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朝堂之上,神色莊重而堅定,他目光炯炯地看著滿朝文武大臣,深吸一口氣後,決然地宣布道:“朕決心立朕的表妹李妃為後。” 他的聲音在朝堂上迴蕩,透著不容置疑的決心。
然而,他的話音剛落,霍明立刻站了出來。霍明麵色凝重,向前一步,拱手行禮後大聲反對道:“聖上,表親為妻,此實乃蠻夷做法啊!聖上乃天下表率,一舉一動皆為萬民所瞻望,怎可如此行事呀。” 霍明言辭懇切,他緊皺眉頭,眼神中透露出對這一決定的擔憂和不認同,認為此舉不符合傳統的禮教規範,可能會引發不良的影響。
緊接著,中書令秦時明也站了出來表示反對。他整了整衣冠,恭敬地說道:“聖上,霍首輔所言極是。北方草原蠻夷確有此習俗,非我生者,非生我者,皆可為我之妻,此等做法實在有違我中原禮教。聖上不可效仿啊。若要立後,當立大姓女才更為合適,如此方能彰顯皇室威嚴,穩定朝局。” 秦時明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傳統禮教和家族勢力平衡的考量,他希望皇帝能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考慮立後之事。
皇帝聽完這兩人的反對之言,心中的怒氣瞬間從心底湧起,直接衝到了頭頂。他的臉色變得通紅,額頭上的青筋微微跳動,甚至連頭上的朝冠都仿佛因為他的憤怒而高了一點。他轉過頭,目光急切地看向王信,帶著一絲期待問道:“吳王,你覺得呢?” 皇帝此刻急需一位支持者,他希望能有人理解他的心意,支持他的決定。
王信聽完皇帝的詢問後,微微皺眉,陷入了片刻的思索。他深知皇帝的心思,也明白在這個時候自己的表態至關重要。立皇後之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尋常人家娶媳婦雖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關鍵在於皇帝的意願和後宮的穩定。
思索片刻後,他決定開口幫助皇帝,於是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立李妃為後,無有不妥。李妃乃是第一個入宮的後妃,且她是李太後的侄女,又是工部尚書李大人之女,其身份尊貴已足夠匹配皇後之位。再者,據臣所知,李妃賢良淑德,在後宮中無人可比,如此品行俱佳之人,當立為皇後,定能母儀天下,為陛下分憂,為後宮之典範。” 王信的話語條理清晰,既強調了李妃的身份優勢,又突出了她的品德優點,為皇帝的決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皇帝聽完王信的這番話,心中的怒氣稍微消退了一些。他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之色。然而,就在這時,親時明卻又再次開口說道:“李姓,並非望族大姓。若立其為皇後,日後在拉攏望族方麵將會困難重重,怎可如此草率決定啊。” 親時明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立後之事不能隻考慮感情和個人品德,還需要考慮到家族勢力對朝政的影響。
皇帝剛剛下去的怒火又猛地竄了上來,他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憤怒,猛地站起身來,大聲喊道:“這天下,姓範!” 他的聲音如雷霆般在朝堂上炸響,眼神中透露出憤怒與威嚴。他狠狠地看著文武百官,目光如炬,仿佛要將每個人都看穿。隨後,他用力地擺擺手,說道:“退朝!” 說完,便轉身大步離去,留下滿朝文武大臣在朝堂上,麵麵相覷,氣氛一時變得極為緊張和壓抑。
皇帝怒氣衝衝地離開朝堂後,朝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而又充滿了火藥味。武官派以王信為首,他們聚在一起,神色堅定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王信皺著眉頭,語氣激昂地說道:“陛下既有此決心,立李妃為後也並非毫無道理。李妃的身份背景雖有爭議,但她入宮時間最早,且品行賢良,對陛下一片深情,怎能因一些陳舊的規矩就輕易否定呢?我們應當支持陛下的決定,維護陛下的權威。” 其他武官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王信的看法,他們認為在這件事情上,應該更多地考慮皇帝的意願。
而文官派以霍明為首,他們則憂心忡忡地討論著此事的影響。霍明摸著胡須,一臉嚴肅地說:“此事關乎禮教大義,不可不慎。表親聯姻雖在某些蠻夷之地存在,但我朝向來注重禮儀規範,此舉恐會引發民間的非議,損害皇室的尊嚴和朝廷的威信。我們應當勸諫陛下,遵循傳統禮法,立一位出身望族大姓的女子為後,以穩定朝局,安撫民心。” 文官們圍繞在霍明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附和著,強調禮教和家族勢力在立後問題上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皇室一派以多親王為首,他們的討論則更加複雜。多親王麵露沉思之色,緩緩說道:“聖上的決定我們自然要尊重,但此事確實涉及到諸多方麵的因素。我們要考慮皇室的聲譽和傳承,也不能忽視朝廷內外的各種勢力和影響。” 皇室成員們各抒己見,有的支持皇帝,認為皇帝的愛情應該得到尊重;有的則擔心此舉會引發一係列的問題,需要謹慎處理。
然而,在這一片激烈的爭論聲中,秦悅卻帶著軍機大臣們默默地離開了朝堂,迴到了軍機處開工。秦悅深知,這場關於立後的爭論涉及到各方利益和觀念的衝突,一時之間難以得出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而且,軍機處還有眾多的政務需要處理,她不能讓這些瑣事影響到國家的正常運轉。她神色平靜地對軍機大臣們說:“我們的職責是處理政務,為陛下分憂解難。立後的事情就讓他們去爭論吧,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說完一行人就往軍機處走去了。
就在朝堂上各方爭論不休之時,武官派們的情緒愈發激動起來。他們本就是些直性子的情誼漢子,見文官和禦史們如此堅決地反對皇帝立李妃為後,且言辭間似乎對皇帝的決定多有不敬,心中的怒火漸漸燃燒起來。
武官們一開始還試圖保持冷靜,與文官們據理力爭,強調李妃的優點以及皇帝的意願應當得到尊重。然而,霍明和秦時明等人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固執己見,甚至言語中還隱隱帶著對武官派的嘲諷,認為他們隻懂武力,不懂朝堂禮儀和國家大義。
這可徹底激怒了武官們。一位脾氣火爆的武官率先忍不住了,他漲紅了臉,大罵道:“你們這些酸腐文人,就知道死搬教條,全然不顧陛下的真心!李妃娘娘哪裏不好了?你們非要這般阻攔!” 說著,他便衝上前去,一把揪住了一位文官的衣領。
其他武官見狀,也紛紛圍了上來。場麵頓時變得混亂不堪,雙方開始推搡起來。文官們哪裏見過這等架勢,一個個嚇得麵色蒼白,但仍嘴硬地叫嚷著:“你們這是要造反嗎?竟敢在朝堂之上動粗!”
