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即便是天黑,也依舊難掩。各位大臣心中的歡喜,畢竟西夏國土多出來這麽大片地方,必定是要多設幾路,這可都是一些重要官職,封疆大吏,誰又不想去搏一搏,指不定好運就能落到自己身上。
不過除了想為自己謀點利益的,還有為自己人謀利益的,比如種彥崇的爺爺種師道、嶽飛的原上司宗澤,他們這些人自然也想看到自己的晚輩,能夠建功立業,在朝堂上有個自己的一席之地。
此時,一眾文官武將,看著自己手裏的戰報,也是一陣感慨,多少年了,宋軍從來沒有一次像現在這樣贏得堂堂正正,贏的徹徹底底。
“官家,微臣以為此次出征的將士都應該大大的封賞。”
隨著一個不知名小官的開口,今天的主題正式拉開,最先討論的必然是姚古,畢竟不管怎麽說他都是主帥,此戰應該能夠得到一個開國侯爵。
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也有一些文官試圖想打壓武將的勢力,想要將這侯爵給硬生生的壓成伯爵,不過,武將勢力也不是吃幹飯的,畢竟現在的武將群體和幾年前的武將群體可是大不一樣。
不管是在人數還是在能力以及團結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絕對不是以前能比的。
那文官的話還沒說完,並由武將怒罵道:“我們拚死拚活的殺敵報國,如今,這爵位為什麽不能給?”
而這武將說完後也是死死的盯著文官,而其他人則將目光投向趙桓,這位皇帝,想看看他的態度。
畢竟這是靖康朝堂上武將第一次,以這樣的態度,硬剛文官。不過結局到底如何,還沒有人知道。
不過很快趙桓便給出了答案,隻見他的臉上並無半分怒色,也沒有多說什麽,這無疑在傳遞一種信號,那就是縱容武將和文官之間相對。
畢竟宋朝的文官勢力太過龐大,再加上早已經形成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使得趙桓的一些策略,也不得不與這些文官商量,如此的被動性,讓趙桓不得不進行製衡之道。
任何一個朝代,不管是文官勢力過大,還是武將勢力過大,都是不好,想要讓一個國家偏論發展,那就必須的互相製衡,隻有力量達到平衡,才不會發生極端。
想清楚這一切的趙桓才會這樣做,他要的就是文武在朝堂上能各持一方,隻有這樣才有利於他後續的改革,畢竟趙桓改革必然要動文官的蛋糕,可是龐大的文官勢力,讓他真的有些頭疼。
與此同時,許多文官見皇帝如此,也知道,恐怕今後的形勢要發生變化了,畢竟趙桓可是一位鐵血天子,可是敢上馬提刀禦駕親征的人。
絕對不是仁宗那樣仁慈的君主,文官們擔憂的同時,武將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迴,多少年了,他們總是被壓製,即便是官職比文官高一品,也依舊要對他們行禮,這樣的日子,他們終於算是過到頭了。
不過他們也沒有飄,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沒有做什麽太過激的事情,隨著幾番爭論,姚古最後的爵位根據其功勞定為西平候,寓意為平定西夏之功,說完姚古接著的是其他軍將。
隻見種彥崇出列道:“啟稟陛下,俗話說舉親避嫌,鍾彥崇的功名,老臣就不參加了。”種師道這話雖說的好聽,可是誰不知道,光憑種家世代忠良,種彥崇這爵位就少不了,但問題是種師道這一脈基本都已經死絕了,就隻剩下種彥崇這一個男丁,要是給他封了爵位,那種師道的侯爵誰來繼承,畢竟現在種師道都已經70多了,說句不好聽的,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去了,可是反觀種彥崇連媳婦都沒娶,更別說是兒子了。
這一下也是讓眾人為難起來了, 不過趙桓確早就想好了,現在種彥崇的官職,隻是一個京東路的安撫使,雖然官兒不小,可卻是個臨時的。
沒有多少穩定性,既然這樣,趙桓準備給他任命一個官職:北道都總管。
北道都總管可是正兒八經的正三品官,但是一路或者是數州的軍事主官,雖然在神宗年間改革的時候遭到了削弱,可是到現在也有四品,絕對能撐得起種彥崇的功勞。
“既然如此,那朕就提個建議吧!”與其說是提建議,還不如說就是由他來決定。
“朕想著既然爵位不好冊封,那便任命種彥崇為北道都總管,掌管北道八萬兵馬,準備下次出征時當先鋒吧!”
