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雅費力地擠出一個單詞:「然後呢?」
「然後,我就迴家了。雙親看到我欣喜若狂。一切仿佛都好了起來。戰勝最初那半個月到哪裏都有種狂歡的氣氛。但我知道事情並沒有結束。我迫切感到,必須親自到於我已經變得十分陌生的故鄉一趟,隻有那樣,我才能做個了結。」
蘭波看著山坡下星星點點亮起的城中燈火低語:「於是,我迴到了這裏。」
「戰爭才結束不久,要迴來其實並不容易。我加入了一個對市民進行援助和心理疏導、順便搜集戰爭倖存者口頭史料的誌願者組織。一開始我對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充滿敵意,哪怕這裏是雙親至今眷戀的故鄉。我感到隻有維持這種態度,才不會侮辱安東尼婭。和我一起迴來的許多人也是這樣的心態。」
「走訪的對象有普通的市民,但也有為帝國效力的文員、底層官僚,後來還有在醫院做康復訓練的戰俘,被創傷應激障礙折磨的少年軍成員……」蘭波的語速加快,「我不相信有罪的隻有投降前自盡、或是站上法庭接受審判的高官。那樣大規模、長時間的戰爭不是十幾二十個人就能促成的。」
「但我同樣無法把那些隻是服從命令、想要過好自己的生活的普通人視作戰犯。如果是我,我未必就能做出正確道德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苦衷,每個人也都犯了錯誤。在這裏待得越久,我就越不知道究竟該恨誰。」
說到這裏,他垂頭,猶如在為一段虛擲的時間哀悼。
過了很久,蘭波才再次開口,每個短句都在錘擊定論棺蓋的釘子,也瞧得彌雅頭暈目眩:「我的恨意無處安放。它隻會令我空虛。所以我放棄怨恨。而最後,我終於輾轉來到萊辛改造營。」
彌雅張了張口,卻沒能發出聲音。
她不明白。
這幾個句子連不起來。什麽叫「所以」他放棄怨恨?他怎麽做到的?這又和他來這裏有什麽關係?前後的因果關係在彌雅看來太過牽強,於蘭波卻仿佛做邏輯推導題,一二三步證明完畢。
她最不解、也最吸引她的謎團依舊是謎團。而這無可理喻之處正是蘭波令彌雅敬畏的源頭。她甚至不敢追問,隻能任由他繼續。
「你和在這座改造營裏的所有孩子都是受害者,你們甚至沒有做選擇的機會。在這裏的每個人都值得一個新開始,一個安東尼婭沒有機會實現的美好未來。也隻有在這裏,我才能尋求到平靜和解脫。」蘭波苦笑,「可能這解釋無法讓你滿意。但我能說的隻有這些。」
彌雅盯著他看了很久。
夜色模糊了蘭波的臉容,他高大的身影像緘默的石像。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麽。
最後,她問:「襲擊使館的那幾個人,在你眼裏,他們也是受害者?」
蘭波並不意外,審慎地答道:「他們也是一場時代慘劇的受害者。但他們也是加害者,奪走了安東尼婭、其他許多人、以及他們自己的生命。」
彌雅捏緊拳頭:「那麽我和他們有什麽不同?在某一個人眼裏我一定也是加害者。」
「並不是隻有純粹無暇的受害者才有資格得到幫助。不存在完美的受害者。」
明明蘭波在為她辯護,彌雅卻反而想要站上原告方的席位。她的口氣變得激烈,想要將蘭波逼進言語的死角,戳破他的偽善,拽出他恨意的尾巴:「如果那幾個人還活著,如果他們就在這裏,你會願意當他們的指導教官麽?」
蘭波靜默了片刻。他竟然認真地設想起那種場景。他定然在報紙上見過與安東尼婭、與其他在襲擊中身亡的人一起消失的那幾個少年軍精英的照片,也熟記他們名字的拚寫。也許此刻他就在想像身邊站的不是彌雅,而是其中的一個人。
於是彌雅不禁也想像了一下「英勇赴死」的那幾個少年少女的心情。隻有狂熱地相信著自己的使命的成員才會被選中執行重要任務。而彌雅從來不夠熱情。她不抗拒在戰場上死去,但不止一次被懷疑對於帝國的大業缺乏忠誠,因而接受指導員和同伴的盤問。她還是無法理解蘭波,但昔日的同伴們於她同等陌生。
彌雅忽然不知道自己抓著牢牢不放手的究竟是什麽。
除了帝國少年軍的過往,她一無所有。但迴頭看,那段曾經是她一切的時光也不過是一群不被需要的孩子伸長了手,在名為歸屬感的美夢中抱團取暖,尋求片刻的慰藉,而後再次被死亡和硝煙衝散。
彌雅沒有溺死在戰爭的潮水裏,卻被衝上另一道險灘。如果她一開始表現得合群一些,許多事很可能就不會有機會發生。孤獨的氣味對獵食者而言是誘惑也是容易得手的確證。她的自我放逐給了他人機會。是她有錯。因此遭受懲罰。是她,是他們有罪,因此必須代替麵貌模糊的誰償還,在一個又一個下雨天。
彌雅抱緊雙臂,將不需要的念頭擠碎,麵對風輕雲淡的春夜。
就在這時,蘭波終於給出仔細斟酌後得出的答案。
他並沒有掩飾內心的掙紮:「我一定會被兩年前的自己怨恨。但如果他們真的在這裏,我願意擔任他們的教官。」
彌雅啞口無言。
