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開始的時候,那是一九九零年的春天,義和團運動成為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導火索,以此為借口,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之名行瓜分和掠奪中國之實。侵華的聯合國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奸淫搶掠。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更是不計其數!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在後來也承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1901年9月7日,以《辛醜條約》的簽訂為結果,中國自此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當時的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空前沉痛的災難。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製曆史宣告終結。
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11月7日,其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到最後,敵人被消滅了之後,成功占領冬宮的消息瞬間傳開了。列寧立刻起草《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並且在蘇維埃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通過。就在這次大會上,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被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時間是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是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這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其導致的後果就是日本占領東北三省。這個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主義為了吞並我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采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其實質上也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用了十四年時間抗戰,2015年7月1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成果情況”和“二戰中中國貢獻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吹風會,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傑在迴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按照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宣布的最權威的數據,在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合計3500萬,按照1937年的幣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扞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曆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成的冷戰格局持續了44年,其序幕是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鐵幕演說。這場戰爭給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之間帶來了長期的對峙和對抗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發展,也造成了德國、朝鮮等的分裂,並引發局部戰爭,在冷戰大環境下,因美蘇雙方勢均力敵,所以兩方都在極力的避免戰爭,在近半個世紀裏避免了新的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在世界冷戰的兩極格局下,中國內部從1947年土地製度的改革開始。1950年夏,中國人民政府頒布廢除封建的土地所有製,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製。1952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國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剝削土地製度徹底廢除了。土地改革在1978年時候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通過承包使用合同,把承包戶應向國家上交的定購糧和集體經濟組織提留的糧款等義務同承包土地的權利聯係起來,提高了群眾的積極性。這場土地改革,使得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逐步完成。這場改革的勝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領導全國人民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對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它也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把原來作為地租交給地主的大部分產品,用於擴大再生產。這樣,就從封建剝削製度的束縛下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並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實行,解放中國農村的生產力,開創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公有製的優越性。中國農業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農業的發展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由於利益的內在推動,使家庭承包經營,“不僅適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能適應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從而推動中國農業的現代化。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占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 。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至此,2132年的帝製曆史宣告終結。
十月革命發生在1917年11月7日,其指導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到最後,敵人被消滅了之後,成功占領冬宮的消息瞬間傳開了。列寧立刻起草《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並且在蘇維埃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通過。就在這次大會上,成立了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被當選為人民委員會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生的時間是1931年9月18日到1945年9月2日,是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這也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其導致的後果就是日本占領東北三省。這個事件的發生不是偶然的,它是日本主義為了吞並我國、稱霸亞洲及太平洋地區而采取的一個蓄謀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驟。其實質上也是一場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人民用了十四年時間抗戰,2015年7月14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抗日戰爭時期中國人口傷亡和財產損失調研成果情況”和“二戰中中國貢獻的最新理論研究成果”吹風會,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傑在迴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按照我們黨和國家領導人宣布的最權威的數據,在抗戰期間中國軍民傷亡合計3500萬,按照1937年的幣值計算,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曆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
抗日戰爭的勝利徹底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扞衛了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它洗雪了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受帝國主義奴役和壓迫的恥辱,極大推進了中國革命的曆史進程,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最後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抗日戰爭的勝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團結,弘揚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愛國主義成為抗戰的最強音和主旋律: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萬眾一心,勤勞勇敢,不畏強暴、血戰到底,自強不息,開拓創新。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中國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抗擊日軍最多,付出代價最大,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國抗戰的勝利創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奇跡,它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鬥爭。中國參與發起成立聯合國並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顯著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有力地維護了世界和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形成的冷戰格局持續了44年,其序幕是時任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鐵幕演說。這場戰爭給美蘇雙方以及東西方之間帶來了長期的對峙和對抗阻礙了全球一體化發展,也造成了德國、朝鮮等的分裂,並引發局部戰爭,在冷戰大環境下,因美蘇雙方勢均力敵,所以兩方都在極力的避免戰爭,在近半個世紀裏避免了新的大規模戰爭的爆發。
在世界冷戰的兩極格局下,中國內部從1947年土地製度的改革開始。1950年夏,中國人民政府頒布廢除封建的土地所有製,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製。1952年底,全國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在我國延續了數千年的封建剝削土地製度徹底廢除了。土地改革在1978年時候實施“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通過承包使用合同,把承包戶應向國家上交的定購糧和集體經濟組織提留的糧款等義務同承包土地的權利聯係起來,提高了群眾的積極性。這場土地改革,使得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逐步完成。這場改革的勝利,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使中國共產黨獲得了領導全國人民戰勝一切敵人的最基本的條件,對於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它也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民把原來作為地租交給地主的大部分產品,用於擴大再生產。這樣,就從封建剝削製度的束縛下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並為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合作化創造了有利條件。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製的實行,解放中國農村的生產力,開創中國農業發展史上的第二個黃金時代,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公有製的優越性。中國農業以占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農業的發展也為國民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且,由於利益的內在推動,使家庭承包經營,“不僅適應以手工勞動為主的傳統農業,也能適應采用先進科學技術和生產手段的現代農業”,從而推動中國農業的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