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府衙裏做事的,宋均是正式任命的主記,晏然與沈育一樣,也是打雜,來的時候更少,還要顧著書院那邊聽課。
偶爾來幾次,前腳方至,穆濟河必然後腳就跟來。沈育常常對他二人無語,教訓穆濟河道:「閑雜人等總往公署跑,想做什麽?拉關係嗎?」
晏然不知又躲哪兒去了,穆濟河順勢賴上沈育,偷他茶水糕點吃。
「丁姐呢?山裏過得好嗎?」
沈育斜他一眼:「我怎麽知道,又不常通信。山裏什麽都缺,怎麽過得好?」
穆濟河便說:「我總覺得,那天其實沒必要送她走啊。你說,你堂堂郡守公子,搶女人而已,還怕他一個少府史?大不了把丁蔻搶迴你家去,單光義還敢上沈家要人?不怕老師把他辦了?」
真行,沈育懶得搭理他,心說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來的次數多了,有次撞上來府衙公幹的單光義,嚇了沈育一跳,正想叫穆濟河與晏然迴避一下,穆濟河卻坦坦蕩蕩、目不斜視。
穆濟河眉毛上的傷疤早落幹淨了,上迴蒙著麵,料想單光義應認不得他。果然與單光義擦肩而過,誰也不見異樣。多日以來,也不曾聽說單光義又有新的動作,看起來那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倒是沈育某次與沈矜同行,遇上單光義。
「令郎的身形……像是在哪兒見過?」
沈育不動聲色,背上一滴冷汗。
單光義又說:「身板夠硬,是個練武的好材料,哈哈哈哈。」
虛驚一場,原來隻是奉承罷了。
沈矜要接路甲的攤子,事先便做了不少準備。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汝陽風氣如何可想而知,除卻那些被朝廷免職或收押的大蠹,還有些拿蠅頭小利、與人行方便的文員或差吏。
這些人所得甚少,犯的事也沒有多了不得,卻不能放任自流。如何處置他們,令沈矜很是一番頭疼。
某天與沈育談及,說道:「一點小錢,充公,連錢庫的漏風都糊不上,倒顯得我鐵麵無情。」
沈矜有意無意,已開始與兒子談論公家事物,晏然在一旁聽著,並不插話。
沈矜問:「你看怎麽辦?」
沈育道:「勿以惡小而為之,當然不能放過。」
「問題是把握好度,切勿小題大做。依照處理路甲一派的手段,那就罰不當罪了。」
「但若是輕拿輕放,又會失之威嚴,難免再犯。」
「是這個理,」沈矜點頭,問,「晏然,你有什麽想法?」
晏然老實說:「充公吧,蒼蠅腿再小,也是肉。」
沈矜與沈育都笑起來。過得一會兒,沈育沉吟道:「我有個想法,不太成熟,說出來給大家參詳——將這些差吏,得利多少,一一入帳,並不是充公,隻作個記錄,表示大人對他們的行為都心中有數。暫不作計較,是大人寬宏,給一個機會,日後若再有人以利謀好的行為,如實上報,便可在帳上免去一筆,消了帳,才算抵罪。」
沈矜聽得一笑,看看兒子,將之記下來:「不失為一個辦法。」
柿果熟透的日子,沈矜提出一起去城牆上走走。汝陽立於水之北、山之南,已有千年歷史,文字記載以前的上古三皇五帝時期,沱河平原一年成聚、三年成都,歷代的殘垣一層壘一層,承托起如今高逾三丈的巍峨城牆。
城中俱是低矮的平房,唯有城牆四麵建有高聳的角樓,以便瞭望。東邊角樓可以遠望繞城而走的沱河波濤,是以稱作「臨江觀」,沈矜與沈育登樓便是在寒涼的秋夜。
暮色下,千家萬戶亮起燈火,正如天上星河在人間的倒影。沱河黑水翻湧,奔騰向傍晚紫雲繚繞的天際,水汽瀰漫原野。北邊嶂山臥伏的龐然身影,沉默中投以注目。
登臨高樓,秋風蕭瑟,平野遼闊。
父子二人各添了件保暖的衣衫,不知不覺已近深秋。
沈矜道:「北麵看,是什麽?」
北邊是擋住視線的高大山脈,山上浮雲絲絲縷縷,雲後是半掩的明月。
沈育答道:「北邊是望都城,然後是涿水,是上都。」
沈矜笑了笑:「未料你誌向很快就變了。從前說什麽,要繼承書院,發揚光大。如今是南邊的小子已不入你眼,想去教北邊那位?有什麽好的,你也看到了,公務繁忙,案牘勞神,未必是你想要的生活。」
沈育安靜聽父親教誨。
「如今形勢內憂外患,外有北晁虎視眈眈,內有閹人把持朝綱。咱們在儲宮一歲有餘,曾不見製詁出於金鑾殿,陛下不臨朝,三公不佐政。即使有心請來士族經師為太子講學,最終也不免明升暗貶,遭受驅逐。此其一也,更要緊的是,北邊武人朝廷素來兇狠霸道,恨不能鯨吞大江南北的土地。南亓疲敝,是他們可遇不可求的好機會,有識之人決計不會錯過。眼下是他們的太子也出了問題,太子者國本也,尚且自顧不暇,一旦料理妥當,緩過勁來,我們就要直麵強敵了。」
浮雲蓋過彎月,一時間嶂山與沱河都隱沒在陰暗中。
沈矜道:「以你之見,北晁與南亓,哪一邊能先一步解決國內問題?誰得搶占先機,迴復國力以應戰,這將決定戰事的勝負。」
