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至此時,似是痛心疾首已極,一時竟說不下去。昭寧帝早已叫停奏樂,此刻他忽然停頓,殿中便是鴉雀無聲,針落可聞。
昭寧帝眉心緊蹙,掃了杜國丈一眼,緩緩說道:「竟有此事?」
杜國丈撲地跪了下去,大力搖頭:「聖上明鑑,絕無此事!杜司直血口噴人,不知是何居心?」
杜奉似終於緩和過來,麵無表情地道:「啟稟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屬實,現有原家夫人血書並一應證詞,臣已著人往江陰調取卷宗,待臣上任之後,便要重啟此案。」
杜國丈眼看昭寧帝神情微凜,不禁變了臉色,「聖上明鑑,老臣真的不知此事,其中……其中定是有什麽誤會!」
杜奉冷冷道:「大人一句不知,倒是推得幹淨。」
杜國丈仿佛失了主心骨,隻知望住昭寧帝,一味重複,「老臣真的不知此事……」
昭寧帝沒有說話,隻是看著杜國丈,忽然嘆了口氣。
滿殿親貴麵麵相覷,更是無人敢言;杜太後捧著心口,已被掌事宮女攙到一旁坐下;薑杜氏低頭斂目,如往日一般,無關己事,便無動於衷;永王倒是神情振奮,認真地盯著杜奉與杜國丈。
薑涉收迴視線,心中亦是震驚不已,杜奉連卷宗都說出來,手中想必確有證據,一時卻又不知該敬他大義滅親、秉公行事,是百姓之福,還是該嘆他六親不認、使高堂寒心。
敬王輕咳一聲,忽然開口說道:「依臣愚見,想必是那知縣欺上瞞下,所作所為,實與少保無關。」
杜國丈仿佛抓著了救命稻草,雙眸一亮,立刻嚷道:「對,定是那知縣胡作非為,老臣請旨徹查此事,若是屬實,定要嚴懲於他,再好生撫恤原家。」
「好生撫恤……」杜奉忽然冷冷一笑,「大人說得倒是好生輕巧,卻不知原家上下十三條人命,又該去向誰討要?」
杜國丈倒吸一口涼氣,頓時結巴起來,「什……什麽十三條人命?」
「大人仍是不知罷?」杜奉言辭凜冽如刀,「原家大郎被收押在監,原家二郎告到上府,然而知府卻不聞不問,隻打迴原處去審。原家二郎投告無門,隻好答應獻上太湖石,想救迴兄長性命,那想原家大郎已在牢中被折磨至死。原夫人性情剛烈,寫下血書,一頭觸死在靈堂上,原家二郎帶著兩名侄子上京告禦狀,誰知遇上強盜,無一活口。那知縣且還不肯幹休,拿個莫須有罪名,告他私通山匪,派人抄了原家,原家兩位娘子不堪受辱,自盡身亡,原家忠僕亦為護主而死,至此原家滿門,隻剩一個繈褓中幼兒。小官鬥膽請教大人,該當如何好生撫恤?」
滿室寂然,諸人仿佛都為他所震懾,直如濃雲壓墜,嚴霜驟降,悶屈得令人窒息,冰冷得叫人膽顫。
杜國丈驟然軟倒在地,雖仍駁斥,卻顯然是失了底氣,聲如蚊蠅:「你、你胡說八道……怎、怎會有這等……陛下,老臣、老臣真的不知……」
他確也無可辯駁。那知縣頭先強取豪奪,縱算是無意害人性命,然官商勾結扣下苦主,已是罪不容誅,卻不思反省,竟還蓄意構陷趕盡殺絕,如此行徑,又與禽獸何異?
杜太後雙手合十,別開視線,再不肯看那石頭一眼,口中低聲喃喃:「阿彌陀佛……十三條人命……」
昭寧帝神色陰沉地盯著那塊太湖石,鄧袞在他身後安然而立,麵上卻竟仍是微微含笑,仿佛一切皆與他毫無關係。薑涉無意之間瞥見,隻覺胸中氣血愈是翻騰,她始知杜奉為何如此激憤。
戰場上再如何拚命廝殺,再怎麽狠絕人寰,都是願賭服輸無可避免,可光天化日之下,無辜百姓平白遭此屠戮,申冤無路滿門遭劫,豈能不叫人切齒拊心、深惡痛絕?然在上位者,既得其利,便冷眼旁觀,掩耳盜鈴,原來繁華之下,惡癰早生。怪道國庫虛空,有此貪蠹,如何不空?
