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朕的學生
崇禎大明:我朱由檢絕不上吊 作者:問煙不是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87章 朕的學生
“孩子,你叫什麽名字?”
“啟稟陛下,我叫鄭森,大家都叫我福鬆”
“福鬆,來到京城,走了多久,一路可還安好?”
“啟稟陛下,福鬆自倭國平戶藩而來,乘船二十餘日抵達的天津港,一路安好”
“福鬆,從今以後,朕便是你的老師,你鄭森便是朕的學生”
“學生鄭森,拜見老師”
文華殿上,朱由檢看著殿堂中央,這個正在一本正經施拜師禮的小孩子。
心中不禁感慨,這鄭森年不過四歲,看起來還挺懂事的,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呀。
很難想象,這樣的還是竟然是海賊之後,該讓那些勳貴官宦後代們來學習學習了。
數日前,朱由檢收到了來自孫雲鶴的密信。
以及,告罪信。
在收到信件後沒多久,鄭森便在幾個錦衣衛百戶的護送下,來到了京城。
朱由檢萬萬沒想到,他讓孫雲鶴叫鄭芝龍送個質子過來,結果卻冒出來個學生。
就以學識來說,不管是朱由檢還是崇禎皇帝,都是閱覽群書知曉古今中外,所以別說是教個小孩子了,就算是教出些舉人進士什麽的也不在話下。
隻是,此事就來得很是突然。
朱由檢可從來沒有過收學生的念頭,大明都快在他手上亡了,怎麽可能還有功夫育人子弟呢。
但是這孫雲鶴的信寫得很好呀,理由非常充分,看似是告罪信,實則是在為他闡述收此學生的重要性,算是一種另類的辯解吧。
孫雲鶴在信中主要講述了兩條理由。
其一是他已經大致摸清了鄭芝龍這支海賊的實力,初步接觸十分順利,要比想象得好得多。
據他分析,憑借著鄭芝龍當前的實力,若是今後再加上官府的各種支持,將來未必不能發展成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
根據此前陛下與王公公的事前預計,海賊出身的鄭芝龍難以信任,故而需要保證。
但考慮到鄭芝龍對朝廷的忠心問題,以及今後這支海上力量的控製權,希望陛下收其子為學生。
如此既能打消鄭芝龍的疑慮,同時也算是為未來的海上將軍做好培養,至此這支海上艦隊也將徹底成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二,在台灣魍港剛剛發生過一次重大事變。
鄭芝龍與這支海賊的元老們發生了非常激烈的鬥爭,全港海賊大肆廝殺的那種,如今那些不聽鄭芝龍之令的人們基本已被清除。
而陛下收其子的事情,也能讓其有著更深的威望來統領他們。
與此同時,奴婢也在此變故當中,收攏了少許至死不願跟著鄭芝龍的殘部海賊們。
如此陛下的威望,也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他們。
長此以往,日後將他們徹底並入朝廷時,他們也不會顯得太過反感。
朱由檢在看完孫雲鶴寄來的密信後,對於第一條沒什麽好說的,畢竟這番分析在孫雲鶴出發之前就已經同王體乾一起想到過了。
隻是他還在此之上又完善了一些,當前來看收學生一事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世上可沒多少關係比得上師生之情了,學生背叛老師的事情曆史罕見。
但這第二點嘛,倒是給了朱由檢不少啟發,以及共鳴。
鄭芝龍區區一介海賊,都還知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道理。
凡是不聽他話的人們,就應當給予堅決且果斷的打擊,最終將其消滅,斬草除根,以防後患。
這般做法雖然有著少許陣痛,在短時間內實力或多或少的會有損傷。
但是在組織內部有著極大凝集力的前提下,重迴巔峰實力也不過就是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肯定也不會太長。
而朱由檢可是知道後來的鄭芝龍,那實力發展得確實是相當的大,過往船隻均要給他們交錢才能通過。
這讓朱由檢感到十分的眼紅,恨不得在下一刻就將其納入朝廷稅收內,這可比關稅要收得多得多了。
當然了,這還需要時間。
鄭芝龍若是沒有如今的果斷出擊,那他能將他的實力發展得後來那麽大嗎,恐怕不太好說。
所以這又讓朱由檢感到汗顏....哦不,感到汗顏的應該是崇禎皇帝才對,關我朱由檢什麽事兒。
如今朱由檢他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果然,動刀子這樣的做法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完全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凡是失去控製的人和事,該砍掉就砍掉,該停止就停止。
反反複複周而複始的算個什麽事兒,玩兒呢。
玩兒最後就玩兒到煤山去了,隻剩下一個太監和一條白綾作伴,沒了大明兩百餘年基業。
朱由檢自己還沒注意到,他在看完這份密信後,內心的殺戮之感變得更重了。
拋開其他因素不說,就隻從這個方麵來看,他朱由檢統領大明朝廷,和他鄭芝龍統治魍港海賊並無太大不同。
聽話的留,不聽話的就殺,沒那麽多需要權衡利弊的。
朱由檢在看完第一封密信後,又接著看孫雲鶴遞上來的第二封密信。
這第二份密信的內容就顯得非常的詳細了,光看這信封厚度就知道,裏麵兒放了不少紙張,十張八張恐怕是不會少的。
在這份密信裏麵,所記錄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鄭芝龍的官位問題,請封鄭芝龍為台灣總督。
台灣總督?
