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薦王子將軍籌謀
昌南王規矩,早晨寅時末起床,卯時中在存心殿召見大臣,商議軍國大事,就是仆人們口中的晨議。魏璧晚上和昌南王商議至深夜,昌南王便留他在書房同寢,所以早晨起床梳洗畢,昌南王乘步輦前往存心殿,他持劍護衛於側。
昌南王在殿外下輦,魏璧亦步亦趨,君臣二人前後進殿。
殿中大臣聽到太監唱喝聲,早跪成一溜,俯首稱千歲。昌南王徑直走向中間寶座落坐,方有一聲平緩而有力的“平身”傳入地上俯首拜倒的眾人耳中。
待眾人窸索起身,可見為首者是一麵白微須、身材適中、一望而去便知常年養尊處優的中年男子,正是靖安將軍上官保,字幼安。他年紀和昌南王隻差兩三歲,看起來卻比昌南王年輕十歲,一雙狹長上挑的鳳眼,嘴角常掛著一抹似是而非的笑意,像要隨時要表達對人輕蔑和驕傲。
昌南國老一職雖位居從一品,官高爵顯,卻半是王府家臣,所以並不隨眾排班,隻侍立於王座之後。
“大王。”一長須老者出列躬身道:“臣請大王為膝下兩位嫡次子請封。”
昌南王虎目微睜,打量了一下這位頭發已經花白,三縷長髯的國相,身上穿著洗的半舊的紫織雲鶴滾海浪紋官服,精神矍鑠,一雙溫方端和的眼睛絲毫不見蒼老渾濁,透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清朗。
這是一位真正的正人君子,姓郭名知字長行,年輕時曾在中洲遊曆,三十歲迴到昌南,正逢叛亂疊起,六郡分崩離析,終日混戰,最嚴重時,城郭一日內三易其主,百姓無人管束,盜賊蜂起,各路叛軍隻知橫征暴斂,不管民間疾苦。郭知迴到安海郡扈縣郭家村時,村中稍有勢力者持強淩弱,肆意搶奪窮苦孤寡鄉民田產者甚多,官府不管不問。他義憤填膺,帶苦主上門討要。每到一家,請村的鄉民前去做證,在門口請苦主和欺人者將事情講清楚,一旦證明是無故搶人田產,不管對方是膀大腰圓的彪形大漢、還是家財萬貫的富商巨賈,都毫不膽怯,義正言辭的勸人歸還土地。鄉民看他身材矮小瘦弱,卻如此俠肝義膽,心中都暗暗敬佩。那些欺人者看他大義凜然,任你辱罵恐嚇,毫無懼色,又看眾人憤然的目光,不得不乖乖就範。後來,鄉民凡有糾紛,便請他裁決,他都能處置得當、不偏不倚,令人心服口服。久而久之,方圓十裏內,諸事都聽他調停。昌南一片戰火,處處硝煙彌漫,隻有他所在郭家村周圍,一派太平景象,因此美名遠博,連亂軍也不敢輕易前去騷擾。
昌南王複國後,親自請他入朝,拜為國相,主持均田之事。這位郭國相常言:天下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平生所願,便是天下耕者有其田,是以均田令在他的推行下才衝破重重阻力,艱難施行。
王府每日都有快馬、信鴿從中洲京城帶迴朝中最新發生的事情和皇帝最新的旨意。魏璧早上剛起身,就收到了消息說皇帝已經明發冊封昌南王幼女為臨海郡主的旨意,行人司派來冊封的張、許兩位行人已自帝京出發,由陸路至泉明州轉水路,在臨海郡登陸,過寧海郡到達昌南郡王都。
即已明發詔旨,昌南的各位大臣府邸私下派去帝京常駐的幕僚肯定都傳迴了消息,這位郭國相知道昌南王讓女兒實封臨海郡,又犯了拗脾氣,在殿前逼著為兩位王子請封。
昌南王有些犯難,這個倔老頭可不好惹。他避了避郭知緊追不放的目光,心想:怪不得人都怕這個身高不過五尺、體重不足百斤的枯瘦老頭,連他這個在刀山火海裏摸排滾打出來的人碰上他光明磊落的目光都不敢逼視。有些心虛的叫著郭知的號說:“陶園公,昌南從來沒有冊封兒子的先例。”
郭知毫不退讓:“昌南舊例是女主天下,大王難道要傳位於臨海郡主嗎?”
