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玉婉太後每天上午八點左右,在譚嬤嬤的陪同下,來到禦書房聽政,坐那裏什麽事情都不管,帶個耳朵聽即可。就算管,也不知道怎麽管啊,什麽軍事、災情、官員任命,她聽起來像天書,十分乏味,努力堅持了五天,坐的是腰酸腿疼,全身不舒服。
譚嬤嬤見狀,認為火候到了,上前給玉婉太後捏肩捶背,一副關心的模樣:“太後啊,這聽政也太辛苦了,哪裏是年紀大的人幹的活,不如…。”
玉婉太後聽見譚嬤嬤提醒,這才想起既定的事情來,淡淡說道:“三位閣老,哀家這副身子,不中用了。今兒就叫英王前來,代替哀家聽政,然後把每天聽政的內容,稟報哀家即可。”
三位閣老聽見玉婉太後這話,叫英王來代替她聽政,這怎麽可以?絕對不行的。沒有皇帝任命,王爺怎麽能夠參與朝政決策?但是不能說話啊,一旦反對玉婉太後的意見,給扣上個反對太後的帽子,那就不好辦了。
三位閣老都是人精中的人精,都不吱聲也不行。首輔嚴薈禮敬迴話:“太後身子康健是大事,臣等不敢議論。”
“好,這事就這樣定了。”玉婉太後起身,在譚嬤嬤攙扶下走出禦書房道場。
一會兒,英王朱德齊走進禦書房道場,坐在老媽玉婉太後的座位上,雙眼微閉,一聲不吱,聽三位閣老討論朝政。
聽三位閣老討論的差不多了,英王道:“三位閣老辛苦一天了,年紀也大了,該休息就要休息,身子康健是第一位的嘛!”
首輔嚴薈帶領兩位次輔,禮敬迴話:“為國事操勞,不辛苦。”
一天一天的就這樣過去,英王隻是帶耳朵聽政,從來不表態,還算安穩,三位閣老也放下心來。
轉眼之間一年過去,皇帝還是沒有歸來。玉婉太後、英王、三位閣老都是感到不對勁。這個皇帝也是太能扯了,國家不要了,不知道跑哪裏去了。英王心裏這個高興啊,心裏默默祈求:最好大哥朱德基死在外麵,永遠不迴皇宮禁城。
這日,英王來到老媽居住的慈寧宮,一番孝順的話語之後,對老媽說:“大哥這人也太不像話了,國家不要了,自己跑出去玩了,拿祖宗江山不當迴事,這樣下去怎麽行?”
玉婉太後心裏也是埋怨朱德基,這個大兒子,做事太荒唐了,做了皇帝,對國家不管不問,也不知道跑哪裏去了。聽見二兒子說話,於是詢問:“兒子認為當如何做?”
“母後,兒子無意大位,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我們後代子孫,當遵循祖宗法度即可。”
“這個,自然是祖宗法度為上。”玉婉太後與二兒子商議一番。兩人議定:1、恢複早朝議事製度,每五天一次早朝,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全部參加早朝。2、皇帝不在皇宮期間,由英王監國,英王有最終決策權。3、玉虛觀妖道霍亂朝綱,鼓動皇帝私自離開皇宮,予以取締。
商量妥當後,玉婉太後帶著譚嬤嬤、英王,向禦書房道場走來。
正在忙於朝政的三位閣老,看見太後駕臨,隻好放下手裏的工作,禮拜道:“太後萬福金安。”
玉婉太後坐穩之後,英王與譚嬤嬤站立身後。玉婉太後眼神犀利地看向三位閣老,淡淡地說:“哀家受隆昌皇帝之恩,忠於夫君之命,扶持大兒朱德基登皇帝位,然而大兒不思祖宗法度,修道煉丹,不理朝政,把個朝廷弄的烏煙瘴氣,實在可氣。”
三位閣老站立一邊,不敢迴話。
玉婉太後繼續說:“今大兒不告而別,不知所蹤,國不可一日無君。哀家思索再三,確定三件事。”於是玉婉太後把與英王商議的三個決定說了出來。
太後突然宣布三件事,與嘉裕皇帝的心思完全不一樣,三位閣老自然是反對意見,然而不能隨便說出來啊,一旦反對,就是與太後作對,也同樣是與英王作對。但是,不反對,朱德基臨走時的交待,不能違背。如果朱德基在外邊沒有死,又迴來了,肯定得找三位閣老算賬。
思索再三,首輔嚴薈站出來說:“太後之意是按照祖宗法度,這是對的,但是皇帝一旦迴來,肯定會責怪我等內閣輔臣。”
太後聽嚴薈的話後,大為不滿,盯了嚴薈一眼:“哀家是皇帝的母親,你們怕什麽,難道想違逆哀家的懿旨嗎?”
