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孫傳庭的密信
崇禎大明:我朱由檢絕不上吊 作者:問煙不是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71章 孫傳庭的密信
兵杖局。
朱由檢與徐光啟此時正在這裏閑逛著。
一邊兒閑逛著,朱由檢還一邊兒隨手拿起一些火銃隨意看了看,東瞅瞅西敲敲的。
朱由檢試著火銃,對著徐光啟隨口說道:“子先先生,邊關的將士們都說,我京城兵杖局做出來的火器很不好用,就算是將製作好的火器交給他們,他們邊鎮上的軍士也會自己再加以改造,你可知是何原因?”
徐光啟聞言,也隨手抄起一些火銃拿在手中,裏裏外外仔細觀察著手中的火銃。
對此有著諸多經驗的他,自然就一眼看出了其中的不足。
片刻後,便與朱由檢解釋著此火銃為什麽不好用的原因。
如今大明能製作出來的火銃,有拐子銃鳥銃迅雷銃掣電統魯密統等,但其中大多數也隻是曇花一現,在製作出來試用一番後,便幾乎永遠的放在一旁開始吃灰,其中用得最多的還是鳥銃和三眼火銃。
鳥銃相對來說命中率最高,而且使用也最為方便,所以最為受到青睞,聽說有些好手用這鳥銃來打獵是一打一個準。
另外還有三眼火銃是邊鎮將士們用得比較多的,因為在麵對騎兵衝鋒的時候,可沒有重裝火藥和彈丸的時間,故而每人在連發三槍後,便能形成一道較為密集的火力網,之後還可以直接拿著三眼火銃當武器用,相對比較食用。
朱由檢聽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問道:“不知子先先生可有辦法改良此火銃”
“朕深知火器在將來會是戰爭中必不可或缺的武器,雖然當前有這諸多問題的存在,但朕也有信心克服這些困難,所以不斷的改良也將成為常態”
徐光啟應聲答道:“臣有一友人,名為湯若望,可前來協助陛下改良火銃,而且不止是火銃,就連大炮他也有著幾分心得”
朱由檢頓時猛的想起了此人,湯若望,字道未,崇禎皇帝之前就曾認識的。
這湯若望聽說是來自於一個叫德意誌的國家,而他便是天主什麽教來的傳教士。
此人學識淵博,腦中所掌握的知識不比徐光啟少,更重要的是他還很年輕,再幹個二三十年一點兒問題也沒有。
朱由檢不禁大拍腦門兒,怎麽把這個人都給忘了呢。
於是當即下令道,將這湯若望也給一並找來,共同來研製新式火器的改良。
等火器改良得差不多以後,再好好改一改曆法,這些都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這些先進的東西,大明可不能落後於他人。
後來徐光啟又對朱由檢說道:“這洋人的火器之所以顯得更加的好用,就在於洋人有著更好的煉鐵術,有了更好的鐵,自然也就能製造出更好的火器,所以這火器改良的關鍵就在於煉鐵術,至於其他的問題都不過小事爾”
徐光啟最後還補充道:“特別是對於鐵炮而言,顯得最為重要,老臣聽聞洋人已經在船艦上配備了上千斤的鐵炮,其威力不言而喻,就算是用來守城,相比於紅夷大炮應該也差不到那兒去”
這紅夷大炮相對來說需要更多的銅,故而其製作成本也不是一般的高,就算是遼東戰場上的第一線,寧遠城牆之上,也不過就十幾門紅夷大炮。
這上千斤的鐵炮若隻是比紅夷大炮威力小一點兒的話,那確實是十分劃算的。
威力不夠,數量來湊嘛。
隻是這煉鐵術還沒有傳到東方來,故而還需要派人去向西方請教,或者是花錢購買之類的。
朱由檢當場大手一揮,告訴徐光啟盡管派人去即可,隻要能用銀子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需要多少銀子辦理此事盡管給朝廷報個數就行。
......
......
