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世界的本質,十識之說


    接下來,丁春秋迴到了星宿派,專心研究起道心種魔大法來。


    功法融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把道心種魔大法修煉到大成境界。


    道心種魔大法一共十二篇,分別是入道第一、種魔第二、立魔第三、結魔第四、魔劫第五、種他第六、養魔第七、催魔第八、成魔第九、魔極第十、魔變之境、魔仙。


    這十二篇循序漸進,講的是先修煉道門心法,再點燃道功的陰中之陽,結成魔種,最後將魔種植入其他道體,在道體死亡前的一刹那,將其一身道功據為已有。


    下麵的境界,就是將魔種與自身的道心逐步融合的過程,也是修煉道心種魔大法最漫長的一個過程。


    當魔種與道功完美融合,到大成境界時,就能完成破碎虛空。


    “不愧是直指無上破碎的功法!”


    丁春秋越是參悟,越是感到此功法的高深莫測。


    不過在參悟的過程中,丁春秋卻也有了很多疑惑,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篇道心種魔大法中,缺少了關於波動的記載。


    據說大唐女帝座下的大將龍鷹,以及邪帝向雨田,都是按照這個最正統的方法修煉而成。


    雖然龍鷹如今已經修煉到第十一篇的魔變之境,距離無上破碎魔中之仙隻有一步之遙遠,但其實力卻不足以讓他天下無敵。


    這是因為龍鷹沒有得到曆代邪帝精元凝聚而成的邪帝舍利,功力比向雨田遠遠不如,而向雨田則憑借著邪帝舍利的無盡精元,達到了傳說中無上破碎的境界。


    至於龐斑,他側重的則是第六篇的種他之境。


    龐斑沒修煉過正統的道門功法,從小跟隨“魔宗”蒙赤行修煉《藏密智能書》這門精神奇功,並沒有走上最正統的由道入魔之路,而是走上了魔中之魔的道路。


    雖然龐斑如今隻是陸地神仙境,但他遇到同一境界的龍鷹,必可輕易戰而勝之。


    想到這裏,丁春秋似乎有些明悟:“如此觀之,這十二篇正統的道心種魔之法,或許也並非最正確的道路。”


    丁春秋決定開始鑽研道心種魔大法與波動的關係。


    按常理來說,道法與魔功,就如同天地中的陰陽兩麵,是水火不容的關係,強行合練,如同以水澆火,最終的結果,就是水火皆滅。


    這個道理也被很多人實踐過了,道魔合一,看似容易,但實踐起來,無一不是功力大退。


    那麽道心種魔大法又是如何做到道魔同修的呢?


    表麵上看,是在其他道體中植入魔種,以魔種吸取他人道功,但這種方法想做到真正的道魔合一,難如登天。


    向雨田所依仗的,是無數代邪帝精元凝結的邪帝舍利;龍鷹依靠的,是一次次巧合;龐斑依仗的,是魔種對爐鼎的完美掠奪。


    這些方法,丁春秋都不滿意。


    那麽有沒有能夠一步登天,直接實現道魔合一的方法呢?


    隻能靠所謂的波動了。


    波動的說法,其實從來沒有被記載於道心種魔大法中。


    這一說法的真正來源,還要從龍鷹說起。


    當年女帝為穩定大唐帝國的勢力,對境內的道門和魔門均展開雷霆打擊,尤其是針對魔門,女帝頒布《蕩魔檄》,全力打壓這個不利於國家穩定的反動勢力。


    龍鷹手中十二篇道心種魔大法早年被他親手焚毀,後來他皈依女帝後,為女帝默寫下十二篇道心種魔大法,他因此封獲國賓之位。


    女帝參悟道心種魔大法後,卻並沒有選擇修煉,因為她所修的《天妖屠神法》,同樣是一門直指無上破碎的絕世武學,絲毫不弱於道心種魔大法。


    正所謂“不識廬山真麵目,隻緣身在此山中。”


    女帝憑借高屋建瓴的智慧和身在局外的立場,洞徹了道心種魔大法最深層的奧秘,便提出道心種魔大法是一門視天地萬物為波動的功法。


    “萬物的本質是波動,一草一木是波動,氣血是波動,甚至精神,也是波動。推此及彼,生死是波動,虛空亦是波動。”


    丁春秋喃喃自語道:“這實在是空前絕後的驚人猜想。”


    世界是物質的,然而物質又是什麽呢?


    身為穿越者,丁春秋知道,物質由一係列微觀粒子組成,比如原子、質子、中子、電子等等。


    而在這些粒子,也不是最基本的粒子,目前我們還無法找到最基本的那個粒子,但終有一天,我們會知道它是什麽。


    於是我們便姑且將那個最小的粒子,叫做量子。


    量子首先要具有能量,沒有能量,無法構成物質。


    其次,量子需要有動量,量子的運動呈現波動性,波動的頻率、幅度,則決定了它最終構成什麽物質。


    因此,當我們以量子的視角看待世界,就會發現,我們之前所看到的,其實都是世界的表象。


    世界真正的本質是波動,而人體,則是把這一切波動轉化成了我們所能理解的信息,包括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等,而感知這一切,需要我們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


    但是超出五感之外,則需要第六識——意識。


    在這之上,還有第七識——末那識。


    末者,根也;那者,源也。


    第七識已經是人體所能感知的極限了,若想感知更廣闊的天地宇宙,必須拋棄人心,修成天地之心、乃至宇宙之心。


    若能修成天地之心的境界,便到了第八識——阿賴耶識,又名如來藏。


    當擁有阿賴耶識,觀察天地和宇宙,就如反觀掌紋,纖毫畢顯,感知天地,再也不是難事。


    然而,天地之心所感知到的,就是天地的本身嗎?


    就如同我觀掌紋,雖然纖毫畢顯,但也隻能看到皮膚表麵的紋理,皮膚真正的本質——細胞,乃至細胞的本質——微觀粒子,我們都看不到。


    由此,阿賴耶識不是終點,在那之上,還有第九識——阿摩羅識,又稱真如識。


    阿摩羅者,本質也。


    至此阿摩羅者,方能看清萬物的本質,看清波動的真相。


    傳說在第九識——阿摩羅識之上,還有第十識,名為阿彌陀識。


    阿彌陀者,無量也。


    淨土宗千蓮寺有一部《阿彌陀經》,據說記載著超脫無上破碎的法門,然而此經從來沒有一人修成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武丁春秋,開局截胡北冥神功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聶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聶悲並收藏綜武丁春秋,開局截胡北冥神功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