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開戰,大軍壓陣,糧草馬匹全是消耗。
禦城是一座城池,後方又是直通京城,糧草不愁,還有趙如卿的旨意,故而周稼等人可以等得起支援,也不用擔心會孤守城池沒有後援。
但同樣的情形並不適用於在城外的突厥大軍。
對於他們來說,每一天的糧草消耗,都是巨大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更關鍵的是——他們從前是習慣了快速地搶掠之後就離開,而不是這種圍城攻勢。
這讓他們內部已經發生了態度上的轉變。
的確,他們原本是想接著代朝內部出現了皇位更迭的問題來趁火打劫,但是現在很顯然他們已經撈不到太多的好處,那麽他們還需要繼續堅持下去嗎?
在絕對豐厚的利益麵前,或許會讓他們先暫且把各自之間的矛盾放在一旁,齊心協力來做某一件事情;但當利益並不足夠多、也不足夠誘人的時候,那些隱藏的矛盾便都會暴露出來。
.
「現在雖然他們還堅持著,但依臣看來,已經有和談的苗頭了。」周稼把城外的局勢說了個明白之後,如此下了結論,「陛下這時候來也恰好是個絕佳的時機,突厥那兩個王子應當已經心生退意,畢竟他們的汗王如今是命不久矣,他們不想在禦城呆太久,但也不想以戰敗的結果迴去突厥王庭。如果沒什麽意外,應當可以以言和為由,重新簽訂一份對我們代朝有利的和約。」
趙如卿點了點頭,她決定來禦城親征,也是這樣打算——之所以是要她親自來一趟,也是因為她來這裏,會讓突厥那兩個王子退得更果斷一些。
.
這些草原上的民族最懂的是趨利避害違害就利審時度勢,他們能征善戰,敢打仗,也看得懂局勢。當禦城隻有周稼等人時候,他們或者還會硬撐著再戰,都已經兵臨城下,自然就會想著從這次南下當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哪怕是之後再和談,也能借著自己這次卓絕戰績,來當做和談時候的籌碼,用來獲得更多更好的條件——這是因為周稼等人一退再退,退到了禦城,他們不難從他們後撤的行為中去猜測代朝的態度。而現在的情形便是不同的,盡管周稼退到了禦城,但趙如卿本人來了,這說明了代朝的精銳也已經要到來,更說明了代朝對待突厥會是怎樣的態度。突厥和趙如卿打交道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他們都很了解趙如卿本人是怎樣的態度,他們之前懼怕她帶兵,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躲著她走,所以他們的態度必然會轉變。他們必然會選擇和談。
現在便是要等待著突厥人拿出和談的誠意了。
.
在理清了現在禦城的情形之後,趙如卿便不再著急,與周稼等人一起用過了晚膳之後,才迴去暫時布置的臨時行宮中休息。
.
另一邊,顧蘭之對著生母張嬛的信已經發呆許久。
這信並不能算很長,也就簡簡單單一頁而已。
開頭是寫他們的母子之情,長篇累牘,聲淚俱下,仿佛他們母子倆當年有多麽親厚,她當初離開時候是多麽迫不得已。
寫到中間便筆鋒一轉,開始寫她如今的不得已,信中說她知道他已經出人頭地十分欣慰,請求他能看在母子一場的份上救她迴禦城來。
倘若之前沒有聽趙如卿說過永王和她如今一起在突厥的事情,他也許會因為這封信動容幾分,但他早就知道了他們就在突厥軍中……這封信便讓他感覺到十分的尷尬。
他的設想中,張嬛是不可能給他寫信,更不可能主動請求他來救她的。
但……
也許是他對張嬛理解得還不夠深吧?
.
天色已經完全暗下去了。
禦城沒有京城熱鬧,夜晚時候一片寂靜無聲,就連樹上的夜梟拍翅膀的聲音都聽得清楚。
.
外麵傳來了禦駕迴來的聲音。
顧蘭之迴過神來,他站起來往外看,便見到趙如卿身後跟著一串內侍禁軍護衛等人由外走進來。
他把這封信折起來放迴了信封中,然後站起來走出去。
趙如卿看到他從屋子裏麵出來,手裏還拿著個書信一樣的東西,便笑著示意他上前來,口中道:「是有什麽事情要與朕說?」
顧蘭之抿了抿嘴唇,把手中的書信雙手交給了趙如卿,道:「臣……臣方才才剛安置好,便收到了張嬛的書信……」
趙如卿隨手接過了他遞過來的書信,並沒有急著打開看,隻笑道:「進屋去說,外麵黑漆漆一片也看不清。」頓了頓,她又看向身後內侍,道,「送兩杯熱茶進來。」
內侍忙應了下來。
趙如卿進到了正廳中坐下,然後才打開了顧蘭之送上來的這信。
顧蘭之在旁邊帶著幾分忐忑,他接了內侍送上來的熱茶,卻沒有心思去喝。
趙如卿把信看過之後放到了一旁,然後看向了他,道:「既然她想讓你幫忙,你幫就是了,否則落下話柄。」
顧蘭之欲言又止,他不知要如何形容心中的感受——這不僅僅隻是幫或者不幫的問題,也並非隻是話柄,他所擔心的也並不是這些。
趙如卿看著他,輕鬆地笑了笑,又道:「畢竟是你生母,不是嗎?」
顧蘭之嘴唇嚅囁了一會兒,好半晌才悶悶道:「臣隻是……隻是與她也沒什麽感情。」
禦城是一座城池,後方又是直通京城,糧草不愁,還有趙如卿的旨意,故而周稼等人可以等得起支援,也不用擔心會孤守城池沒有後援。
但同樣的情形並不適用於在城外的突厥大軍。
對於他們來說,每一天的糧草消耗,都是巨大的不容忽視的問題。
更關鍵的是——他們從前是習慣了快速地搶掠之後就離開,而不是這種圍城攻勢。
這讓他們內部已經發生了態度上的轉變。
的確,他們原本是想接著代朝內部出現了皇位更迭的問題來趁火打劫,但是現在很顯然他們已經撈不到太多的好處,那麽他們還需要繼續堅持下去嗎?
