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漁村習俗
讓你挖野菜還債,不是上山撿錢! 作者:林楓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宋安月站在最前麵,激動地搓著小手,手拋網她不會用,隻能在一旁看著。
現在自己就要上手了,興奮之餘還有點緊張,在心裏默念:求求螃蟹鑽進我的籠子裏吧……
“過來,阿月,姐姐拉著你,咱們一起把地籠提上來。”
宋安寧先是解開綁在樹上的繩子,讓妹妹拉住繩子往上提。
下一刻,宋安月就皺起眉毛,整個身子都跟著用力,半個身子都傾到了船外麵。
宋安寧見此,一手按住妹妹,連忙幫著拉了一把,這隨手一下,竟沒拉動。
奇怪,她之前在海上時也收過不少地籠,這麽沉的倒是少見。
遇到這種情況,要麽大豐收,最大的可能是籠子掛到了下麵的樹根,用蠻力往上拉,地籠就廢掉了。
“主人,不是掛到了,籠子是滿的,所以很沉。”
香香說完,宋安寧詫異地挑了挑眉,他們今天蠻幸運的,不管在哪都能遇上好東西,自己之前出來,可沒吃過這麽好的。
本以為是哄孩子玩的玩意,起初陳光輝並沒在意,可當宋安寧拉著妹妹的手將滿滿當當的地籠提起來後,陳光輝一個箭步就衝了過來。
由於船上不穩,他差點摔了個狗吃屎。
“我的老天爺啊……一整籠的大青蟹!”
宋安寧仔細看了下,可能是品種不同,籠子裏的青蟹比她之前遇到的那些都要大上兩圈。
香香說這些青蟹跟上次宋安寧在水坑裏遇到的品種略有不同,地籠裏的這些叫鋸緣青蟹,是青蟹品種裏體型最大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價格也比之前那些貴上一倍。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這螃蟹性情兇猛,一定要小心些。
於小川本想把地籠裏的螃蟹倒出來,宋安寧剛被香香科普過,急忙阻止。
“先放著吧,當心夾到手。”
她是想著船上都是孩子,就連陳光輝也細皮嫩肉的,萬一被螃蟹傷到就不好了。
等船靠岸,找幾個漁村的村民幫著將螃蟹綁好,他們拿迴鎮上蒸了吃。
可下一秒,她就覺得自己的擔心十分多餘。船上有綁螃蟹的布條,眾人隻見於小川兄妹十分麻利地捏起螃蟹,三兩下就能綁好一隻。
“……”
不愧是自小在漁村長大的,人家綁起螃蟹來就跟玩兒似的。
宋澤遠和宋安月起初還想湊上去幫忙,可看見螃蟹揮舞著的蟹鉗,便歇了這個念頭,隻在旁邊看著就好,阿姐都不敢上手的,他們就不逞能了。
於小川兄妹綁蟹綁得歡快,剩下的地籠也從水裏一個個地拿出來,其中於小漁和宋安月這兩個小女娃的地籠裏螃蟹最多,有些螃蟹甚至被擠掉了蟹鉗。
“阿寧姐,這些大青蟹若是拉到鎮上去,客人都會搶著買的。”
“小川這話不對,就這種品相的螃蟹,各大酒樓都會瘋搶,根本不會給你迴鎮上的機會。”
陳光輝擺擺手,這些東西單拿出哪一個,都是稀有的。
海邊東西不少,可物以稀為貴,每次出來好東西,都會遭人圍追堵截,有的商家還能當街打起來。
“對哈?各家酒樓都派人在鎮口守著呢。”
宋安寧第一次知道這事,更加堅定要把船上的漁獲送到醉仙居,總不能讓醉仙居的夥計眼巴巴地看著,她再賣給別家吧?
歸還漁船時,於小川還刻意提醒宋安寧這裏的習俗。
“阿寧姐,咱們這兒有一種說法。
借或租了人家的船,都要留些東西給船家,特別是咱們今日收獲頗豐,這是好兆頭,所以也得讓給予方便的船家沾沾喜氣。
也不用多了,小魚小蝦什麽的就行。”
宋安寧認真地點了下頭,入鄉隨俗,而且確實要感謝人家的小船,幫他們帶迴了這麽多東西。
“好,你去找船家過來,問下他這裏能不能租板車,若沒有,咱們再找。”
沒過一會兒,於小川就帶著船家小跑過來,這男人四十多歲,常年在海上漂著,曬得黝黑,一笑就會露出一排大白牙。
“姑娘,這孩子說你們捕了一船的魚,過來租板車的。
才出海多久啊,咋能整這麽多呢。”
剛過來的時候,他還不信,覺得是孩子太小,不知道一船魚有多少呢。
可親眼見到,他也傻了眼。
那是什麽魚!馬友和黃姑!這些人是什麽好命喲……他咋就遇不到呢!
