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這一身汗。」段後嫌這嫌那的毛病又犯了,囑咐宮女拿來帕子給段家兄弟倆擦汗,又叫人坐近來欣賞她養的紅鯉。
段延陵與梁珩都是拘不住的性子,當場溜了,剩下一個老實的段延祐陪皇後解悶聊天。
他倆要去瞧那隻新來的白鳥,沈育隻想翻白眼,就梁珩這得了耍子就撒腿的德行,無怪乎皇後也不太信任兒子能靜下心念書。
白鳥確實漂亮,羽毛潔白勝雪,奈何水性太好,待在水塘荷葉下乘涼,不肯靠岸,段延陵要拿小石子將它砸出來,挨了梁珩一通罵。
「喲,要不說沈大才子書讀得多人也聰明呢,」段延陵說,「咱倆擱這兒曬著,人家背靠大樹好乘涼呢。」
段延陵對沈育敵意賽過天,約莫從沈育闖進他的宴席強帶走梁珩那天就開始了。
「沈育,你來玩兒嗎?」梁珩笑著叫他。
「咱倆不好嗎?你瞅這兒哪兒還有第三個人的位置?」段延陵製止了他,攬著梁珩肩頭領他上水廊去看鳥,梁珩最後遠眺沈育一眼,便不再迴頭,儼然已將沈育忘記了。
儼然已將一切煩惱都忘記了。
沈育迴到家,已暮色四合,險近閉市關坊。
沈矜冰了碗酸梅湯等他,初時還笑話他:「我兒子出息了,做老子的還沒進宮見過皇帝呢。」等到聽說沈育尚且沒用飯,又忙叫人去準備吃的。
宋均也在等師弟。三人擺了張席案在院裏,流螢在草間亂飛,宋均點了支香,驅走蚊蟲。
沈育一邊吃麵,一邊將白日見聞講給二人聽。
末了,宋均也很驚訝:「太子的待遇就隻這樣?」
「哼,」沈育冷笑,「那傻子自己尚無察覺。」
「可是皇帝……」宋均憂心忡忡,「素聞陛下隱疾纏身,不料脾氣也十分古怪。聽你說來,竟是仇致遠等閹寺將陛下重重封鎖深宮?」
「不得胡言。」沈矜及時製止。
文神皇帝即位之初,沈矜的年歲同沈育如今一般大,流言蜚語聽的不少,當年的士人門生議論起朝政來,比起宋均、沈育等毛頭小子隻多不少。
「久病之人脾氣泰半不好,」沈矜嘆氣,「何況陛下這等身世坎坷。」
先桓帝在位時,皇後娘家勢大,偌大桂宮嬪禦無幾,子息薄弱。桓帝升遐,身後沒有留下一個兒子。無奈之下,時任光祿卿的韓巍,也即皇後之父,從桓帝的幾個兄弟族中選擇下一任君王,挑來挑去,挑中了嶂山王梁不害的世子——梁敝子。
韓巍之子、皇後之兄,司隸校尉韓英,親迎敝子於王城門,奉請入章儀宮正位。
敝子時年少,並不曾學過帝王之術,也無有母家勢力。韓太後坐鎮桂宮,父兄掌控朝堂,唿風喚雨炙手可熱,新帝隻是一具傀儡。
更有甚者,連自己的名字也無法掌握。
韓英以「敝子」難以威震四方,上表請皇帝易名。國朝譏二名,以二名為非禮,韓巍親自為皇帝擬定一個「玹」字,更名「梁玹」。
「嶂山邑與汝陽郡僅一山之隔,汝陽人都聽說過,嶂山王世子乃是因出生不順,險些早夭,才取名敝子以期平安成長,」沈矜評價道,「韓巍此舉無疑是將皇帝從頭到腳都打造成韓家人的皇帝。」
第10章 入金秋
縱使韓家權傾一時,一朝山崩樹倒,卻來得如此輕而易舉。
自古城狐不灼,社蜂不熏,越是靠近至高之皇權,越是地位穩固,託庇勢大。譬如外戚之於臣屬,又如宦臣之於外戚。