昌南王差點沒被驚得跳起來,十幾個參加晨議的文武官員相顧失色,這樣敏感的話,也隻有這個萬事無畏的老頭子敢當庭講出,都斜眼偷偷看靖安將軍的臉色。
上官保卻穩如泰山,垂頭侍立,連看都沒看郭知一眼。
半晌,昌南王方道:“世子早已冊立,國相此話不妥。”
郭知馬上接道:“大王英明,我昌南幾百年女主治世,積貧積弱,而大王君臨六郡後,我國兵強馬壯、楊威於天南,可見女子生來無膽無識、少智少力,隻宜家中相夫教子,大王即無意易儲,為公平見,請為兩位王子請封。”
郭知在中洲遊學十年,頗有儒家士大夫的風骨,但也深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對昌南女主天下的舊製很不認同。當年次妃獨寵之事他親眼目睹,而次妃亡故後十六年,昌南王從不近女色,可見用情至深。藏花被找迴後,立即被封為郡主,中洲皇帝以昌南舊製為由,實封臨海郡,這便不能不令人猜測昌南王的用心,難免有偷機鑽營者推波助瀾。為免臨海郡主一枝獨秀,與世子分庭抗禮,故而他咄咄逼人,一定要為二位世子請封。
兩個次子是一定不能封的,撇開中洲皇帝的居心不說,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那不過是增加靖安將軍手中的籌碼而已。昌南王心中暗恨這老頭子過於耿直迂腐,但郭知這人認死理,如果不能說服他,他是不達目的是誓不罷休的。
昌南王本不善言辭,一時不知該如何說才能勸服郭知。魏璧看昌南王為難,正欲開口,上官保突然前行兩步立於郭知身旁躬身道:“大王,郭相國的話臣不敢苟同。”
昌南王和魏璧心中頓時都納罕,郭知所求,與他有百利而無一害,剛剛君臣二人心中還不約而同想郭知這樣當眾逼宮,難保靖安將軍背後沒有令人調唆,這會兒他竟自己出言反駁,都聽他接下來怎麽說。
“好男兒豈可仰賴祖蔭?”上官保仰起頭,眼中閃過一道精光,“當年叛軍謀逆,先王遇難,社稷傾、山河碎,大王流落民間,如明珠陷於瓦礫、黃金埋於塵土,然明珠終有一日重見天日,黃金難掩光芒,大王力挽狂瀾,救萬民於水火,重整山河,難道是仰賴中洲皇帝封爵的嗎?”
這位昌南國的國舅,手握重兵的靖安將軍,平日寡言少語、心機深重,很少一口氣說這麽多話。這番話,對昌南王極盡讚譽,顯見隻是鋪墊,魏璧心念一轉,已知他打的什麽主意,但他話還沒說出,不好辯駁,隻在心中默默思考對策。
上官保略頓一頓,接著說:“再說中洲前朝,濫封宗室,諸皇子生來便有王爵,不思進取、驕奢淫逸,以致亡國之日無一人可扭轉乾坤,可見生為王子,更當如大王一般自建功業,不可如弱女子一般仰仗父兄置辦嫁妝來安身立命。何況……”他看一眼魏璧,笑道“魏國老當年年方十六,讓百萬家產於從弟,隻身追隨大王,如今功成名就,很是令人敬仰,想必也同意讓兩位王子隨軍曆練,待為國立功後,再行封賞。”
一番話,說的堂堂正正、滴水不漏,還暗貶了藏花。國相郭知也沒了話,捋著花白的胡須連連點頭。魏璧心中暗暗佩服,心想:此人心機之深不可估量,怪不得各門閥都唯他馬首是瞻,因心中已想好對策,隻淡淡一笑,並不置詞。
見魏璧並不接話,兵馬司指揮使石堅出列立於上官保後道:“大王,新成營新缺兩名偏將,正好給兩位王子練手。”
此人是上官保心腹,二人一唱一和,配合的天衣無縫,目的顯而易見是想借皇甫箏和皇甫贏控製新成營。
昌南王以目視魏璧,魏璧微微一笑道:“靖安將軍所言極是,主公也早有此心,已選了秦雍、高曙、宋乾、李盟四位飽學之士為軍師,幫兩位王子出謀劃策。”
上官保微微一怔,這位昌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國老果然名不虛傳,反應如此敏捷。此事他已謀劃多日,故意讓人在郭知麵前言昌南王對兒子不公,知道以老頭的脾性,定會冒死諫言,他便可以借勢薦兩個外甥掌管兵權。老頭為王子請封,肯定沒人想到他會反對,正好可以趁昌南王沒有反應過來時順便將自己的心腹再安插幾個放在外甥身邊,以便在新成營上下結交。沒想到如意算盤隻打對了一半,頃刻之間,魏璧竟連人選都安排妥當,隻好作罷。又想這樣的文武才,三個草包外甥隻知妒忌人家比自己得父親寵愛,卻不知籠絡。女兒說這魏璧和剛找迴的野丫頭十分親近,若昌南王真的有意將女兒許配於魏璧,以此人之才,為臨海郡主謀取王位,才當真難以對付。
