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她這麽說,種師道有些詫異,自己的孫女自己了解,聰明伶俐,很有主見。
既然敢當著自己的麵說有喜歡的人,恐怕是想嫁給對方,而且兩人恐怕是兩情相悅。
“是誰啊?京城有名的公子哥就那麽幾個,韓國公的孫子,泗水侯的小兒子,還有常平侯大兒子,其他的都是些不入流的紈絝子弟。”種師道一個人在那裏喃喃自語,看的種瑤都有些想笑。
“不行,要不把你二爺爺也叫迴來吧,可是北方金人虎視眈眈,你二爺爺也迴不來了啊!”
看著這樣小心謹慎的爺爺,種瑤心裏一陣發酸,在自己很小的時候,父親便戰死沙場,母親因為忍受不了父親的突然離去,得了重病沒有幾年也便撒手人寰,將她與哥哥留在這世間。他記得自從六歲以後,就一直跟著祖父,祖父視他們如珍寶,小心翼翼的嗬護著。
鍾瑤不忍心他在這裏瞎猜,便直接開口告訴他了,“祖父,我心儀之人是信王趙榛。”
“誰?”種師道一臉不可思議的問道,皇室中人還是親王。
“那他喜歡你嗎?”種師道知道這樣不妥,但他還是要問清楚,總不能讓自己的孫女稀裏糊塗的就嫁人。
鍾瑤有些不好意思的迴答道:“他自然心儀孫女,還是他主動向孫女表明的心意。”
種師道聽到後,並未說話。反而開始沉思起來。反倒是一旁的鍾瑤繼續說道:“祖父不知,今日宮裏舉行家宴,信王當場向官家請求為我和他賜婚。”
他的這一句話,終於將種師道給拉了迴來。“那情況怎樣?官家有沒有給你們賜婚?”種師道急忙問道。
隻見鍾瑤輕輕地搖了搖頭,輕聲開口說道:“官家說婚姻大事,必須雙方都同意,官家說找個時間讓祖父和孫女一同入宮再詳細商談此事。”
“嗯,這才像個樣子。”說著說著種師道好像又想起了什麽,對著鍾瑤問道:“你說今日信王在晚宴上,求官家為他賜婚,現在晚宴才剛過去沒多久,你怎麽就知道了?小丫頭不老實,說有什麽瞞著祖父。”
“哎呀,祖父也沒有什麽,就是信王的書信。好了,天色也很晚了,祖父快去休息吧,孫兒就不打擾祖父了。”種瑤邊撒嬌邊說道,種師道本來就很寵這個孫女,現在見她服軟也不再刨根問底。鍾瑤一看沒事了說完後便直接跑走了。
看著遠去的背影,原本慈祥的臉瞬間恢複原樣,種師道身居朝堂幾十年,深知防人之心不可無,雖然信王趙榛他也見過,是個不錯的孩子,可他為什麽偏偏看中了瑤兒?若瑤兒嫁給他,鍾家會不會受到官家猜疑?
這些他必須都考慮進去,恐怕明日朝會結束後,要和官家親自談談了。
很快便到了第二日早朝,這是趙桓迴來後的第一次朝會,眾臣都非常重視,隨著王懷吉的一聲“陛下駕到。”
群臣紛紛跪地叩拜“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趙桓穿著他的緋色官袍坐在龍椅之上。神態自若,這些天他早已熟悉了這當皇帝的流程,應付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眾卿可有事啟奏……?”趙恆的話還沒說完便被打斷。
“官家,臣有事啟奏。”出列的正是禮部尚書:張恭謙。此人是三朝元老,如今已經60多歲的高齡依舊掌管著禮部。在文臣之中威望極高,同時也是少數幾個三品以上的中立派,既不主戰,也不主和。所以不管是哪一派上位,他們都極易遭受打壓。但張恭謙或許是老了,沒人跟他較勁。加上對外戰爭一直取得不了多大的勝利,禮部也沒有多少油水,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將張恭謙給忽視掉了。
“張卿家說吧!”
