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王建改性子了?
唐末之新手禮包開局挽大唐危局 作者:溯汐沙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在我和王淩商量把戰功全給晉暉的時候,晉暉讓王宗範、王宗播、王宗壽三人率軍在會理城休整並消化打下的地盤,自己帶著親衛趕迴成都向王建報捷。
成都府蜀王宮
“光遠勞苦啊,此戰你們獨自麵對鄭買嗣二十萬大軍,鏖戰月餘,曆經萬難才攻下會理城。”晉暉沿途馬不停蹄的趕迴成都後,馬上進宮麵見王建,王建在望蜀殿召見晉暉,見麵就充分肯定了晉暉的功勞。
“蜀王言重,此戰我損兵折將,以慘勝方才拿下會理城,屬實有損蜀王軍威啊。”晉暉並沒有自恃功勞而驕傲,謙虛的說。
“哎,光遠謙虛了,這是王淩和李祤的奏報,你看看吧,他們都肯定了你的功績,要不是你在北方吸引鄭買嗣的大軍,他倆怎麽可能這麽順利拿下拓東、通海的地盤。”王建笑盈盈的把奏報遞給晉暉後說。
“什麽?!賢王和李祤不僅拿下拓東之地,而且還趁勢拿下通海之地?”晉暉接過奏報後不可思議的說。
“沒錯,李祤以火藥炸塌善闡府城牆後,率軍衝殺進城,活捉鄭買頌;而賢王故技重施,在晉寧州以火藥誘騙鄭買彥丟棄軍械後,活捉鄭買彥,現在我們盡得會川、拓東、通海三地,鄭買頌、鄭買彥已經在押解的路上了。”王建簡要的對晉暉說。
“王上,李祤竟然如此善用奇技淫巧,之前以奇技淫巧大破楊師厚大軍,現在又使奇技淫巧大破鄭買頌、鄭買彥二人,雖有損失,但與我相比確實可以忽略不計,如此精於旁門左道、奇技淫巧之人,不得不防啊。”晉暉竟然開始提醒王建要小心。
“哎,光遠多慮了,古人雲——兵者,詭道也。不管李祤如何擅長、精於旁門左道、奇技淫巧,隻要能以最小的代價打贏鄭買頌、鄭買彥二人,那就是好辦法。”沒想到王建竟然並沒有生疑。
“王上,不得不防啊,賢王拿下拓東、通海二地雖然有李祤的奇技淫巧幫助,也怪鄭買彥在通海作惡多端而讓賢王占了便宜,但李祤手下的二十萬兵馬我們不得不防啊,萬一李祤他日後擁兵自重,挾持賢王,聽調不聽宣怎麽辦?”晉暉見王建絲毫不在意,又開始語重心長的勸諫王建。
“光遠寬心,這我自有計較。”王建給了晉暉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當務之急我們還是要商討鄭買嗣的求和。”
“王上,我們不如乘勝出擊,一舉攻下大長和。”晉暉看王建心意已決,便不再勸諫,而是說出他的想法。
“不可,雖然鄭買嗣大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們雖然還有賢王的十萬大軍、李祤的六萬大軍和我手裏的二十萬大軍,但若要一舉滅國,國庫已無糧餉支持,且容易引起大長和國內的一致對外和其他節度使的關注,我們之前打的是為舜化貞及南詔宗室八百餘人報仇的名義,現在已經連下三地,不可再興刀兵。”王建當即否定晉暉的想法。
“那王上有何打算?”晉暉詢問王建的想法。
“一、認可鄭買嗣的地位;二、與鄭買嗣簽訂條約;三、讓鄭買嗣賠償;四、給李祤封賞;五、消化我們打下的地盤;六、大軍迴巴蜀休整。”王建把想法對晉暉說明。
“既然王上已有計較,末將領命。”晉暉讚同王建的想法。
“光遠這月餘辛苦了,快迴府休息吧。”王建滿意的讓晉暉迴府休息。
“周先生,看來光遠對我還是忠誠的,並沒有和李祤沆瀣一氣啊。”晉暉行禮退下後,王淩對身後屏風說。“剛才光遠如果沒有勸諫我防備李祤,我還真擔心他們是不是暗中款曲,意圖削弱我巴蜀戰力。”