聖人平等地愛眾生,卻也對想要得到特殊對待的親愛之人殘忍。彌雅竟然不由自主同情起安東尼婭。她有那麽一個願意原諒殺死她之人的哥哥。
「然後,我就迴家了。雙親看到我欣喜若狂。一切仿佛都好了起來。戰勝最初那半個月到哪裏都有種狂歡的氣氛。但我知道事情並沒有結束。我迫切感到,必須親自到於我已經變得十分陌生的故鄉一趟,隻有那樣,我才能做個了結。」
蘭波看著山坡下星星點點亮起的城中燈火低語:「於是,我迴到了這裏。」
「戰爭才結束不久,要迴來其實並不容易。我加入了一個對市民進行援助和心理疏導、順便搜集戰爭倖存者口頭史料的誌願者組織。一開始我對這片土地上的一切充滿敵意,哪怕這裏是雙親至今眷戀的故鄉。我感到隻有維持這種態度,才不會侮辱安東尼婭。和我一起迴來的許多人也是這樣的心態。」
「走訪的對象有普通的市民,但也有為帝國效力的文員、底層官僚,後來還有在醫院做康復訓練的戰俘,被創傷應激障礙折磨的少年軍成員……」蘭波的語速加快,「我不相信有罪的隻有投降前自盡、或是站上法庭接受審判的高官。那樣大規模、長時間的戰爭不是十幾二十個人就能促成的。」
「但我同樣無法把那些隻是服從命令、想要過好自己的生活的普通人視作戰犯。如果是我,我未必就能做出正確道德的選擇。每個人都有苦衷,每個人也都犯了錯誤。在這裏待得越久,我就越不知道究竟該恨誰。」
說到這裏,他垂頭,猶如在為一段虛擲的時間哀悼。
過了很久,蘭波才再次開口,每個短句都在錘擊定論棺蓋的釘子,也瞧得彌雅頭暈目眩:「我的恨意無處安放。它隻會令我空虛。所以我放棄怨恨。而最後,我終於輾轉來到萊辛改造營。」
彌雅張了張口,卻沒能發出聲音。
她不明白。
這幾個句子連不起來。什麽叫「所以」他放棄怨恨?他怎麽做到的?這又和他來這裏有什麽關係?前後的因果關係在彌雅看來太過牽強,於蘭波卻仿佛做邏輯推導題,一二三步證明完畢。
她最不解、也最吸引她的謎團依舊是謎團。而這無可理喻之處正是蘭波令彌雅敬畏的源頭。她甚至不敢追問,隻能任由他繼續。
「你和在這座改造營裏的所有孩子都是受害者,你們甚至沒有做選擇的機會。在這裏的每個人都值得一個新開始,一個安東尼婭沒有機會實現的美好未來。也隻有在這裏,我才能尋求到平靜和解脫。」蘭波苦笑,「可能這解釋無法讓你滿意。但我能說的隻有這些。」
彌雅盯著他看了很久。
夜色模糊了蘭波的臉容,他高大的身影像緘默的石像。她也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麽。
最後,她問:「襲擊使館的那幾個人,在你眼裏,他們也是受害者?」
蘭波並不意外,審慎地答道:「他們也是一場時代慘劇的受害者。但他們也是加害者,奪走了安東尼婭、其他許多人、以及他們自己的生命。」
彌雅捏緊拳頭:「那麽我和他們有什麽不同?在某一個人眼裏我一定也是加害者。」
「並不是隻有純粹無暇的受害者才有資格得到幫助。不存在完美的受害者。」
明明蘭波在為她辯護,彌雅卻反而想要站上原告方的席位。她的口氣變得激烈,想要將蘭波逼進言語的死角,戳破他的偽善,拽出他恨意的尾巴:「如果那幾個人還活著,如果他們就在這裏,你會願意當他們的指導教官麽?」
蘭波靜默了片刻。他竟然認真地設想起那種場景。他定然在報紙上見過與安東尼婭、與其他在襲擊中身亡的人一起消失的那幾個少年軍精英的照片,也熟記他們名字的拚寫。也許此刻他就在想像身邊站的不是彌雅,而是其中的一個人。
於是彌雅不禁也想像了一下「英勇赴死」的那幾個少年少女的心情。隻有狂熱地相信著自己的使命的成員才會被選中執行重要任務。而彌雅從來不夠熱情。她不抗拒在戰場上死去,但不止一次被懷疑對於帝國的大業缺乏忠誠,因而接受指導員和同伴的盤問。她還是無法理解蘭波,但昔日的同伴們於她同等陌生。
彌雅忽然不知道自己抓著牢牢不放手的究竟是什麽。
除了帝國少年軍的過往,她一無所有。但迴頭看,那段曾經是她一切的時光也不過是一群不被需要的孩子伸長了手,在名為歸屬感的美夢中抱團取暖,尋求片刻的慰藉,而後再次被死亡和硝煙衝散。
彌雅沒有溺死在戰爭的潮水裏,卻被衝上另一道險灘。如果她一開始表現得合群一些,許多事很可能就不會有機會發生。孤獨的氣味對獵食者而言是誘惑也是容易得手的確證。她的自我放逐給了他人機會。是她有錯。因此遭受懲罰。是她,是他們有罪,因此必須代替麵貌模糊的誰償還,在一個又一個下雨天。
彌雅抱緊雙臂,將不需要的念頭擠碎,麵對風輕雲淡的春夜。
就在這時,蘭波終於給出仔細斟酌後得出的答案。
他並沒有掩飾內心的掙紮:「我一定會被兩年前的自己怨恨。但如果他們真的在這裏,我願意擔任他們的教官。」
彌雅啞口無言。
聖人平等地愛眾生,卻也對想要得到特殊對待的親愛之人殘忍。彌雅竟然不由自主同情起安東尼婭。她有那麽一個願意原諒殺死她之人的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