朱由檢當時在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也不由被驚了一下,大明什麽時候有過台灣總督了,兩京一十三省可從來沒有包括過台灣呀。
台灣那地方在三國事情被稱之為夷洲,聽說從那個時候起,吳國就有船隻往返與夷洲了。
唐宋時期,被稱之為流求,到了元朝又改成了琉球。
後來大明成立的時候,便將其改成了東番。
再後來,也不知是誰說的,說是這個地方整體看起來彎彎的,因而又取名成了台灣。
目前在朝廷對此處的稱唿依舊是東番,台灣這一稱唿也就那邊兒當地的人再說。
朱由檢對此也不在意,東番也好台灣也罷,左右不過是海外一個小島的稱唿罷了,隻是台灣這稱唿說著還多多少少有些不太習慣。
關於鄭芝龍任職台灣總督的問題,朱由檢還對此考慮了許久,畢竟這事兒此前似乎還沒有過先例吧。
後來朱由檢接著往下看,孫雲鶴在心中又對台灣總督之事闡述了許多。
總之大概意思就是,朝廷給予台灣一定的火器和鐵器資助,然後台灣每年會給朝廷上貢多少多少的稅銀。
不過現在這南海海域還不是鄭芝龍一家獨大,海上還有著其他很多海賊組織。
甚至還有不少西蠻艦隊,這些西蠻艦隊的火器非常厲害,在大海之上對上他們都很難占到什麽便宜,
就連台灣的另一麵都還有著不少西蠻人的存在呢,鄭芝龍那夥兒海賊曾經還吃過他們的虧。
所以還需要些時間來統一這片海域,但在此之前,就需要朝廷支援些火力。
剩下的紙張便是所需目錄,大炮火藥什麽的自然是越多越好,若是有朝廷自製的紅夷大炮就更好了。
以及鄭芝龍在擔任台灣總督後,與朝廷所關聯的細節問題等等。
比如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官府,應該以什麽關係形式來合作,或者具體如何合作什麽的。
朱由檢用了近半個時辰看完這份密信之後,隻能說這孫雲鶴確實非常心細,諸事考慮得都非常周全,基本看不出明顯的問題。
讓朕,很是放心。
所以朱由檢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便讓徐應元給鄭芝龍擬旨台灣總督的任命,順便也給給孫雲鶴安排了一個職位。
這個職位便是布政使,在他的預想當中。
台灣最好是能夠形成那種,由鄭芝龍管軍,孫雲鶴管民和錢糧的情況。
相信鄭芝龍對此應該也不會有什麽意見的,當前的鄭芝龍也不過就是海賊團夥兒當中較大的一支罷了,他想要強大還得依靠朝廷。
崇禎皇帝時的鄭芝龍也是這樣才明明強大起來的,隻可惜當時的官府並沒有管製好鄭芝龍罷了。
而孫雲鶴也能很好的做成此事,就憑這兩封密信就看看出,孫雲鶴是個做事滴水不漏的人。
既能跟鄭芝龍處好關係的同時,也能為朝廷帶來穩定的稅收,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住鄭芝龍,免得鄭芝龍又放飛自我了。
朱由檢收迴思緒,滿意的看著小福鬆親手遞上來的茶水。
鄭森步子邁得小,但走路平穩,雙手持著茶水就走上台階,來到朱由檢麵前。
跪拜恭敬的說道:“老師請用茶”
“好,小福鬆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呀,將來一定是大明的棟梁之材遠”