“光遠隨王上征戰一生,忠心日月可見,怎麽可能會因為一個乳臭未幹的孩子而背叛王上。”周癢從屏風後邊走邊說。
自從我拿下嶺南之後,王建再也按耐不住了,連下五道王令讓周癢出山在宮中修道,以方便自己有事諮詢。周癢實在扭不過王建,也不好和王建撕破臉,便同意王建所請,在宮中邊修道邊為王建出謀劃策。
“不得不承認李祤運氣太好,光遠運氣太差,這鄭買嗣竟然親率大軍與光遠決一死戰,從而讓李祤撿了便宜,也罷,也罷,時也命也,最後的結果也是好的,我們盡得會川、拓東、通海三地,大幅削弱鄭買嗣的實力,我們再狠敲一筆,相信以後十年內,鄭買嗣都無力與我們為敵。”王建笑嗬嗬的邊想邊說。
“王上,李祤的崛起已不可阻擋,再加上馬上要到十一月了,我們應當執行下一步了,臣夜觀天象,我們的機會要來了。”周癢話鋒一轉對王建說。
“既然之前讓李祤占到便宜,後麵就讓李祤去應對吧,哪有天下掉餡餅的好事。”王建似笑非笑的對周癢說。
······
在王淩把捷報發出的四天後,我們收到王建給我們的命令。
通海城刺史府
“王兄,這是什麽意思?”王建給我的迴複讓我大吃一驚,王建他不僅沒有猜忌我,而且還猛誇我一番,還任命我為善闡、通海刺史,要不是這上麵有王建的大印,我還以為這是假的,畢竟王建怎麽可能改性子嘛。
“子瀚,依王兄的意思來看,肯定沒有對我們有所猜疑,據我的人傳迴消息,光遠返迴成都麵見王兄時,曾提醒王兄提防於你,可王兄充分肯定你的能力,表示對你充分信任,並讓光遠不要多心。”王淩把得到的消息對我說明。
我信他個鬼,我要不是後世來的,不是九年義務教育漏網之魚,我就信了王建的鬼話,他什麽時候做過沒有意義的事情,你說他改掉猜忌多疑的性子,我還是情願相信秦始皇在後世詐騙呢。
不管怎麽說,我現在也弄不明白王建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王建他也沒有顯露出對我的不信任、我也沒理由聽調不聽宣,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成都府蜀王宮
“光遠勞苦啊,此戰你們獨自麵對鄭買嗣二十萬大軍,鏖戰月餘,曆經萬難才攻下會理城。”晉暉沿途馬不停蹄的趕迴成都後,馬上進宮麵見王建,王建在望蜀殿召見晉暉,見麵就充分肯定了晉暉的功勞。
“蜀王言重,此戰我損兵折將,以慘勝方才拿下會理城,屬實有損蜀王軍威啊。”晉暉並沒有自恃功勞而驕傲,謙虛的說。
“哎,光遠謙虛了,這是王淩和李祤的奏報,你看看吧,他們都肯定了你的功績,要不是你在北方吸引鄭買嗣的大軍,他倆怎麽可能這麽順利拿下拓東、通海的地盤。”王建笑盈盈的把奏報遞給晉暉後說。
“什麽?!賢王和李祤不僅拿下拓東之地,而且還趁勢拿下通海之地?”晉暉接過奏報後不可思議的說。
“沒錯,李祤以火藥炸塌善闡府城牆後,率軍衝殺進城,活捉鄭買頌;而賢王故技重施,在晉寧州以火藥誘騙鄭買彥丟棄軍械後,活捉鄭買彥,現在我們盡得會川、拓東、通海三地,鄭買頌、鄭買彥已經在押解的路上了。”王建簡要的對晉暉說。
“王上,李祤竟然如此善用奇技淫巧,之前以奇技淫巧大破楊師厚大軍,現在又使奇技淫巧大破鄭買頌、鄭買彥二人,雖有損失,但與我相比確實可以忽略不計,如此精於旁門左道、奇技淫巧之人,不得不防啊。”晉暉竟然開始提醒王建要小心。
“哎,光遠多慮了,古人雲——兵者,詭道也。不管李祤如何擅長、精於旁門左道、奇技淫巧,隻要能以最小的代價打贏鄭買頌、鄭買彥二人,那就是好辦法。”沒想到王建竟然並沒有生疑。
