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駐舌頭打結:「陛陛陛……」
「必!然是來參加祭火節的吧!真是有緣千裏來相逢。」梁珠捂了林駐的嘴。
這巧合實在太幽默了,梁珩道:「好說,你二位這是經常來往南北兩岸?」
林駐揮開梁珠的細胳膊:「不說這個,沈育,你真是我的好徒弟,竟然用我教你的拈花手搶了我的彩頭!」
「他什麽時候又做了你的師父?」梁珩問。
「今天早上,」沈育迴答,揚手將彩羽麵具拋給林駐,「謝你相讓。」
林駐縱然覺得麵子掛不住,但很好奇這假麵,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梁珠命令他坐下,蹲身給他裝上義肢。
祭典的司儀過來,通知眾人,要收迴彩頭。
「開什麽玩笑!」林駐大叫,「你們自己說的誰先拿到歸誰。」
司儀答:「不是誰先拿到歸誰,是先拿到者為勝。每年的彩頭都是這張麵具,今年你們拿走了,明年我們怎麽辦?」
又說經費有限,小本事業雲雲,請客人高抬貴手。
最後留了根漂色的羽毛給林駐做紀念。四人皆是哭笑不得。
返迴南岸的渡船上,因被梁珩逮了個正著,梁珠不得不承認,私下裏兩邊往來,是什麽人都有,今天是川南王世子參加祭火節,明天就是爾朱營哪位將軍謀士來南邊過中秋。
有時走在路上,看見迎麵的人覺得眼熟,仔細迴憶一番,這他娘的不是上個月才在戰場上見過麽。
最近傳出和談的風聲,你來我往更是肆無忌憚。隻是都限製在城外市集,凡要入城,便麵臨嚴格排查,謹防細作混入。
梁璜手中握有一批名單,與北岸結親或有交遊者,無不被他談話,詢問城池軍防部署,料想爾朱也是如此這般,雙方都對彼此知根知底,隻得按兵不動,先發者敗。
梁珩這才體察到局勢的複雜,深感和談乃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及至迴到王府,梁璜正等在前堂,梁珠與林駐合謀溜出去玩兒,按慣例是要挨一頓家規軍法,但因這次有陛下罩著,不僅連句重話都沒有,還被表揚稱,帶陛下深入民間,領略風情,渾水摸魚,非常好非常好。
梁珠與林駐頻頻擦汗。
梁璜交一封信給沈育,道:「王城來使,交予沈大人。」
縑帛封麵印一道朱紅鈐泥,繪的是天祿之閣,見印即見人,是段延陵的信。展開帛書,梁珩與沈育聚在燭下閱讀,卻發現,寫信的人不是段延陵,收信的人也不是沈育——乃是丞相段博腴寫給梁珩的一封奏表。
兩人對視一眼。
沈育道:「段延陵將事情透露給丞相了。」
「也許……」梁珩是最清楚舅舅的聰明,汗顏道,「也許是段相早就猜到了,畢竟章儀宮有一段時間不見我人。」
表中詳盡陳述了涿水戰與和的利弊,附上兵曹每年填寫的糧草賦稅及青壯兵役,閑時川南四鎮尚可自給自足,國庫撥給十之一二,一旦開戰,數目就迅速上升到十之四五。且四鎮的老弱婦孺需要撤離,如何安排,又是另說。更重要的是時機,恰逢涿江汛期,若在交戰的關鍵時刻漲水,孚陽河泄洪逆流,沿途村落城鎮都要遭殃,莫說供不供得起四鎮軍需,隻怕是有一場天災人禍。
是以不僅最好不要在夏天打仗,還要請陛下督查孚陽河沿岸河工建設,切勿偷工減料,以應對上遊伏汛。