朱由檢接過茶水淺酌一口後,鄭森又連忙磕了三個響頭。
隻見鄭森神色嚴肅,儼然有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朱由檢欣慰的出手將他輕輕扶起,順手取下一塊玉佩放在了他的小手中,算是拜師禮了。
這一刻,朱由檢不禁想起了他未來的孩子,朱慈烺。
烺兒他從小也是這般懂事。
烺兒自小聰慧,為人白皙而美,善應對,其足骭骨皆雙,而且舉止端凝,音亦亮。
也就是人聰明又好看,又有禮貌說話還好聽。
好消息是,皇後已有身孕,預計會在明年初出世,這一點倒是與之前差不多。
“好孩子,為師這就帶你到宮中逛一逛吧”
朱由檢當即拉著他的小手,朝殿外緩緩走去,至於今日遞過來的奏章嘛,反正也處理得差不多了。
鄭森當前四歲,明年五歲,以後還會是太子的好伴讀呀。
或許朱由檢自己也忘了,其實他今年,也就雙九之數而已。
隻是與他接觸過的人,已經沒有誰在當他隻是一個年僅十八歲的孺子了。
......
......
“小福鬆啊,前麵就是午門,這旁邊兒便是文淵殿,在朝後看,變是百官朝會的皇極殿”
午門大道上,朱由檢拉著鄭森的小手在這裏隨處閑逛著,隨便說說各閣各殿。
這鄭森呀,到底還是小孩子。
一路上都在四處亂看,好奇的眼神就從來沒有變換過,對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新奇。
朱由檢隨口問道:“福鬆,這裏比之你之前住的平戶藩如何呀?”
“迴老師的話”
這一刻,鄭森又變成了一本正經的模樣,他用他那稚嫩的聲音認真說道:“這裏的房子都好高好大好氣派,平戶藩的房子都好矮好小的”
鄭森是非常有語言天賦的,這一點他完美的繼承了他的老爹鄭芝龍。
無論什麽語言,隻要在接觸一段時間以後,就能很快的隨口而來。
朱由檢都聽護送他的百戶說了,鄭森此前可是不會說官話的,而如今他所說的官話,還是在來的路上學的。
這讓朱由檢大感驚訝,要知道,這鄭森如今才四歲呀。
學語言學得快的人,學其他的東西自然也慢不了。
這也讓朱由檢更加確信,鄭森將來必定大有作為,秀才不應該是他的終點。
對於培養人才,他自然是十分重視的,不僅僅是他天賦秉然,將來他還有一個大勢力等著他去繼承呢。
而且坦白來說,朱由檢也非常喜歡這個今日才見到的孩子。
他就喜歡這種沉穩性格的人,小的時候是什麽性格,長大後大概率就是什麽性格。
不管是對他鄭森本人而言,還是對大明朝廷而言,這都是極好的選擇。
“哈哈哈!”
朱由檢大笑道:“區區倭國,焉能與我大明相媲美”
說起倭國來,朱由檢就不禁為之感到惱怒。
彈丸小國,在這百年間的時間裏,可是給大明找了不少的麻煩。
從大明建國開始,就時常有倭國人在沿海一帶作亂,到了嘉靖年間,更是將此禍端發展到了極致,攪得東南大亂。
還有萬曆三大征中的朝鮮戰爭。
若是嘉靖時期僅僅算是小幾萬人的匪患的話,那朝鮮戰爭就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戰了。
任誰能想到,區區彈丸小國竟然還能聚集十幾萬大軍呢,好在戰力比之明軍要差些。
所以等將建奴問題解決後,下一個就該解決倭國了。
都騷擾兩百多年了,不如將此麻煩徹底根除,以免後患。
“孩子,你叫什麽名字?”