禦史們更是驚慌失措,他們平日裏主要負責監察和進諫,何曾遇到過這般暴力的場景。秦時明試圖大聲嗬斥武官們住手,但他的聲音很快被淹沒在嘈雜的爭吵聲中。
混亂中,不知是誰先動了手,拳頭開始揮舞起來。武官們憑借著強壯的體魄和戰場上練就的氣勢,一時間占據了上風。文官們被打得東倒西歪,帽子掉了,衣服也被扯亂了。
朝堂上一片狼藉,書本、奏章散落一地。大臣們有的在勸架,有的則躲在一旁,生怕被波及。而多親王等皇室成員們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他們趕緊試圖製止這場鬧劇,但武官們此刻已經紅了眼,根本不聽勸阻。
養心殿中,皇帝依舊餘怒未消。他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眼神中閃爍著怒火。方才朝堂上的爭論讓他心中憋悶不已,那些反對他立李妃為後的聲音仿佛還在耳邊迴響。
突然,一名太監匆匆跑來,跪地稟報:“陛下,方才朝堂上,武官們把禦史和文官們暴揍了一頓。” 皇帝一聽,先是微微一愣,隨後臉上的怒色竟然漸漸消散了一些。他微微坐直了身子,眼中閃過一絲意外的神色。
片刻之後,皇帝忍不住直唿道:“解氣!” 他的聲音在養心殿中迴蕩,帶著一種壓抑許久後的暢快。皇帝心想,這些文官和禦史們實在是太過固執己見,絲毫不顧他這個皇帝的感受。
皇帝難掩喜悅的去了乾清宮,進去就看見一個武官,抓著三個文官暴打,文官手無縛雞之力,哪裏是武官們,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對手,中心,王信和霍明還有秦時月還在鬥嘴。
皇帝看著這一片混亂的場麵,無奈地搖了搖頭,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都給朕住手!成何體統!” 他的聲音威嚴而洪亮,瞬間打破了乾清宮內的喧囂和混亂。眾人這才如夢初醒,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驚恐地看向皇帝。
離皇帝最近的武官,聽到皇帝的嗬斥後,先是微微一怔,隨即立刻反應過來,“撲通” 一聲跪地說道:“陛下,這幫腐儒實在是太氣人了。若不殺一下他們的氣焰,長此以往,他們早晚禍害國家。” 他的臉上還帶著未消退的憤怒之色,眼神中卻又透露出一絲對皇帝的敬畏和期待。
與此同時,那三個被打的文官也顧不得身上的疼痛,趕緊連滾帶爬地過來,哭哭啼啼地對皇帝說:“聖上啊,您看看這莽夫給我們打的。我們一心為了朝廷的禮法尊嚴,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向陛下進諫忠言,何錯之有啊?這武官竟敢在宮中對我們大打出手,簡直是目無王法,聖上一定要為我們做主啊。”
皇帝聽了兩方的申訴後,麵色凝重,沉默了片刻。他深知這場衝突因立後之事而起,背後涉及到朝廷中武官派與文官派的矛盾,以及各方對於禮教、權力等因素的考量,必須要謹慎處理,以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
最終,皇帝緩緩開口說道:“所有武官,此次行為有失體統,擾亂朝堂秩序,雖事出有因,但法不容情,官降一級,以示懲戒。被打文官,你們忠心進諫,精神可嘉,但也需反思自身言辭是否得當。你們且好好養傷,安心調養身體,勿要因此事而影響了朝廷政務的處理。此事就此了結,望各位愛卿日後以朝廷大局為重,莫要再因個人意氣之爭而引發此類事端。”
皇帝下完命令後,局麵看似得到了暫時的處理。然而,這其中卻暗藏著一些微妙的情況。對於武官們而言,雖說全部被降了一級,但在整個武官體係中,這種 “全降一級” 的操作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一種平衡式的懲處,實際上並未真正對他們的整體地位和權力造成實質性的大幅削弱。畢竟大家都降了一級,相對的層級關係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如同都降等於沒降,他們在朝廷中的勢力格局並未受到太大的衝擊。
可文官們就不同了,他們實實在在地挨了一頓揍。身體上的傷痛暫且不論,在這朝堂之上,當著皇帝和眾多同僚的麵被武官如此粗暴對待,他們的尊嚴受到了極大的傷害。而且,這種暴力衝突的發生讓他們在心理上也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和不安。
皇帝處理完乾清宮的混亂局麵後,心中依舊牽掛著李妃,於是他又轉身離開了乾清宮,徑直往李妃的寢宮走去。一路上,他的思緒紛繁複雜,既有著對立後之事的憂慮,又有著對李妃的思念和牽掛。
當他來到李妃的寢宮宮門時,輕輕推開宮門,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微微一愣。隻見李妃身著一襲樸素的衣裳,正和宮女們一起忙著趕著馬拉磨,磨麵。她的臉上洋溢著專注的神情,絲毫沒有因為這是一項辛苦的勞作而有絲毫的抱怨或懈怠。那匹駿馬在她的指揮下,緩緩地繞著磨盤走著,帶動著磨盤不停地轉動,白色的麵粉從磨盤的縫隙中紛紛灑落,如同雪花般飄落在周圍的容器裏。
“表妹,怎麽在這裏磨麵了?” 皇帝麵帶疑惑與關切,一邊說著一邊快步走過去,伸手拿過李妃手裏的馬鞭,輕輕拍了拍馬的屁股,仿佛是在安撫這辛勤勞作的牲畜,也像是在緩解自己心中的驚訝。他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李妃身上,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溫柔。
李妃抬起頭,微笑著看向皇帝,眼中閃爍著質樸的光芒,開口說道:“表哥,你有所不知,府庫裏的麥子捂了,若是就這麽丟棄實在太過可惜。拉出來磨成麵還能吃呀,雖比不上新麥,但也總好過白白浪費。” 她的語氣平淡而堅定,透露出一種對資源珍惜的態度,仿佛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皇帝聽完李妃的話,微微皺眉,將視線從李妃身上轉移到磨盤上,看著那不斷轉動的磨盤和灑落的麵粉,又轉過頭看看自己的表妹,眼中滿是不解,說道:“這麥子捂了,還能吃嗎?朕從未想過要吃這樣的糧食。” 皇帝自幼生長在宮廷之中,衣食無憂,對於這些生活的細節和民間的疾苦了解甚少,他難以想象捂了的麥子如何能成為可食用的糧食。