韓巍韓英父子手握王城北軍,劍履上殿,與王平坐,煊赫至此卻抵不過腦後一記悶棍。而趁其不備棍殺韓巍的功臣,隻是新帝身邊小小一黃門使,從前給韓巍提靴,頭都不敢抬起來。
這個小黃門,後來升官至中常侍,再後來受封騎郎將,掌王城南軍,正是仇致遠。
按住韓巍手腳,協助仇致遠的另外兩個閹寺,一個封為車郎將,另一個為戶郎將,成為後來的郎中三將。
一代攝政權臣,隕落於小小閹人之手,死得毫不體麵,去得無聲無息。令人唏噓。
新帝至此得以親政,然而韓家掌權時期勾結內外,布下囚困皇帝的天羅地網,仍然在梁玹心中留下深刻的陰影,使他不敢信任外臣乃至枕邊內人,手中唯一能操縱的籌碼,隻有為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三個宦官。
這就是飛升的機緣。
「皇帝本是敝子,經歷大起大落,人生奇詭至此,脾氣不同尋常也無可厚非。」沈矜最後說。
次日上課,梁珩顯得無精打采,沈矜還好心開解他,講到「父母唯其疾之憂」。
梁珩裝木作樣點頭,卻是聽不懂,下來偷偷問沈育。
「就是說父母除了兒女的康健疾病,別的都不用關心。你想想,兒女能做到讓父母什麽也不用操心,不是很好嗎?」
梁珩這才懂,又奇怪道:「可先生同我講這個做什麽?」
沈育心中無奈,自然知道這傻子心眼超乎常人的粗拙,常人覺得膈應的事,放他身上簡直不痛不癢,轉瞬就被拋之腦後。
連沈育自己都沒察覺到,他的態度已不知不覺有了改變。宋均還打趣他:「育哥兒如今更願陪太子攻讀,勝過和我們聚會啦。」
首秋,處暑,王城大街小巷槐榆冠蓋蔥蘢。
四人又在書肆聚會,西市人聲鼎沸,隔牆遙遙傳來。
段延陵與梁珩都是拘不住的性子,當場溜了,剩下一個老實的段延祐陪皇後解悶聊天。
他倆要去瞧那隻新來的白鳥,沈育隻想翻白眼,就梁珩這得了耍子就撒腿的德行,無怪乎皇後也不太信任兒子能靜下心念書。
白鳥確實漂亮,羽毛潔白勝雪,奈何水性太好,待在水塘荷葉下乘涼,不肯靠岸,段延陵要拿小石子將它砸出來,挨了梁珩一通罵。
「喲,要不說沈大才子書讀得多人也聰明呢,」段延陵說,「咱倆擱這兒曬著,人家背靠大樹好乘涼呢。」
段延陵對沈育敵意賽過天,約莫從沈育闖進他的宴席強帶走梁珩那天就開始了。
「沈育,你來玩兒嗎?」梁珩笑著叫他。
「咱倆不好嗎?你瞅這兒哪兒還有第三個人的位置?」段延陵製止了他,攬著梁珩肩頭領他上水廊去看鳥,梁珩最後遠眺沈育一眼,便不再迴頭,儼然已將沈育忘記了。
儼然已將一切煩惱都忘記了。
沈育迴到家,已暮色四合,險近閉市關坊。
沈矜冰了碗酸梅湯等他,初時還笑話他:「我兒子出息了,做老子的還沒進宮見過皇帝呢。」等到聽說沈育尚且沒用飯,又忙叫人去準備吃的。
宋均也在等師弟。三人擺了張席案在院裏,流螢在草間亂飛,宋均點了支香,驅走蚊蟲。
沈育一邊吃麵,一邊將白日見聞講給二人聽。
末了,宋均也很驚訝:「太子的待遇就隻這樣?」
「哼,」沈育冷笑,「那傻子自己尚無察覺。」
「可是皇帝……」宋均憂心忡忡,「素聞陛下隱疾纏身,不料脾氣也十分古怪。聽你說來,竟是仇致遠等閹寺將陛下重重封鎖深宮?」
「不得胡言。」沈矜及時製止。
