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等到夏景行才進京,齊帝就召見了他,提拔他接手京郊大營軍權。
詔令一下,不但太子與晉王措手不及,來不及應對,就連京中一幹官員也差點驚掉了下巴。
「父皇真是老糊塗了!夏景行是燕王的人,難道燕王就比本王這個東宮太子都還重要不成?」
太子監國這些日子,自以為權柄在握,朝中許多人事任免,日常政務俱都要聽取他的意見,但夏景行的任免卻完全未經他手,簡直是給了他當頭一棒。
齊帝說是看重他,但京中軍權自來握在自己手中,他與二皇子私下免不了與禁軍,以及九門守軍,京郊大營守將攀扯關係,沒少做籠絡之舉,而齊帝垂暮重病,京郊大營的守將徐克誠考慮到未來效忠新君,已經向他傾斜,雖算不上完全投靠,可也有了四五分默許首肯,與東宮來往。
在太子覺得前景一片大好的情況之下,迎來了夏景行迴京赴任,第一日到長安麵君,除了任職的聖旨之外,聖人還賞賜了宅子田地,算是讓他在京中紮根長駐。第二日他就走馬上任,前去京郊大營接管。
徐克誠年逾五十,假如沒發生夏景行前來接受軍權之事,他自認仍是齊帝心腹,就算是與東宮暗底裏接洽,也覺得此事定然是瞞過在深宮內養病的老皇的。隻是沒想到齊帝神來一筆,不但派了夏景行前來接替自己的職位,還派了禁軍統領聶梅帶著一隊禁軍隨行。
他對自己在齊帝心中的份量開始有了動搖,又猜測可是他與東宮相交之事讓老皇知曉,這才派了人來接替自己,不禁心中懊悔還是下手太急,完全可以再拖一拖再站隊。
不過京郊大營是他的地盤,就憑夏景行一個毛頭小子,他還不放在眼裏。武將不比文臣,想要馭下,總要有點能耐。
徐克誠心裏衡量一番,麵上笑意不變,果然帶人接了聖旨,還十分客氣道:「早聽說夏大將軍戰功赫赫,隻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認識。老夫年紀老邁,陛下體諒,倒讓老夫好生歇息歇息,正好可以在家裏帶帶小孫孫。往後這京郊大營六萬將士可就交到大將軍手裏了!」
夏景行原本就沒覺得接管京郊大營會是多少容易的事情,就算是表麵上徐克誠同意了,可他費心經營幾十年,怎樣也不會願意拱手相讓,私底下動手腳是免不了的。
隻是台麵上大家沒有撕擄開來,他還要做出敬老的樣子:「下官初來,又從未擔此重任,蒙陛下不棄,往後還有許多營中之事想要請教老將軍,還望老將軍不要嫌棄。」
徐克誠心中暗笑:果然姓夏的年紀輕,擔此重任,難免心裏發怵。這可不比他在邊疆領兵與敵拚殺,以勝負論軍功,京郊大營萬年難得出一迴事,要真出事那可就是戳破天的大事兒。
隻要夏景行在任期內出了亂子,陛下定能看出他能力不足,到時候還不得將自己召迴。
他心裏打定了主意,勢必要顯出前輩的寬厚:「大將軍說哪裏話,陛下既然信任你,將此重擔交到了你手上,大將軍就必定有能力挑起這副擔子。但有問題來老夫府上,老夫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夏景行一臉謙恭將徐克誠送出了營,倒讓聶梅心裏失笑,這兩個老的小的都似狐狸,甭管老的對小的多少不忿,小的對老的心裏有多少防備,至少表麵上還是很和睦的。
太子派人去打聽夏景行上任的情況,聽得接任竟然十分順利,徐克誠不但沒為難夏景行,還勉勵他,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徐克誠這是老糊塗了吧?他就這麽容易將京郊大營交到了姓夏的手裏?」怎麽著也應該拖個幾日,想個對策才好。
當然,能讓姓夏的灰頭土臉的滾出京郊大營才好呢。