李妃輕輕笑了笑,耐心地解釋道:“表哥,你不知道,在山東好多農民,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隻能吃這樣的糧食。他們為了生存,別無選擇。他們能吃,咱們怎麽就不能吃呢?其實隻是味道不好罷了,但總歸是可以填飽肚子的。我們生活在宮中,榮華富貴,也不能隨意浪費糧食呀。”
皇帝聽完李妃的話後,內心深受觸動,他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隨即決定親自體驗一番民間老農磨麵的艱辛。他毫不猶豫地脫下龍袍,鄭重地交給太監,說道:“對,表妹所言極是。農民們自然不會用戰馬磨麵,朕今日定要好好體驗體驗民間百姓是如何磨麵的。”
說罷,皇帝大步走到磨盤前,挽起衣袖,雙手緊緊握住磨杆,擺好了架勢。他深吸一口氣,然後使出全身力氣,想要推動磨盤轉動起來。然而,那磨盤卻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牢牢固定住一般,任憑皇帝如何用力,它都紋絲不動。
皇帝的額頭漸漸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他的臉色也因用力而變得漲紅,但磨盤依舊毫無動靜。他不禁有些懊惱,心中暗自思忖:“平日裏朕處理朝政大事,雖也艱難,卻從未遇過如此棘手之事。這小小的磨盤竟如此頑固,難道民間百姓每日都要麵對這般艱難的勞作嗎?”
皇帝又一次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姿勢,雙腳用力蹬地,再次發力。他的手臂上青筋暴起,牙齒也咬得緊緊的,口中不自覺地發出 “嘿喲” 的聲音,可是磨盤依然像一座小山似的,穩穩地立在那裏,絲毫沒有轉動的跡象。
李妃在旁邊看著皇帝那副使盡全力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不禁輕輕笑了起來。那笑容中沒有絲毫的嘲笑意味,反而帶著幾分溫柔與親切。她蓮步輕移,走到皇帝身邊,輕輕拉開皇帝,說道:“表哥,這推磨呀,需要巧勁呢。”
說著,她站到磨盤前,伸出雙手,搭在磨杆上。她的動作輕盈而熟練,先微微調整了一下姿勢,雙腳站穩,身體微微前傾。然後,她輕輕用力,推動磨杆,隻見磨盤緩緩地轉動了起來。她一邊推,一邊說道:“看,這樣,先輕輕地用力,找到一個合適的著力點,然後再順著磨盤的轉動方向,均勻地使力。” 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在做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接著,她又示範了一下如何在推動過程中保持節奏和力度的平衡,說道:“再這樣,不能一下子用太大力,也不能使力不均勻,要勻速地推動,這樣磨盤才能穩定地轉動起來。” 她的聲音輕柔而動聽,在這小小的寢宮中迴蕩。
皇帝站在一旁,認真地看著李妃的動作,聽著她的講解,眼中露出了敬佩和讚賞的神色。他不禁感歎道:“表妹,你竟如此熟悉這推磨之事,朕真是自愧不如啊。” 李妃微微一笑,說道:“表哥,我也是平日裏留心觀察,才知曉這些的。民間百姓們每日都要做這些勞作,他們有著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我們應當多去了解和學習。”
皇帝聽完李妃的講解,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他緩緩走到一旁的墩子前,輕輕坐了下來。雙手自然地垂放在膝蓋上,目光卻依舊停留在那緩緩轉動的磨盤上,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片刻後,皇帝緩緩開口說道:“這拉磨,確實如同處理國事一樣講究啊。” 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這安靜的寢宮中顯得格外清晰。“就如同這推磨需要巧勁,找準著力點,均勻使力,方能讓磨盤順利轉動。處理國事亦是如此,需得洞察局勢,找準關鍵之處,施政之力亦要恰到好處,不可過猛,亦不可過緩。過猛則可能引發動蕩,過緩則難以推動發展。” 皇帝微微皺眉,神情專注,仿佛在將這磨盤之事與國事一一對應起來。
“表妹方才示範那推磨之法,需保持節奏與力度的平衡。治國亦是這般,各項政策的推行需有張有弛,如同這推磨的節奏,要順應時勢,不可盲目行事。否則,便如同這磨盤,即便使再大的力氣,若不得其法,也難以轉動,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皇帝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慧,他在這平凡的磨麵勞作中,領悟到了不平凡的治國之道。
李妃推著磨盤,那磨盤在她熟練的操作下平穩地轉動著。她專注於手中的活計,額前的發絲隨著她的動作微微飄動,臉上洋溢著一種別樣的光彩。轉了幾圈後,她緩緩停下磨盤,腳步輕盈地朝著離皇帝較近的地方走來。
她的每一步都仿佛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身姿優雅而端莊。那一瞬間,皇帝不禁看呆了,他從李妃的身上仿佛看到了一種母儀天下的風範。她的眼神堅定而又溫柔,舉止從容大方,在這簡單的動作中卻透露出一種高貴的氣質。
李妃走到皇帝麵前,微微淺笑,伸手拿過一旁太監手中的龍袍,輕輕遞給皇帝,說道:“表哥,莫要著涼了,還是穿上吧。”
皇帝此時卻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他立刻站直了身子,眼神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隨後高喊:“朕奉天承運,李妃接旨。” 他的聲音在寢宮中迴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李妃被皇帝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弄得有些驚訝,她微微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連忙跪地,低頭說道:“臣妾接旨。”
