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西方的技術


    孫承宗正色道:“臣希望陛下能讓禮卿兄擔任登萊巡撫一職,將來若想收複遼東,海上力量不可或缺”


    朱由檢聽後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隨即又看向一旁的袁可立,輕聲問道:“不知禮卿先生可願再次擔任這登萊巡撫一職,也能配合孫督師更好的收複遼東”


    就這事兒而言,其實不用孫承宗說,朱由檢自己也是這樣想的。


    光是一個孫承宗執掌遼東的話,確實是要差上一點兒。


    孫承宗與袁可立是很好的搭檔,從後來柳河之役的失敗來看,袁可立的離任對孫承宗的軍事行動有著很大的影響。


    從戰爭結果看,袁可立的實戰能力似乎更強,在登萊缺糧少援的弱勢狀態下,竟然能在數月內組合優勢兵力縱橫海上,戰線綿延上千裏,調度兩鎮兵馬多次奇兵突襲,以反間計策反建奴女婿劉愛塔,連克金、複、蓋三衛及旅順、紅嘴、望海、永寧等多堡要地,使建奴數年間蜷縮一隅無以西窺。


    袁可立離任不久,孫承宗也因為柳河之敗而被迫下台了。


    所以若是能配上登萊巡撫袁可立的話,那確實是再好不過了。


    不過這也得袁可立自己願意不是。


    一時間,文華殿的目光都朝著袁可立看去。


    朱由檢還提醒道:“禮卿先生呐,這毛文龍的行動還是得有你的指揮才行呀,不然朕始終不太放心”


    這一刻,袁可立也不再猶豫,當即拱手道:“迴稟陛下,臣願擔此重任”


    “好啊!”


    朱由檢笑道:“今後這遼東之事就盡交由你們二老手中了,朕心甚慰”


    他看著這兩人的身子骨都還算硬朗,活個十年八年的沒有一點兒問題。


    就算是後來到了崇禎年間,孫承宗也是因為城破自刎而死,袁可立則是因為孔有德的兵變才導致鬱鬱而終,都不算是壽終正寢。


    朱由檢相信,在這二人的配合之下,建奴肯定是堅持不了這麽長的時間的。


    他想到這裏不禁暗歎一口氣,現在看來的話,其實遼東的那些建奴根本就不算什麽,草原上的那些蒙古部落也不算什麽。


    真正最大的危機其實就來自於大明內部,一個個文臣武將的,究竟又有幾人是真正為朝廷著想的呢。


    幾乎所有人都不是想著撈錢就是想著掌權,掌權就為撈錢,如此下去,大明焉有不亡之理。


    但話又說迴來,崇禎皇帝或者是他朱由檢,那運氣也是真的差,就感覺好像什麽不好的事情都讓他給趕上了。


    天災、人禍、外敵那是樣樣都不缺,而朝廷內部也是腐朽不堪,幾乎所有人永遠都在看兜裏有多少錢,而不管國庫有多空曠。


    這樣的風氣,要不得。


    等有空了,得好好研究研究洪武時期是如此懲治貪官汙吏的,這有用的東西就得多學習學習才是。


    朱由檢隨即看向一旁的徐應元輕聲說道:“徐大伴,為二位大人擬旨吧”


    “孫承宗任薊遼督師,袁可立任登萊巡撫,還有那王之臣也不要忘了,就讓他先當著遼東巡撫吧”


    “是,陛下”


    .......


    .......


    待孫承宗袁可立二人離開以後。


    朱由檢也算是長舒了一口氣,這遼東之事總算是有些盼頭了。


    還記得在崇禎元年的五月,遼東又發生了錦杏之戰,這一仗明軍大敗,先後放棄了錦州、杏山、塔山、右屯等地。


    王之臣這貨確實不能重用,一天天淨想著自己的仕途了,為人還油得不行。


    等找到合適的人選後,把他的巡撫也給換了,他才是真正應該去養老的人。


    剛才孫承宗袁可立二人在離開之前,又對錢糧等事商議了許久。


    實際上就隻需要提供銀子就可以了,糧食他們能自己從南方買,因為他們自己就有方便的水路可以走。


    至於火器他們遼東也能自己製造,按照他們的說法就是,京城兵杖局製造出來的武器他們用著不太習慣,不如自己製造來的強,又趁手又方便的多好。


    反正之前基本也都是這個模式,就算是有京城送過去的武器,在送達遼東以後他們也會加以改造的。


    這讓朱由檢感覺很不舒坦,什麽叫兵杖局製造出來的武器他們用著不太習慣?