決定一下,立馬被有官員拍起馬屁,“官家聖明,此乃我大宋之福,亦是種將軍之幸。”
見皇帝這麽說種師道也隻好見好就收,拱手道:“老臣替小輩謝過官家。”
解決完這兩個最難加封的,後麵的就變得簡單了一些,嶽飛的功勞不小,毋庸置疑,一個伯爵少不了,韓世忠連破兩座城池,又斬殺了一名西夏的都統軍,理應也是一個伯爵,同樣,李孝忠也有一個伯爵,畢竟他之前的官職就不小。
此次表現出來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打下來一個西夏的軍司,算是首戰告捷吧!
至於吳玠、吳麟兩兄弟就沒有伯爵了,一個給了子爵,一個給了男爵,不過也是相當不錯,但是或許會有人說封的高了,其實不然,先不說西夏曆代以來,多少位宋朝的帝王,想將其滅亡都做不到,更何況宋朝曆次敗北,這一次取得如此大勝,又是滅國之戰,封幾個爵位,絕對不過分。
千萬不要忘了宋朝皇帝曾經許諾過,誰若能統兵拿下燕雲十六州,便可獲封王,即便是異姓王也可以。
由此可見宋朝皇帝對爵位並不吝嗇,不過也沒有像唐朝那樣同時出現幾十上百個王爺,也就是徽宗生的兒子多,不然連同姓王爺也沒有多少個,更別說是異姓了,畢竟像王爺、國公這樣的爵位,那可都是不能世襲的,不然王安石、司馬光、範仲淹,這些獲封國公的人,家道也不可能中落。
搞定完這些人,其他的軍將和將士的賞賜也不能少,這次起碼又要二三十萬貫的錢財流出,戶部尚書看了這些和三司的主官一樣都是一個勁的搖頭歎息。
白花花的銀子,金燦燦的銅錢又要大量流出了,雖然現在國庫很充裕,但也受不了這樣造呀!
不過除了想為自己謀點利益的,還有為自己人謀利益的,比如種彥崇的爺爺種師道、嶽飛的原上司宗澤,他們這些人自然也想看到自己的晚輩,能夠建功立業,在朝堂上有個自己的一席之地。
此時,一眾文官武將,看著自己手裏的戰報,也是一陣感慨,多少年了,宋軍從來沒有一次像現在這樣贏得堂堂正正,贏的徹徹底底。
“官家,微臣以為此次出征的將士都應該大大的封賞。”
隨著一個不知名小官的開口,今天的主題正式拉開,最先討論的必然是姚古,畢竟不管怎麽說他都是主帥,此戰應該能夠得到一個開國侯爵。
這是毋庸置疑的,不過也有一些文官試圖想打壓武將的勢力,想要將這侯爵給硬生生的壓成伯爵,不過,武將勢力也不是吃幹飯的,畢竟現在的武將群體和幾年前的武將群體可是大不一樣。
不管是在人數還是在能力以及團結度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絕對不是以前能比的。
那文官的話還沒說完,並由武將怒罵道:“我們拚死拚活的殺敵報國,如今,這爵位為什麽不能給?”