“迴官家,如今年關將至,按禮製每年十二月,以大理為首的藩國將會入京朝貢,所以大理國王特地上奏請求官家允許大理使團入京。”
聽到他的話,趙桓微微點頭,如今才剛剛十月多,大理與汴京相隔4000多裏,使團如果現在出發沿河順流而下,一個月一定能抵達汴京。
其實大理和北宋的宗藩關係建立還不到十年,大理國王如此謹慎,恐怕也是因為宋朝成功抵禦了金國的入侵。
如果不是宋徽宗趙佶好大喜功,大理恐怕永遠都不會成為宋朝的藩屬國。曆史上大理前前後後共11次請求成為北宋的藩屬國,其中前十次都被拒絕,直到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大理國王段正嚴第十一次請求宋徽宗趙佶才得到同意。如今宋朝換了皇帝,段正嚴必須要重新討好。
說起這段正嚴也是個狠人,在位39年,享年93歲,是大理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但依舊無法改變被高氏架空的命運。這些都是後話,以後再說。
得到皇帝認可後,張恭謙便退下了。
趙桓四周看了看,見無人出列便開口問道:“京東路平叛一事處理的如何了?”
聽見皇帝詢問,兵部尚書孫傅連忙出列道:“迴官家,種彥崇將軍已經將戰報遞呈到了兵部。三日前,我大軍便已擊潰叛軍主力,現在正在向密州、沂州等叛軍老巢挺進。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此次叛亂。”
“嗯。”趙桓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並沒有太過在意,他看著下麵的孫傅在心裏暗暗歎了口氣。原本之前想給孫傅找個別的職位,將他從兵部尚書上調走。但後來發現孫傅雖然沒有軍事指揮上的才能,但是在協調調度這方麵具有很強的能力,很適合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同時由於他升遷的太快短時間之內無法再向上升遷,原本他隻是一個中書舍人,太子親信,還是趙桓在登基時為了權利順利過渡才將他提拔為兵部尚書,如今時局已經穩定,如果再隨意升遷,恐怕會引得其他官員不滿。
最終,趙桓還是決定讓他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幹上幾年,好好曆練曆練。不要再做出曆史上的那種傻事。
既然敢當著自己的麵說有喜歡的人,恐怕是想嫁給對方,而且兩人恐怕是兩情相悅。
“是誰啊?京城有名的公子哥就那麽幾個,韓國公的孫子,泗水侯的小兒子,還有常平侯大兒子,其他的都是些不入流的紈絝子弟。”種師道一個人在那裏喃喃自語,看的種瑤都有些想笑。
“不行,要不把你二爺爺也叫迴來吧,可是北方金人虎視眈眈,你二爺爺也迴不來了啊!”
看著這樣小心謹慎的爺爺,種瑤心裏一陣發酸,在自己很小的時候,父親便戰死沙場,母親因為忍受不了父親的突然離去,得了重病沒有幾年也便撒手人寰,將她與哥哥留在這世間。他記得自從六歲以後,就一直跟著祖父,祖父視他們如珍寶,小心翼翼的嗬護著。
鍾瑤不忍心他在這裏瞎猜,便直接開口告訴他了,“祖父,我心儀之人是信王趙榛。”
“誰?”種師道一臉不可思議的問道,皇室中人還是親王。
“那他喜歡你嗎?”種師道知道這樣不妥,但他還是要問清楚,總不能讓自己的孫女稀裏糊塗的就嫁人。
鍾瑤有些不好意思的迴答道:“他自然心儀孫女,還是他主動向孫女表明的心意。”
種師道聽到後,並未說話。反而開始沉思起來。反倒是一旁的鍾瑤繼續說道:“祖父不知,今日宮裏舉行家宴,信王當場向官家請求為我和他賜婚。”
他的這一句話,終於將種師道給拉了迴來。“那情況怎樣?官家有沒有給你們賜婚?”種師道急忙問道。
隻見鍾瑤輕輕地搖了搖頭,輕聲開口說道:“官家說婚姻大事,必須雙方都同意,官家說找個時間讓祖父和孫女一同入宮再詳細商談此事。”
“嗯,這才像個樣子。”說著說著種師道好像又想起了什麽,對著鍾瑤問道:“你說今日信王在晚宴上,求官家為他賜婚,現在晚宴才剛過去沒多久,你怎麽就知道了?小丫頭不老實,說有什麽瞞著祖父。”
“哎呀,祖父也沒有什麽,就是信王的書信。好了,天色也很晚了,祖父快去休息吧,孫兒就不打擾祖父了。”種瑤邊撒嬌邊說道,種師道本來就很寵這個孫女,現在見她服軟也不再刨根問底。鍾瑤一看沒事了說完後便直接跑走了。
看著遠去的背影,原本慈祥的臉瞬間恢複原樣,種師道身居朝堂幾十年,深知防人之心不可無,雖然信王趙榛他也見過,是個不錯的孩子,可他為什麽偏偏看中了瑤兒?若瑤兒嫁給他,鍾家會不會受到官家猜疑?