“封為皇後。” 皇帝的聲音堅定而洪亮,在這寢宮中迴蕩,仿佛帶著無盡的威嚴與莊重。這四個字如同重錘敲在每一個人的心上,瞬間讓整個空間都凝固了一般。
李妃聽到這四個字,身體微微一顫,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有驚喜,有感動,也有對未來的責任和壓力。她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淚花,望著皇帝,嘴唇微微顫抖,卻說不出一句話來。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封號,更是一份沉重的責任,是皇帝對她的信任和期望。
“表哥,我當皇後,大臣們不是不同意嗎?” 李妃抬起頭,眼中帶著一絲憂慮,緩緩開口問道。她的聲音輕柔,卻透露出內心的不安。畢竟她深知朝堂之上對於立她為後的爭議,那些大臣們的反對聲猶在耳邊迴響,她擔心這會給皇帝帶來困擾,也擔心自己無法承擔起由此引發的種種後果。
皇帝聽了李妃的話,臉色微微一沉,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和霸氣。他冷哼一聲,說道:“就封,那個不願意就誅他九族。” 皇帝的話語中充滿了威嚴和決絕,他不容許任何人阻擋他的決定。在他心中,與李妃的感情深厚無比,他堅信李妃是最適合陪伴他一生,母儀天下的人。那些大臣們的反對在他看來,更多的是出於陳舊的觀念和私利的考量,他決心要以強硬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意願和李妃的地位。
李妃聽完皇帝那堅決而又帶著狠厲的話語,心中不禁一顫。她深知皇帝的脾氣,一旦決定了的事情,很難輕易改變。此刻,她也明白,自己再怎麽勸說,恐怕也無濟於事了。皇帝都已經放出了 “那個不願意就誅他九族” 這樣的狠話,可見他對立自己為後的決心有多麽堅定。
李妃微微低下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和憂慮。她知道,皇帝此舉雖然是出於對她的深情和偏愛,但這樣強硬的手段必然會在朝廷中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可能會引發一些不可預測的後果。然而,作為皇帝的妃子,她又能如何呢?她不能公然違背皇帝的意願,也不忍心看到皇帝因為此事而與大臣們徹底決裂。
在這短暫的沉默中,李妃的內心進行了激烈的掙紮。她一方麵為自己即將成為皇後而感到欣喜和激動,畢竟這是她夢寐以求的地位;另一方麵,她又為皇帝的衝動和朝廷的未來感到擔憂。但最終,她還是選擇了默默答應。
李妃輕輕抬起頭,看著皇帝的眼睛,微微點了點頭,輕聲說道:“臣妾全憑陛下做主。” 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和順從,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對皇帝的堅定支持和信任。
“皇上,禦膳房準備好午膳了,還請移駕禦膳房。” 禦膳房的太監匆匆趕來,神色恭敬地跪地稟報。他的聲音在安靜的寢宮中響起,打破了皇帝和李妃之間略微凝重的氛圍。
皇帝聽完,微微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但很快又被溫柔所取代。他轉頭看向李妃,輕輕握住她的手,然後對太監說道:“不去,朕今天在皇後這裏。” 他的語氣堅定而又充滿了寵溺,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此刻隻想與李妃共度時光。
皇帝心中想著,他剛剛才決定封李妃為皇後,此刻他更想多陪陪她,與她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和即將麵臨的新旅程。禦膳房的午膳雖然豐盛,但在他心中,都比不上與李妃在一起的片刻溫馨。他要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讓李妃感受到他對她的全心全意的關注和愛意。
李妃聽到皇帝的話,心中泛起一陣暖流,她微微低下頭,臉上露出一抹羞澀而又幸福的笑容,輕輕靠在皇帝身邊,輕聲說道:“陛下,臣妾多謝陛下厚愛。”
“董太後駕到”,隨著慈寧宮太監那高亢的嗓音響起,打破了這方庭院短暫的寧靜。隻見董太後坐著步攆緩緩而來,那步攆裝飾華麗,彰顯著太後的尊貴身份。還未等步攆完全停下,董太後就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道:“哀家聽了李妃在宮裏磨麵好幾次了,這才想起來,過來看看。” 她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好奇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探究。
此時,皇帝聽聞太後駕到,立刻跪地行禮,神色恭敬而虔誠:“恭迎聖母皇太後,親爸爸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的聲音沉穩而洪亮,在這宮院中迴蕩。
董太後說著話的同時,已經穩步走下步攆。她的身姿依舊端莊挺拔,雖然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一些痕跡,但那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卻絲毫未減。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好奇與審視交織的光芒,仿佛要將這宮中磨麵之事背後的一切都洞察清楚。