剛從兵杖局迴到文華殿的朱由檢,便看到桌案上擺放著不少彈劾孫傳庭的奏章。
署名人大多都是陝西各知府、布政使、參政乃至於都禦史什麽的,總之在陝西排得上號的官員基本上都有份兒。
朱由檢隨便拿起幾份兒奏章查閱,裏麵的內容也都大致類似。
不過就是說著什麽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剿賊不利、放任賊寇大肆殘害良民百姓什麽的,如今整個陝西都是苦不堪言。
再是懇請陛下貶去孫傳庭陝西總督一職,最後還推薦誰誰誰來擔任這個陝西總督。
在這些推薦的人選當中,朱由檢有眼熟的,也有不眼熟的,不眼熟的就不說了。
但這些眼熟的人,有了崇禎皇帝的經曆後,朱由檢毫不猶豫的將這些奏章都扔到了一旁。
無他,無一堪稱大用。
朱由檢想起來了,就在崇禎年間初期,起義軍規模都還不大的時候,就是用的這些人選。
可最後的結果呢,非但沒有成功的剿滅賊寇,反正還讓起義軍不斷的做大。
“陛下,孫總督派人送來了數百車的財物”
就在這時,徐應元突然走了進來,說著還遞來一份兒單子,“陛下,這是貨物清單,還請陛下過目”
“哦?”
朱由檢聞言一愣,這孫傳庭好端端的送什麽錢來呢。
他接過清單一看,麵露驚色。
唿,好家夥兒,光是寫在第一行的文字就差點兒閃亮他的眼。
白銀五百餘萬兩,另外還有黃金飾品玉石字畫等無數。
這才幾個月時間呀,半年都不到吧,竟然就搞得這麽多錢來,這還是加上趕路和組建隊伍的時間。
就這點兒時間,又夠管上幾個縣呢,光是一府之地恐怕都視察不完吧。
朱由檢對此也不由驚呆了,若是在過個一兩年的時間,將陝西關中之地都視察完畢之後,那不得整個兩三千萬兩來嗎。
他娘的,朱由檢越想越氣。
很顯然,一向認為較為貧瘠的陝西並不是真的缺錢,若是他們能夠齊心協力的話,根本就無需朝廷來幫助他們渡過災荒年,他們自己就能夠相互幫助的渡過。
隻不過這是不可能的,聖人嘛,自古罕見。
那些口出聖人之言的人,又何曾做過聖人之事。
隨即又想到,其實陝西的商賈之人並不少,因為哪裏有著諸多商人是依靠著鹽引而發家的。
當初的開中法可是讓不少人因此發了財,特別是那些本身不太貧瘠,卻又距離貧瘠的衛所很近的州縣。
因為地勢的關係和朝廷的政策,在加上兩百來年的資源積累,其底蘊自然是不淺。
朱由檢清楚的知道,那些奏章上所謂的民,肯定就是指的這一類人,真正的民又值得他們來上奏彈劾嗎。
很顯然,這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少得可憐,而且很可能還官職不高。
說起這因開中法而發財的商賈之人,朱由檢又不得不想起了山西的那群商賈。
雖然不知道他們底蘊究竟如何,但相鄰宣鎮和薊鎮的山西商賈,怎麽著也應該比陝西商賈要富裕得多。
實際上,大概在崇禎十幾年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
崇禎皇帝他知道,這些個世商家裏有的是錢,有的是各類資源。
但很可惜的是,當時的崇禎皇帝並沒有能力對他們下手,抄家清算什麽的更是無稽之談,已經完全做不到了。
其原因也很簡單,這些個商賈又有誰不是發展了百年時間的呢,其權力滲透早已經遍布了整個山西。
更何況,當初的朝堂之上,還不知有多少人是與山西商賈們關係密切的。
所以但凡崇禎皇帝敢對這些商賈們下手,那整個山西瞬間就能夠亂起來,甚至比鬧了十幾年起義的陝西都還要混亂。
故而崇禎皇帝再三思索後,也隻能被迫放棄了對山西商賈們的想法。
而當時的崇禎皇帝,已經被勳貴們和江南文官們給敲打過了,再也不是登基之初的頭鐵皇帝了。
朱由檢對此不免想到,若是崇禎皇帝一直頭鐵下去的話,又會是何種結局呢。
是亡得更快?還是力挽狂瀾?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這道命令崇禎皇帝根本就傳達不下去,就如同當今的南方一樣,隻有對他們有利的旨意他們才會施行,對他們無利的旨意便會想著法子來推脫,並且時不時還會鬧出點兒什麽亂子來。