昌南王讚許的看著魏璧,說:“就依子玉所言,此四人都熟讀兵法,正可早晚教導二人。”
昌南王規矩,早晨寅時末起床,卯時中在存心殿召見大臣,商議軍國大事,就是仆人們口中的晨議。魏璧晚上和昌南王商議至深夜,昌南王便留他在書房同寢,所以早晨起床梳洗畢,昌南王乘步輦前往存心殿,他持劍護衛於側。
昌南王在殿外下輦,魏璧亦步亦趨,君臣二人前後進殿。
殿中大臣聽到太監唱喝聲,早跪成一溜,俯首稱千歲。昌南王徑直走向中間寶座落坐,方有一聲平緩而有力的“平身”傳入地上俯首拜倒的眾人耳中。
待眾人窸索起身,可見為首者是一麵白微須、身材適中、一望而去便知常年養尊處優的中年男子,正是靖安將軍上官保,字幼安。他年紀和昌南王隻差兩三歲,看起來卻比昌南王年輕十歲,一雙狹長上挑的鳳眼,嘴角常掛著一抹似是而非的笑意,像要隨時要表達對人輕蔑和驕傲。
昌南國老一職雖位居從一品,官高爵顯,卻半是王府家臣,所以並不隨眾排班,隻侍立於王座之後。
“大王。”一長須老者出列躬身道:“臣請大王為膝下兩位嫡次子請封。”
昌南王虎目微睜,打量了一下這位頭發已經花白,三縷長髯的國相,身上穿著洗的半舊的紫織雲鶴滾海浪紋官服,精神矍鑠,一雙溫方端和的眼睛絲毫不見蒼老渾濁,透出與年齡不相稱的清朗。
這是一位真正的正人君子,姓郭名知字長行,年輕時曾在中洲遊曆,三十歲迴到昌南,正逢叛亂疊起,六郡分崩離析,終日混戰,最嚴重時,城郭一日內三易其主,百姓無人管束,盜賊蜂起,各路叛軍隻知橫征暴斂,不管民間疾苦。郭知迴到安海郡扈縣郭家村時,村中稍有勢力者持強淩弱,肆意搶奪窮苦孤寡鄉民田產者甚多,官府不管不問。他義憤填膺,帶苦主上門討要。每到一家,請村的鄉民前去做證,在門口請苦主和欺人者將事情講清楚,一旦證明是無故搶人田產,不管對方是膀大腰圓的彪形大漢、還是家財萬貫的富商巨賈,都毫不膽怯,義正言辭的勸人歸還土地。鄉民看他身材矮小瘦弱,卻如此俠肝義膽,心中都暗暗敬佩。那些欺人者看他大義凜然,任你辱罵恐嚇,毫無懼色,又看眾人憤然的目光,不得不乖乖就範。後來,鄉民凡有糾紛,便請他裁決,他都能處置得當、不偏不倚,令人心服口服。久而久之,方圓十裏內,諸事都聽他調停。昌南一片戰火,處處硝煙彌漫,隻有他所在郭家村周圍,一派太平景象,因此美名遠博,連亂軍也不敢輕易前去騷擾。
昌南王複國後,親自請他入朝,拜為國相,主持均田之事。這位郭國相常言:天下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他平生所願,便是天下耕者有其田,是以均田令在他的推行下才衝破重重阻力,艱難施行。
王府每日都有快馬、信鴿從中洲京城帶迴朝中最新發生的事情和皇帝最新的旨意。魏璧早上剛起身,就收到了消息說皇帝已經明發冊封昌南王幼女為臨海郡主的旨意,行人司派來冊封的張、許兩位行人已自帝京出發,由陸路至泉明州轉水路,在臨海郡登陸,過寧海郡到達昌南郡王都。
即已明發詔旨,昌南的各位大臣府邸私下派去帝京常駐的幕僚肯定都傳迴了消息,這位郭國相知道昌南王讓女兒實封臨海郡,又犯了拗脾氣,在殿前逼著為兩位王子請封。
昌南王有些犯難,這個倔老頭可不好惹。他避了避郭知緊追不放的目光,心想:怪不得人都怕這個身高不過五尺、體重不足百斤的枯瘦老頭,連他這個在刀山火海裏摸排滾打出來的人碰上他光明磊落的目光都不敢逼視。有些心虛的叫著郭知的號說:“陶園公,昌南從來沒有冊封兒子的先例。”
郭知毫不退讓:“昌南舊例是女主天下,大王難道要傳位於臨海郡主嗎?”