“啟稟陛下,我叫鄭森,大家都叫我福鬆”
“福鬆,來到京城,走了多久,一路可還安好?”
“啟稟陛下,福鬆自倭國平戶藩而來,乘船二十餘日抵達的天津港,一路安好”
“福鬆,從今以後,朕便是你的老師,你鄭森便是朕的學生”
“學生鄭森,拜見老師”
文華殿上,朱由檢看著殿堂中央,這個正在一本正經施拜師禮的小孩子。
心中不禁感慨,這鄭森年不過四歲,看起來還挺懂事的,將來前途不可限量呀。
很難想象,這樣的還是竟然是海賊之後,該讓那些勳貴官宦後代們來學習學習了。
數日前,朱由檢收到了來自孫雲鶴的密信。
以及,告罪信。
在收到信件後沒多久,鄭森便在幾個錦衣衛百戶的護送下,來到了京城。
朱由檢萬萬沒想到,他讓孫雲鶴叫鄭芝龍送個質子過來,結果卻冒出來個學生。
就以學識來說,不管是朱由檢還是崇禎皇帝,都是閱覽群書知曉古今中外,所以別說是教個小孩子了,就算是教出些舉人進士什麽的也不在話下。
隻是,此事就來得很是突然。
朱由檢可從來沒有過收學生的念頭,大明都快在他手上亡了,怎麽可能還有功夫育人子弟呢。
但是這孫雲鶴的信寫得很好呀,理由非常充分,看似是告罪信,實則是在為他闡述收此學生的重要性,算是一種另類的辯解吧。
孫雲鶴在信中主要講述了兩條理由。
其一是他已經大致摸清了鄭芝龍這支海賊的實力,初步接觸十分順利,要比想象得好得多。
據他分析,憑借著鄭芝龍當前的實力,若是今後再加上官府的各種支持,將來未必不能發展成一支強大的海上力量。
根據此前陛下與王公公的事前預計,海賊出身的鄭芝龍難以信任,故而需要保證。
但考慮到鄭芝龍對朝廷的忠心問題,以及今後這支海上力量的控製權,希望陛下收其子為學生。
如此既能打消鄭芝龍的疑慮,同時也算是為未來的海上將軍做好培養,至此這支海上艦隊也將徹底成為大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二,在台灣魍港剛剛發生過一次重大事變。
鄭芝龍與這支海賊的元老們發生了非常激烈的鬥爭,全港海賊大肆廝殺的那種,如今那些不聽鄭芝龍之令的人們基本已被清除。
而陛下收其子的事情,也能讓其有著更深的威望來統領他們。
與此同時,奴婢也在此變故當中,收攏了少許至死不願跟著鄭芝龍的殘部海賊們。
如此陛下的威望,也能在無形之中影響著他們。
長此以往,日後將他們徹底並入朝廷時,他們也不會顯得太過反感。
朱由檢在看完孫雲鶴寄來的密信後,對於第一條沒什麽好說的,畢竟這番分析在孫雲鶴出發之前就已經同王體乾一起想到過了。
隻是他還在此之上又完善了一些,當前來看收學生一事也是一個很不錯的選擇,世上可沒多少關係比得上師生之情了,學生背叛老師的事情曆史罕見。
但這第二點嘛,倒是給了朱由檢不少啟發,以及共鳴。
鄭芝龍區區一介海賊,都還知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的道理。
凡是不聽他話的人們,就應當給予堅決且果斷的打擊,最終將其消滅,斬草除根,以防後患。
這般做法雖然有著少許陣痛,在短時間內實力或多或少的會有損傷。
但是在組織內部有著極大凝集力的前提下,重迴巔峰實力也不過就是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肯定也不會太長。
而朱由檢可是知道後來的鄭芝龍,那實力發展得確實是相當的大,過往船隻均要給他們交錢才能通過。
這讓朱由檢感到十分的眼紅,恨不得在下一刻就將其納入朝廷稅收內,這可比關稅要收得多得多了。
當然了,這還需要時間。
鄭芝龍若是沒有如今的果斷出擊,那他能將他的實力發展得後來那麽大嗎,恐怕不太好說。
所以這又讓朱由檢感到汗顏....哦不,感到汗顏的應該是崇禎皇帝才對,關我朱由檢什麽事兒。
如今朱由檢他不就是這樣做的嗎。
果然,動刀子這樣的做法是絕對沒有問題的,完全是正確的處理方式。
凡是失去控製的人和事,該砍掉就砍掉,該停止就停止。
反反複複周而複始的算個什麽事兒,玩兒呢。
玩兒最後就玩兒到煤山去了,隻剩下一個太監和一條白綾作伴,沒了大明兩百餘年基業。
朱由檢自己還沒注意到,他在看完這份密信後,內心的殺戮之感變得更重了。
拋開其他因素不說,就隻從這個方麵來看,他朱由檢統領大明朝廷,和他鄭芝龍統治魍港海賊並無太大不同。
聽話的留,不聽話的就殺,沒那麽多需要權衡利弊的。
朱由檢在看完第一封密信後,又接著看孫雲鶴遞上來的第二封密信。
這第二份密信的內容就顯得非常的詳細了,光看這信封厚度就知道,裏麵兒放了不少紙張,十張八張恐怕是不會少的。
在這份密信裏麵,所記錄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鄭芝龍的官位問題,請封鄭芝龍為台灣總督。
台灣總督?