總之就是朝廷天生就虧欠他們的,恨不得將朝廷的所有利益都裝到他們的口袋裏。
而山西的情況比之南方來,絲毫不遑多讓。
不過現在嘛,他朱由檢可要比崇禎皇帝多出不止一把刀來,他們敢跳反他就敢平亂。
朱由檢自己或許都沒有注意到,如今他的心中充滿了戾氣,而且日複一日的再增多。
不管遇到什麽事情,就總想著要動刀子,就感覺是動刀子總比動嘴皮子要來的直接得多。
崇禎皇帝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是最後依舊隻能踏上通往煤山的道路。
身為皇帝,竟然還能被臣子們敲打,實乃可笑,可笑至極。
如今誰再來敲打試試,看不把他家抄個十遍八遍才怪。
無他,手中有人爾。
所以綜合來講,動刀子既快捷又方便,還可以在短時間內收獲最多的利益,實乃一害而百利。
沒辦法,這都是他們逼的。
這一刻,在一旁徐應元的眼中,陛下這突如其來的冷笑看著很是滲人。
徐應元雖然不知道陛下在想些什麽,但他知道,肯定是有人要遭殃了,而且還是後果非常嚴重的那種。
被陛下這麽一嚇,徐應元猛地又想起什麽來。
連忙從袖兜裏掏出一封密信來遞交給朱由檢,輕聲說道:“陛下,這裏還有孫總督寫給陛下的密信,剛才奴婢一時心差點兒忘了”
朱由檢點點頭將其接過,當即便扯開封口取出信件開始觀閱起來。
這孫傳庭還真是謹慎呀,都沒走遞奏章的路子,而是走的密信,跟洪承疇一樣,都比較謹慎。
若是遞奏章的話,還不知其中得有多少人會看到這些奏章內容呢。
這密信裏麵的內容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
孫傳庭主要是說這些日子以來他的一些部署安排,比如將當地那些半死不活的衛所全部撤銷。
年紀大些的就分田地以及補助金給他們,年紀小一些的,又有著向往意願的,便通通納入軍中重新編製。
不願意當兵的青壯依舊分田地,隻是好像也沒什麽人願意迴去種地,這領軍餉可不比種地來的香嗎。
因為是募兵,所以依舊是采取的分營編製,一些之前在衛所世襲的千戶或者其他什麽官的,在經過孫傳庭的親自考核後,便任職了營官職位,能力差一點兒的就隻給個把總。
因為公平公正,在加上孫傳庭總督和左都督的權威,倒也沒有太多事端。
下麵還列著這些營官的名單,大概有十來人左右。
按照一營大概一千五白人的編製來算,也就是說如今孫傳庭新建的軍隊已經有一萬多近兩萬人了。
此時正投入緊張的訓練當中,以及大力製造軍需武器等等。
後麵還提到關於左軍都督府的問題,他畢竟也是左都督嘛,所以孫傳庭就建議將左軍都督府的製度變一變,這衛所都沒了,都督府還拿來幹什麽呢。
緊接著孫傳庭還把大概的章程寫在了上麵,比如將現在募兵製度與衛所製度相結合,中底層士卒以及營官等就用現有的募兵製度。
而都督府中高層的那些職位則可以保留下來,比如都督同知或者都督僉事什麽的都可以保留下來,這些官職便是幫助左都督管理下屬各營的職位。
畢竟等軍隊發展到幾萬十萬的時候,那可就得管上好幾十個營了,一個人這麽可能管得過來呢。
而且也不能跟著邊鎮那些軍隊一樣,搞總兵參將的製度,故而就整出個這種綜合的辦法。
朱由檢一見,倒也覺得頗為不錯,況且還是實施性極高、且拿出來就能用的辦法。
當即便寫下一個字,可。
下麵孫傳庭還多此一舉的寫到,需要陛下派些同知和僉事過去,以協助他管理軍隊。
朱由檢蘸上墨水有補充上,朝廷無人,可自行安排。
當前環境下也確實隻能這樣了,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但是今後肯定不能這樣搞的。
這同知或者僉事什麽的以後還是得朝廷安排才行,不然就發展成私兵了,那還了得。
隻能說,此一時彼一時吧。
朱由檢繼續看下一頁,這一頁的內容看得他也不禁笑了。
原來是孫傳庭在私訪路途上,遇到一個名叫高迎祥的好漢子,並且用他來假扮賊寇以行那些掠奪之事。
在信中,孫傳庭表達了他對高迎祥此人的好感,說高迎祥此人將來定會是朝廷軍中的一員猛將。
高迎祥呀,這個名字好生熟悉。
等等....