要知道先帝在位時,每遇大水饑荒,就要被參奏天降災厄,以警世人,請君自省等等。看得梁珩頭昏腦脹。
末尾段博腴請天子落硃批,此表即可入尚書台歸檔,以示和談乃是君臣統一意見的結果。
梁珩感動道:「舅舅是給我收拾爛攤子呢,免得約定盟書,又被郎中三將一派的人指責專權擅用。」
先祖不是先祖,父母卻還是親父母,舅舅也是親舅舅。梁珩執筆,寫下「餘依議」,鮮艷地綴在表末,這下心中總算沒有顧慮。
是夜便與梁璜商定,迴復北邊,將地點選在涿江之上,屆時兩岸封鎖,江麵盪空,隻留一艘艨艟。依舊由梁璜出麵,接見斛律蘭。
訂盟當日,天青欲雨,水澹生煙。涿江千裏無行船,隻聞兩岸猿啼鶴唳,寂無人煙。
梁璜在一樓,梁珩並台衛一行在二樓,伏窗下望,水麵波紋淺淡。不多時,但見一船破開水波,緩緩行來,船頭站立一人,親隨為他撐傘避雨。
來了。梁珩默默注視這位上京使者。
上了船,親隨收傘,那人微微抬頭,露出麵孔——「咦?」梁珩驚訝。
「怎麽?」沈育也隨他看去。
「這人,」梁珩正待仔細端詳斛律蘭麵貌,他卻已進艙去,「這不是祭火節一道看戲那人麽?」
當時隻道是尋常晁國青年文人,一時熱心給他講解儺戲,沈育迴來時,那人早走了,是以不曾見得。
那日一身常服,混入人群輒不見,今日廣袖博帶,衣袂翩飛,玉麵含笑,端得是一表人材。儺戲裏扮演斛律氏的朱衣角,竟不能及本尊分毫之風采。
「萍水相逢,他應該也不知道我吧?」梁珩又思忖。
沈育道:「你還同他說過話?」
梁珩品味他的語氣,責備不似責備,警惕不似警惕,一股子酸氣。當即笑了,去勾他手指,調侃道:「喲,你不在,還不讓我和別人交流?」
「必!然是來參加祭火節的吧!真是有緣千裏來相逢。」梁珠捂了林駐的嘴。
這巧合實在太幽默了,梁珩道:「好說,你二位這是經常來往南北兩岸?」
林駐揮開梁珠的細胳膊:「不說這個,沈育,你真是我的好徒弟,竟然用我教你的拈花手搶了我的彩頭!」
「他什麽時候又做了你的師父?」梁珩問。
「今天早上,」沈育迴答,揚手將彩羽麵具拋給林駐,「謝你相讓。」
林駐縱然覺得麵子掛不住,但很好奇這假麵,愛不釋手地翻來覆去,梁珠命令他坐下,蹲身給他裝上義肢。
祭典的司儀過來,通知眾人,要收迴彩頭。
「開什麽玩笑!」林駐大叫,「你們自己說的誰先拿到歸誰。」
司儀答:「不是誰先拿到歸誰,是先拿到者為勝。每年的彩頭都是這張麵具,今年你們拿走了,明年我們怎麽辦?」
又說經費有限,小本事業雲雲,請客人高抬貴手。
最後留了根漂色的羽毛給林駐做紀念。四人皆是哭笑不得。
返迴南岸的渡船上,因被梁珩逮了個正著,梁珠不得不承認,私下裏兩邊往來,是什麽人都有,今天是川南王世子參加祭火節,明天就是爾朱營哪位將軍謀士來南邊過中秋。
有時走在路上,看見迎麵的人覺得眼熟,仔細迴憶一番,這他娘的不是上個月才在戰場上見過麽。
最近傳出和談的風聲,你來我往更是肆無忌憚。隻是都限製在城外市集,凡要入城,便麵臨嚴格排查,謹防細作混入。
梁璜手中握有一批名單,與北岸結親或有交遊者,無不被他談話,詢問城池軍防部署,料想爾朱也是如此這般,雙方都對彼此知根知底,隻得按兵不動,先發者敗。