隻不過這是他自己的一廂情願,徐克誠做臣子的揣摩上意比太子花的功夫還多,哪裏肯在台麵上拖延,明知自己處於劣勢,必然是要想法子在聖人麵前挽救一番的。
徐克誠前腳卸任,後腳就往宮裏去麵聖,還要自謙幾句,將夏景行誇了又誇,隻道年輕人有幹勁,懷化大將軍又是戰場上曆練出來的,擔此重任最合適不過。
甭管他心裏怎麽想,這番話說的著實漂亮,倒讓齊帝勉勵一番,將令他退下。
燕王就在旁邊侯著,等徐克誠退下去了,齊帝便笑:「恪兒,你覺得徐克誠的話是真是假?」
夏景行是他一手提撥上來的,算得是他的左膀右臂,讓夏景行接替了徐克誠的位置,齊帝心中自有考量,但還想聽聽燕王的意見。
「這主要取決於懷化大將軍接手大營順利不順利,就知道徐老將軍的話是真是假了。」
徐克誠若說的是真心話,那夏景行接替他的位子,就算他不肯出手相幫,可也不會暗裏使絆子,夏景行也會順利將京郊大營接管掌控;反之,他若私底裏使絆子動手腳,就不必父子倆在宮裏猜了。
齊帝一歎:「徐克誠也算得多年忠於朕的,隻是近來……」原來以為忠心耿耿的,一等到他生病,就迫不及待的向新君示好,實在令他心寒。
燕王安慰他:「人心思變,父皇龍體大安,自然無人再敢胡思亂想了。」
父子倆陷入短暫的沉默,都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宮裏老皇心中如何作想,外間臣子統不知道,隻晉王聽得夏景行真的接管了京郊大營,還當真往宮裏去了一趟,想著勸勸齊帝,或者事有轉機,總歸讓夏景行手握實權,對他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晉王有許多理由講給齊帝聽,從夏景行年紀輕閱曆淺,到隻在外麵拚殺過,並不懂京中局勢,連京郊大營都沒進去過,如今卻將這副擔子交到他身上,豈不是要鬧亂子?
全然一副拳拳愛國之心,為著兄長的江山著想,再不將個人私怨擺到台麵上來。
詔令一下,不但太子與晉王措手不及,來不及應對,就連京中一幹官員也差點驚掉了下巴。
「父皇真是老糊塗了!夏景行是燕王的人,難道燕王就比本王這個東宮太子都還重要不成?」
太子監國這些日子,自以為權柄在握,朝中許多人事任免,日常政務俱都要聽取他的意見,但夏景行的任免卻完全未經他手,簡直是給了他當頭一棒。
齊帝說是看重他,但京中軍權自來握在自己手中,他與二皇子私下免不了與禁軍,以及九門守軍,京郊大營守將攀扯關係,沒少做籠絡之舉,而齊帝垂暮重病,京郊大營的守將徐克誠考慮到未來效忠新君,已經向他傾斜,雖算不上完全投靠,可也有了四五分默許首肯,與東宮來往。
在太子覺得前景一片大好的情況之下,迎來了夏景行迴京赴任,第一日到長安麵君,除了任職的聖旨之外,聖人還賞賜了宅子田地,算是讓他在京中紮根長駐。第二日他就走馬上任,前去京郊大營接管。
徐克誠年逾五十,假如沒發生夏景行前來接受軍權之事,他自認仍是齊帝心腹,就算是與東宮暗底裏接洽,也覺得此事定然是瞞過在深宮內養病的老皇的。隻是沒想到齊帝神來一筆,不但派了夏景行前來接替自己的職位,還派了禁軍統領聶梅帶著一隊禁軍隨行。
他對自己在齊帝心中的份量開始有了動搖,又猜測可是他與東宮相交之事讓老皇知曉,這才派了人來接替自己,不禁心中懊悔還是下手太急,完全可以再拖一拖再站隊。
不過京郊大營是他的地盤,就憑夏景行一個毛頭小子,他還不放在眼裏。武將不比文臣,想要馭下,總要有點能耐。
徐克誠心裏衡量一番,麵上笑意不變,果然帶人接了聖旨,還十分客氣道:「早聽說夏大將軍戰功赫赫,隻是一直苦於沒有機會認識。老夫年紀老邁,陛下體諒,倒讓老夫好生歇息歇息,正好可以在家裏帶帶小孫孫。往後這京郊大營六萬將士可就交到大將軍手裏了!」