“免禮,免禮,哀家來看看磨成的麵是什麽樣的。” 董太後一邊說著,一邊朝著磨盤的方向走去。她的步伐不緊不慢,卻自有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威嚴。她的目光在周圍掃視了一圈,最後落在了那還在轉動的磨盤以及旁邊放置的麵粉上。
皇帝和李妃站起身來,皇帝微微側身,恭敬地說道:“親爸爸,您怎麽突然對這磨麵感興趣了?” 皇帝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
董太後全然未將皇帝的詢問放在心上,她邁著沉穩的步伐,徑直走向磨盤旁邊。她微微彎下腰,伸出纖細而保養得宜的手指,輕輕捏起一撮麵粉。她的眼神專注而又銳利,仔細地端詳著手中的麵粉,仿佛在審視一件極其重要的物品。隨後,她將麵粉湊近鼻尖,輕輕聞了聞,那動作優雅而又自然,盡顯皇家的風範。
片刻之後,董太後緩緩開口說道:“這麥子捂了吧,李妃能把這樣的麥子磨成粉當糧食吃,很節儉。皇帝要立你為後,是有原因的。” 她的聲音平靜而沉穩,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她的話語看似在稱讚李妃的節儉,實則暗藏深意。她沒有直接表明自己對立後一事的態度,卻通過對李妃磨麵這一行為的評價,巧妙地將話題引到了立後這件敏感的事情上。
皇帝和李妃聽到董太後的話,心中皆是一緊。皇帝微微皺眉,他試圖從董太後的話語中揣摩出她的真實想法。而李妃則低垂著頭,臉上閃過一絲緊張與期待交織的神情。她知道,董太後在宮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她的意見對於立後之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此刻,董太後的這番話讓局勢變得更加微妙和複雜,讓人難以捉摸她究竟是支持還是反對皇帝立李妃為後。
李妃小心翼翼地試探著開口說道:“皇後,是要像太後一樣,心懷天下的非凡女子,臣妾恐不可以。” 她的聲音輕柔而帶著一絲謙卑,眼神中流露出對董太後的敬重以及對自己的不自信。李妃深知皇後之位的重要性和責任之重大,她在董太後麵前表現出了應有的謙遜和謹慎,既表達了對皇後這一身份的敬畏,也暗示著自己對自身能力的懷疑。
董太後聽完李妃的話,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片刻之後,她緩緩說道:“照你這麽說,那得哀家侄女當皇後才合適了。”
皇帝突然開口說道:“朕隻有六個妃子,沒有親爸爸的侄女啊?” 皇帝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疑惑和急切,他試圖通過強調自己後宮的現狀來反駁董太後的暗示。他的眼神緊緊地盯著董太後,希望能從她的表情中看出一些端倪。皇帝深知立後之事關係重大,他不能輕易讓董太後左右自己的決定。
董太後拍去手上的麵粉,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她看著皇帝,緩緩說道:“肯定沒有,哀家侄女是吳王妃啊,怎麽可能在後宮裏。立了她當皇後,你這不是逼著吳王造反嗎。” 董太後的話語中帶著一絲調侃和警告。她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化解了皇帝的質疑,同時也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立後之事的看法。她提醒皇帝,立後不僅僅是後宮之事,還涉及到朝廷的穩定和各方勢力的平衡。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和危機。
董太後滿臉興奮之色,興衝衝地從身旁侍從手中拿出金冊、金寶、金印。她的眼神中閃爍著自豪與期待,仿佛在展示著自己精心打造的傑作。
“皇帝,看這是我新設計的皇後三金。” 董太後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得意,她將手中的物品一一展示給皇帝看。“你看這金寶上麵我用漢滿迴藏四種文字刻了‘皇後之寶’,這不僅彰顯了皇後的尊貴地位,也體現了我朝對各民族的融合與包容。” 董太後輕輕撫摸著金寶,眼中滿是對自己創意的滿意。
接著,她又拿起金印,說道:“金印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和你那個玉璽上的一樣。這象征著皇後同樣肩負著上天賦予的使命,要與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為百姓謀福祉。” 董太後將金印舉到皇帝麵前,讓他仔細觀看上麵的刻字。
最後,董太後放下金印,拿起金冊,說道:“這金冊皇帝就找人再刻吧,照著聖旨刻就行。這樣既能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又能體現出皇後的冊封是經過深思熟慮和鄭重其事的。” 董太後將金冊遞給皇帝,期待著他的迴應。
皇帝看著董太後手中的皇後三金,心中既驚訝又感動。他沒想到董太後對立後之事如此上心,還親自設計了這精美的皇後三金。皇帝接過金冊、金寶和金印,仔細端詳著上麵的刻字和圖案,心中對董太後的敬意油然而生。他知道,董太後的舉動不僅是對立後之事的支持,更是對他作為皇帝的一種鼓勵和鞭策。
“親爸爸真是厲害,這皇後三寶,頂戴花翎,朕的四季龍袍,還有那圓明園都是親爸爸設計的。” 皇帝的話語中滿是欽佩與讚歎。
董太後聽完皇帝的誇讚,神色淡然地擺擺手,將話題轉向了更為日常的方麵,說道:“皇後宮裏做午飯了嗎?” 她的語氣平和,仿佛剛剛的榮耀與讚美都如過眼雲煙,此刻她關心的隻是一頓普通的午飯。
李妃趕緊迴答:“做了,現在可以去用膳了。” 李妃的聲音清脆而恭敬,她微微垂首,盡顯謙卑之態。在董太後麵前,她始終保持著謹慎與敬畏,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皇帝接著說道:“親爸爸咱們一起吧。” 皇帝的話語中充滿了期待,他希望能與董太後一起用餐,共享這片刻的寧靜與溫馨。皇帝深知董太後在宮廷中的重要地位,他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董太後的敬重與孝順。