三位閣老連忙迴話:“不敢。”
“不敢就好,祖宗法度任何人都不得篡改,否則就是欺君。”
“諾!”三位閣老應聲。
於是,玉婉太後叫來太監,通知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到皇極殿上朝。
各位三品以上大臣,接到通知感到奇怪,已經幾十年沒有上朝了,怎麽現在又要上朝了呢?作為臣子,不去不行啊,文官坐轎、武將騎馬,來到皇極殿上朝。
玉婉太後坐在皇帝位上,高高在上,目光看向不斷進入皇極殿的大臣。英王和譚嬤嬤站立下邊不遠處。
待三位閣老、眾大臣都來到,玉婉太後大講特講一番大明祖製,這才高聲宣布三個決定:
1、英王朱德齊監國理政。2、恢複早朝,五天一次。3、取締玉虛觀。
眾大臣低聲議論,也聽不清楚說一些什麽。眾大臣雖然各懷心思,但是三個問題,對於大臣的個人利益都沒有影響,一時之間,沒有人說話。
靜默了大約五分鍾左右,兵部尚書李進忠站出來,高聲大叫:“臣李進忠,堅決擁護太後決定,大明祖製不能違背,臣這就出兵驅離玉虛觀妖道。”
“臣附議。一幫邪門妖道,霍亂朝綱久也,殺之都不過分。”監察院院長範正和,也高聲稟報。
一時間,大部分大臣都紛紛表態,支持太後決定。
玉婉太後看向眾大臣,溫柔笑道:“好,著兵部尚書李進忠,派兵前往玉虛觀,抓捕妖道,交給刑部,查實蠱惑皇帝之罪,嚴加懲處。”
李進忠:“謹遵太後懿旨,臣這就領兵前往玉虛觀,抓捕妖道。”
玉婉太後笑道:“如此才是正本清源,才是大明之福。”
話畢,玉婉太後站起身來,高聲宣布:“大明以孝德才兼備治天下。我兒朱德齊,從今日起,監國理政,等同皇帝,各位卿家要好好扶持喲!”
