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朱能善戰,張玉善謀
朱高煦和丘福都是戰場猛將,打仗時,兩人配合非常默契;私下裏,兩人喜歡一起大口喝酒,大塊吃肉。
看到朱高煦光想著打仗,朱棣眉頭微皺,他今天召開軍議,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安撫手下的恐懼心理,畢竟朝廷幾十萬大軍傾巢而來,不是吃素的;二是想尋找應敵之道。
“父王,此次朝廷出兵的具體人數,潛藏在京城中的探子,沒送迴消息嗎?”朱高熾看到朱棣皺眉,趕緊開口,將話題拉迴軍議。
聽了朱高熾的話後,朱棣微微搖了搖頭。
滹沱河大戰後,朱棣將真定城圍了起來,嚇破了膽的耿炳文派人迴京請求援兵。結果,援兵沒有等到,等來地卻是臨陣換將的消息。
八月二十七日,朱允炆登壇拜將,兩天後,這個消息傳到了真定城。
八月二十九日,朱棣率兵退迴北平城,同時派出幾批人,千萬南京探聽消息,想打聽朝廷派兵的數量,結果卻無功而返。
朱棣是藩王,在北平城可以說唿風喚雨,但在南京城卻沒多少人待見他,畢竟現在是新皇在位,朱允炆已經擺明要大力削藩,官員們自然會對朱棣敬而遠之。就算有人想投機,想提前下注,大都也隻是一些小卡拉米,掌握不了核心數據。
大明的軍事管理部門有兩個——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兩者都直屬皇帝。
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主要職責是領軍作戰、訓練士兵、管理屯田、掌管軍籍、推選將領;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兩者相互節製、互不統屬。
有戰事發生時,五軍都督府推選出領軍將領名單,提交皇帝確認,皇帝授予帥印和將印,主將或主帥憑將印、帥印,通知兵部調兵,兵部根據作戰需求,製定調兵計劃,越過五軍都督府,直接從全國各地調集士兵,隨將帥出征。戰爭結束後,將帥迴京歸還大印,士兵直接迴原衛所。
調兵的準確數量,隻有三個人知道:皇帝、主帥或主將、兵部尚書;還有一個人能猜出個大概,那就是戶部尚書,因為他要負責調集糧草。
朱棣在南京的眼線不多,職位最高的人是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壽。
李景隆出征時,兵部從右軍都督府調了一部分士兵,這個數據,徐增壽是知道的,但前軍、後軍、左軍、中軍這四個都督府的數據,徐增壽壓根不知道,他不會傻兮兮地跑去問別人。
因為朱棣的老婆是徐家人,朱允炆肯定對徐家疑神疑鬼,生怕他們跟朱棣勾連,所以,徐家早就上了錦衣衛的黑名單,屬於重點監控對象。
但凡徐增壽開口打聽這些數據,就會被錦衣衛盯上,錦衣衛指揮使夏煜剛上台,真愁沒機會立功,以便站穩腳跟。
所以,徐增壽能提供給朱棣的消息,也大都是道聽途說而已,用的術語都是“大概”、“也許”、“可能”之類的詞。
看到朱棣搖頭,在座的很多人開始皺起眉頭,打仗講究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現在連朝廷出兵的人數都不知道,這仗沒法打!