這個問題,想必正是執政大臣們傷腦筋的。然而不論怎麽自欺欺人,答案都不言而喻。
偶爾來幾次,前腳方至,穆濟河必然後腳就跟來。沈育常常對他二人無語,教訓穆濟河道:「閑雜人等總往公署跑,想做什麽?拉關係嗎?」
晏然不知又躲哪兒去了,穆濟河順勢賴上沈育,偷他茶水糕點吃。
「丁姐呢?山裏過得好嗎?」
沈育斜他一眼:「我怎麽知道,又不常通信。山裏什麽都缺,怎麽過得好?」
穆濟河便說:「我總覺得,那天其實沒必要送她走啊。你說,你堂堂郡守公子,搶女人而已,還怕他一個少府史?大不了把丁蔻搶迴你家去,單光義還敢上沈家要人?不怕老師把他辦了?」
真行,沈育懶得搭理他,心說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
來的次數多了,有次撞上來府衙公幹的單光義,嚇了沈育一跳,正想叫穆濟河與晏然迴避一下,穆濟河卻坦坦蕩蕩、目不斜視。
穆濟河眉毛上的傷疤早落幹淨了,上迴蒙著麵,料想單光義應認不得他。果然與單光義擦肩而過,誰也不見異樣。多日以來,也不曾聽說單光義又有新的動作,看起來那件事就這樣過去了。
倒是沈育某次與沈矜同行,遇上單光義。
「令郎的身形……像是在哪兒見過?」
沈育不動聲色,背上一滴冷汗。
單光義又說:「身板夠硬,是個練武的好材料,哈哈哈哈。」
虛驚一場,原來隻是奉承罷了。
沈矜要接路甲的攤子,事先便做了不少準備。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汝陽風氣如何可想而知,除卻那些被朝廷免職或收押的大蠹,還有些拿蠅頭小利、與人行方便的文員或差吏。
這些人所得甚少,犯的事也沒有多了不得,卻不能放任自流。如何處置他們,令沈矜很是一番頭疼。
某天與沈育談及,說道:「一點小錢,充公,連錢庫的漏風都糊不上,倒顯得我鐵麵無情。」
沈矜有意無意,已開始與兒子談論公家事物,晏然在一旁聽著,並不插話。
沈矜問:「你看怎麽辦?」
沈育道:「勿以惡小而為之,當然不能放過。」
「問題是把握好度,切勿小題大做。依照處理路甲一派的手段,那就罰不當罪了。」
「但若是輕拿輕放,又會失之威嚴,難免再犯。」
「是這個理,」沈矜點頭,問,「晏然,你有什麽想法?」
晏然老實說:「充公吧,蒼蠅腿再小,也是肉。」
沈矜與沈育都笑起來。過得一會兒,沈育沉吟道:「我有個想法,不太成熟,說出來給大家參詳——將這些差吏,得利多少,一一入帳,並不是充公,隻作個記錄,表示大人對他們的行為都心中有數。暫不作計較,是大人寬宏,給一個機會,日後若再有人以利謀好的行為,如實上報,便可在帳上免去一筆,消了帳,才算抵罪。」
沈矜聽得一笑,看看兒子,將之記下來:「不失為一個辦法。」
柿果熟透的日子,沈矜提出一起去城牆上走走。汝陽立於水之北、山之南,已有千年歷史,文字記載以前的上古三皇五帝時期,沱河平原一年成聚、三年成都,歷代的殘垣一層壘一層,承托起如今高逾三丈的巍峨城牆。
城中俱是低矮的平房,唯有城牆四麵建有高聳的角樓,以便瞭望。東邊角樓可以遠望繞城而走的沱河波濤,是以稱作「臨江觀」,沈矜與沈育登樓便是在寒涼的秋夜。
暮色下,千家萬戶亮起燈火,正如天上星河在人間的倒影。沱河黑水翻湧,奔騰向傍晚紫雲繚繞的天際,水汽瀰漫原野。北邊嶂山臥伏的龐然身影,沉默中投以注目。
登臨高樓,秋風蕭瑟,平野遼闊。
父子二人各添了件保暖的衣衫,不知不覺已近深秋。
沈矜道:「北麵看,是什麽?」
北邊是擋住視線的高大山脈,山上浮雲絲絲縷縷,雲後是半掩的明月。
沈育答道:「北邊是望都城,然後是涿水,是上都。」
沈矜笑了笑:「未料你誌向很快就變了。從前說什麽,要繼承書院,發揚光大。如今是南邊的小子已不入你眼,想去教北邊那位?有什麽好的,你也看到了,公務繁忙,案牘勞神,未必是你想要的生活。」
沈育安靜聽父親教誨。
「如今形勢內憂外患,外有北晁虎視眈眈,內有閹人把持朝綱。咱們在儲宮一歲有餘,曾不見製詁出於金鑾殿,陛下不臨朝,三公不佐政。即使有心請來士族經師為太子講學,最終也不免明升暗貶,遭受驅逐。此其一也,更要緊的是,北邊武人朝廷素來兇狠霸道,恨不能鯨吞大江南北的土地。南亓疲敝,是他們可遇不可求的好機會,有識之人決計不會錯過。眼下是他們的太子也出了問題,太子者國本也,尚且自顧不暇,一旦料理妥當,緩過勁來,我們就要直麵強敵了。」
浮雲蓋過彎月,一時間嶂山與沱河都隱沒在陰暗中。
沈矜道:「以你之見,北晁與南亓,哪一邊能先一步解決國內問題?誰得搶占先機,迴復國力以應戰,這將決定戰事的勝負。」
這個問題,想必正是執政大臣們傷腦筋的。然而不論怎麽自欺欺人,答案都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