朱由檢當時在看到這四個字的時候,也不由被驚了一下,大明什麽時候有過台灣總督了,兩京一十三省可從來沒有包括過台灣呀。
台灣那地方在三國事情被稱之為夷洲,聽說從那個時候起,吳國就有船隻往返與夷洲了。
唐宋時期,被稱之為流求,到了元朝又改成了琉球。
後來大明成立的時候,便將其改成了東番。
再後來,也不知是誰說的,說是這個地方整體看起來彎彎的,因而又取名成了台灣。
目前在朝廷對此處的稱唿依舊是東番,台灣這一稱唿也就那邊兒當地的人再說。
朱由檢對此也不在意,東番也好台灣也罷,左右不過是海外一個小島的稱唿罷了,隻是台灣這稱唿說著還多多少少有些不太習慣。
關於鄭芝龍任職台灣總督的問題,朱由檢還對此考慮了許久,畢竟這事兒此前似乎還沒有過先例吧。
後來朱由檢接著往下看,孫雲鶴在心中又對台灣總督之事闡述了許多。
總之大概意思就是,朝廷給予台灣一定的火器和鐵器資助,然後台灣每年會給朝廷上貢多少多少的稅銀。
不過現在這南海海域還不是鄭芝龍一家獨大,海上還有著其他很多海賊組織。
甚至還有不少西蠻艦隊,這些西蠻艦隊的火器非常厲害,在大海之上對上他們都很難占到什麽便宜,
就連台灣的另一麵都還有著不少西蠻人的存在呢,鄭芝龍那夥兒海賊曾經還吃過他們的虧。
所以還需要些時間來統一這片海域,但在此之前,就需要朝廷支援些火力。
剩下的紙張便是所需目錄,大炮火藥什麽的自然是越多越好,若是有朝廷自製的紅夷大炮就更好了。
以及鄭芝龍在擔任台灣總督後,與朝廷所關聯的細節問題等等。
比如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官府,應該以什麽關係形式來合作,或者具體如何合作什麽的。
朱由檢用了近半個時辰看完這份密信之後,隻能說這孫雲鶴確實非常心細,諸事考慮得都非常周全,基本看不出明顯的問題。
讓朕,很是放心。
所以朱由檢在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後,便讓徐應元給鄭芝龍擬旨台灣總督的任命,順便也給給孫雲鶴安排了一個職位。
這個職位便是布政使,在他的預想當中。
台灣最好是能夠形成那種,由鄭芝龍管軍,孫雲鶴管民和錢糧的情況。
相信鄭芝龍對此應該也不會有什麽意見的,當前的鄭芝龍也不過就是海賊團夥兒當中較大的一支罷了,他想要強大還得依靠朝廷。
崇禎皇帝時的鄭芝龍也是這樣才明明強大起來的,隻可惜當時的官府並沒有管製好鄭芝龍罷了。
而孫雲鶴也能很好的做成此事,就憑這兩封密信就看看出,孫雲鶴是個做事滴水不漏的人。
既能跟鄭芝龍處好關係的同時,也能為朝廷帶來穩定的稅收,最重要的還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掣肘住鄭芝龍,免得鄭芝龍又放飛自我了。
朱由檢收迴思緒,滿意的看著小福鬆親手遞上來的茶水。
鄭森步子邁得小,但走路平穩,雙手持著茶水就走上台階,來到朱由檢麵前。
跪拜恭敬的說道:“老師請用茶”
“好,小福鬆真是個與眾不同的孩子呀,將來一定是大明的棟梁之材遠”
朱由檢接過茶水淺酌一口後,鄭森又連忙磕了三個響頭。
