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調檔
五十夜妖的新書:看不見的陰影 作者:五十夜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尋安刊於《南江晚報》國慶增刊上的那篇紀實文章,在晏子秋、楊淑卉和吳鳳英等人爭相傳閱的第二天,複華集團紀委書記淩思遠也看到了。他一看到作者的名字,李尋安的身影就此跳了出來,不由得興致勃發,立即看了一遍全文,自言自語地說了一句:“寫的真不錯。”隨即暗想,這小子咋這麽閑?居然有空去做誌願者?
居然有空去做誌願者!一時間成為淩思遠心頭最大的疑問。沒錯,本來也算清閑的淩思遠這幾天特別忙。他雖然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樣,每逢節假日要下基層去慰問加班的勞動者,但自秦青死後,複華常委一直在研究選拔新事業的總裁繼任人選,幾乎隔天就要召開一次常委會,討論篩選組織部呈報上來的名單。
淩思遠是常委之一,哪怕他對繼任者是誰不感興趣,但會議是必須要參加的。這是組織的會議紀律,他不能無故請假,因此被拖得心力交瘁。
當然了,常委會討論的不僅是向國資委推薦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人選,還得像下棋一般,調整複華下屬企業的中高層領導。淩思遠曆來不喜歡耍手段、搞幫派,但他看到其他幾個常委為了提拔親信,不惜在會議桌上拍桌子據理力爭的場麵,就算他不願參與其中,但也看得心累。
就在昨晚,常委會一直開到今天淩晨,終於擬定了上報國資委審批的總裁雙人名單。餘民才一手提拔起來的新事業副總裁趙超,以及孫周一手提拔起來的餐飲公司副總陳吉吉,他們倆人得以通過常委的舉手表決,將定於國慶假最後一天前上報給國資委和市委組織部。
淩思遠反複看著刊在報紙上李尋安的名字,一個疑問悄然在心頭升起,就憑他在文化項目改革中的出色成績,為什麽沒有出現在本次幹部提拔的討論名單中?甚至沒有一人提到過他的名字?他拿著報紙在家來迴踱步,想了又想,那封表揚信令他產生不小的興趣。
於是,淩思遠給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監田正卿打了一個電話,表示想調閱李尋安的檔案。
田正卿接到集團紀委書記的電話,他豈敢怠慢?立即說:“淩書記,給我十分鍾。”
淩思遠說了聲“好”,他剛想掛電話,轉念一想,可得解釋一下,否則這個國慶假期誰都過不好,便清了清喉嚨,咳嗽了一聲說:“別多想,是我收到了一封表揚信,紀委要深入了解一下這封表揚信的真實性,也是對李尋安同誌負責嘛!”
田正卿說:“哈!我也聽說這事了。淩書記,紀委收到表揚信的機會好像不多哦?”
淩思遠輕笑道:“嗬嗬,是啊!李尋安同誌開了我們複華的先例。這個同誌留給我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我們黎董在這幾次的會議中反複強調,說我們幹部梯隊薄弱。我就想做個調查研究,我們複華的幹部梯隊究竟薄弱到什麽地步。好啦!就這樣吧!”
田正卿連忙說:“淩書記,呃……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跟你匯報一下。”
“哦?”
“謝總在29號也來調過李尋安的檔案。”
“29號?秦青追悼會的第二天?”
“是的!原因她沒說,我也沒敢問。”
“好!沒事了。”淩思遠忽然歎了口氣,“唉!都在抱怨我們複華缺乏管理人才,李尋安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嘛!田總啊!這次補位提名,怎麽沒人提到他?”
田正卿想了想說:“孫副總可能是另有安排吧!”