董太後微微點頭,說道:“好,吃飯。”
三人緩緩落座以後,隻見桌上擺放著簡單卻不失精致的菜肴,兩葷三素搭配得宜,一旁還有一盤熱氣騰騰的饅頭。皇帝率先拿起一個饅頭,輕輕咬了一口。刹那間,舌尖傳來一陣強烈的辛辣之感,那味道極為不適,仿佛有一團火在口中燃燒。皇帝眉頭緊皺,趕緊將口中的饅頭吐了出來,麵露驚訝之色,隨即問道:“這饅頭怎麽是辣的?” 他的聲音中帶著疑惑和一絲不滿,畢竟在宮廷之中,飲食一向講究,這樣奇怪的味道實屬罕見。
董太後看著皇帝的樣子,微微皺眉,隨後也拿起一個饅頭,放入口中咬了一口,慢慢地咀嚼著。她的表情略顯凝重,片刻後說道:“這是麥子捂了,才會有這種味道。” 董太後咽下口中的饅頭後,又緩緩說道:“這還是好麥子,農戶們春天吃的,比這更難以下咽。” 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和對民間疾苦的了解。
李妃輕輕開口說道:“在河南,這種麥子喂牲口,牲口都不吃,陛下覺得那吃也很正常。” 李妃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無奈和對民間現實的感慨。她深知皇帝生活在宮廷之中,對於民間的疾苦了解甚少,而這種麥子在河南等地被視為連牲口都嫌棄的劣質糧食,可皇帝卻從未經曆過這樣的情況。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話語,能讓皇帝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民間百姓生活的艱難。
皇帝聽完李妃的話後,微微一愣,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片刻之後,他緩緩撿起自己剛剛吐掉的那一口饅頭,緊緊地盯著手中那已經被咬過的饅頭,仿佛在做一個艱難的決定。
然後,他深吸一口氣,將饅頭放進嘴裏,強忍著那辛辣的感覺,努力地咀嚼著。他的眉頭緊皺,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但他依然堅持著,最終咽了下去。咽下之後,皇帝緩緩說道:“牲口不吃的,皇帝吃。” 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帶著一種決然的態度。
“朕吃了這饅頭,現在知道了,改善民生,比抵禦外敵更加緊迫。” 皇帝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在這略顯安靜的氛圍中緩緩響起,仿佛帶著一種沉甸甸的使命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與決心,那剛剛經曆的辛辣滋味似乎還在舌尖縈繞,卻已化作了內心深處對百姓疾苦的深刻體悟。
此刻的皇帝,不再僅僅是那個高高在上、運籌帷幄於朝堂之上的統治者,更是一個對民間生活的艱辛有了切身體會的人。這一口辣饅頭,如同一個無聲的警鍾,敲醒了他一直以來對於民生問題或許有些忽視的認知。他深知,國家的根基在於百姓,隻有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真正的繁榮昌盛。
抵禦外敵的威脅一直是關注的重點,無數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了邊疆的防禦和戰事的籌備中。然而,此刻皇帝卻清晰地認識到,即便在邊境築起了堅固的防線,若國內百姓仍在貧困與苦難中掙紮,那國家的繁榮也隻是空中樓閣,不堪一擊。
“陛下說的對呀,如果百姓,每天能吃上一盤白菜蘿卜,幾碗稀粥,天下就太平了。” 李妃輕聲說道,她的眼神中透著對皇帝話語的認同和對百姓生活的關切。她一邊說著,手中仍不停歇,拿起筷子,夾起一片白菜,輕輕地放入皇帝的碗中。
皇帝眉頭微皺,叫來貼身太監,神色認真地問道:“朕每日開支多少銀子呢?” 他的目光緊緊盯著太監,似乎想要從太監的迴答中探尋出一些什麽。
太監微微躬身,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迴答道:“每日早膳三個雞蛋,計五十兩;午膳牛羊豬肉,瓜果蔬菜,家禽,計兩千兩;晚膳茶點奶酪,茶葉,計八百兩……” 太監一項項詳細地說著,聲音平穩卻又帶著一絲小心翼翼。
隨著太監的敘述,皇帝的臉色越發凝重起來。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每日的飲食開支竟如此之高,而百姓卻可能連一盤白菜蘿卜、幾碗稀粥都難以保證。
李妃在旁邊靜靜地聽著太監的稟報,原本平靜的麵容上漸漸浮現出一絲疑惑。當聽到 “每日早膳三個雞蛋,計五十兩” 時,她再也忍不住,發出了質疑:“三個雞蛋,五十兩?” 她的聲音不大,卻帶著明顯的驚訝和不解。
李妃的目光從太監身上轉向皇帝,眼神中充滿了詢問和思索。在她的認知中,雞蛋是再尋常不過的食物,即使在宮廷中,其價值也不應如此高昂。她深知宮廷的開支龐大,但這看似離譜的雞蛋價格還是讓她感到震驚。
董太後,吃完手裏的饅頭說道:“外麵的雞蛋,一兩銀子可以買八百多個,運到宮裏禦膳房,挑挑揀揀,八千個裏麵挑不出一個來。雖然過於浪費,但也是哀家早年定下的。”
董太後緩緩吃完手裏的饅頭,輕輕拍了拍手,神色平靜地說道:“外麵的雞蛋,一兩銀子可以買八百多個,運到宮裏禦膳房,挑挑揀揀,八千個裏麵挑不出一個來。雖然過於浪費,但也是哀家早年定下的。” 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淡淡的無奈,似乎也意識到這種做法的不妥,但又有著一種難以改變的堅持。
皇帝和李妃聽了,都不禁微微一愣。皇帝麵露沉思之色,他深知董太後在宮廷中地位尊崇,她早年定下的規矩自然有其當時的考量。然而,如今時代變遷,國家麵臨著諸多問題,如此巨大的浪費實在讓人心疼。他輕聲說道:“親爸爸,如今國家形勢不同以往,百姓生活仍有諸多困苦。這雞蛋的挑選之法,是否可以適當調整,既能保證宮廷用度的質量,又不至於如此浪費呢?”