朱由檢腦中頓時靈光一閃,這不就是哪個讓崇禎皇帝恨之入骨的狗屁闖王嗎,後麵繼承闖王名號的李自成更是讓崇禎皇帝狠得牙癢癢。
也就是說,孫傳庭竟然趕巧碰上了後來的賊寇頭子,來做這個假賊寇。
嗯...這倒是相當適合哈。
還別說,崇禎皇帝可是見過高迎祥本人的,就在淩遲處死他的前一刻。
孫傳庭還寫到,就如今來說,高迎祥已經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裏,在陝西之地已經縱橫十餘縣,獲得錢糧以千萬計。
其中糧食基本自留,所得財物上繳半數。
至於剩下一半財物,則用於發放撤銷衛所補助金、打造武器軍需以及發放軍餉等。
兵杖局。
朱由檢與徐光啟此時正在這裏閑逛著。
一邊兒閑逛著,朱由檢還一邊兒隨手拿起一些火銃隨意看了看,東瞅瞅西敲敲的。
朱由檢試著火銃,對著徐光啟隨口說道:“子先先生,邊關的將士們都說,我京城兵杖局做出來的火器很不好用,就算是將製作好的火器交給他們,他們邊鎮上的軍士也會自己再加以改造,你可知是何原因?”
徐光啟聞言,也隨手抄起一些火銃拿在手中,裏裏外外仔細觀察著手中的火銃。
對此有著諸多經驗的他,自然就一眼看出了其中的不足。
片刻後,便與朱由檢解釋著此火銃為什麽不好用的原因。
如今大明能製作出來的火銃,有拐子銃鳥銃迅雷銃掣電統魯密統等,但其中大多數也隻是曇花一現,在製作出來試用一番後,便幾乎永遠的放在一旁開始吃灰,其中用得最多的還是鳥銃和三眼火銃。
鳥銃相對來說命中率最高,而且使用也最為方便,所以最為受到青睞,聽說有些好手用這鳥銃來打獵是一打一個準。
另外還有三眼火銃是邊鎮將士們用得比較多的,因為在麵對騎兵衝鋒的時候,可沒有重裝火藥和彈丸的時間,故而每人在連發三槍後,便能形成一道較為密集的火力網,之後還可以直接拿著三眼火銃當武器用,相對比較食用。
朱由檢聽後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問道:“不知子先先生可有辦法改良此火銃”
“朕深知火器在將來會是戰爭中必不可或缺的武器,雖然當前有這諸多問題的存在,但朕也有信心克服這些困難,所以不斷的改良也將成為常態”
徐光啟應聲答道:“臣有一友人,名為湯若望,可前來協助陛下改良火銃,而且不止是火銃,就連大炮他也有著幾分心得”
朱由檢頓時猛的想起了此人,湯若望,字道未,崇禎皇帝之前就曾認識的。
這湯若望聽說是來自於一個叫德意誌的國家,而他便是天主什麽教來的傳教士。