淩思遠“哦”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麽便掛斷電話。他禁不住陷入了沉思,謝明楚調李尋安的檔案幹什麽?聽孫周的意思,李尋安不是他的人嗎?謝明楚這次沒有提名推薦人,說明她也不喜歡搞派係,不插手人事關係可以理解,但她調李尋安的檔案就有些蹊蹺了。
很快,淩思遠收到了田正卿發來的郵件,打開李尋安的履曆表一看,不覺感到分外的奇怪,一個複華集團的初創職員,全日製南江大學研究生畢業,卻沒有什麽升遷經曆,一直在新聞媒體中心徘徊,不合理啊!他拿起報紙,再讀了一遍《那一天,我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感覺文采斐然,讀來樸實生動;他在閉眼細想,李尋安在秦青追悼會上的表現,再仔細一品餘民才和謝明楚在場說的話,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原因出在李尋安大刀闊斧地文化項目改革中。
當時,餘民才極力主張關停集團旗下的所有紙質刊物,隻保留《複華日報》繼續精簡壓縮出版發行,但遭到了黎得榮和孫周的反對,理由是關停文化紙媒出版物,如此一刀切的改革舉措,有損複華集團的企業文化形象。淩思遠剛到紀委主持工作,他隻關心紀委的分內事,其它的集團決策,他不願發表意見,也就和謝明楚投了棄權票。因此,黎得榮和孫周的反對票,最終敗給了餘民才為代表的讚成票。
後來,見木已成舟,孫周力薦李尋安出來主持文化項目的改革工作,雖然遭到了餘民才等人的反對,但黎得榮力排眾議,行使了董事長特權,批準了孫周的推薦,任命李尋安為《複華文藝》雜誌社社長、編輯部主任和支部書記。
直到這時,淩思遠才突然明白如此任用李尋安的深層目的,不升李尋安的行政級別,無非就是想讓李尋安在兼並雜誌社的工作中知難而退。又有誰想得到?曹永沒有完全執行董事會發出的改革決議,起草了一份由丁凱華掛名的改革方案。由於曹永上呈的改革修改方案師出有名,黎得榮和孫周隻能睜著眼睛吞蒼蠅,批準了曹永的提議。
就在李尋安實施兼並雜誌社和二級企業報紙的第二年,集團收到了不少反對改革的意見。淩思遠記得很清楚,其中複華科研所提出來的反對兼並意見最為犀利,關停《複華科技》等幾本行業專業雜誌弊大於利,有損複華集團麵向社會的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受損,正是黎得榮和孫周考慮到了後果,他們所以才會反對餘民才主張的改革意見。然而,複華常委會做出的決策,董事會下發的改革意見,又豈能朝令夕改?黎得榮和孫周唯能希望李尋安的改革進展慢一點,等待機會成熟,再做適當調整。
可惜的是,李尋安的改革進程遠比黎得榮和孫周想象得要快,他推進的改革兼並計劃速戰速決,終於一頭撞進了吃力不討好的窘境。正所以,李尋安主持的改革成果報告會,孫周沒有參加,其他幾個常委見風向不對,也是各種的借口,沒有一人前往參會。
當然了,餘民才從市委領導的一次會議報告“弘揚企業文化不能過分看重經濟利益的重要性”中,察覺到自己力主砍掉複華雜誌不合領導是思路,他因而沒有參加李尋安主持的改革成果報告會,反而開始尋求機會,意欲讓《複華科技》複活。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餘民才和孫周等人都用上了一個拖字決,爭取等到年底,集團召開全體董事會時,討論《複華科技》等專業性強的雜誌複刊。
至此,淩思遠想明白了,李尋安不過是黎得榮和餘民才爭鬥的犧牲品,他不會有被提拔升職的機會。
居然有空去做誌願者!一時間成為淩思遠心頭最大的疑問。沒錯,本來也算清閑的淩思遠這幾天特別忙。他雖然不需要像其他人一樣,每逢節假日要下基層去慰問加班的勞動者,但自秦青死後,複華常委一直在研究選拔新事業的總裁繼任人選,幾乎隔天就要召開一次常委會,討論篩選組織部呈報上來的名單。
淩思遠是常委之一,哪怕他對繼任者是誰不感興趣,但會議是必須要參加的。這是組織的會議紀律,他不能無故請假,因此被拖得心力交瘁。
當然了,常委會討論的不僅是向國資委推薦新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總裁人選,還得像下棋一般,調整複華下屬企業的中高層領導。淩思遠曆來不喜歡耍手段、搞幫派,但他看到其他幾個常委為了提拔親信,不惜在會議桌上拍桌子據理力爭的場麵,就算他不願參與其中,但也看得心累。
就在昨晚,常委會一直開到今天淩晨,終於擬定了上報國資委審批的總裁雙人名單。餘民才一手提拔起來的新事業副總裁趙超,以及孫周一手提拔起來的餐飲公司副總陳吉吉,他們倆人得以通過常委的舉手表決,將定於國慶假最後一天前上報給國資委和市委組織部。
淩思遠反複看著刊在報紙上李尋安的名字,一個疑問悄然在心頭升起,就憑他在文化項目改革中的出色成績,為什麽沒有出現在本次幹部提拔的討論名單中?甚至沒有一人提到過他的名字?他拿著報紙在家來迴踱步,想了又想,那封表揚信令他產生不小的興趣。
於是,淩思遠給集團人力資源部總監田正卿打了一個電話,表示想調閱李尋安的檔案。
田正卿接到集團紀委書記的電話,他豈敢怠慢?立即說:“淩書記,給我十分鍾。”
淩思遠說了聲“好”,他剛想掛電話,轉念一想,可得解釋一下,否則這個國慶假期誰都過不好,便清了清喉嚨,咳嗽了一聲說:“別多想,是我收到了一封表揚信,紀委要深入了解一下這封表揚信的真實性,也是對李尋安同誌負責嘛!”
