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成小時候去姥姥家裏的時候,他清楚的記得,到姥姥家裏的時候,姥姥家裏的大門都是在那個東屋旁邊的地方。


    阿成姥姥家裏的大門可以說就是一個小門,這個小門是木門,大概有六七十公分的寬度,經常性的下雨天的時候,一家子人都是在門口的位置把腳上給刮刮,那個木門或者是門框,時間長了的時候,都能看到那個時常刮的痕跡了。


    這個小門給阿成的印象是那樣的陰暗,阿成每一次去姥姥家裏經過這個小門的時候,他總是喜歡在母親趙鳳兒開門的一瞬間喊一聲:“姥~”,這個喊法都是豫南那邊通俗的喊法,他們那邊這樣喊的時候,都是單字一個發音的第四聲喊出來的,比著其他地方的喊法,這樣的發音都是那樣的直白,沒有一點嬌柔的姿態。


    每一次阿成去姥姥家裏的時候,都是這樣的一喊的時候,他姥姥王佳妮就知道自己外甥跟女兒來了,畢竟隻要阿成去姥姥家裏時候,趙鳳兒都是要一起去的,阿成都是跟著母親一起去的姥姥家裏。


    跟這個大門一樣的尷尬的是,就是廚房的位置,姥姥王佳妮的廚房已經因為多年的沒有修繕的緣故,半邊已經漏了天,這房子幸虧是在這個小莊裏麵的位置,要是在莊子臨街的位置的地方,恐怕是就會引得很多人笑話了,好在在這個小莊裏麵,都是左鄰右舍的人,沒人說什麽閑話。


    具體這個漏半邊天的廚房是因為什麽原因給漏出來的,已經不得而知了,阿成沒有問過他的姥姥,也沒有問過他的媽媽,也許是問過的,大概也是忘記了吧。


    那時候要是趕上什麽節日時候,阿成去跟著母親去她姥姥家裏的時候,姥姥在廚房做飯時候,阿成也會去這個露天的廚房,看著陽光透過那個蓋著的膠布薄膜發散的光線,是那樣的感覺到燥熱的煩。當然要是趕上陰天或者是雨天 就是另外一個場景了,因為這時候不僅能看到雨水打到薄膜上麵的劈裏啪啦的聲音,還能夠看到有雨水順著那些薄膜往下流的雨線,在阿成的記憶裏麵,那些雨線是那樣子像他說了挖的蚯蚓一樣的形狀的蜿蜒曲折的。


    後來這個廚房上麵的薄膜逐漸的被太陽曬的爛掉了一些部分,爛掉的部分是那樣的沒有樣子的在雨天漏雨了,阿成的姥姥都是在這時候去那拿個盆接住房子上麵流下來的雨滴,從房子上麵流下來的雨滴是在滴落到盆子裏麵的時候,往往都是濺的到處都是的,慢慢的隨著盆裏麵的水多了之後,小盆裏麵的水也還是把那個盆周圍都弄的到處都是水。


    跟雨天一樣難受的還有濕濕的柴火,這個濕濕柴火燒著的時候,簡直是跟發生的火災一樣的煙霧繚繞,那個薄膜也因為時間長的熏著而變成了一個黑不溜秋的狀態了,阿成的姥姥都是兩三年換一次這個薄膜,薄膜還都是使用那繩子從東邊到西邊,過屋脊壓著的狀態的。畢竟除了雨天時候,還需要防著大風天氣,單獨一個薄膜還是容易被掀起來的,用繩子給它固定住要好很多,而且那個繩子還能夠在雨天引水下來。固定的繩子都是粗大的麻繩或者舊衣服卷做的繩子,一些不用的舊衣服給撕成布林子,每年都有來農村做繩子的手藝人,他們簡易的機器能給你卷出來很好看還實用的繩子出來,隻需要你出點布頭和加工費就行,加工費也是便宜的很,他們都是按米收費的,那時候一米也就一兩毛錢,一般家裏用的長度也就十米足夠了,大多數人都是需要個五六米就行了,沒有人卷太長的繩子的,短了還可以接,要是長了去截,那就相當於浪費了很多東西的。


    固定這些薄膜的繩子的兩頭,都是用的石頭,或者是拴到一棵家裏的大楊樹上麵,那時候剛好王佳妮家裏的有兩棵高大的楊樹,拴在這樹上是很合適的,還不影響家裏人走動。臨過道的那一側的繩子頭,都是拴在石頭上麵的,阿成的三舅還都會給這些地方給再加一些磚塊來壓的更緊實一些。


    就這樣,這個廚房用了很多年,風吹日曬還有雨淋的這一年四季,都是那樣的過著,阿成上小學二年級到這一年的時候,這個廚房的一麵牆已經斑駁不堪了,房子上麵的那些小梁也都是斑斑駁駁,肉眼能夠看到的危房的狀態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成和三舅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圖並收藏阿成和三舅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