眾大臣趕快跪地磕頭,高喊:“謹遵太後懿旨。”
“好了,哀家就離開了,哀家把朝政托付給各位卿家了。”玉婉太後帶領譚嬤嬤,離開皇極殿。
此時的朱德齊滿臉高興的一屁股坐在皇帝位上,雙眼淩厲掃向眾三品以上大臣,高聲說道:“感謝各位支持,本監國將遵循祖宗法度,治理國家,不敢懈怠。”
眾大臣迴應:“吾等自當依照太後懿旨,全力協助英王監國。”
監國英王宣布:由田旦兒擔任皇宮大總管、掌印,至於田旦兒不是太監,這個問題就是小事了。不是太監也可以任職皇宮總管,掌印的,這事與殘缺不殘缺無關。
話說李進忠到軍營領兵兩千,聲勢浩大前往玉虛觀抓人,整個玉虛觀人去樓空,道觀大門緊鎖,打開大門,大隊將士衝進去,沒有找到一個道人。
雲鶴道人在皇宮禁城,跟嘉裕皇帝混幾十年,絕對不是瞎混的,也交下幾個心腹太監和宮女,皇極殿發生的事情,早已有人告知於他,他急忙疏散道士,化整為零,逃命而去。
玉虛觀道士幾十年與皇帝來往,賞賜金銀珠寶甚多,不缺錢,逃跑起來也是十分容易。李進忠白跑玉虛觀一趟,一個道士也沒有抓到,鬱悶地帶領軍隊返迴丹陽都城。
散朝後,朱德齊對眾大臣說的“英王監國”十分不滿,一邊返迴自己的王府,一邊思考如何操作,才能夠真正當上皇帝。
如果能夠當上皇帝,計劃的建立英王王府三千私軍,以及英王私下組織的白衣房,就沒有必要存在了。朱德齊可以直接統帥大明國軍隊,還有皇宮的更衣房這個皇帝私人的特務組織。有國家的軍隊和特務組織不用,自己花錢去弄軍隊和特務組織,那是腦袋有毛病才幹的事情。
朱德齊在田旦兒的協助下,日夜籌謀。不久,有四名道府官員上書朝廷,痛斥皇帝朱德基不務正業、迷信修仙、苛捐雜稅、殘酷殺害反對皇帝修仙的諸多臣民的罪行,強烈建議去除朱德基皇帝位,另選皇室賢人進皇帝位。
四份奏折呈現在皇極殿早朝上,英王監國端坐皇帝位上,一聲不吱,任由田旦兒把奏折遞給眾大臣觀看。
“監國,臣以為地方官員的四份奏折,說的是毫無道理,作為地方臣子,怎麽可以隨意議論君之錯繆呢。但是皇帝遲遲不歸,大位空懸也不是長期的事情,臣懇請監國,為了大明祖宗江山,不辭辛苦,勇往直前,登皇帝位,以尊天理,以順萬民。”李進忠跪地磕頭,一副英王不登皇帝位,就不起身的樣子。
監察院院長範正和看著形勢,明白這是英王的意思,“撲通”一聲跪在皇帝座位跟前,大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此下去,國將不國也。臣敬拜監國,早日登皇帝位,以理順朝綱。”
“撲通…撲通”連續有人跪地請願。三位閣老心情不好,如此下去,怎麽對得起多年配合密切的嘉裕皇帝朱德基。首輔嚴薈大喝一聲:“你們想陷英王監國於不義嗎?”
李進忠抬起頭來,大聲迴應:“嘉裕皇帝去久未歸,說不定已經遇害山林鄉野,或已經無心國事久也,嚴首輔一生為國,在國家大事麵前,怎麽這麽糊塗呢?”
