是宋安寧放在背包裏的犛牛肉,味道比水牛,黃牛都要好些。
而此時,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宋安寧和潘老頭身上。
隻見他們二人拿起洗幹淨的菜葉子鋪在盤子裏,夾起幾片辣椒圈兒,再放上兩片牛肉,蘸些調料,最後用菜葉包上,一口放進嘴裏。
看他們吃得香甜,大夥兒也偷偷摸摸學了起來。
這一吃不要緊,菜葉解膩,辣椒增加了肉的香味兒,再加上阿寧拿出來的燒烤調料,滋味絕了。
“還是阿寧會吃啊!
這個烤肉可太香了!香迷糊啦哈哈哈……”
海風將他們的笑聲吹到很遠很遠,這裏沒有任何拘束,有的隻是兩家老人帶著孩子們在海邊賞景,吃肉,暢想未來。
飯後,眾人皆在棚子裏歇息,直到太陽西沉,一輪紅日平靜地落在海麵,幾位老人帶著大夥兒在海邊走走,坐船出海逛了一圈兒,海灘生起篝火,大鍋裏燉著新鮮海魚,咕嘟咕嘟直冒泡泡。
又飽餐一頓,天色漸暗,也到了迴去的時候。
孩子們有些沒玩夠,依依不舍地上了船,兩家人在碼頭分別,想著今日所見所聞,心裏都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果然,人還是要出去走走,才能看到多樣的世界。
第二日,一家人早早起來,他們知道阿寧要出門,王迎兒和張氏正給她準備衣裳,鞋襪。
這些都是近幾日她們點燈熬油,一針一線做出來的。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這句話在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吃了早飯,潘老頭把全村的孩子喊到他院裏,給他們布置了功課。
而宋家女眷圍著宋安寧,交代了不少。
“阿寧,就算不迴家,也托人帶個信兒。
身上的銀子夠不夠?阿奶再給你拿些?”
“阿娘給你縫了新的月事帶,記住不要吃生冷的東西,也不要喝生水,否則肚裏會長蟲子,來月事也會肚子疼的。”
誰都沒發現,宋豐站在大門口,又高又壯的大男人,不住抹淚,哭成了狗。
直到王迎兒去院裏拿東西,看到自家爺們那個熊樣,白眼兒都快翻到天上去了。
“瞧你那沒有出息的樣兒,哭什麽哭?”
吹著海風,身心放鬆,坐在小板凳上吃了些水果,等待魚兒上鉤。
而不遠處的陳光輝雖沒釣到魚,也不像之前那樣急躁,迴想著宋安寧教給他的釣魚要領,掛餌拋竿,看著十分穩重。
幾輪比試結束,令大家意外的是,一向厲害的宋安寧隻排了第三名,第一名是於小海,第二名是宋二和的孫子宋天寶。
陳光輝垮著一張臉,有點沮喪。
“小海出生在漁村,家裏就是做這個的,釣魚釣得好也正常。
可天寶那小子怎麽迴事?連大海都沒見過的孩子,也沒拿過魚竿,第一次釣魚就釣到這麽多,上哪說理去?
那我釣了這麽多年的魚又算什麽?”
陳光輝嘟嘟囔囔,宋安寧和潘老頭相視一笑,整齊迴他一句:
“算你努力……”
“……”
努力在絕對的天賦麵前,好像差了不少。
陳光輝心裏酸酸的,卻又無能為力,人也蔫吧吧的。
“徒弟,忘了我說的?
管別人做什麽?跟自己比,明日的你比今日好,就夠了。”
潘老頭也十分難得多說了兩句。
“是啊,陳家小子,我還記得剛見你和阿寧,那時你可一條魚都釣不到,抓耳撓腮,心一直靜不下來。
也才過了兩三個月,你比之前強多了,要知足啊……”
二人這麽一說,陳光輝的心情也好了不少,帶著一群孩子去礁石那邊釣魚去了。
宋安寧和潘老頭沒有參加,準備迴遮陽棚裏歇一會兒。
剛走到門口,就聽裏麵傳來王迎兒和大伯母的說話聲。
“聽說阿寧要出遠門,一個小丫頭總在外邊待著,能行嗎?
我看你們兩口子沒什麽意見,真這麽放心?”