    合著就是京城的兵杖局太垃圾了唄,這怎麽能行呢,你遼東的軍隊能自己造,那我京營的兵又該怎麽辦呢。


    於是朱由檢就開始琢磨著改進兵杖局的事情,一瞬間,他的腦海中就冒出了一個人來。


    他也是後來成為崇禎皇帝老師的人,名為徐光啟。


    這徐光啟在朱由檢的眼中幾乎就是全才,什麽種地、火器、天文、地理、水利等方麵幾乎是樣樣精通,而且他還對軍務一事也是相當的了解。


    就連天啟年間引進的第一門紅夷大炮,也是他領頭來牽的線。


    但很遺憾的是,他的年紀跟袁可立一般大,可他的身子骨卻沒有那麽硬朗。


    當時已經是次輔的他,每日的工作可謂是非常的繁重。


    用‘每日入值,手不停揮,百爾焦勞,歸寓夜中,篝燈詳繹,理其大綱,訂其細節’來形容,便是他當時生活的寫照。


    無他,能者多勞,因為他的全能,就好像什麽事兒都能做一樣,在加上他忠貞為國的信念,以至於什麽事兒他都抗到了自己的肩上。


    於是在崇禎五年底,他就病倒了,次年,病逝,終年72歲,諡文定。


    這不成,朱由檢連忙搖了搖頭。


    雖說這徐光啟能活到這個歲數已經是老天爺眷顧了,比大明朱家最年長的太祖皇帝還多活了一年。


    可是他的各方麵能力實在是太重要了。


    朱由檢還記得當初,徐光啟曾建議過崇禎皇帝要大量的引進西方技術,可是當時的崇禎皇帝都已經被其他瑣事而煩惱得不行了,那兒還有空來搞這些事情呢。


    現在看來,從西方引進技術確實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隻是....我泱泱大明王朝,竟然淪落到要引進西方諸夷的技術,這怎麽想怎麽都感覺心裏頭不是個滋味兒。


    可事實是,西方那邊流傳過來的火器確實是要厲害一些。


    就拿引進的紅夷大炮來說,此火炮已經多次打敗了建奴,完全證明了其價值。


    朱由檢如此想著,走下台階,在殿堂中來來迴迴的挪動個不停。


    技術要引進不錯,但同時也要改進才行,決不能讓大明的火器弱於西方諸夷。


    先引進後改進,大概就是這麽個情況。


    至於這麽改進的問題,先引進迴來再說。


    要引進新技術,就得先將徐光啟找來,依舊由他來帶頭的話就會容易許多。


    後來在崇禎時期,徐光啟的主要工作就是改天文曆法。


    因為崇禎二年時有一次日食,用徐光啟的西法推算,要比欽天監計算得更為周密,故而朝廷下定決心要改曆法,便由徐光啟主持。


    曆法就先不改了,反正當前的曆法也能將就用著,這日食早一天晚一天的又能咋的。


    等他來了以後,就讓他全身心的去搞火器,這是當前急需要用的東西,除了火器以外其他什麽都不管,必須得為他的身體著想,萬一又累壞了怎麽辦。


    朱由檢還記得在崇禎十一年還是十二年的時候,就出現過西方諸夷攻打大明疆土的情況,好像是叫什麽牙來著。


    所以朱由檢就在擔心,萬一以後有一天,西方諸夷大舉攻來應該怎麽辦,所以火器方麵絕不能再比他們做得差了。


    他還就不相信了,西方諸夷能搞出來的東西,大明能搞不出來。


    不就是錢嗎,我朱由檢有的是,內帑裏還有近千萬兩在裏麵兒躺著呢


    隻要將錢砸進去,就不信出不了結果,若真出不了結果,那就全部砍了。


    朱由檢瞬時抬起頭來,剛好走到殿堂中央,看向徐應元說道:“徐大伴,立刻派人到鬆江府上海縣找一個人入京”


    “他名叫徐光啟,曾經做過詹事府少詹事和河南道監察禦史,在當地都很有名”


    是的,如今徐光啟也在家養老。


    同樣的,他也是在天啟年間,被魏忠賢給搞迴了家的。


    話說這魏忠賢還真是有本事呀,把有本事的人全給搞迴家了。


    ......


    ......


    司禮監,內直房。


    這裏是經管文書的地方。


    朱由檢此時就坐在劉若愚的對麵。


    這糧票的事情劉若愚都計劃這麽久了,應當是有一些成果才對。


    當時選擇搞試點的地方是在登州府,剛巧如今袁可立也來了,到時他們可以一起啟程,所以朱由檢便想著來這裏探探底,看看到底是個什麽情況。


    “怎麽樣了,劉公公,這糧票的事情章程可都計劃好了?”