而這武將說完後也是死死的盯著文官,而其他人則將目光投向趙桓,這位皇帝,想看看他的態度。
畢竟這是靖康朝堂上武將第一次,以這樣的態度,硬剛文官。不過結局到底如何,還沒有人知道。
不過很快趙桓便給出了答案,隻見他的臉上並無半分怒色,也沒有多說什麽,這無疑在傳遞一種信號,那就是縱容武將和文官之間相對。
畢竟宋朝的文官勢力太過龐大,再加上早已經形成的天子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理念,使得趙桓的一些策略,也不得不與這些文官商量,如此的被動性,讓趙桓不得不進行製衡之道。
任何一個朝代,不管是文官勢力過大,還是武將勢力過大,都是不好,想要讓一個國家偏論發展,那就必須的互相製衡,隻有力量達到平衡,才不會發生極端。
想清楚這一切的趙桓才會這樣做,他要的就是文武在朝堂上能各持一方,隻有這樣才有利於他後續的改革,畢竟趙桓改革必然要動文官的蛋糕,可是龐大的文官勢力,讓他真的有些頭疼。
與此同時,許多文官見皇帝如此,也知道,恐怕今後的形勢要發生變化了,畢竟趙桓可是一位鐵血天子,可是敢上馬提刀禦駕親征的人。
絕對不是仁宗那樣仁慈的君主,文官們擔憂的同時,武將也終於揚眉吐氣了一迴,多少年了,他們總是被壓製,即便是官職比文官高一品,也依舊要對他們行禮,這樣的日子,他們終於算是過到頭了。
不過他們也沒有飄,知道物極必反的道理,沒有做什麽太過激的事情,隨著幾番爭論,姚古最後的爵位根據其功勞定為西平候,寓意為平定西夏之功,說完姚古接著的是其他軍將。
隻見種彥崇出列道:“啟稟陛下,俗話說舉親避嫌,鍾彥崇的功名,老臣就不參加了。”種師道這話雖說的好聽,可是誰不知道,光憑種家世代忠良,種彥崇這爵位就少不了,但問題是種師道這一脈基本都已經死絕了,就隻剩下種彥崇這一個男丁,要是給他封了爵位,那種師道的侯爵誰來繼承,畢竟現在種師道都已經70多了,說句不好聽的,已經是半截身子入土,指不定什麽時候就去了,可是反觀種彥崇連媳婦都沒娶,更別說是兒子了。
這一下也是讓眾人為難起來了, 不過趙桓確早就想好了,現在種彥崇的官職,隻是一個京東路的安撫使,雖然官兒不小,可卻是個臨時的。
沒有多少穩定性,既然這樣,趙桓準備給他任命一個官職:北道都總管。
北道都總管可是正兒八經的正三品官,但是一路或者是數州的軍事主官,雖然在神宗年間改革的時候遭到了削弱,可是到現在也有四品,絕對能撐得起種彥崇的功勞。
“既然如此,那朕就提個建議吧!”與其說是提建議,還不如說就是由他來決定。
“朕想著既然爵位不好冊封,那便任命種彥崇為北道都總管,掌管北道八萬兵馬,準備下次出征時當先鋒吧!”
決定一下,立馬被有官員拍起馬屁,“官家聖明,此乃我大宋之福,亦是種將軍之幸。”
見皇帝這麽說種師道也隻好見好就收,拱手道:“老臣替小輩謝過官家。”
解決完這兩個最難加封的,後麵的就變得簡單了一些,嶽飛的功勞不小,毋庸置疑,一個伯爵少不了,韓世忠連破兩座城池,又斬殺了一名西夏的都統軍,理應也是一個伯爵,同樣,李孝忠也有一個伯爵,畢竟他之前的官職就不小。
此次表現出來的能力也是有目共睹,打下來一個西夏的軍司,算是首戰告捷吧!
至於吳玠、吳麟兩兄弟就沒有伯爵了,一個給了子爵,一個給了男爵,不過也是相當不錯,但是或許會有人說封的高了,其實不然,先不說西夏曆代以來,多少位宋朝的帝王,想將其滅亡都做不到,更何況宋朝曆次敗北,這一次取得如此大勝,又是滅國之戰,封幾個爵位,絕對不過分。
千萬不要忘了宋朝皇帝曾經許諾過,誰若能統兵拿下燕雲十六州,便可獲封王,即便是異姓王也可以。
由此可見宋朝皇帝對爵位並不吝嗇,不過也沒有像唐朝那樣同時出現幾十上百個王爺,也就是徽宗生的兒子多,不然連同姓王爺也沒有多少個,更別說是異姓了,畢竟像王爺、國公這樣的爵位,那可都是不能世襲的,不然王安石、司馬光、範仲淹,這些獲封國公的人,家道也不可能中落。
搞定完這些人,其他的軍將和將士的賞賜也不能少,這次起碼又要二三十萬貫的錢財流出,戶部尚書看了這些和三司的主官一樣都是一個勁的搖頭歎息。
白花花的銀子,金燦燦的銅錢又要大量流出了,雖然現在國庫很充裕,但也受不了這樣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