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成曾經在小學的時候,那時候還很小的時候,學過範成大的一首詩歌,他記憶是那麽的深刻。題目好像叫做《四時田園雜興》: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當時語文老師給他們講的時候,描繪出了一幅美好的畫麵。


    那個老師講,晝是白天的意思,耘田也就是耕地的意思,績麻也就是紡布,那時候有同學問老師,為什麽績麻就是紡布呢?老師說古代的普通人穿的衣服都是麻布做的衣服,衣服在做好之前需要把麻絲搓成麻線,之後再把麻線做成麻布,抹布就可以進一步做成了衣服,所以在這地方作者的意思就是通過績麻來表達做衣服的一個流程,一個步驟,代指的就是做衣服了。最具整體的理解也就是白天去地裏麵幹農活兒,晚上在家裏麵紡布做衣服。阿成能夠想到的是那時候小芬家裏麵的那個紡棉花機,或許跟阿成同齡的孩子大多數都沒有見過,在那時候阿成見過,對於這句詩句的理解也就更快了,他甚至能夠想象到那樣一個畫麵:自己的媽媽白天去地裏麵辛苦的幹活鋤地,晚上迴家在一個煤油燈下麵紡著棉花,紡花機咯吱咯吱的響,煤油燈晃晃悠悠的,昏黃都沒有燈光晃的阿成昏昏欲睡。


    當老師講解第二句的時候,阿成這才從這種想象中走出來,村莊裏麵的男男女女們都在各自家裏麵有著自己的工作分工,每一個人都幹著自己手頭的工作。那時候也有同學問了,為什麽?兒女是男男女女們呢?阿成的語文老師就給他們解釋說:你們小孩子能當家做主嗎?班裏麵的同學一陣的搖頭。語文老師繼續說,那村莊裏麵的兒女肯定就是這個村莊裏麵的大人啦,就像前麵一句的代指,這一句也在用兒女白代子村莊裏麵的大人當家做主照顧兒女的勞碌景象。此時此刻,阿成能夠想到的是那些在田間地頭忙碌的村裏麵的那些人。


    語文老師繼續給他們講,童孫是指兒女們。未解的意思是不懂。整句的意思也就是說,家裏麵的小孩子們雖然不懂得大人耕田織布的辛苦勞作。那時候阿成很疑惑,為什麽小孩子們不懂呢?直到阿成多年以後才明白,其實小孩子理解的勞作和大人理解的勞作是兩個概念。小孩子裏麵的勞作是一種快樂的,而大人眼裏的勞作是辛苦的。小孩子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家人們需要給小孩子解決衣食住行溫飽問題,在大人眼裏,他們需要給小孩子提供價值,這個價值也就是辛苦的體現。但阿成雖然沒明白,他也沒有舉手問老師,他對這句詩句的意思是能夠明白的。


    最後一句詩,也傍桑陰學種瓜。每一次老師在講哪一句的時候,老師總要把這一句詩再讀一遍給他們聽。一個是為了讓學生們更清楚每一個字的發音,另外讀的時候也是為了我們班裏的同學都能夠認真的聽講,因為老師每讀一遍,學生都會跟著這句詩加深一次詩句的記憶。語文老師講啊,也在那桑樹以下的陰涼地方學著大人的模樣來種瓜。語文老師轉而又問班裏的同學,你們有沒有在玩遊戲的時候學著大人種瓜?結果班裏麵一群人都嘰嘰喳喳的說有有有。阿成是那種靜靜的小孩,他沒有像同學們那樣嘰嘰喳喳的去說,但在阿城的心裏,他知道自己也在自己家裏麵那棵梨樹下學過個人的模樣,種過小小的梨樹,這算不算也傍桑陰學種瓜呢?


    阿成多年之後,每到一個秋天收獲的季節,他在頭腦之中總是不經意的想起來這些詩句,看起來老師給他講的時候,他的頭腦飛速運轉著的那些畫麵,那些畫麵是那樣的美好,讓他忘卻了很多痛苦的迴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成和三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圖並收藏阿成和三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