“王上,不得不防啊,賢王拿下拓東、通海二地雖然有李祤的奇技淫巧幫助,也怪鄭買彥在通海作惡多端而讓賢王占了便宜,但李祤手下的二十萬兵馬我們不得不防啊,萬一李祤他日後擁兵自重,挾持賢王,聽調不聽宣怎麽辦?”晉暉見王建絲毫不在意,又開始語重心長的勸諫王建。
“光遠寬心,這我自有計較。”王建給了晉暉一個意味深長的表情。“當務之急我們還是要商討鄭買嗣的求和。”
“王上,我們不如乘勝出擊,一舉攻下大長和。”晉暉看王建心意已決,便不再勸諫,而是說出他的想法。
“不可,雖然鄭買嗣大敗,但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我們雖然還有賢王的十萬大軍、李祤的六萬大軍和我手裏的二十萬大軍,但若要一舉滅國,國庫已無糧餉支持,且容易引起大長和國內的一致對外和其他節度使的關注,我們之前打的是為舜化貞及南詔宗室八百餘人報仇的名義,現在已經連下三地,不可再興刀兵。”王建當即否定晉暉的想法。
“那王上有何打算?”晉暉詢問王建的想法。
“一、認可鄭買嗣的地位;二、與鄭買嗣簽訂條約;三、讓鄭買嗣賠償;四、給李祤封賞;五、消化我們打下的地盤;六、大軍迴巴蜀休整。”王建把想法對晉暉說明。
“既然王上已有計較,末將領命。”晉暉讚同王建的想法。
“光遠這月餘辛苦了,快迴府休息吧。”王建滿意的讓晉暉迴府休息。
“周先生,看來光遠對我還是忠誠的,並沒有和李祤沆瀣一氣啊。”晉暉行禮退下後,王淩對身後屏風說。“剛才光遠如果沒有勸諫我防備李祤,我還真擔心他們是不是暗中款曲,意圖削弱我巴蜀戰力。”
“光遠隨王上征戰一生,忠心日月可見,怎麽可能會因為一個乳臭未幹的孩子而背叛王上。”周癢從屏風後邊走邊說。
自從我拿下嶺南之後,王建再也按耐不住了,連下五道王令讓周癢出山在宮中修道,以方便自己有事諮詢。周癢實在扭不過王建,也不好和王建撕破臉,便同意王建所請,在宮中邊修道邊為王建出謀劃策。
“不得不承認李祤運氣太好,光遠運氣太差,這鄭買嗣竟然親率大軍與光遠決一死戰,從而讓李祤撿了便宜,也罷,也罷,時也命也,最後的結果也是好的,我們盡得會川、拓東、通海三地,大幅削弱鄭買嗣的實力,我們再狠敲一筆,相信以後十年內,鄭買嗣都無力與我們為敵。”王建笑嗬嗬的邊想邊說。
“王上,李祤的崛起已不可阻擋,再加上馬上要到十一月了,我們應當執行下一步了,臣夜觀天象,我們的機會要來了。”周癢話鋒一轉對王建說。
“既然之前讓李祤占到便宜,後麵就讓李祤去應對吧,哪有天下掉餡餅的好事。”王建似笑非笑的對周癢說。
······
在王淩把捷報發出的四天後,我們收到王建給我們的命令。
通海城刺史府
“王兄,這是什麽意思?”王建給我的迴複讓我大吃一驚,王建他不僅沒有猜忌我,而且還猛誇我一番,還任命我為善闡、通海刺史,要不是這上麵有王建的大印,我還以為這是假的,畢竟王建怎麽可能改性子嘛。
“子瀚,依王兄的意思來看,肯定沒有對我們有所猜疑,據我的人傳迴消息,光遠返迴成都麵見王兄時,曾提醒王兄提防於你,可王兄充分肯定你的能力,表示對你充分信任,並讓光遠不要多心。”王淩把得到的消息對我說明。
我信他個鬼,我要不是後世來的,不是九年義務教育漏網之魚,我就信了王建的鬼話,他什麽時候做過沒有意義的事情,你說他改掉猜忌多疑的性子,我還是情願相信秦始皇在後世詐騙呢。
不管怎麽說,我現在也弄不明白王建他葫蘆裏賣的什麽藥、王建他也沒有顯露出對我的不信任、我也沒理由聽調不聽宣,隻能走一步看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