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陽初升,百姓們剛剛從睡夢中醒來時。
滿朝文武,就全部來到了皇宮正門前,沒有任何人缺席。
雖然滿朝文武全部身在皇宮正門,可場麵卻十分安靜。
所有人都靜靜的站在道路兩側,目光都看向皇宮大門。
沒過多久,皇宮的正門,便被幾名太監,費力的從內打開。
“咯吱!”
大門剛被打開一道縫隙,在門外等待的文臣武將們,他們的臉色,瞬間便充滿了嚴肅之色。
片刻後,一輛由六匹寶馬拉著的豪華馬車,出現在了眾人的眼中。
許褚和典韋二人,如同兩座小山一般,坐在馬車之上,負責駕車。
馬車在駛出皇宮後,並沒有絲毫停留,而是直接行駛在寬闊的街道上。
馬車在路過每個武將和大臣身前時,所有人都恭敬的對馬車行禮。
待馬車駛過後,文臣和武將們,這才接過下人遞過來的韁繩,隨即翻身上馬,跟在馬車的後方。
很快,一行人便行至洛陽北城門,此時,洛陽北城門外,已經聚集了不少聞風而來的百姓。
這些百姓們,並不像當日大軍凱旋歸來時,那般激動。
他們隻是靜靜的站在城外,臉上的笑容也被嚴肅所替代。
當百姓們看到馬車時,所有百姓都對著馬車恭敬的行禮。
待馬車駛過後,百姓們也遠遠的跟在馬車後方,一起向著北方緩緩前行。
半個多時辰後,一行人終於來到了北郊陵園。
典韋伸出大手,將車簾緩緩掀開,隨後,一身金色龍袍的李陽,便從馬車之中走出。
看著眼前高十多丈,占地麵積更是達到了方圓五百多米的巨大陵墓,李陽不由得長歎了一聲,眼中也閃過一絲傷感之色。
矯健的跳下馬車後,李陽緩步向著陵墓的正前方走去。
隻見陵墓的最前方,矗立著數十座墓碑,上麵雕刻著密密麻麻根本數不清的名字。
李陽一臉沉重的來到墓碑前方,他的身後,跟著滿朝文武。
在文武的身後,則是靜立著成千上萬的百姓。
所有人,都臉色沉重,有的人,甚至已經紅了眼眶。
李陽伸手接過典韋遞過來的酒,隨即麵向陵墓,將手中的酒,緩緩倒在墓碑前。
“朕將你們帶到了戰場,卻沒能將你們平安帶迴來!朕,內心甚愧!”
說罷,李陽再次接過典韋遞過來的酒,又向著墓碑倒了下去。
“你們用自己的鮮血,繪畫出了我大明的版圖!”
“你們用自己的骨骼,挺起了大明的天!”
“你們用自己的血肉,滋養了我華夏民族!”
“你們在臨死前,用那不屈的呐喊,喚醒了我華夏之魂,讓所有的華夏子民,都挺直了脊梁!”
“你們,都是英雄!你等雖死,可忠魂不滅!你等誓死扞衛大明的意誌,也會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李陽說的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每說一句,他都會端著酒碗,倒上一碗酒。
他身後的文武群臣,以及後方的百姓們,此刻都紅了眼眶。
一些女子和孩童,甚至忍不住心中的悲傷,而失聲痛哭起來。
沒有理會身後的哭聲,李陽將酒碗遞給身後的典韋。
隨後,李陽深吸了一口氣,對著陵墓微微俯身。
東郊陵墓,帝王俯首!李陽身為大明的帝王,手握數萬裏疆域,掌握著億萬生靈的身家性命!
他對著戰死的烈士俯首,這是對戰死的大明士兵,最高的禮儀!
身為天子的李陽如此,他身後的滿朝文武見狀,也整齊的對著墓碑俯身行禮。
群臣的後方百姓,表現的更為激動,隻見他們哽咽著,成片的跪倒在地,神情肅穆的注視著墓碑。
這一刻,全場靜默。
幾十個唿吸後,李陽這才抬起頭,群臣也都直起了身體,百姓們也緩緩站起身來。
“你等就在此處看著,看著我泱泱華夏,看著你們用命守護的大明,在今後的日子裏,是如何的強盛!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
說罷,李陽便直接轉過身,在典韋和許褚的護衛下,向著馬車走去,群臣們,也緊緊地跟在李陽身後。
片刻後,一行人便浩浩蕩蕩的返迴了洛陽城。
……
時間就像流水,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流淌而過。
時間如梭,光陰似箭,時間轉眼便來到了明曆22年。
在這些年間,發生了許多大事。
在明曆七年春種過後,天子便下令,在洛陽城北數百裏外的太行山腳,一處風景秀美之地,建造鎮國武廟。
所有帝國功臣的雕像,都雕刻在武廟之內,供後人敬仰!