此人學識淵博,腦中所掌握的知識不比徐光啟少,更重要的是他還很年輕,再幹個二三十年一點兒問題也沒有。
朱由檢不禁大拍腦門兒,怎麽把這個人都給忘了呢。
於是當即下令道,將這湯若望也給一並找來,共同來研製新式火器的改良。
等火器改良得差不多以後,再好好改一改曆法,這些都是當前的重中之重。
這些先進的東西,大明可不能落後於他人。
後來徐光啟又對朱由檢說道:“這洋人的火器之所以顯得更加的好用,就在於洋人有著更好的煉鐵術,有了更好的鐵,自然也就能製造出更好的火器,所以這火器改良的關鍵就在於煉鐵術,至於其他的問題都不過小事爾”
徐光啟最後還補充道:“特別是對於鐵炮而言,顯得最為重要,老臣聽聞洋人已經在船艦上配備了上千斤的鐵炮,其威力不言而喻,就算是用來守城,相比於紅夷大炮應該也差不到那兒去”
這紅夷大炮相對來說需要更多的銅,故而其製作成本也不是一般的高,就算是遼東戰場上的第一線,寧遠城牆之上,也不過就十幾門紅夷大炮。
這上千斤的鐵炮若隻是比紅夷大炮威力小一點兒的話,那確實是十分劃算的。
威力不夠,數量來湊嘛。
隻是這煉鐵術還沒有傳到東方來,故而還需要派人去向西方請教,或者是花錢購買之類的。
朱由檢當場大手一揮,告訴徐光啟盡管派人去即可,隻要能用銀子解決的問題那就不是問題,需要多少銀子辦理此事盡管給朝廷報個數就行。
......
......
剛從兵杖局迴到文華殿的朱由檢,便看到桌案上擺放著不少彈劾孫傳庭的奏章。
署名人大多都是陝西各知府、布政使、參政乃至於都禦史什麽的,總之在陝西排得上號的官員基本上都有份兒。
朱由檢隨便拿起幾份兒奏章查閱,裏麵的內容也都大致類似。
不過就是說著什麽陝西三邊總督孫傳庭,剿賊不利、放任賊寇大肆殘害良民百姓什麽的,如今整個陝西都是苦不堪言。
再是懇請陛下貶去孫傳庭陝西總督一職,最後還推薦誰誰誰來擔任這個陝西總督。
在這些推薦的人選當中,朱由檢有眼熟的,也有不眼熟的,不眼熟的就不說了。
但這些眼熟的人,有了崇禎皇帝的經曆後,朱由檢毫不猶豫的將這些奏章都扔到了一旁。
無他,無一堪稱大用。
朱由檢想起來了,就在崇禎年間初期,起義軍規模都還不大的時候,就是用的這些人選。
可最後的結果呢,非但沒有成功的剿滅賊寇,反正還讓起義軍不斷的做大。
“陛下,孫總督派人送來了數百車的財物”
就在這時,徐應元突然走了進來,說著還遞來一份兒單子,“陛下,這是貨物清單,還請陛下過目”
“哦?”
