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金仙這個層次的高手,除非是真的上了頭,否則很少會有拚個你死我活的情況發生。
畢竟大家修煉都不容易,可能修煉了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才好不容易修煉成金仙,可以逍遙天地間。如非萬不得已,且有絕對必勝的把握,誰會拚卻性命與人爭鬥?
如來佛祖隻是與周毅簡單試探一番,知道自己勝算不高,也就打消了進一步試探或者動手的念頭。
尤其是見到周毅再次取出軒轅劍之後,如來佛祖也是幹脆利落的轉身離開,返迴了西天極樂世界,並叮囑佛家的弟子們,這三四百年之內,低調一些,尤其是不能和青蓮宗弟子發生衝突。
少了佛教的幹擾之後,青蓮宗的一幹弟子們也放心大膽的在四處活躍,在幫助三大諸侯安定四方的同時,也將青蓮宗的名氣徹底打響。
甚至,在周瑜、郭嘉、諸葛亮三人的建議之下,三方勢力還在自家的地盤範圍內,為青蓮宗召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登仙大會,選拔天下英才,拜入青蓮仙宗。
與此同時,周毅也讓諸葛亮三人主持,在神州各地設立青蓮文院,招募一些讀書的好苗子,一方麵培養人才,一方麵也選拔出適合修煉儒道的弟子。
要想將來更好的應對佛教東渡,僅僅靠道門的力量當然不夠,周毅的青蓮宗雖然也主張入世修行,但仙道追尋的畢竟是個人的超脫,也不好強迫每個弟子都下山去濟世救人,有些弟子就喜歡留在山上煉丹修煉,種植靈草。
故而,周毅決定另開一支別脈,將儒道修行之法傳播開來。
儒家修行,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追尋的是天下大同,理念就是濟世救人,輔助君王,治理天下。
故而,儒家完全可以從上至下傳播開來,讓天下讀書之人都可以走上修行之路。
就在周毅坐鎮青蓮山,悶頭搞發展之時,之前他與如來的一番交手,也已經被天庭和地府得知。
眼見周毅竟然肯正麵應對如來佛祖,且不落下風。天庭和地府的高層都是震驚不已,生怕在哪方麵惹到了周毅和他的青蓮宗弟子。
在大羅不出的三界,金仙已經是整個三界最上層的高手。
況且,當初孫悟空大鬧天宮,攪得天庭地覆天翻地覆。但就是這樣強悍無比的孫悟空,卻被如來佛祖一掌鎮壓在五行山下。
而能夠和如來佛祖正麵相對的周毅,其實力已經可想而知。
甚至,天庭之中的王母也是動了念頭,想要將周毅招安,坐鎮天庭。可想到周毅有這般修為,卻安心待在人間發展門派,再加上之前周毅與楊戩一家走的很近,這就讓王母又打消了那不切實際的念頭。
在青蓮宗弟子的多方斡旋之下,曹、劉、孫三方勢力之間一直保持著克製,很少發生衝突,整個天下倒是進入了一段和平時期。
隻是,當曹操因病離世之後,整個天下的局勢陡然發生了改變。
雖然因為種種因素,曹操比曆史上多活了幾年,但曹操也畢竟隻是肉體,凡胎沒有經過任何修煉,再加上常年征戰,一生辛勞,早就留下了病根兒。能夠活到70多歲才離開人世,也是很不容易了。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子女之中,有幾個兒子極為優秀。其中給後人留下典故“曹衝稱象”的曹衝,因天資聰慧,根骨不凡,年幼時便拜入青蓮宗,成為了青蓮宗的弟子,也改變了早夭的命運。
還有曹植,在周毅開始傳播儒道修行之法後,曹植憑借著自己驚人的才華和悟性,率先踏入了儒道修行之路,不到十年便達到了天象境,成為了一位大高手。
曹操死後,因為曹植與曹衝無意繼承曹操留下的基業,最終還是由曹丕接掌了北方。
但曹丕的能力遠不如曹操,再加上郭嘉在曹操死後,對曹丕觀感並不太好,也直接返迴青蓮山修行,很少再管人間之事。
如此一來,北方的實力倒是減弱了一些。
如今三方勢力的當家人之中,劉備的年齡僅次於曹操,如今也已經是年過七旬。
在這個年代,人生七十古來稀,劉備戎馬一生,如今到了暮年,體質也是大不如前了。
諸葛亮在請示了周毅之後,倒是傳授了劉備一些養生鍛體之法,讓他可以多活幾年。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人生匆匆不過百年,即便是曾經名震天下的英雄豪傑,隻要沒能成功踏入仙途,最終也終會老去。
青蓮山上,郭奉孝放下手中的棋子,歎了口氣:“掌門,您下次還是不要叫我下棋了,真是太欺負人了。孔明距離宗門也不遠,下次還是讓他來吧。”
周毅微微一笑,也是收起棋盤,隨手一揮,桌案之上已經出現了一壺靈茶,幾碟靈果。
“行了行了,娛樂而已,何必太在意輸贏?”