這些他必須都考慮進去,恐怕明日朝會結束後,要和官家親自談談了。
很快便到了第二日早朝,這是趙桓迴來後的第一次朝會,眾臣都非常重視,隨著王懷吉的一聲“陛下駕到。”
群臣紛紛跪地叩拜“拜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趙桓穿著他的緋色官袍坐在龍椅之上。神態自若,這些天他早已熟悉了這當皇帝的流程,應付起來自然得心應手。
“眾卿可有事啟奏……?”趙恆的話還沒說完便被打斷。
“官家,臣有事啟奏。”出列的正是禮部尚書:張恭謙。此人是三朝元老,如今已經60多歲的高齡依舊掌管著禮部。在文臣之中威望極高,同時也是少數幾個三品以上的中立派,既不主戰,也不主和。所以不管是哪一派上位,他們都極易遭受打壓。但張恭謙或許是老了,沒人跟他較勁。加上對外戰爭一直取得不了多大的勝利,禮部也沒有多少油水,所以就自然而然的將張恭謙給忽視掉了。
“張卿家說吧!”
“迴官家,如今年關將至,按禮製每年十二月,以大理為首的藩國將會入京朝貢,所以大理國王特地上奏請求官家允許大理使團入京。”
聽到他的話,趙桓微微點頭,如今才剛剛十月多,大理與汴京相隔4000多裏,使團如果現在出發沿河順流而下,一個月一定能抵達汴京。
其實大理和北宋的宗藩關係建立還不到十年,大理國王如此謹慎,恐怕也是因為宋朝成功抵禦了金國的入侵。
如果不是宋徽宗趙佶好大喜功,大理恐怕永遠都不會成為宋朝的藩屬國。曆史上大理前前後後共11次請求成為北宋的藩屬國,其中前十次都被拒絕,直到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大理國王段正嚴第十一次請求宋徽宗趙佶才得到同意。如今宋朝換了皇帝,段正嚴必須要重新討好。
說起這段正嚴也是個狠人,在位39年,享年93歲,是大理在位時間最長、壽命最長的皇帝。在位期間勵精圖治,但依舊無法改變被高氏架空的命運。這些都是後話,以後再說。
得到皇帝認可後,張恭謙便退下了。
趙桓四周看了看,見無人出列便開口問道:“京東路平叛一事處理的如何了?”
聽見皇帝詢問,兵部尚書孫傅連忙出列道:“迴官家,種彥崇將軍已經將戰報遞呈到了兵部。三日前,我大軍便已擊潰叛軍主力,現在正在向密州、沂州等叛軍老巢挺進。相信用不了多久就能平定此次叛亂。”
“嗯。”趙桓隻是輕輕的點了點頭,並沒有太過在意,他看著下麵的孫傅在心裏暗暗歎了口氣。原本之前想給孫傅找個別的職位,將他從兵部尚書上調走。但後來發現孫傅雖然沒有軍事指揮上的才能,但是在協調調度這方麵具有很強的能力,很適合兵部尚書這個位置。同時由於他升遷的太快短時間之內無法再向上升遷,原本他隻是一個中書舍人,太子親信,還是趙桓在登基時為了權利順利過渡才將他提拔為兵部尚書,如今時局已經穩定,如果再隨意升遷,恐怕會引得其他官員不滿。
最終,趙桓還是決定讓他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幹上幾年,好好曆練曆練。不要再做出曆史上的那種傻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