英王端坐在皇帝位子上,淡淡說道:“嚴首輔也是為本監國名譽著想,李尚書也不要過於議論皇帝了,本監國與大哥,親如手足,太後一母所生。地方官員請求,也是有些道理的,奏折中隨意議論皇帝,就不妥當了,著監察院禦史寫信前去申飭即可。”
停頓了一下,英王說:“目今太後健在,大位的事情,我們可以請示太後,一言以決。”
好像是商量好的一般,玉婉太後從皇極殿大門外緩緩走來,英王急忙讓座,攙扶老媽坐在皇帝位子上。玉婉太後雙眼看向眾大臣,淡淡地說:“對於地方道府官員上折子,請求二兒登皇帝位的事情,剛才群臣也商議一番,哀家的意思是,齊兒的大哥不在,齊兒登皇帝位也是可以的嘛!都是哀家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麽可以厚此薄彼呢。待基兒他日迴到朝中,齊兒把帝位交於基兒即可。”
眾大臣再也無人吱聲,皇家的事情,大臣怎麽敢參與。太後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眾大臣跪地磕頭:“謹遵太後懿旨。”
玉婉太後離去,眾大臣商議新皇登基事宜,確定三日後舉辦登基大典,帝名嘉興皇帝。
第四十三章 雲鶴返鄉
譚嬤嬤見狀,認為火候到了,上前給玉婉太後捏肩捶背,一副關心的模樣:“太後啊,這聽政也太辛苦了,哪裏是年紀大的人幹的活,不如…。”
玉婉太後聽見譚嬤嬤提醒,這才想起既定的事情來,淡淡說道:“三位閣老,哀家這副身子,不中用了。今兒就叫英王前來,代替哀家聽政,然後把每天聽政的內容,稟報哀家即可。”
三位閣老聽見玉婉太後這話,叫英王來代替她聽政,這怎麽可以?絕對不行的。沒有皇帝任命,王爺怎麽能夠參與朝政決策?但是不能說話啊,一旦反對玉婉太後的意見,給扣上個反對太後的帽子,那就不好辦了。
三位閣老都是人精中的人精,都不吱聲也不行。首輔嚴薈禮敬迴話:“太後身子康健是大事,臣等不敢議論。”
“好,這事就這樣定了。”玉婉太後起身,在譚嬤嬤攙扶下走出禦書房道場。
一會兒,英王朱德齊走進禦書房道場,坐在老媽玉婉太後的座位上,雙眼微閉,一聲不吱,聽三位閣老討論朝政。
聽三位閣老討論的差不多了,英王道:“三位閣老辛苦一天了,年紀也大了,該休息就要休息,身子康健是第一位的嘛!”
首輔嚴薈帶領兩位次輔,禮敬迴話:“為國事操勞,不辛苦。”
一天一天的就這樣過去,英王隻是帶耳朵聽政,從來不表態,還算安穩,三位閣老也放下心來。
轉眼之間一年過去,皇帝還是沒有歸來。玉婉太後、英王、三位閣老都是感到不對勁。這個皇帝也是太能扯了,國家不要了,不知道跑哪裏去了。英王心裏這個高興啊,心裏默默祈求:最好大哥朱德基死在外麵,永遠不迴皇宮禁城。
這日,英王來到老媽居住的慈寧宮,一番孝順的話語之後,對老媽說:“大哥這人也太不像話了,國家不要了,自己跑出去玩了,拿祖宗江山不當迴事,這樣下去怎麽行?”
玉婉太後心裏也是埋怨朱德基,這個大兒子,做事太荒唐了,做了皇帝,對國家不管不問,也不知道跑哪裏去了。聽見二兒子說話,於是詢問:“兒子認為當如何做?”
“母後,兒子無意大位,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我們後代子孫,當遵循祖宗法度即可。”
“這個,自然是祖宗法度為上。”玉婉太後與二兒子商議一番。兩人議定:1、恢複早朝議事製度,每五天一次早朝,在京三品以上官員全部參加早朝。2、皇帝不在皇宮期間,由英王監國,英王有最終決策權。3、玉虛觀妖道霍亂朝綱,鼓動皇帝私自離開皇宮,予以取締。
商量妥當後,玉婉太後帶著譚嬤嬤、英王,向禦書房道場走來。
正在忙於朝政的三位閣老,看見太後駕臨,隻好放下手裏的工作,禮拜道:“太後萬福金安。”
玉婉太後坐穩之後,英王與譚嬤嬤站立身後。玉婉太後眼神犀利地看向三位閣老,淡淡地說:“哀家受隆昌皇帝之恩,忠於夫君之命,扶持大兒朱德基登皇帝位,然而大兒不思祖宗法度,修道煉丹,不理朝政,把個朝廷弄的烏煙瘴氣,實在可氣。”
三位閣老站立一邊,不敢迴話。
玉婉太後繼續說:“今大兒不告而別,不知所蹤,國不可一日無君。哀家思索再三,確定三件事。”於是玉婉太後把與英王商議的三個決定說了出來。
太後突然宣布三件事,與嘉裕皇帝的心思完全不一樣,三位閣老自然是反對意見,然而不能隨便說出來啊,一旦反對,就是與太後作對,也同樣是與英王作對。但是,不反對,朱德基臨走時的交待,不能違背。如果朱德基在外邊沒有死,又迴來了,肯定得找三位閣老算賬。
思索再三,首輔嚴薈站出來說:“太後之意是按照祖宗法度,這是對的,但是皇帝一旦迴來,肯定會責怪我等內閣輔臣。”
太後聽嚴薈的話後,大為不滿,盯了嚴薈一眼:“哀家是皇帝的母親,你們怕什麽,難道想違逆哀家的懿旨嗎?”