李妃也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附和道:“太後,陛下所言極是。節省一些不必要的開支,或許可以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而且,適當改變挑選標準,也未必會影響到宮廷的飲食質量呀。”
董太後微微皺眉,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著皇帝和李妃的話。過了一會兒,她緩緩說道:“皇帝心係百姓,這是好事。但宮廷規矩傳承已久,貿然更改恐會引起諸多麻煩。不過,此事也確需重新審視。這樣吧,皇帝可命人仔細調研一番,看看是否有更為妥善的辦法,既能保證宮廷的體麵,又能減少浪費。”
皇帝聽了,連忙點頭應道:“多謝親爸爸理解,兒臣定會妥善處理此事。”
皇帝強忍著口中那難受的滋味吃完了這頓飯,那辛辣的感覺仿佛還在口腔中肆意蔓延,讓他著實不好受。然而,正是這頓飯,讓他深刻地意識到了許多問題,心中也有了明確的方向。
他當即下令,讓侍從把這特殊的饅頭給嬪妃們都送去,說道:“讓她們都嚐嚐。” 皇帝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堅定和期待,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後宮的嬪妃們也能體會到民間的疾苦,明白百姓生活的不易。
不一會兒,饅頭陸續被送到了各個嬪妃的住處。皇帝則一個個地親自去查看,他要親眼看看嬪妃們的反應。隻見那些養尊處優的嬪妃們,大多在咬了一口饅頭後,都露出了難以下咽的表情,一個個的還真都吃不了。有的嬪妃皺著眉頭,輕輕將饅頭放下,眼中滿是嫌棄;有的則直接抱怨起來,不明白為何要讓她們吃這樣奇怪味道的饅頭。
皇帝靜靜地坐在南書房中,目光落在麵前的茶水上,若有所思。片刻後,他緩緩說道:“以後不用弄茶葉了,燒開了給朕弄上來就行,每天隻早上燒一壺就行了,中間涼了不要再熱。”
到了吃午膳的時候,皇帝看著一桌子豐盛的飯菜,微微皺眉。隨後,他堅定地說道:“以後每天朕就兩道菜,一碗燒豆腐,一盤子白菜蘿卜就行了。” 他的話語簡潔明了,沒有絲毫的猶豫。
立冬時節,寒意漸濃,但宮廷之中卻洋溢著一片熱烈而莊重的氛圍。這一天,陽光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上,熠熠生輝,仿佛也在為這即將到來的重大時刻增添光彩。
封後大典在眾人的期待中正式拉開帷幕。宮廷內外,彩旗飄揚,紅毯鋪地,宮女太監們穿梭忙碌,井然有序地準備著各項儀式。朝中大臣們身著朝服,整齊排列,神色莊重而期待。後宮的嬪妃們更是心潮澎湃,她們都在暗自猜測著究竟是誰能有幸登上皇後之位,成為這後宮之主。
隨著悠揚的禮樂聲響起,皇帝身著華麗的龍袍,氣宇軒昂地步入大典現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威嚴。在他的身後,是眾多侍從和禮儀官員,簇擁著他走向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寶座。
大典儀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禮儀繁瑣而莊重,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皇家的威嚴和尊貴。終於,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皇帝站起身來,聲音洪亮地宣布:“今冊封李妃為皇後,望其今後母儀天下,協理後宮,與朕共同守護江山社稷,造福百姓。”
這一刻,全場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妃身上。隻見李妃身著一襲華麗的鳳袍,頭戴璀璨的鳳冠,麵容端莊秀麗,眼神中閃爍著激動與喜悅的光芒。她緩緩走上前,向皇帝行禮謝恩,然後在眾人的矚目中,正式接過了皇後的金冊、金寶和金印。
台下文官再不同意,但五派主要力量,三派有力的勢力站隊李妃,隻能慶賀封後。
然而,他的話音剛落,霍明立刻站了出來。霍明麵色凝重,向前一步,拱手行禮後大聲反對道:“聖上,表親為妻,此實乃蠻夷做法啊!聖上乃天下表率,一舉一動皆為萬民所瞻望,怎可如此行事呀。” 霍明言辭懇切,他緊皺眉頭,眼神中透露出對這一決定的擔憂和不認同,認為此舉不符合傳統的禮教規範,可能會引發不良的影響。
緊接著,中書令秦時明也站了出來表示反對。他整了整衣冠,恭敬地說道:“聖上,霍首輔所言極是。北方草原蠻夷確有此習俗,非我生者,非生我者,皆可為我之妻,此等做法實在有違我中原禮教。聖上不可效仿啊。若要立後,當立大姓女才更為合適,如此方能彰顯皇室威嚴,穩定朝局。” 秦時明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傳統禮教和家族勢力平衡的考量,他希望皇帝能從更宏觀的角度來考慮立後之事。