在絕對豐厚的利益麵前,或許會讓他們先暫且把各自之間的矛盾放在一旁,齊心協力來做某一件事情;但當利益並不足夠多、也不足夠誘人的時候,那些隱藏的矛盾便都會暴露出來。
.
「現在雖然他們還堅持著,但依臣看來,已經有和談的苗頭了。」周稼把城外的局勢說了個明白之後,如此下了結論,「陛下這時候來也恰好是個絕佳的時機,突厥那兩個王子應當已經心生退意,畢竟他們的汗王如今是命不久矣,他們不想在禦城呆太久,但也不想以戰敗的結果迴去突厥王庭。如果沒什麽意外,應當可以以言和為由,重新簽訂一份對我們代朝有利的和約。」
趙如卿點了點頭,她決定來禦城親征,也是這樣打算——之所以是要她親自來一趟,也是因為她來這裏,會讓突厥那兩個王子退得更果斷一些。
.
這些草原上的民族最懂的是趨利避害違害就利審時度勢,他們能征善戰,敢打仗,也看得懂局勢。當禦城隻有周稼等人時候,他們或者還會硬撐著再戰,都已經兵臨城下,自然就會想著從這次南下當中獲得更多的利益,哪怕是之後再和談,也能借著自己這次卓絕戰績,來當做和談時候的籌碼,用來獲得更多更好的條件——這是因為周稼等人一退再退,退到了禦城,他們不難從他們後撤的行為中去猜測代朝的態度。而現在的情形便是不同的,盡管周稼退到了禦城,但趙如卿本人來了,這說明了代朝的精銳也已經要到來,更說明了代朝對待突厥會是怎樣的態度。突厥和趙如卿打交道不是一兩年的事情,他們都很了解趙如卿本人是怎樣的態度,他們之前懼怕她帶兵,甚至很多時候都是躲著她走,所以他們的態度必然會轉變。他們必然會選擇和談。
現在便是要等待著突厥人拿出和談的誠意了。
.
在理清了現在禦城的情形之後,趙如卿便不再著急,與周稼等人一起用過了晚膳之後,才迴去暫時布置的臨時行宮中休息。
.
另一邊,顧蘭之對著生母張嬛的信已經發呆許久。
這信並不能算很長,也就簡簡單單一頁而已。
開頭是寫他們的母子之情,長篇累牘,聲淚俱下,仿佛他們母子倆當年有多麽親厚,她當初離開時候是多麽迫不得已。
寫到中間便筆鋒一轉,開始寫她如今的不得已,信中說她知道他已經出人頭地十分欣慰,請求他能看在母子一場的份上救她迴禦城來。
倘若之前沒有聽趙如卿說過永王和她如今一起在突厥的事情,他也許會因為這封信動容幾分,但他早就知道了他們就在突厥軍中……這封信便讓他感覺到十分的尷尬。
他的設想中,張嬛是不可能給他寫信,更不可能主動請求他來救她的。
但……
也許是他對張嬛理解得還不夠深吧?
.
天色已經完全暗下去了。
禦城沒有京城熱鬧,夜晚時候一片寂靜無聲,就連樹上的夜梟拍翅膀的聲音都聽得清楚。
.
外麵傳來了禦駕迴來的聲音。
顧蘭之迴過神來,他站起來往外看,便見到趙如卿身後跟著一串內侍禁軍護衛等人由外走進來。
他把這封信折起來放迴了信封中,然後站起來走出去。
趙如卿看到他從屋子裏麵出來,手裏還拿著個書信一樣的東西,便笑著示意他上前來,口中道:「是有什麽事情要與朕說?」
顧蘭之抿了抿嘴唇,把手中的書信雙手交給了趙如卿,道:「臣……臣方才才剛安置好,便收到了張嬛的書信……」
趙如卿隨手接過了他遞過來的書信,並沒有急著打開看,隻笑道:「進屋去說,外麵黑漆漆一片也看不清。」頓了頓,她又看向身後內侍,道,「送兩杯熱茶進來。」
內侍忙應了下來。
趙如卿進到了正廳中坐下,然後才打開了顧蘭之送上來的這信。
顧蘭之在旁邊帶著幾分忐忑,他接了內侍送上來的熱茶,卻沒有心思去喝。
趙如卿把信看過之後放到了一旁,然後看向了他,道:「既然她想讓你幫忙,你幫就是了,否則落下話柄。」
顧蘭之欲言又止,他不知要如何形容心中的感受——這不僅僅隻是幫或者不幫的問題,也並非隻是話柄,他所擔心的也並不是這些。
趙如卿看著他,輕鬆地笑了笑,又道:「畢竟是你生母,不是嗎?」
顧蘭之嘴唇嚅囁了一會兒,好半晌才悶悶道:「臣隻是……隻是與她也沒什麽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