隻見鄭森神色嚴肅,儼然有一副小大人的模樣。
朱由檢欣慰的出手將他輕輕扶起,順手取下一塊玉佩放在了他的小手中,算是拜師禮了。
這一刻,朱由檢不禁想起了他未來的孩子,朱慈烺。
烺兒他從小也是這般懂事。
烺兒自小聰慧,為人白皙而美,善應對,其足骭骨皆雙,而且舉止端凝,音亦亮。
也就是人聰明又好看,又有禮貌說話還好聽。
好消息是,皇後已有身孕,預計會在明年初出世,這一點倒是與之前差不多。
“好孩子,為師這就帶你到宮中逛一逛吧”
朱由檢當即拉著他的小手,朝殿外緩緩走去,至於今日遞過來的奏章嘛,反正也處理得差不多了。
鄭森當前四歲,明年五歲,以後還會是太子的好伴讀呀。
或許朱由檢自己也忘了,其實他今年,也就雙九之數而已。
隻是與他接觸過的人,已經沒有誰在當他隻是一個年僅十八歲的孺子了。
......
......
“小福鬆啊,前麵就是午門,這旁邊兒便是文淵殿,在朝後看,變是百官朝會的皇極殿”
午門大道上,朱由檢拉著鄭森的小手在這裏隨處閑逛著,隨便說說各閣各殿。
這鄭森呀,到底還是小孩子。
一路上都在四處亂看,好奇的眼神就從來沒有變換過,對眼前的一切都感到十分的新奇。
朱由檢隨口問道:“福鬆,這裏比之你之前住的平戶藩如何呀?”
“迴老師的話”
這一刻,鄭森又變成了一本正經的模樣,他用他那稚嫩的聲音認真說道:“這裏的房子都好高好大好氣派,平戶藩的房子都好矮好小的”
鄭森是非常有語言天賦的,這一點他完美的繼承了他的老爹鄭芝龍。
無論什麽語言,隻要在接觸一段時間以後,就能很快的隨口而來。
朱由檢都聽護送他的百戶說了,鄭森此前可是不會說官話的,而如今他所說的官話,還是在來的路上學的。
這讓朱由檢大感驚訝,要知道,這鄭森如今才四歲呀。
學語言學得快的人,學其他的東西自然也慢不了。
這也讓朱由檢更加確信,鄭森將來必定大有作為,秀才不應該是他的終點。
對於培養人才,他自然是十分重視的,不僅僅是他天賦秉然,將來他還有一個大勢力等著他去繼承呢。
而且坦白來說,朱由檢也非常喜歡這個今日才見到的孩子。
他就喜歡這種沉穩性格的人,小的時候是什麽性格,長大後大概率就是什麽性格。
不管是對他鄭森本人而言,還是對大明朝廷而言,這都是極好的選擇。
“哈哈哈!”
朱由檢大笑道:“區區倭國,焉能與我大明相媲美”
說起倭國來,朱由檢就不禁為之感到惱怒。
彈丸小國,在這百年間的時間裏,可是給大明找了不少的麻煩。
從大明建國開始,就時常有倭國人在沿海一帶作亂,到了嘉靖年間,更是將此禍端發展到了極致,攪得東南大亂。
還有萬曆三大征中的朝鮮戰爭。
若是嘉靖時期僅僅算是小幾萬人的匪患的話,那朝鮮戰爭就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戰了。
任誰能想到,區區彈丸小國竟然還能聚集十幾萬大軍呢,好在戰力比之明軍要差些。
所以等將建奴問題解決後,下一個就該解決倭國了。
都騷擾兩百多年了,不如將此麻煩徹底根除,以免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