“我屮,你們這群軟蛋,不會一聽朝廷勢大,就慫了吧?”朱高煦環視了一下眾人,心知眾人膽怯了,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大聲說道,“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甭管朝廷派多少兵,我等已經是退無可退,唯有拚死相抗而已……”
朱高煦這話,可以說是話糙理不糙,所有人都已經在造反的賊船上了,大家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跑不了我,也逃不了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高陽郡王言之有理!我等追隨王爺起兵,已是逼上梁山,走投無路,唯拚死而已!”朱高煦的話一落音,北平城都指揮僉事朱能說道。
朱能的父親是燕王三護衛的副千戶,鑒於他父親的身份,朱能從小就在燕王府中生活,鞍前馬後地服侍朱棣,跟朱棣的感情非常好,可以說是朱棣的鐵杆粉絲,對朱棣忠心耿耿。
四年前,朱能的父親過世,按照朝廷慣例,朱能接任了副千戶的職位,開始追隨朱棣南征北戰。
朱能此人智識高遠、驍勇善戰,且治軍嚴明、善馭將士,能與底層士兵打成一片,手下將士對他無不心服。大戰之時,朱能大唿馳鬥,以一當百,是一員猛將。
靖難之役時,朱能親手誅殺北平都指揮使謝貴,和張玉共同奪下了北平九門,被朱棣授為北平都指揮同知;而後奪取薊州,朱能殺死都指揮馬宣;攻破遵化、雄縣,又生擒楊鬆、潘忠;滹沱河之戰,朱能更是領兵躍馬,身先士卒,直衝朝廷大軍,俘獲三千餘眾,迴到北平後,因功升任正三品都指揮僉事。
朱能也看出在座的人中,有很多人心虛了,所以才出聲附和朱高煦,以此表達自己的立場。
“高陽郡王和士宏的話,不是信口開河,我等確實是退無可退!”這個時候,老將張玉也出來站隊了,對著朱棣說道,“殿下,朝廷大軍來勢洶洶,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早做打算!北平城城高池深是我們的優勢,可以幫我們抵擋一部分進攻,但孤城無援,卻是我們的劣勢。無論朝廷大軍是二十萬,還是四十萬,都數倍於我們。如果他們采取圍城的方式,僅憑我們三、五萬人,很難有太大作為……”
張玉本是蒙元樞密院知院,後來投降大明,輾轉多地,最後被調任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成了朱棣的手下。為了穩住自己的地位,張玉將自己的閨女送進了朱棣的後宮,兩人成了一家人。
朱棣起兵造反,張玉自然要追隨,因為兩家已經是榮辱相生、休戚與共了。張玉作戰驍勇,又足智多謀,非常受朱棣器重。
朱能善戰,張玉善謀,被朱棣倚為左右手!
現在左右手都發言了,朱棣自然也要表態了。
朱高煦和丘福都是戰場猛將,打仗時,兩人配合非常默契;私下裏,兩人喜歡一起大口喝酒,大塊吃肉。
看到朱高煦光想著打仗,朱棣眉頭微皺,他今天召開軍議,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安撫手下的恐懼心理,畢竟朝廷幾十萬大軍傾巢而來,不是吃素的;二是想尋找應敵之道。
“父王,此次朝廷出兵的具體人數,潛藏在京城中的探子,沒送迴消息嗎?”朱高熾看到朱棣皺眉,趕緊開口,將話題拉迴軍議。
聽了朱高熾的話後,朱棣微微搖了搖頭。
滹沱河大戰後,朱棣將真定城圍了起來,嚇破了膽的耿炳文派人迴京請求援兵。結果,援兵沒有等到,等來地卻是臨陣換將的消息。
八月二十七日,朱允炆登壇拜將,兩天後,這個消息傳到了真定城。
八月二十九日,朱棣率兵退迴北平城,同時派出幾批人,千萬南京探聽消息,想打聽朝廷派兵的數量,結果卻無功而返。
朱棣是藩王,在北平城可以說唿風喚雨,但在南京城卻沒多少人待見他,畢竟現在是新皇在位,朱允炆已經擺明要大力削藩,官員們自然會對朱棣敬而遠之。就算有人想投機,想提前下注,大都也隻是一些小卡拉米,掌握不了核心數據。
大明的軍事管理部門有兩個——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兩者都直屬皇帝。
五軍都督府有統兵權而無調兵權,主要職責是領軍作戰、訓練士兵、管理屯田、掌管軍籍、推選將領;兵部擁有調兵權而無統兵權,兩者相互節製、互不統屬。
有戰事發生時,五軍都督府推選出領軍將領名單,提交皇帝確認,皇帝授予帥印和將印,主將或主帥憑將印、帥印,通知兵部調兵,兵部根據作戰需求,製定調兵計劃,越過五軍都督府,直接從全國各地調集士兵,隨將帥出征。戰爭結束後,將帥迴京歸還大印,士兵直接迴原衛所。
調兵的準確數量,隻有三個人知道:皇帝、主帥或主將、兵部尚書;還有一個人能猜出個大概,那就是戶部尚書,因為他要負責調集糧草。
朱棣在南京的眼線不多,職位最高的人是右軍都督府左都督徐增壽。
李景隆出征時,兵部從右軍都督府調了一部分士兵,這個數據,徐增壽是知道的,但前軍、後軍、左軍、中軍這四個都督府的數據,徐增壽壓根不知道,他不會傻兮兮地跑去問別人。
因為朱棣的老婆是徐家人,朱允炆肯定對徐家疑神疑鬼,生怕他們跟朱棣勾連,所以,徐家早就上了錦衣衛的黑名單,屬於重點監控對象。
但凡徐增壽開口打聽這些數據,就會被錦衣衛盯上,錦衣衛指揮使夏煜剛上台,真愁沒機會立功,以便站穩腳跟。
所以,徐增壽能提供給朱棣的消息,也大都是道聽途說而已,用的術語都是“大概”、“也許”、“可能”之類的詞。
看到朱棣搖頭,在座的很多人開始皺起眉頭,打仗講究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現在連朝廷出兵的人數都不知道,這仗沒法打!