為了建造武廟,天子動用了數千名工匠,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並將洛陽北郊烈士園陵裏,所有烈士的骨灰,搬至武廟之中。
雖然耗費無數資源和人力,可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朝堂重臣。
都不覺得自家陛下勞民傷財,反而覺得自家陛下此舉,十分英明!
他們這一代人,打拚下無上基業,令華夏族人登頂世界之巔,親手建立起無上大明!
雕碑立像,供後人敬仰,難道不應該嗎?
雕像建成後,天子親自帶領兩位皇子,還有滿朝文武,登臨太行山。
並親手寫下了“鎮國武廟,英魂永存,護我華夏!”這十二個大字!
在明曆7年的冬季,大明的天子,又喜兩名皇子,以及一名公主。
也在同一年,大明天子李陽,將東方大明的洛陽城,正式改名為大明東都!
自此,天下分東西大明,帝都分為東西帝都!
在明曆八年的時候,大明舉行了第二次文武科舉。
就是這次科舉,誕生了幾位日後名震大明的文武能臣。
其中就有在日後平定了整個西南高原,為大明開疆擴土數千裏,被世人稱為神威錦將軍的馬超!
明曆十年,那一去不複返的天災,竟然再次出現。
北方數州,在七月份開始,就沒有一滴雨水降下。
一直到九月初,天空才降下暴雨,濕潤了已經被暴曬至龜裂的大地。
北方數州,幾乎顆粒無收,可北方的百姓,卻沒有餓肚子。
無數糧食,從南部州郡被運送至北疆。
甚至連中洲,南洲,甚至是西明,都有數以萬車的糧食,送至北疆。
雖然西明的糧食送來時,天災已經過去。
可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來,東西大明,南北二州,是多麽的團結!
……
滿朝文武,就全部來到了皇宮正門前,沒有任何人缺席。
雖然滿朝文武全部身在皇宮正門,可場麵卻十分安靜。
所有人都靜靜的站在道路兩側,目光都看向皇宮大門。
沒過多久,皇宮的正門,便被幾名太監,費力的從內打開。
“咯吱!”
大門剛被打開一道縫隙,在門外等待的文臣武將們,他們的臉色,瞬間便充滿了嚴肅之色。
片刻後,一輛由六匹寶馬拉著的豪華馬車,出現在了眾人的眼中。
許褚和典韋二人,如同兩座小山一般,坐在馬車之上,負責駕車。
馬車在駛出皇宮後,並沒有絲毫停留,而是直接行駛在寬闊的街道上。
馬車在路過每個武將和大臣身前時,所有人都恭敬的對馬車行禮。
待馬車駛過後,文臣和武將們,這才接過下人遞過來的韁繩,隨即翻身上馬,跟在馬車的後方。
很快,一行人便行至洛陽北城門,此時,洛陽北城門外,已經聚集了不少聞風而來的百姓。
這些百姓們,並不像當日大軍凱旋歸來時,那般激動。
他們隻是靜靜的站在城外,臉上的笑容也被嚴肅所替代。
當百姓們看到馬車時,所有百姓都對著馬車恭敬的行禮。
待馬車駛過後,百姓們也遠遠的跟在馬車後方,一起向著北方緩緩前行。
半個多時辰後,一行人終於來到了北郊陵園。
典韋伸出大手,將車簾緩緩掀開,隨後,一身金色龍袍的李陽,便從馬車之中走出。
看著眼前高十多丈,占地麵積更是達到了方圓五百多米的巨大陵墓,李陽不由得長歎了一聲,眼中也閃過一絲傷感之色。
矯健的跳下馬車後,李陽緩步向著陵墓的正前方走去。
隻見陵墓的最前方,矗立著數十座墓碑,上麵雕刻著密密麻麻根本數不清的名字。
李陽一臉沉重的來到墓碑前方,他的身後,跟著滿朝文武。
在文武的身後,則是靜立著成千上萬的百姓。
所有人,都臉色沉重,有的人,甚至已經紅了眼眶。
李陽伸手接過典韋遞過來的酒,隨即麵向陵墓,將手中的酒,緩緩倒在墓碑前。
“朕將你們帶到了戰場,卻沒能將你們平安帶迴來!朕,內心甚愧!”