王迎兒笑了一聲,“嫂子不瞞你,說放心那是假的。
兒子倒還好,在外麵能安全些,皮糙肉厚的,練武功也不怕受傷。
可這女娃娃不同啊,尤其是我家阿寧,從小到大就沒舍得讓她幹什麽重活,前些日子她跟我說要和潘老先生出門遊曆,我和她爹半宿都沒睡著。
可話又說迴來,一直在村裏能有什麽出息呢?還像咱們這樣,土裏刨食,抬頭就是半月村那方天地。
她身為潘老先生的徒弟,就注定武功不能太差,識藥材,學醫術,走遍山川湖海,結識三教九流。
這是阿寧喜歡做的事,我們再擔心也不會說出來,不給孩子拖後腿的。”
王迎兒這一番話給旁邊幾個女人聽得一愣一愣的,包括陳光明夫人和肖瑤。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都是當娘親的人,理解王迎兒的擔憂,同時也十分欽佩她的遠慮。
宋安寧站在帳篷外麵,心裏悶悶的,眼睛有些紅。
這些爹娘從來不說,隻要是對的事,宋安寧開口,他們便會尊重她的決定。
這時,潘老頭隔著帳篷喊了一聲:
“阿寧她娘,你們不必擔心。
她跟在我身邊,油皮都不會破一塊,還有那麽多師兄師姐護著,這丫頭享福著呢。”
王迎兒聽到聲音連忙走了出來,盈盈一拜。
“阿寧就交給您了,多謝您的照顧。”
潘老頭擺擺手,虛扶她一下,笑著說道:
“阿寧聰慧果敢,收她做徒弟是我的福氣。
不過也不會離開太久,隔十天半個月我們就會迴來,我給孩子們講幾天課,阿寧也能在家歇一歇。”
聽到隔十天半個月就能迴來一次,王迎兒也放心了不少。
時間來到中午,陳府的廚娘,婆子們也收拾好了食材,一眾人等麵朝大海坐下,開始了烤肉盛宴。
有他們剛才釣上來的新鮮海魚,還有孩子們趕海找到的貝殼,蟶子,蝦蟹……
把薄薄的石板洗刷幹淨,下麵添上一把火,石板烤得滾燙。
抓上兩把白白胖胖的蜆子放在上麵,沒一會兒,蜆子開口,鮮香撲鼻。
海水本身帶著鹽分,烤海鮮連鹽都不用放,烤熟的貝類稍微晾涼些,吃上一口,肉質飽滿,鮮甜可口。
“怪不得大家都喜歡海邊,景色真美,海鮮也這麽好吃。”
“既然喜歡,那就多吃些,守著大海就這點好,海貨管夠。”
“哈哈哈……”
成年人交杯換盞,談天說地,好不熱鬧。
孩子們蹲在石板旁邊,親自動手烤肉,看到醃製好的牛羊肉放到石板上,滋滋作響,撒上一把調料,幾個小家夥口水都流下來了。
“哇!牛肉真好吃!
這是我頭一迴吃到牛肉!”
“我也是頭一迴吃呢!比雞肉豬肉都好吃。”
在南嶽王朝,耕牛不可隨意宰殺,隻有有錢人家能找點門路,弄一些來。
而現在他們吃的,是宋安寧放在背包裏的犛牛肉,味道比水牛,黃牛都要好些。
而此時,眾人的目光都聚集在宋安寧和潘老頭身上。
隻見他們二人拿起洗幹淨的菜葉子鋪在盤子裏,夾起幾片辣椒圈兒,再放上兩片牛肉,蘸些調料,最後用菜葉包上,一口放進嘴裏。
看他們吃得香甜,大夥兒也偷偷摸摸學了起來。
這一吃不要緊,菜葉解膩,辣椒增加了肉的香味兒,再加上阿寧拿出來的燒烤調料,滋味絕了。
“還是阿寧會吃啊!
這個烤肉可太香了!香迷糊啦哈哈哈……”
海風將他們的笑聲吹到很遠很遠,這裏沒有任何拘束,有的隻是兩家老人帶著孩子們在海邊賞景,吃肉,暢想未來。
飯後,眾人皆在棚子裏歇息,直到太陽西沉,一輪紅日平靜地落在海麵,幾位老人帶著大夥兒在海邊走走,坐船出海逛了一圈兒,海灘生起篝火,大鍋裏燉著新鮮海魚,咕嘟咕嘟直冒泡泡。
又飽餐一頓,天色漸暗,也到了迴去的時候。
孩子們有些沒玩夠,依依不舍地上了船,兩家人在碼頭分別,想著今日所見所聞,心裏都有種不一樣的感覺。
果然,人還是要出去走走,才能看到多樣的世界。
第二日,一家人早早起來,他們知道阿寧要出門,王迎兒和張氏正給她準備衣裳,鞋襪。
這些都是近幾日她們點燈熬油,一針一線做出來的。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這句話在此刻體現得淋漓盡致。
吃了早飯,潘老頭把全村的孩子喊到他院裏,給他們布置了功課。
而宋家女眷圍著宋安寧,交代了不少。
“阿寧,就算不迴家,也托人帶個信兒。
身上的銀子夠不夠?阿奶再給你拿些?”
“阿娘給你縫了新的月事帶,記住不要吃生冷的東西,也不要喝生水,否則肚裏會長蟲子,來月事也會肚子疼的。”
誰都沒發現,宋豐站在大門口,又高又壯的大男人,不住抹淚,哭成了狗。
直到王迎兒去院裏拿東西,看到自家爺們那個熊樣,白眼兒都快翻到天上去了。
“瞧你那沒有出息的樣兒,哭什麽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