夏景行原本就沒覺得接管京郊大營會是多少容易的事情,就算是表麵上徐克誠同意了,可他費心經營幾十年,怎樣也不會願意拱手相讓,私底下動手腳是免不了的。
隻是台麵上大家沒有撕擄開來,他還要做出敬老的樣子:「下官初來,又從未擔此重任,蒙陛下不棄,往後還有許多營中之事想要請教老將軍,還望老將軍不要嫌棄。」
徐克誠心中暗笑:果然姓夏的年紀輕,擔此重任,難免心裏發怵。這可不比他在邊疆領兵與敵拚殺,以勝負論軍功,京郊大營萬年難得出一迴事,要真出事那可就是戳破天的大事兒。
隻要夏景行在任期內出了亂子,陛下定能看出他能力不足,到時候還不得將自己召迴。
他心裏打定了主意,勢必要顯出前輩的寬厚:「大將軍說哪裏話,陛下既然信任你,將此重擔交到了你手上,大將軍就必定有能力挑起這副擔子。但有問題來老夫府上,老夫必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夏景行一臉謙恭將徐克誠送出了營,倒讓聶梅心裏失笑,這兩個老的小的都似狐狸,甭管老的對小的多少不忿,小的對老的心裏有多少防備,至少表麵上還是很和睦的。
太子派人去打聽夏景行上任的情況,聽得接任竟然十分順利,徐克誠不但沒為難夏景行,還勉勵他,頓時整個人都不好了:「徐克誠這是老糊塗了吧?他就這麽容易將京郊大營交到了姓夏的手裏?」怎麽著也應該拖個幾日,想個對策才好。
當然,能讓姓夏的灰頭土臉的滾出京郊大營才好呢。
隻不過這是他自己的一廂情願,徐克誠做臣子的揣摩上意比太子花的功夫還多,哪裏肯在台麵上拖延,明知自己處於劣勢,必然是要想法子在聖人麵前挽救一番的。
徐克誠前腳卸任,後腳就往宮裏去麵聖,還要自謙幾句,將夏景行誇了又誇,隻道年輕人有幹勁,懷化大將軍又是戰場上曆練出來的,擔此重任最合適不過。
甭管他心裏怎麽想,這番話說的著實漂亮,倒讓齊帝勉勵一番,將令他退下。
燕王就在旁邊侯著,等徐克誠退下去了,齊帝便笑:「恪兒,你覺得徐克誠的話是真是假?」
夏景行是他一手提撥上來的,算得是他的左膀右臂,讓夏景行接替了徐克誠的位置,齊帝心中自有考量,但還想聽聽燕王的意見。
「這主要取決於懷化大將軍接手大營順利不順利,就知道徐老將軍的話是真是假了。」
徐克誠若說的是真心話,那夏景行接替他的位子,就算他不肯出手相幫,可也不會暗裏使絆子,夏景行也會順利將京郊大營接管掌控;反之,他若私底裏使絆子動手腳,就不必父子倆在宮裏猜了。
齊帝一歎:「徐克誠也算得多年忠於朕的,隻是近來……」原來以為忠心耿耿的,一等到他生病,就迫不及待的向新君示好,實在令他心寒。
燕王安慰他:「人心思變,父皇龍體大安,自然無人再敢胡思亂想了。」
父子倆陷入短暫的沉默,都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隻不過是早晚的問題。
宮裏老皇心中如何作想,外間臣子統不知道,隻晉王聽得夏景行真的接管了京郊大營,還當真往宮裏去了一趟,想著勸勸齊帝,或者事有轉機,總歸讓夏景行手握實權,對他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晉王有許多理由講給齊帝聽,從夏景行年紀輕閱曆淺,到隻在外麵拚殺過,並不懂京中局勢,連京郊大營都沒進去過,如今卻將這副擔子交到他身上,豈不是要鬧亂子?
全然一副拳拳愛國之心,為著兄長的江山著想,再不將個人私怨擺到台麵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