宋安寧見眼前的男人快把船上的魚盯出個洞來,趕緊迴複他:
“這位大哥,我們要將這些拉到鎮上,去鎮口雇車要費些工夫,你家裏有板車嗎?我們可以多出點銀子的。”
她一邊說著,一邊撿魚。
馬友魚六條,黃姑魚六條,綁好的大青蟹六隻裝在單獨的筐裏,放在男人麵前。
“用你家的漁船捕了這麽多魚,也是有緣。
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還請大哥也沾沾喜氣,以後漁船滿載,一帆風順,平安歸來。”
“這,這怎麽使得?
謝謝姑娘的祝福,不求大富大貴,隻求平安歸來啊……”
男人將宋安寧手裏的東西接了過來。這些漁獲,帶著宋安寧的祝福,對漁民來說,這才是最珍貴的。
每次出海所有人盼望的都是這個,小丫頭能說出這些,讓人心裏真暖啊。
“大哥,那板車?”
“有!我家有三輛板車呢,都是專門拉漁獲的,還有擋板,我這就迴家取來。”
說著,他拎起大筐,頭也不迴地往家跑。
而陳光輝有些不解地湊到宋安寧身旁:
“師父,為什麽都給了六條啊?六六大順的意思嗎?
每樣六條,加一起可真不少。”
宋安寧和於小川相視而笑,這個也算是漁村裏的習俗。
從五行來講,六屬水,而大海是漁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在臨海鎮附近的漁村裏,村民都十分喜歡六這個數字。
“哎,今日出來一趟,我感覺前麵的三十年都白活了。
比不上師父也就算了,如今連幾個孩子我也比不上,慚愧啊……”
陳光輝沉重地歎了口氣,一直以來,他覺得自己對大海的了解已經很多了。
可今日才發現,馬鮫和馬友他分不清,拋網他不會,連最基本的綁螃蟹也不會。
“比什麽比?哪裏不會就去學啊。有這歎氣的功夫,還不如過來撿魚。
大老爺們矯情什麽?”
現在自己就要上手了,興奮之餘還有點緊張,在心裏默念:求求螃蟹鑽進我的籠子裏吧……
“過來,阿月,姐姐拉著你,咱們一起把地籠提上來。”
宋安寧先是解開綁在樹上的繩子,讓妹妹拉住繩子往上提。
下一刻,宋安月就皺起眉毛,整個身子都跟著用力,半個身子都傾到了船外麵。
宋安寧見此,一手按住妹妹,連忙幫著拉了一把,這隨手一下,竟沒拉動。
奇怪,她之前在海上時也收過不少地籠,這麽沉的倒是少見。
遇到這種情況,要麽大豐收,最大的可能是籠子掛到了下麵的樹根,用蠻力往上拉,地籠就廢掉了。
“主人,不是掛到了,籠子是滿的,所以很沉。”
香香說完,宋安寧詫異地挑了挑眉,他們今天蠻幸運的,不管在哪都能遇上好東西,自己之前出來,可沒吃過這麽好的。
本以為是哄孩子玩的玩意,起初陳光輝並沒在意,可當宋安寧拉著妹妹的手將滿滿當當的地籠提起來後,陳光輝一個箭步就衝了過來。
由於船上不穩,他差點摔了個狗吃屎。
“我的老天爺啊……一整籠的大青蟹!”