田正卿說:“哈!我也聽說這事了。淩書記,紀委收到表揚信的機會好像不多哦?”
淩思遠輕笑道:“嗬嗬,是啊!李尋安同誌開了我們複華的先例。這個同誌留給我的印象還是不錯的。我們黎董在這幾次的會議中反複強調,說我們幹部梯隊薄弱。我就想做個調查研究,我們複華的幹部梯隊究竟薄弱到什麽地步。好啦!就這樣吧!”
田正卿連忙說:“淩書記,呃……我覺得還是有必要跟你匯報一下。”
“哦?”
“謝總在29號也來調過李尋安的檔案。”
“29號?秦青追悼會的第二天?”
“是的!原因她沒說,我也沒敢問。”
“好!沒事了。”淩思遠忽然歎了口氣,“唉!都在抱怨我們複華缺乏管理人才,李尋安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嘛!田總啊!這次補位提名,怎麽沒人提到他?”
田正卿想了想說:“孫副總可能是另有安排吧!”
淩思遠“哦”了一聲,沒有再說什麽便掛斷電話。他禁不住陷入了沉思,謝明楚調李尋安的檔案幹什麽?聽孫周的意思,李尋安不是他的人嗎?謝明楚這次沒有提名推薦人,說明她也不喜歡搞派係,不插手人事關係可以理解,但她調李尋安的檔案就有些蹊蹺了。
很快,淩思遠收到了田正卿發來的郵件,打開李尋安的履曆表一看,不覺感到分外的奇怪,一個複華集團的初創職員,全日製南江大學研究生畢業,卻沒有什麽升遷經曆,一直在新聞媒體中心徘徊,不合理啊!他拿起報紙,再讀了一遍《那一天,我走進了另一個世界》,感覺文采斐然,讀來樸實生動;他在閉眼細想,李尋安在秦青追悼會上的表現,再仔細一品餘民才和謝明楚在場說的話,他似乎找到了答案。
原因出在李尋安大刀闊斧地文化項目改革中。
當時,餘民才極力主張關停集團旗下的所有紙質刊物,隻保留《複華日報》繼續精簡壓縮出版發行,但遭到了黎得榮和孫周的反對,理由是關停文化紙媒出版物,如此一刀切的改革舉措,有損複華集團的企業文化形象。淩思遠剛到紀委主持工作,他隻關心紀委的分內事,其它的集團決策,他不願發表意見,也就和謝明楚投了棄權票。因此,黎得榮和孫周的反對票,最終敗給了餘民才為代表的讚成票。
後來,見木已成舟,孫周力薦李尋安出來主持文化項目的改革工作,雖然遭到了餘民才等人的反對,但黎得榮力排眾議,行使了董事長特權,批準了孫周的推薦,任命李尋安為《複華文藝》雜誌社社長、編輯部主任和支部書記。
直到這時,淩思遠才突然明白如此任用李尋安的深層目的,不升李尋安的行政級別,無非就是想讓李尋安在兼並雜誌社的工作中知難而退。又有誰想得到?曹永沒有完全執行董事會發出的改革決議,起草了一份由丁凱華掛名的改革方案。由於曹永上呈的改革修改方案師出有名,黎得榮和孫周隻能睜著眼睛吞蒼蠅,批準了曹永的提議。
就在李尋安實施兼並雜誌社和二級企業報紙的第二年,集團收到了不少反對改革的意見。淩思遠記得很清楚,其中複華科研所提出來的反對兼並意見最為犀利,關停《複華科技》等幾本行業專業雜誌弊大於利,有損複華集團麵向社會的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受損,正是黎得榮和孫周考慮到了後果,他們所以才會反對餘民才主張的改革意見。然而,複華常委會做出的決策,董事會下發的改革意見,又豈能朝令夕改?黎得榮和孫周唯能希望李尋安的改革進展慢一點,等待機會成熟,再做適當調整。
可惜的是,李尋安的改革進程遠比黎得榮和孫周想象得要快,他推進的改革兼並計劃速戰速決,終於一頭撞進了吃力不討好的窘境。正所以,李尋安主持的改革成果報告會,孫周沒有參加,其他幾個常委見風向不對,也是各種的借口,沒有一人前往參會。
當然了,餘民才從市委領導的一次會議報告“弘揚企業文化不能過分看重經濟利益的重要性”中,察覺到自己力主砍掉複華雜誌不合領導是思路,他因而沒有參加李尋安主持的改革成果報告會,反而開始尋求機會,意欲讓《複華科技》複活。
正是在這樣的前提下,餘民才和孫周等人都用上了一個拖字決,爭取等到年底,集團召開全體董事會時,討論《複華科技》等專業性強的雜誌複刊。
至此,淩思遠想明白了,李尋安不過是黎得榮和餘民才爭鬥的犧牲品,他不會有被提拔升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