三位閣老連忙迴話:“不敢。”
“不敢就好,祖宗法度任何人都不得篡改,否則就是欺君。”
“諾!”三位閣老應聲。
於是,玉婉太後叫來太監,通知在京三品以上大臣,到皇極殿上朝。
各位三品以上大臣,接到通知感到奇怪,已經幾十年沒有上朝了,怎麽現在又要上朝了呢?作為臣子,不去不行啊,文官坐轎、武將騎馬,來到皇極殿上朝。
玉婉太後坐在皇帝位上,高高在上,目光看向不斷進入皇極殿的大臣。英王和譚嬤嬤站立下邊不遠處。
待三位閣老、眾大臣都來到,玉婉太後大講特講一番大明祖製,這才高聲宣布三個決定:
1、英王朱德齊監國理政。2、恢複早朝,五天一次。3、取締玉虛觀。
眾大臣低聲議論,也聽不清楚說一些什麽。眾大臣雖然各懷心思,但是三個問題,對於大臣的個人利益都沒有影響,一時之間,沒有人說話。
靜默了大約五分鍾左右,兵部尚書李進忠站出來,高聲大叫:“臣李進忠,堅決擁護太後決定,大明祖製不能違背,臣這就出兵驅離玉虛觀妖道。”
“臣附議。一幫邪門妖道,霍亂朝綱久也,殺之都不過分。”監察院院長範正和,也高聲稟報。
一時間,大部分大臣都紛紛表態,支持太後決定。
玉婉太後看向眾大臣,溫柔笑道:“好,著兵部尚書李進忠,派兵前往玉虛觀,抓捕妖道,交給刑部,查實蠱惑皇帝之罪,嚴加懲處。”
李進忠:“謹遵太後懿旨,臣這就領兵前往玉虛觀,抓捕妖道。”
玉婉太後笑道:“如此才是正本清源,才是大明之福。”
話畢,玉婉太後站起身來,高聲宣布:“大明以孝德才兼備治天下。我兒朱德齊,從今日起,監國理政,等同皇帝,各位卿家要好好扶持喲!”