朱由檢聞言一愣,這孫傳庭好端端的送什麽錢來呢。
他接過清單一看,麵露驚色。
唿,好家夥兒,光是寫在第一行的文字就差點兒閃亮他的眼。
白銀五百餘萬兩,另外還有黃金飾品玉石字畫等無數。
這才幾個月時間呀,半年都不到吧,竟然就搞得這麽多錢來,這還是加上趕路和組建隊伍的時間。
就這點兒時間,又夠管上幾個縣呢,光是一府之地恐怕都視察不完吧。
朱由檢對此也不由驚呆了,若是在過個一兩年的時間,將陝西關中之地都視察完畢之後,那不得整個兩三千萬兩來嗎。
他娘的,朱由檢越想越氣。
很顯然,一向認為較為貧瘠的陝西並不是真的缺錢,若是他們能夠齊心協力的話,根本就無需朝廷來幫助他們渡過災荒年,他們自己就能夠相互幫助的渡過。
隻不過這是不可能的,聖人嘛,自古罕見。
那些口出聖人之言的人,又何曾做過聖人之事。
隨即又想到,其實陝西的商賈之人並不少,因為哪裏有著諸多商人是依靠著鹽引而發家的。
當初的開中法可是讓不少人因此發了財,特別是那些本身不太貧瘠,卻又距離貧瘠的衛所很近的州縣。
因為地勢的關係和朝廷的政策,在加上兩百來年的資源積累,其底蘊自然是不淺。
朱由檢清楚的知道,那些奏章上所謂的民,肯定就是指的這一類人,真正的民又值得他們來上奏彈劾嗎。
很顯然,這是不存在的,就算有,也少得可憐,而且很可能還官職不高。
說起這因開中法而發財的商賈之人,朱由檢又不得不想起了山西的那群商賈。
雖然不知道他們底蘊究竟如何,但相鄰宣鎮和薊鎮的山西商賈,怎麽著也應該比陝西商賈要富裕得多。
實際上,大概在崇禎十幾年的時候,崇禎皇帝就清楚的意識到了這一點。
崇禎皇帝他知道,這些個世商家裏有的是錢,有的是各類資源。
但很可惜的是,當時的崇禎皇帝並沒有能力對他們下手,抄家清算什麽的更是無稽之談,已經完全做不到了。
其原因也很簡單,這些個商賈又有誰不是發展了百年時間的呢,其權力滲透早已經遍布了整個山西。
更何況,當初的朝堂之上,還不知有多少人是與山西商賈們關係密切的。
所以但凡崇禎皇帝敢對這些商賈們下手,那整個山西瞬間就能夠亂起來,甚至比鬧了十幾年起義的陝西都還要混亂。
故而崇禎皇帝再三思索後,也隻能被迫放棄了對山西商賈們的想法。
而當時的崇禎皇帝,已經被勳貴們和江南文官們給敲打過了,再也不是登基之初的頭鐵皇帝了。
朱由檢對此不免想到,若是崇禎皇帝一直頭鐵下去的話,又會是何種結局呢。
是亡得更快?還是力挽狂瀾?
當然更重要的還是,這道命令崇禎皇帝根本就傳達不下去,就如同當今的南方一樣,隻有對他們有利的旨意他們才會施行,對他們無利的旨意便會想著法子來推脫,並且時不時還會鬧出點兒什麽亂子來。
總之就是朝廷天生就虧欠他們的,恨不得將朝廷的所有利益都裝到他們的口袋裏。
而山西的情況比之南方來,絲毫不遑多讓。
不過現在嘛,他朱由檢可要比崇禎皇帝多出不止一把刀來,他們敢跳反他就敢平亂。
朱由檢自己或許都沒有注意到,如今他的心中充滿了戾氣,而且日複一日的再增多。
不管遇到什麽事情,就總想著要動刀子,就感覺是動刀子總比動嘴皮子要來的直接得多。
崇禎皇帝嘴皮子都磨破了,可是最後依舊隻能踏上通往煤山的道路。
身為皇帝,竟然還能被臣子們敲打,實乃可笑,可笑至極。
如今誰再來敲打試試,看不把他家抄個十遍八遍才怪。
無他,手中有人爾。
所以綜合來講,動刀子既快捷又方便,還可以在短時間內收獲最多的利益,實乃一害而百利。
沒辦法,這都是他們逼的。
這一刻,在一旁徐應元的眼中,陛下這突如其來的冷笑看著很是滲人。
徐應元雖然不知道陛下在想些什麽,但他知道,肯定是有人要遭殃了,而且還是後果非常嚴重的那種。