昌南王差點沒被驚得跳起來,十幾個參加晨議的文武官員相顧失色,這樣敏感的話,也隻有這個萬事無畏的老頭子敢當庭講出,都斜眼偷偷看靖安將軍的臉色。
上官保卻穩如泰山,垂頭侍立,連看都沒看郭知一眼。
半晌,昌南王方道:“世子早已冊立,國相此話不妥。”
郭知馬上接道:“大王英明,我昌南幾百年女主治世,積貧積弱,而大王君臨六郡後,我國兵強馬壯、楊威於天南,可見女子生來無膽無識、少智少力,隻宜家中相夫教子,大王即無意易儲,為公平見,請為兩位王子請封。”
郭知在中洲遊學十年,頗有儒家士大夫的風骨,但也深受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對昌南女主天下的舊製很不認同。當年次妃獨寵之事他親眼目睹,而次妃亡故後十六年,昌南王從不近女色,可見用情至深。藏花被找迴後,立即被封為郡主,中洲皇帝以昌南舊製為由,實封臨海郡,這便不能不令人猜測昌南王的用心,難免有偷機鑽營者推波助瀾。為免臨海郡主一枝獨秀,與世子分庭抗禮,故而他咄咄逼人,一定要為二位世子請封。
兩個次子是一定不能封的,撇開中洲皇帝的居心不說,自己的兒子自己知道,那不過是增加靖安將軍手中的籌碼而已。昌南王心中暗恨這老頭子過於耿直迂腐,但郭知這人認死理,如果不能說服他,他是不達目的是誓不罷休的。
昌南王本不善言辭,一時不知該如何說才能勸服郭知。魏璧看昌南王為難,正欲開口,上官保突然前行兩步立於郭知身旁躬身道:“大王,郭相國的話臣不敢苟同。”
昌南王和魏璧心中頓時都納罕,郭知所求,與他有百利而無一害,剛剛君臣二人心中還不約而同想郭知這樣當眾逼宮,難保靖安將軍背後沒有令人調唆,這會兒他竟自己出言反駁,都聽他接下來怎麽說。
“好男兒豈可仰賴祖蔭?”上官保仰起頭,眼中閃過一道精光,“當年叛軍謀逆,先王遇難,社稷傾、山河碎,大王流落民間,如明珠陷於瓦礫、黃金埋於塵土,然明珠終有一日重見天日,黃金難掩光芒,大王力挽狂瀾,救萬民於水火,重整山河,難道是仰賴中洲皇帝封爵的嗎?”
這位昌南國的國舅,手握重兵的靖安將軍,平日寡言少語、心機深重,很少一口氣說這麽多話。這番話,對昌南王極盡讚譽,顯見隻是鋪墊,魏璧心念一轉,已知他打的什麽主意,但他話還沒說出,不好辯駁,隻在心中默默思考對策。
上官保略頓一頓,接著說:“再說中洲前朝,濫封宗室,諸皇子生來便有王爵,不思進取、驕奢淫逸,以致亡國之日無一人可扭轉乾坤,可見生為王子,更當如大王一般自建功業,不可如弱女子一般仰仗父兄置辦嫁妝來安身立命。何況……”他看一眼魏璧,笑道“魏國老當年年方十六,讓百萬家產於從弟,隻身追隨大王,如今功成名就,很是令人敬仰,想必也同意讓兩位王子隨軍曆練,待為國立功後,再行封賞。”
一番話,說的堂堂正正、滴水不漏,還暗貶了藏花。國相郭知也沒了話,捋著花白的胡須連連點頭。魏璧心中暗暗佩服,心想:此人心機之深不可估量,怪不得各門閥都唯他馬首是瞻,因心中已想好對策,隻淡淡一笑,並不置詞。
見魏璧並不接話,兵馬司指揮使石堅出列立於上官保後道:“大王,新成營新缺兩名偏將,正好給兩位王子練手。”
此人是上官保心腹,二人一唱一和,配合的天衣無縫,目的顯而易見是想借皇甫箏和皇甫贏控製新成營。
昌南王以目視魏璧,魏璧微微一笑道:“靖安將軍所言極是,主公也早有此心,已選了秦雍、高曙、宋乾、李盟四位飽學之士為軍師,幫兩位王子出謀劃策。”
上官保微微一怔,這位昌南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國老果然名不虛傳,反應如此敏捷。此事他已謀劃多日,故意讓人在郭知麵前言昌南王對兒子不公,知道以老頭的脾性,定會冒死諫言,他便可以借勢薦兩個外甥掌管兵權。老頭為王子請封,肯定沒人想到他會反對,正好可以趁昌南王沒有反應過來時順便將自己的心腹再安插幾個放在外甥身邊,以便在新成營上下結交。沒想到如意算盤隻打對了一半,頃刻之間,魏璧竟連人選都安排妥當,隻好作罷。又想這樣的文武才,三個草包外甥隻知妒忌人家比自己得父親寵愛,卻不知籠絡。女兒說這魏璧和剛找迴的野丫頭十分親近,若昌南王真的有意將女兒許配於魏璧,以此人之才,為臨海郡主謀取王位,才當真難以對付。
昌南王讚許的看著魏璧,說:“就依子玉所言,此四人都熟讀兵法,正可早晚教導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