“那也不能總輸不贏啊。”
郭奉孝拿起一枚百年蟠桃,咬了一口,又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靈酒,毫不客氣的喝了起來。
郭嘉、周瑜、諸葛亮這三位堪稱當世智力天花板的人物,在周毅麵前雖然也保持著足夠的恭敬,卻並不會唯唯諾諾,反而大大方方,像是對待自家長者一般。
周毅倒是也很喜歡這幾個弟子,門中弟子雖多,修行天賦高的也不少,但有大智慧、有大謀略的卻隻有那幾個。
“奉孝,你對當今天下的大勢如何看?又對未來如何看?”
“這還不是要看掌門怎麽想?掌門想讓哪一家去一統天下,還不是動動嘴皮子的事兒?”
“對於人間之事,我也不想一直過多幹預。隻要三方不發生大的衝突,還是盡量讓他們自己去決定未來吧。”
後世曾有很多人猜想,若是諸葛丞相和劉備能夠北伐成功,三造大漢,將會給曆史留下深遠的影響,甚至後麵出現四造大漢、五造大漢的概率會更高,後世對於華夏的稱唿也可能不再是那個“瓷器”,而是一個大漢。
但曆史從來沒有如果……
畢竟大家修煉都不容易,可能修煉了幾千年甚至幾萬年,才好不容易修煉成金仙,可以逍遙天地間。如非萬不得已,且有絕對必勝的把握,誰會拚卻性命與人爭鬥?
如來佛祖隻是與周毅簡單試探一番,知道自己勝算不高,也就打消了進一步試探或者動手的念頭。
尤其是見到周毅再次取出軒轅劍之後,如來佛祖也是幹脆利落的轉身離開,返迴了西天極樂世界,並叮囑佛家的弟子們,這三四百年之內,低調一些,尤其是不能和青蓮宗弟子發生衝突。
少了佛教的幹擾之後,青蓮宗的一幹弟子們也放心大膽的在四處活躍,在幫助三大諸侯安定四方的同時,也將青蓮宗的名氣徹底打響。
甚至,在周瑜、郭嘉、諸葛亮三人的建議之下,三方勢力還在自家的地盤範圍內,為青蓮宗召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登仙大會,選拔天下英才,拜入青蓮仙宗。
與此同時,周毅也讓諸葛亮三人主持,在神州各地設立青蓮文院,招募一些讀書的好苗子,一方麵培養人才,一方麵也選拔出適合修煉儒道的弟子。
要想將來更好的應對佛教東渡,僅僅靠道門的力量當然不夠,周毅的青蓮宗雖然也主張入世修行,但仙道追尋的畢竟是個人的超脫,也不好強迫每個弟子都下山去濟世救人,有些弟子就喜歡留在山上煉丹修煉,種植靈草。
故而,周毅決定另開一支別脈,將儒道修行之法傳播開來。
儒家修行,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追尋的是天下大同,理念就是濟世救人,輔助君王,治理天下。
故而,儒家完全可以從上至下傳播開來,讓天下讀書之人都可以走上修行之路。
就在周毅坐鎮青蓮山,悶頭搞發展之時,之前他與如來的一番交手,也已經被天庭和地府得知。
眼見周毅竟然肯正麵應對如來佛祖,且不落下風。天庭和地府的高層都是震驚不已,生怕在哪方麵惹到了周毅和他的青蓮宗弟子。
在大羅不出的三界,金仙已經是整個三界最上層的高手。
況且,當初孫悟空大鬧天宮,攪得天庭地覆天翻地覆。但就是這樣強悍無比的孫悟空,卻被如來佛祖一掌鎮壓在五行山下。
而能夠和如來佛祖正麵相對的周毅,其實力已經可想而知。