可……可昭寧帝既然今日已知究竟,為何還不表態?是震驚失語,還是……她幾乎也忍不住要離席進言,卻忽聽有人一疊聲叫起太醫,原是國丈夫人支持不住,竟自暈了過去。
昭寧帝向那邊看了一眼,吩咐著快請太醫,杜奉卻恍如未見,仍然說道:「縱使大人真不知情,亦脫不了縱容之罪,大興上下連三歲小兒都知國丈巨貪,吃穿用度,甚於皇家。上行下效,若不是大人貪婪心重,如何會有屬下如此鑽營討好,乃至於草菅人命?這一樁恰巧被臣碰上,可另有千樁萬樁,又有誰人知曉?臣每念及於此,頓覺肝膽俱裂,五內俱焚。
「然則懲治惡徒容易,為原家平反昭雪不難,可若痛瘡不去,米蠹猶存,此等慘痛之事終究不能斷絕。如要還社稷清明、河清海晏,便當興利除弊,重典治世,微臣請自杜少保起。」
他這真已是大義滅親,分毫不徇私情。薑涉不覺往國丈夫人適才坐處看了一眼,暗中沉沉嘆了口氣。
杜國丈將手舉起,顫巍巍地指住他,卻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你……你……」
杜奉看都未去看他,隻直勾勾地望著昭寧帝,字字有如泣血,「臣自離京之後,也曾遊歷各地,前年陝北地動,流民無數,陛下誠然下旨開倉救濟,可那白花花米銀,光是入了經手官員囊中的便有七成,餘下的隻是杯水車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悲憤一笑,滿目盡是自嘲,「臣幼時讀至此詩,隻當詩家多情善感,誇大多矣,不想有朝一日竟得耳聞目睹,始知筆墨蒼白,實難形容萬一。」
昭寧帝眉心緊蹙,掃了杜國丈一眼,緩緩說道:「竟有此事?」
杜國丈撲地跪了下去,大力搖頭:「聖上明鑑,絕無此事!杜司直血口噴人,不知是何居心?」
杜奉似終於緩和過來,麵無表情地道:「啟稟陛下,微臣所言,句句屬實,現有原家夫人血書並一應證詞,臣已著人往江陰調取卷宗,待臣上任之後,便要重啟此案。」
杜國丈眼看昭寧帝神情微凜,不禁變了臉色,「聖上明鑑,老臣真的不知此事,其中……其中定是有什麽誤會!」
杜奉冷冷道:「大人一句不知,倒是推得幹淨。」
杜國丈仿佛失了主心骨,隻知望住昭寧帝,一味重複,「老臣真的不知此事……」
昭寧帝沒有說話,隻是看著杜國丈,忽然嘆了口氣。
滿殿親貴麵麵相覷,更是無人敢言;杜太後捧著心口,已被掌事宮女攙到一旁坐下;薑杜氏低頭斂目,如往日一般,無關己事,便無動於衷;永王倒是神情振奮,認真地盯著杜奉與杜國丈。
薑涉收迴視線,心中亦是震驚不已,杜奉連卷宗都說出來,手中想必確有證據,一時卻又不知該敬他大義滅親、秉公行事,是百姓之福,還是該嘆他六親不認、使高堂寒心。
敬王輕咳一聲,忽然開口說道:「依臣愚見,想必是那知縣欺上瞞下,所作所為,實與少保無關。」
杜國丈仿佛抓著了救命稻草,雙眸一亮,立刻嚷道:「對,定是那知縣胡作非為,老臣請旨徹查此事,若是屬實,定要嚴懲於他,再好生撫恤原家。」
「好生撫恤……」杜奉忽然冷冷一笑,「大人說得倒是好生輕巧,卻不知原家上下十三條人命,又該去向誰討要?」
杜國丈倒吸一口涼氣,頓時結巴起來,「什……什麽十三條人命?」