梁珩這才體察到局勢的複雜,深感和談乃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
及至迴到王府,梁璜正等在前堂,梁珠與林駐合謀溜出去玩兒,按慣例是要挨一頓家規軍法,但因這次有陛下罩著,不僅連句重話都沒有,還被表揚稱,帶陛下深入民間,領略風情,渾水摸魚,非常好非常好。
梁珠與林駐頻頻擦汗。
梁璜交一封信給沈育,道:「王城來使,交予沈大人。」
縑帛封麵印一道朱紅鈐泥,繪的是天祿之閣,見印即見人,是段延陵的信。展開帛書,梁珩與沈育聚在燭下閱讀,卻發現,寫信的人不是段延陵,收信的人也不是沈育——乃是丞相段博腴寫給梁珩的一封奏表。
兩人對視一眼。
沈育道:「段延陵將事情透露給丞相了。」
「也許……」梁珩是最清楚舅舅的聰明,汗顏道,「也許是段相早就猜到了,畢竟章儀宮有一段時間不見我人。」
表中詳盡陳述了涿水戰與和的利弊,附上兵曹每年填寫的糧草賦稅及青壯兵役,閑時川南四鎮尚可自給自足,國庫撥給十之一二,一旦開戰,數目就迅速上升到十之四五。且四鎮的老弱婦孺需要撤離,如何安排,又是另說。更重要的是時機,恰逢涿江汛期,若在交戰的關鍵時刻漲水,孚陽河泄洪逆流,沿途村落城鎮都要遭殃,莫說供不供得起四鎮軍需,隻怕是有一場天災人禍。
是以不僅最好不要在夏天打仗,還要請陛下督查孚陽河沿岸河工建設,切勿偷工減料,以應對上遊伏汛。
要知道先帝在位時,每遇大水饑荒,就要被參奏天降災厄,以警世人,請君自省等等。看得梁珩頭昏腦脹。
末尾段博腴請天子落硃批,此表即可入尚書台歸檔,以示和談乃是君臣統一意見的結果。
梁珩感動道:「舅舅是給我收拾爛攤子呢,免得約定盟書,又被郎中三將一派的人指責專權擅用。」
先祖不是先祖,父母卻還是親父母,舅舅也是親舅舅。梁珩執筆,寫下「餘依議」,鮮艷地綴在表末,這下心中總算沒有顧慮。
是夜便與梁璜商定,迴復北邊,將地點選在涿江之上,屆時兩岸封鎖,江麵盪空,隻留一艘艨艟。依舊由梁璜出麵,接見斛律蘭。
訂盟當日,天青欲雨,水澹生煙。涿江千裏無行船,隻聞兩岸猿啼鶴唳,寂無人煙。
梁璜在一樓,梁珩並台衛一行在二樓,伏窗下望,水麵波紋淺淡。不多時,但見一船破開水波,緩緩行來,船頭站立一人,親隨為他撐傘避雨。
來了。梁珩默默注視這位上京使者。
上了船,親隨收傘,那人微微抬頭,露出麵孔——「咦?」梁珩驚訝。
「怎麽?」沈育也隨他看去。
「這人,」梁珩正待仔細端詳斛律蘭麵貌,他卻已進艙去,「這不是祭火節一道看戲那人麽?」
當時隻道是尋常晁國青年文人,一時熱心給他講解儺戲,沈育迴來時,那人早走了,是以不曾見得。
那日一身常服,混入人群輒不見,今日廣袖博帶,衣袂翩飛,玉麵含笑,端得是一表人材。儺戲裏扮演斛律氏的朱衣角,竟不能及本尊分毫之風采。
「萍水相逢,他應該也不知道我吧?」梁珩又思忖。
沈育道:「你還同他說過話?」
梁珩品味他的語氣,責備不似責備,警惕不似警惕,一股子酸氣。當即笑了,去勾他手指,調侃道:「喲,你不在,還不讓我和別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