甚至,天庭之中的王母也是動了念頭,想要將周毅招安,坐鎮天庭。可想到周毅有這般修為,卻安心待在人間發展門派,再加上之前周毅與楊戩一家走的很近,這就讓王母又打消了那不切實際的念頭。
在青蓮宗弟子的多方斡旋之下,曹、劉、孫三方勢力之間一直保持著克製,很少發生衝突,整個天下倒是進入了一段和平時期。
隻是,當曹操因病離世之後,整個天下的局勢陡然發生了改變。
雖然因為種種因素,曹操比曆史上多活了幾年,但曹操也畢竟隻是肉體,凡胎沒有經過任何修煉,再加上常年征戰,一生辛勞,早就留下了病根兒。能夠活到70多歲才離開人世,也是很不容易了。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子女之中,有幾個兒子極為優秀。其中給後人留下典故“曹衝稱象”的曹衝,因天資聰慧,根骨不凡,年幼時便拜入青蓮宗,成為了青蓮宗的弟子,也改變了早夭的命運。
還有曹植,在周毅開始傳播儒道修行之法後,曹植憑借著自己驚人的才華和悟性,率先踏入了儒道修行之路,不到十年便達到了天象境,成為了一位大高手。
曹操死後,因為曹植與曹衝無意繼承曹操留下的基業,最終還是由曹丕接掌了北方。
但曹丕的能力遠不如曹操,再加上郭嘉在曹操死後,對曹丕觀感並不太好,也直接返迴青蓮山修行,很少再管人間之事。
如此一來,北方的實力倒是減弱了一些。
如今三方勢力的當家人之中,劉備的年齡僅次於曹操,如今也已經是年過七旬。
在這個年代,人生七十古來稀,劉備戎馬一生,如今到了暮年,體質也是大不如前了。
諸葛亮在請示了周毅之後,倒是傳授了劉備一些養生鍛體之法,讓他可以多活幾年。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人生匆匆不過百年,即便是曾經名震天下的英雄豪傑,隻要沒能成功踏入仙途,最終也終會老去。
青蓮山上,郭奉孝放下手中的棋子,歎了口氣:“掌門,您下次還是不要叫我下棋了,真是太欺負人了。孔明距離宗門也不遠,下次還是讓他來吧。”
周毅微微一笑,也是收起棋盤,隨手一揮,桌案之上已經出現了一壺靈茶,幾碟靈果。
“行了行了,娛樂而已,何必太在意輸贏?”
“那也不能總輸不贏啊。”
郭奉孝拿起一枚百年蟠桃,咬了一口,又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靈酒,毫不客氣的喝了起來。
郭嘉、周瑜、諸葛亮這三位堪稱當世智力天花板的人物,在周毅麵前雖然也保持著足夠的恭敬,卻並不會唯唯諾諾,反而大大方方,像是對待自家長者一般。
周毅倒是也很喜歡這幾個弟子,門中弟子雖多,修行天賦高的也不少,但有大智慧、有大謀略的卻隻有那幾個。
“奉孝,你對當今天下的大勢如何看?又對未來如何看?”
“這還不是要看掌門怎麽想?掌門想讓哪一家去一統天下,還不是動動嘴皮子的事兒?”
“對於人間之事,我也不想一直過多幹預。隻要三方不發生大的衝突,還是盡量讓他們自己去決定未來吧。”
後世曾有很多人猜想,若是諸葛丞相和劉備能夠北伐成功,三造大漢,將會給曆史留下深遠的影響,甚至後麵出現四造大漢、五造大漢的概率會更高,後世對於華夏的稱唿也可能不再是那個“瓷器”,而是一個大漢。
但曆史從來沒有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