文神皇帝即位之初,沈矜的年歲同沈育如今一般大,流言蜚語聽的不少,當年的士人門生議論起朝政來,比起宋均、沈育等毛頭小子隻多不少。
「久病之人脾氣泰半不好,」沈矜嘆氣,「何況陛下這等身世坎坷。」
先桓帝在位時,皇後娘家勢大,偌大桂宮嬪禦無幾,子息薄弱。桓帝升遐,身後沒有留下一個兒子。無奈之下,時任光祿卿的韓巍,也即皇後之父,從桓帝的幾個兄弟族中選擇下一任君王,挑來挑去,挑中了嶂山王梁不害的世子——梁敝子。
韓巍之子、皇後之兄,司隸校尉韓英,親迎敝子於王城門,奉請入章儀宮正位。
敝子時年少,並不曾學過帝王之術,也無有母家勢力。韓太後坐鎮桂宮,父兄掌控朝堂,唿風喚雨炙手可熱,新帝隻是一具傀儡。
更有甚者,連自己的名字也無法掌握。
韓英以「敝子」難以威震四方,上表請皇帝易名。國朝譏二名,以二名為非禮,韓巍親自為皇帝擬定一個「玹」字,更名「梁玹」。
「嶂山邑與汝陽郡僅一山之隔,汝陽人都聽說過,嶂山王世子乃是因出生不順,險些早夭,才取名敝子以期平安成長,」沈矜評價道,「韓巍此舉無疑是將皇帝從頭到腳都打造成韓家人的皇帝。」
第10章 入金秋
縱使韓家權傾一時,一朝山崩樹倒,卻來得如此輕而易舉。
自古城狐不灼,社蜂不熏,越是靠近至高之皇權,越是地位穩固,託庇勢大。譬如外戚之於臣屬,又如宦臣之於外戚。
韓巍韓英父子手握王城北軍,劍履上殿,與王平坐,煊赫至此卻抵不過腦後一記悶棍。而趁其不備棍殺韓巍的功臣,隻是新帝身邊小小一黃門使,從前給韓巍提靴,頭都不敢抬起來。
這個小黃門,後來升官至中常侍,再後來受封騎郎將,掌王城南軍,正是仇致遠。
按住韓巍手腳,協助仇致遠的另外兩個閹寺,一個封為車郎將,另一個為戶郎將,成為後來的郎中三將。
一代攝政權臣,隕落於小小閹人之手,死得毫不體麵,去得無聲無息。令人唏噓。
新帝至此得以親政,然而韓家掌權時期勾結內外,布下囚困皇帝的天羅地網,仍然在梁玹心中留下深刻的陰影,使他不敢信任外臣乃至枕邊內人,手中唯一能操縱的籌碼,隻有為他甘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三個宦官。
這就是飛升的機緣。
「皇帝本是敝子,經歷大起大落,人生奇詭至此,脾氣不同尋常也無可厚非。」沈矜最後說。
次日上課,梁珩顯得無精打采,沈矜還好心開解他,講到「父母唯其疾之憂」。
梁珩裝木作樣點頭,卻是聽不懂,下來偷偷問沈育。
「就是說父母除了兒女的康健疾病,別的都不用關心。你想想,兒女能做到讓父母什麽也不用操心,不是很好嗎?」
梁珩這才懂,又奇怪道:「可先生同我講這個做什麽?」
沈育心中無奈,自然知道這傻子心眼超乎常人的粗拙,常人覺得膈應的事,放他身上簡直不痛不癢,轉瞬就被拋之腦後。
連沈育自己都沒察覺到,他的態度已不知不覺有了改變。宋均還打趣他:「育哥兒如今更願陪太子攻讀,勝過和我們聚會啦。」
首秋,處暑,王城大街小巷槐榆冠蓋蔥蘢。
四人又在書肆聚會,西市人聲鼎沸,隔牆遙遙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