被陛下這麽一嚇,徐應元猛地又想起什麽來。
連忙從袖兜裏掏出一封密信來遞交給朱由檢,輕聲說道:“陛下,這裏還有孫總督寫給陛下的密信,剛才奴婢一時心差點兒忘了”
朱由檢點點頭將其接過,當即便扯開封口取出信件開始觀閱起來。
這孫傳庭還真是謹慎呀,都沒走遞奏章的路子,而是走的密信,跟洪承疇一樣,都比較謹慎。
若是遞奏章的話,還不知其中得有多少人會看到這些奏章內容呢。
這密信裏麵的內容說簡單也簡單,說不簡單也不簡單。
孫傳庭主要是說這些日子以來他的一些部署安排,比如將當地那些半死不活的衛所全部撤銷。
年紀大些的就分田地以及補助金給他們,年紀小一些的,又有著向往意願的,便通通納入軍中重新編製。
不願意當兵的青壯依舊分田地,隻是好像也沒什麽人願意迴去種地,這領軍餉可不比種地來的香嗎。
因為是募兵,所以依舊是采取的分營編製,一些之前在衛所世襲的千戶或者其他什麽官的,在經過孫傳庭的親自考核後,便任職了營官職位,能力差一點兒的就隻給個把總。
因為公平公正,在加上孫傳庭總督和左都督的權威,倒也沒有太多事端。
下麵還列著這些營官的名單,大概有十來人左右。
按照一營大概一千五白人的編製來算,也就是說如今孫傳庭新建的軍隊已經有一萬多近兩萬人了。
此時正投入緊張的訓練當中,以及大力製造軍需武器等等。
後麵還提到關於左軍都督府的問題,他畢竟也是左都督嘛,所以孫傳庭就建議將左軍都督府的製度變一變,這衛所都沒了,都督府還拿來幹什麽呢。
緊接著孫傳庭還把大概的章程寫在了上麵,比如將現在募兵製度與衛所製度相結合,中底層士卒以及營官等就用現有的募兵製度。
而都督府中高層的那些職位則可以保留下來,比如都督同知或者都督僉事什麽的都可以保留下來,這些官職便是幫助左都督管理下屬各營的職位。
畢竟等軍隊發展到幾萬十萬的時候,那可就得管上好幾十個營了,一個人這麽可能管得過來呢。
而且也不能跟著邊鎮那些軍隊一樣,搞總兵參將的製度,故而就整出個這種綜合的辦法。
朱由檢一見,倒也覺得頗為不錯,況且還是實施性極高、且拿出來就能用的辦法。
當即便寫下一個字,可。
下麵孫傳庭還多此一舉的寫到,需要陛下派些同知和僉事過去,以協助他管理軍隊。
朱由檢蘸上墨水有補充上,朝廷無人,可自行安排。
當前環境下也確實隻能這樣了,也是沒辦法的辦法,但是今後肯定不能這樣搞的。
這同知或者僉事什麽的以後還是得朝廷安排才行,不然就發展成私兵了,那還了得。
隻能說,此一時彼一時吧。
朱由檢繼續看下一頁,這一頁的內容看得他也不禁笑了。
原來是孫傳庭在私訪路途上,遇到一個名叫高迎祥的好漢子,並且用他來假扮賊寇以行那些掠奪之事。
在信中,孫傳庭表達了他對高迎祥此人的好感,說高迎祥此人將來定會是朝廷軍中的一員猛將。
高迎祥呀,這個名字好生熟悉。
等等....
朱由檢腦中頓時靈光一閃,這不就是哪個讓崇禎皇帝恨之入骨的狗屁闖王嗎,後麵繼承闖王名號的李自成更是讓崇禎皇帝狠得牙癢癢。
也就是說,孫傳庭竟然趕巧碰上了後來的賊寇頭子,來做這個假賊寇。
嗯...這倒是相當適合哈。
還別說,崇禎皇帝可是見過高迎祥本人的,就在淩遲處死他的前一刻。
孫傳庭還寫到,就如今來說,高迎祥已經在短短兩三個月的時間裏,在陝西之地已經縱橫十餘縣,獲得錢糧以千萬計。
其中糧食基本自留,所得財物上繳半數。
至於剩下一半財物,則用於發放撤銷衛所補助金、打造武器軍需以及發放軍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