說罷,李陽再次接過典韋遞過來的酒,又向著墓碑倒了下去。
“你們用自己的鮮血,繪畫出了我大明的版圖!”
“你們用自己的骨骼,挺起了大明的天!”
“你們用自己的血肉,滋養了我華夏民族!”
“你們在臨死前,用那不屈的呐喊,喚醒了我華夏之魂,讓所有的華夏子民,都挺直了脊梁!”
“你們,都是英雄!你等雖死,可忠魂不滅!你等誓死扞衛大明的意誌,也會被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
李陽說的每一句話,都鏗鏘有力,每說一句,他都會端著酒碗,倒上一碗酒。
他身後的文武群臣,以及後方的百姓們,此刻都紅了眼眶。
一些女子和孩童,甚至忍不住心中的悲傷,而失聲痛哭起來。
沒有理會身後的哭聲,李陽將酒碗遞給身後的典韋。
隨後,李陽深吸了一口氣,對著陵墓微微俯身。
東郊陵墓,帝王俯首!李陽身為大明的帝王,手握數萬裏疆域,掌握著億萬生靈的身家性命!
他對著戰死的烈士俯首,這是對戰死的大明士兵,最高的禮儀!
身為天子的李陽如此,他身後的滿朝文武見狀,也整齊的對著墓碑俯身行禮。
群臣的後方百姓,表現的更為激動,隻見他們哽咽著,成片的跪倒在地,神情肅穆的注視著墓碑。
這一刻,全場靜默。
幾十個唿吸後,李陽這才抬起頭,群臣也都直起了身體,百姓們也緩緩站起身來。
“你等就在此處看著,看著我泱泱華夏,看著你們用命守護的大明,在今後的日子裏,是如何的強盛!你們的鮮血,不會白流!”
說罷,李陽便直接轉過身,在典韋和許褚的護衛下,向著馬車走去,群臣們,也緊緊地跟在李陽身後。
片刻後,一行人便浩浩蕩蕩的返迴了洛陽城。
……
時間就像流水,總是在不知不覺中流淌而過。
時間如梭,光陰似箭,時間轉眼便來到了明曆22年。
在這些年間,發生了許多大事。
在明曆七年春種過後,天子便下令,在洛陽城北數百裏外的太行山腳,一處風景秀美之地,建造鎮國武廟。
所有帝國功臣的雕像,都雕刻在武廟之內,供後人敬仰!
為了建造武廟,天子動用了數千名工匠,用了近半年的時間,才建造完成。
並將洛陽北郊烈士園陵裏,所有烈士的骨灰,搬至武廟之中。
雖然耗費無數資源和人力,可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朝堂重臣。
都不覺得自家陛下勞民傷財,反而覺得自家陛下此舉,十分英明!
他們這一代人,打拚下無上基業,令華夏族人登頂世界之巔,親手建立起無上大明!
雕碑立像,供後人敬仰,難道不應該嗎?
雕像建成後,天子親自帶領兩位皇子,還有滿朝文武,登臨太行山。
並親手寫下了“鎮國武廟,英魂永存,護我華夏!”這十二個大字!
在明曆7年的冬季,大明的天子,又喜兩名皇子,以及一名公主。
也在同一年,大明天子李陽,將東方大明的洛陽城,正式改名為大明東都!
自此,天下分東西大明,帝都分為東西帝都!
在明曆八年的時候,大明舉行了第二次文武科舉。
就是這次科舉,誕生了幾位日後名震大明的文武能臣。
其中就有在日後平定了整個西南高原,為大明開疆擴土數千裏,被世人稱為神威錦將軍的馬超!
明曆十年,那一去不複返的天災,竟然再次出現。
北方數州,在七月份開始,就沒有一滴雨水降下。
一直到九月初,天空才降下暴雨,濕潤了已經被暴曬至龜裂的大地。
北方數州,幾乎顆粒無收,可北方的百姓,卻沒有餓肚子。
無數糧食,從南部州郡被運送至北疆。
甚至連中洲,南洲,甚至是西明,都有數以萬車的糧食,送至北疆。
雖然西明的糧食送來時,天災已經過去。
可從這件事就能看出來,東西大明,南北二州,是多麽的團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