「大人仍是不知罷?」杜奉言辭凜冽如刀,「原家大郎被收押在監,原家二郎告到上府,然而知府卻不聞不問,隻打迴原處去審。原家二郎投告無門,隻好答應獻上太湖石,想救迴兄長性命,那想原家大郎已在牢中被折磨至死。原夫人性情剛烈,寫下血書,一頭觸死在靈堂上,原家二郎帶著兩名侄子上京告禦狀,誰知遇上強盜,無一活口。那知縣且還不肯幹休,拿個莫須有罪名,告他私通山匪,派人抄了原家,原家兩位娘子不堪受辱,自盡身亡,原家忠僕亦為護主而死,至此原家滿門,隻剩一個繈褓中幼兒。小官鬥膽請教大人,該當如何好生撫恤?」
滿室寂然,諸人仿佛都為他所震懾,直如濃雲壓墜,嚴霜驟降,悶屈得令人窒息,冰冷得叫人膽顫。
杜國丈驟然軟倒在地,雖仍駁斥,卻顯然是失了底氣,聲如蚊蠅:「你、你胡說八道……怎、怎會有這等……陛下,老臣、老臣真的不知……」
他確也無可辯駁。那知縣頭先強取豪奪,縱算是無意害人性命,然官商勾結扣下苦主,已是罪不容誅,卻不思反省,竟還蓄意構陷趕盡殺絕,如此行徑,又與禽獸何異?
杜太後雙手合十,別開視線,再不肯看那石頭一眼,口中低聲喃喃:「阿彌陀佛……十三條人命……」
昭寧帝神色陰沉地盯著那塊太湖石,鄧袞在他身後安然而立,麵上卻竟仍是微微含笑,仿佛一切皆與他毫無關係。薑涉無意之間瞥見,隻覺胸中氣血愈是翻騰,她始知杜奉為何如此激憤。
戰場上再如何拚命廝殺,再怎麽狠絕人寰,都是願賭服輸無可避免,可光天化日之下,無辜百姓平白遭此屠戮,申冤無路滿門遭劫,豈能不叫人切齒拊心、深惡痛絕?然在上位者,既得其利,便冷眼旁觀,掩耳盜鈴,原來繁華之下,惡癰早生。怪道國庫虛空,有此貪蠹,如何不空?
可……可昭寧帝既然今日已知究竟,為何還不表態?是震驚失語,還是……她幾乎也忍不住要離席進言,卻忽聽有人一疊聲叫起太醫,原是國丈夫人支持不住,竟自暈了過去。
昭寧帝向那邊看了一眼,吩咐著快請太醫,杜奉卻恍如未見,仍然說道:「縱使大人真不知情,亦脫不了縱容之罪,大興上下連三歲小兒都知國丈巨貪,吃穿用度,甚於皇家。上行下效,若不是大人貪婪心重,如何會有屬下如此鑽營討好,乃至於草菅人命?這一樁恰巧被臣碰上,可另有千樁萬樁,又有誰人知曉?臣每念及於此,頓覺肝膽俱裂,五內俱焚。
「然則懲治惡徒容易,為原家平反昭雪不難,可若痛瘡不去,米蠹猶存,此等慘痛之事終究不能斷絕。如要還社稷清明、河清海晏,便當興利除弊,重典治世,微臣請自杜少保起。」
他這真已是大義滅親,分毫不徇私情。薑涉不覺往國丈夫人適才坐處看了一眼,暗中沉沉嘆了口氣。
杜國丈將手舉起,顫巍巍地指住他,卻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來,「你……你……」
杜奉看都未去看他,隻直勾勾地望著昭寧帝,字字有如泣血,「臣自離京之後,也曾遊歷各地,前年陝北地動,流民無數,陛下誠然下旨開倉救濟,可那白花花米銀,光是入了經手官員囊中的便有七成,餘下的隻是杯水車薪……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他悲憤一笑,滿目盡是自嘲,「臣幼時讀至此詩,隻當詩家多情善感,誇大多矣,不想有朝一日竟得耳聞目睹,始知筆墨蒼白,實難形容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