宋安寧仔細看了下,可能是品種不同,籠子裏的青蟹比她之前遇到的那些都要大上兩圈。
香香說這些青蟹跟上次宋安寧在水坑裏遇到的品種略有不同,地籠裏的這些叫鋸緣青蟹,是青蟹品種裏體型最大的,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價格也比之前那些貴上一倍。
唯一要注意的就是,這螃蟹性情兇猛,一定要小心些。
於小川本想把地籠裏的螃蟹倒出來,宋安寧剛被香香科普過,急忙阻止。
“先放著吧,當心夾到手。”
她是想著船上都是孩子,就連陳光輝也細皮嫩肉的,萬一被螃蟹傷到就不好了。
等船靠岸,找幾個漁村的村民幫著將螃蟹綁好,他們拿迴鎮上蒸了吃。
可下一秒,她就覺得自己的擔心十分多餘。船上有綁螃蟹的布條,眾人隻見於小川兄妹十分麻利地捏起螃蟹,三兩下就能綁好一隻。
“……”
不愧是自小在漁村長大的,人家綁起螃蟹來就跟玩兒似的。
宋澤遠和宋安月起初還想湊上去幫忙,可看見螃蟹揮舞著的蟹鉗,便歇了這個念頭,隻在旁邊看著就好,阿姐都不敢上手的,他們就不逞能了。
於小川兄妹綁蟹綁得歡快,剩下的地籠也從水裏一個個地拿出來,其中於小漁和宋安月這兩個小女娃的地籠裏螃蟹最多,有些螃蟹甚至被擠掉了蟹鉗。
“阿寧姐,這些大青蟹若是拉到鎮上去,客人都會搶著買的。”
“小川這話不對,就這種品相的螃蟹,各大酒樓都會瘋搶,根本不會給你迴鎮上的機會。”
陳光輝擺擺手,這些東西單拿出哪一個,都是稀有的。
海邊東西不少,可物以稀為貴,每次出來好東西,都會遭人圍追堵截,有的商家還能當街打起來。
“對哈?各家酒樓都派人在鎮口守著呢。”
宋安寧第一次知道這事,更加堅定要把船上的漁獲送到醉仙居,總不能讓醉仙居的夥計眼巴巴地看著,她再賣給別家吧?
歸還漁船時,於小川還刻意提醒宋安寧這裏的習俗。
“阿寧姐,咱們這兒有一種說法。
借或租了人家的船,都要留些東西給船家,特別是咱們今日收獲頗豐,這是好兆頭,所以也得讓給予方便的船家沾沾喜氣。
也不用多了,小魚小蝦什麽的就行。”
宋安寧認真地點了下頭,入鄉隨俗,而且確實要感謝人家的小船,幫他們帶迴了這麽多東西。
“好,你去找船家過來,問下他這裏能不能租板車,若沒有,咱們再找。”
沒過一會兒,於小川就帶著船家小跑過來,這男人四十多歲,常年在海上漂著,曬得黝黑,一笑就會露出一排大白牙。
“姑娘,這孩子說你們捕了一船的魚,過來租板車的。
才出海多久啊,咋能整這麽多呢。”
剛過來的時候,他還不信,覺得是孩子太小,不知道一船魚有多少呢。
可親眼見到,他也傻了眼。
那是什麽魚!馬友和黃姑!這些人是什麽好命喲……他咋就遇不到呢!
宋安寧見眼前的男人快把船上的魚盯出個洞來,趕緊迴複他:
“這位大哥,我們要將這些拉到鎮上,去鎮口雇車要費些工夫,你家裏有板車嗎?我們可以多出點銀子的。”
她一邊說著,一邊撿魚。
馬友魚六條,黃姑魚六條,綁好的大青蟹六隻裝在單獨的筐裏,放在男人麵前。
“用你家的漁船捕了這麽多魚,也是有緣。
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還請大哥也沾沾喜氣,以後漁船滿載,一帆風順,平安歸來。”
“這,這怎麽使得?
謝謝姑娘的祝福,不求大富大貴,隻求平安歸來啊……”
男人將宋安寧手裏的東西接了過來。這些漁獲,帶著宋安寧的祝福,對漁民來說,這才是最珍貴的。
每次出海所有人盼望的都是這個,小丫頭能說出這些,讓人心裏真暖啊。
“大哥,那板車?”
“有!我家有三輛板車呢,都是專門拉漁獲的,還有擋板,我這就迴家取來。”
說著,他拎起大筐,頭也不迴地往家跑。
而陳光輝有些不解地湊到宋安寧身旁:
“師父,為什麽都給了六條啊?六六大順的意思嗎?
每樣六條,加一起可真不少。”
宋安寧和於小川相視而笑,這個也算是漁村裏的習俗。
從五行來講,六屬水,而大海是漁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所以在臨海鎮附近的漁村裏,村民都十分喜歡六這個數字。
“哎,今日出來一趟,我感覺前麵的三十年都白活了。
比不上師父也就算了,如今連幾個孩子我也比不上,慚愧啊……”
陳光輝沉重地歎了口氣,一直以來,他覺得自己對大海的了解已經很多了。
可今日才發現,馬鮫和馬友他分不清,拋網他不會,連最基本的綁螃蟹也不會。
“比什麽比?哪裏不會就去學啊。有這歎氣的功夫,還不如過來撿魚。
大老爺們矯情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