眾大臣趕快跪地磕頭,高喊:“謹遵太後懿旨。”
“好了,哀家就離開了,哀家把朝政托付給各位卿家了。”玉婉太後帶領譚嬤嬤,離開皇極殿。
此時的朱德齊滿臉高興的一屁股坐在皇帝位上,雙眼淩厲掃向眾三品以上大臣,高聲說道:“感謝各位支持,本監國將遵循祖宗法度,治理國家,不敢懈怠。”
眾大臣迴應:“吾等自當依照太後懿旨,全力協助英王監國。”
監國英王宣布:由田旦兒擔任皇宮大總管、掌印,至於田旦兒不是太監,這個問題就是小事了。不是太監也可以任職皇宮總管,掌印的,這事與殘缺不殘缺無關。
話說李進忠到軍營領兵兩千,聲勢浩大前往玉虛觀抓人,整個玉虛觀人去樓空,道觀大門緊鎖,打開大門,大隊將士衝進去,沒有找到一個道人。
雲鶴道人在皇宮禁城,跟嘉裕皇帝混幾十年,絕對不是瞎混的,也交下幾個心腹太監和宮女,皇極殿發生的事情,早已有人告知於他,他急忙疏散道士,化整為零,逃命而去。
玉虛觀道士幾十年與皇帝來往,賞賜金銀珠寶甚多,不缺錢,逃跑起來也是十分容易。李進忠白跑玉虛觀一趟,一個道士也沒有抓到,鬱悶地帶領軍隊返迴丹陽都城。
散朝後,朱德齊對眾大臣說的“英王監國”十分不滿,一邊返迴自己的王府,一邊思考如何操作,才能夠真正當上皇帝。
如果能夠當上皇帝,計劃的建立英王王府三千私軍,以及英王私下組織的白衣房,就沒有必要存在了。朱德齊可以直接統帥大明國軍隊,還有皇宮的更衣房這個皇帝私人的特務組織。有國家的軍隊和特務組織不用,自己花錢去弄軍隊和特務組織,那是腦袋有毛病才幹的事情。
朱德齊在田旦兒的協助下,日夜籌謀。不久,有四名道府官員上書朝廷,痛斥皇帝朱德基不務正業、迷信修仙、苛捐雜稅、殘酷殺害反對皇帝修仙的諸多臣民的罪行,強烈建議去除朱德基皇帝位,另選皇室賢人進皇帝位。
四份奏折呈現在皇極殿早朝上,英王監國端坐皇帝位上,一聲不吱,任由田旦兒把奏折遞給眾大臣觀看。
“監國,臣以為地方官員的四份奏折,說的是毫無道理,作為地方臣子,怎麽可以隨意議論君之錯繆呢。但是皇帝遲遲不歸,大位空懸也不是長期的事情,臣懇請監國,為了大明祖宗江山,不辭辛苦,勇往直前,登皇帝位,以尊天理,以順萬民。”李進忠跪地磕頭,一副英王不登皇帝位,就不起身的樣子。
監察院院長範正和看著形勢,明白這是英王的意思,“撲通”一聲跪在皇帝座位跟前,大叫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如此下去,國將不國也。臣敬拜監國,早日登皇帝位,以理順朝綱。”
“撲通…撲通”連續有人跪地請願。三位閣老心情不好,如此下去,怎麽對得起多年配合密切的嘉裕皇帝朱德基。首輔嚴薈大喝一聲:“你們想陷英王監國於不義嗎?”
李進忠抬起頭來,大聲迴應:“嘉裕皇帝去久未歸,說不定已經遇害山林鄉野,或已經無心國事久也,嚴首輔一生為國,在國家大事麵前,怎麽這麽糊塗呢?”
英王端坐在皇帝位子上,淡淡說道:“嚴首輔也是為本監國名譽著想,李尚書也不要過於議論皇帝了,本監國與大哥,親如手足,太後一母所生。地方官員請求,也是有些道理的,奏折中隨意議論皇帝,就不妥當了,著監察院禦史寫信前去申飭即可。”
停頓了一下,英王說:“目今太後健在,大位的事情,我們可以請示太後,一言以決。”
好像是商量好的一般,玉婉太後從皇極殿大門外緩緩走來,英王急忙讓座,攙扶老媽坐在皇帝位子上。玉婉太後雙眼看向眾大臣,淡淡地說:“對於地方道府官員上折子,請求二兒登皇帝位的事情,剛才群臣也商議一番,哀家的意思是,齊兒的大哥不在,齊兒登皇帝位也是可以的嘛!都是哀家的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怎麽可以厚此薄彼呢。待基兒他日迴到朝中,齊兒把帝位交於基兒即可。”
眾大臣再也無人吱聲,皇家的事情,大臣怎麽敢參與。太後都說到這個份上了,眾大臣跪地磕頭:“謹遵太後懿旨。”
玉婉太後離去,眾大臣商議新皇登基事宜,確定三日後舉辦登基大典,帝名嘉興皇帝。
第四十三章 雲鶴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