    劉若愚不緊不慢的掏出一本冊子來,很顯然,這本冊子裏應該就是他這段時間以來苦心專研的成果。


    朱由檢一邊兒翻看著,劉若愚就在一旁大致解釋著:


    “陛下,奴婢根據寶鈔失敗的經驗來看,這糧票一事最重要的便是,要擁有足夠的存糧”


    “至少我們印發出去多少糧票,那麽我們的官倉內就得擁有多少糧食才行,隻要讓百姓們知道,手持糧票就能隨時隨地的在官倉換得糧食,那麽糧票才有流通下去的可能性”


    “隻要流通的糧票形成了規模,自然就可以當錢來用了”


    朱由檢看著仔細的觀閱著冊子,略有所思的點頭道:“繼續說下去”


    “是,陛下”


    劉若愚略一拱手,繼續說道:“若隻是在登州搞試點的話,那麽就隻需要在當地建立足夠數量的糧倉即可,同時在配合朝廷的一些措施,比如俸祿或工程撥款等,皆用糧票發下去”


    “剛開始的時候,拿到糧票的人一定會迫不及待的跑去糧倉換糧,看似是沒什麽用處”


    “但隻要時間一長,這信任建立起來以後,百姓們在不太缺糧的情況下,很可能就不會立即換成糧食了,如此也就流通開來了”


    “等等...”


    朱由檢頓時眉頭一皺,當即問道:“你剛剛說,若隻是在登州搞試點,這是什麽意思,難道試點跟全國推廣還有什麽不同嗎”


    “是的,陛下”


    劉若愚點點頭道:“臣仔細想過了,若用糧票來當錢用的話,終究隻能是權益之計,其實不適合在全國推廣開來,這其中涉及到的問題實在是太多了,光是運輸方麵的消耗就是一個極大的數目”


    朱由檢不由問道:“所以你計劃了這麽久,就得出了這麽一個結論來嗎?”


    “不是的陛下”


    劉若愚說著將朱由檢手中的冊子拿迴,又重新拿了一本冊子放在朱由檢的手中。


    朱由檢定睛一看,隻見冊子的第一頁上寫著兩個大字,銀行。


    劉若愚解釋道:“陛下,這銀行的設想最早是從西方傳來的,而這也是奴婢在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中得知的此事,所以奴婢這些日子以來,一直都在研究這銀行的事情”


    “奴婢認為,隻有將銀行建立起來,才有印發紙錢的可能”


    西方傳來的?


    怎麽又是西方傳來的,合著什麽好東西都是從西方傳過來的嗎?


    眼看著朱由檢的臉色不太好看,劉若愚連忙說道:“陛下,這銀行之事奴婢已經想過了,隻要咱們朝廷有多少銀子,咱們就印發多少銀票,那麽這銀票就一定不會出現變成廢紙的情況了”


    “隻要將此政策執行過一段時間以後,等百姓們足夠信任銀票以後,到時朝廷才能超發,但是也不能超發得太多”


    “其中具體製度與措施,奴婢都已經記錄在這本冊子上了,還請陛下過目”


    朱由檢不禁深吸一口氣,悠悠說道:“你早將這銀行之計拿出來不就完了嗎,害得朕又多看了一些沒用的東西”


    劉若愚摸著後腦勺憨憨笑道:“陛下,奴婢不也想著需要有一個過渡嗎,其實糧票和銀票都是一個道理,這個道理就是必須要有足夠的庫存才行”


    “如曾經洪武時期和永樂時期,光是印寶鈔,又不讓人換現銀,這焉有信任可言呢,這沒有信任的東西自然也就不值錢了”


    “奴婢保守估計,這建立銀票信任的事情,至少也得三到五年的時間才行,也就是說三到五年內,朝廷最好都不要超發銀票”


    “隻要過了這段信任時間,朝廷才可以逐年逐步的超發,直到完全頂替現銀,這個過程恐怕需要十幾二十年的時間才行,在此期間,銀行都必須保障能夠隨時為百姓們兌換現銀”


    “等這十幾二十年的時間一個,這時的百姓們也該習慣使用銀票了,銀行到時在原則上就可以不進行現銀的兌換了”


    朱由檢沉默的翻看著手中的冊子,久久不曾言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崇禎大明:我朱由檢絕不上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問煙不是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問煙不是天並收藏崇禎大明:我朱由檢絕不上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