“我屮,你們這群軟蛋,不會一聽朝廷勢大,就慫了吧?”朱高煦環視了一下眾人,心知眾人膽怯了,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大聲說道,“水來土掩,兵來將擋,甭管朝廷派多少兵,我等已經是退無可退,唯有拚死相抗而已……”
朱高煦這話,可以說是話糙理不糙,所有人都已經在造反的賊船上了,大家是一條繩上的螞蚱,跑不了我,也逃不了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高陽郡王言之有理!我等追隨王爺起兵,已是逼上梁山,走投無路,唯拚死而已!”朱高煦的話一落音,北平城都指揮僉事朱能說道。
朱能的父親是燕王三護衛的副千戶,鑒於他父親的身份,朱能從小就在燕王府中生活,鞍前馬後地服侍朱棣,跟朱棣的感情非常好,可以說是朱棣的鐵杆粉絲,對朱棣忠心耿耿。
四年前,朱能的父親過世,按照朝廷慣例,朱能接任了副千戶的職位,開始追隨朱棣南征北戰。
朱能此人智識高遠、驍勇善戰,且治軍嚴明、善馭將士,能與底層士兵打成一片,手下將士對他無不心服。大戰之時,朱能大唿馳鬥,以一當百,是一員猛將。
靖難之役時,朱能親手誅殺北平都指揮使謝貴,和張玉共同奪下了北平九門,被朱棣授為北平都指揮同知;而後奪取薊州,朱能殺死都指揮馬宣;攻破遵化、雄縣,又生擒楊鬆、潘忠;滹沱河之戰,朱能更是領兵躍馬,身先士卒,直衝朝廷大軍,俘獲三千餘眾,迴到北平後,因功升任正三品都指揮僉事。
朱能也看出在座的人中,有很多人心虛了,所以才出聲附和朱高煦,以此表達自己的立場。
“高陽郡王和士宏的話,不是信口開河,我等確實是退無可退!”這個時候,老將張玉也出來站隊了,對著朱棣說道,“殿下,朝廷大軍來勢洶洶,無論如何我們都要早做打算!北平城城高池深是我們的優勢,可以幫我們抵擋一部分進攻,但孤城無援,卻是我們的劣勢。無論朝廷大軍是二十萬,還是四十萬,都數倍於我們。如果他們采取圍城的方式,僅憑我們三、五萬人,很難有太大作為……”
張玉本是蒙元樞密院知院,後來投降大明,輾轉多地,最後被調任燕山左護衛指揮僉事,成了朱棣的手下。為了穩住自己的地位,張玉將自己的閨女送進了朱棣的後宮,兩人成了一家人。
朱棣起兵造反,張玉自然要追隨,因為兩家已經是榮辱相生、休戚與共了。張玉作戰驍勇,又足智多謀,非常受朱棣器重。
朱能善戰,張玉善謀,被朱棣倚為左右手!
現在左右手都發言了,朱棣自然也要表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