皇帝聽完這兩人的反對之言,心中的怒氣瞬間從心底湧起,直接衝到了頭頂。他的臉色變得通紅,額頭上的青筋微微跳動,甚至連頭上的朝冠都仿佛因為他的憤怒而高了一點。他轉過頭,目光急切地看向王信,帶著一絲期待問道:“吳王,你覺得呢?” 皇帝此刻急需一位支持者,他希望能有人理解他的心意,支持他的決定。
王信聽完皇帝的詢問後,微微皺眉,陷入了片刻的思索。他深知皇帝的心思,也明白在這個時候自己的表態至關重要。立皇後之事,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和尋常人家娶媳婦雖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之處,關鍵在於皇帝的意願和後宮的穩定。
思索片刻後,他決定開口幫助皇帝,於是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立李妃為後,無有不妥。李妃乃是第一個入宮的後妃,且她是李太後的侄女,又是工部尚書李大人之女,其身份尊貴已足夠匹配皇後之位。再者,據臣所知,李妃賢良淑德,在後宮中無人可比,如此品行俱佳之人,當立為皇後,定能母儀天下,為陛下分憂,為後宮之典範。” 王信的話語條理清晰,既強調了李妃的身份優勢,又突出了她的品德優點,為皇帝的決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皇帝聽完王信的這番話,心中的怒氣稍微消退了一些。他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之色。然而,就在這時,親時明卻又再次開口說道:“李姓,並非望族大姓。若立其為皇後,日後在拉攏望族方麵將會困難重重,怎可如此草率決定啊。” 親時明依舊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立後之事不能隻考慮感情和個人品德,還需要考慮到家族勢力對朝政的影響。
皇帝剛剛下去的怒火又猛地竄了上來,他再也抑製不住心中的憤怒,猛地站起身來,大聲喊道:“這天下,姓範!” 他的聲音如雷霆般在朝堂上炸響,眼神中透露出憤怒與威嚴。他狠狠地看著文武百官,目光如炬,仿佛要將每個人都看穿。隨後,他用力地擺擺手,說道:“退朝!” 說完,便轉身大步離去,留下滿朝文武大臣在朝堂上,麵麵相覷,氣氛一時變得極為緊張和壓抑。
皇帝怒氣衝衝地離開朝堂後,朝堂上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而又充滿了火藥味。武官派以王信為首,他們聚在一起,神色堅定地表達著自己的觀點。王信皺著眉頭,語氣激昂地說道:“陛下既有此決心,立李妃為後也並非毫無道理。李妃的身份背景雖有爭議,但她入宮時間最早,且品行賢良,對陛下一片深情,怎能因一些陳舊的規矩就輕易否定呢?我們應當支持陛下的決定,維護陛下的權威。” 其他武官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王信的看法,他們認為在這件事情上,應該更多地考慮皇帝的意願。
而文官派以霍明為首,他們則憂心忡忡地討論著此事的影響。霍明摸著胡須,一臉嚴肅地說:“此事關乎禮教大義,不可不慎。表親聯姻雖在某些蠻夷之地存在,但我朝向來注重禮儀規範,此舉恐會引發民間的非議,損害皇室的尊嚴和朝廷的威信。我們應當勸諫陛下,遵循傳統禮法,立一位出身望族大姓的女子為後,以穩定朝局,安撫民心。” 文官們圍繞在霍明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附和著,強調禮教和家族勢力在立後問題上的重要性。
與此同時,皇室一派以多親王為首,他們的討論則更加複雜。多親王麵露沉思之色,緩緩說道:“聖上的決定我們自然要尊重,但此事確實涉及到諸多方麵的因素。我們要考慮皇室的聲譽和傳承,也不能忽視朝廷內外的各種勢力和影響。” 皇室成員們各抒己見,有的支持皇帝,認為皇帝的愛情應該得到尊重;有的則擔心此舉會引發一係列的問題,需要謹慎處理。
然而,在這一片激烈的爭論聲中,秦悅卻帶著軍機大臣們默默地離開了朝堂,迴到了軍機處開工。秦悅深知,這場關於立後的爭論涉及到各方利益和觀念的衝突,一時之間難以得出一個令所有人都滿意的結果。而且,軍機處還有眾多的政務需要處理,她不能讓這些瑣事影響到國家的正常運轉。她神色平靜地對軍機大臣們說:“我們的職責是處理政務,為陛下分憂解難。立後的事情就讓他們去爭論吧,我們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說完一行人就往軍機處走去了。
就在朝堂上各方爭論不休之時,武官派們的情緒愈發激動起來。他們本就是些直性子的情誼漢子,見文官和禦史們如此堅決地反對皇帝立李妃為後,且言辭間似乎對皇帝的決定多有不敬,心中的怒火漸漸燃燒起來。
武官們一開始還試圖保持冷靜,與文官們據理力爭,強調李妃的優點以及皇帝的意願應當得到尊重。然而,霍明和秦時明等人絲毫不為所動,依舊固執己見,甚至言語中還隱隱帶著對武官派的嘲諷,認為他們隻懂武力,不懂朝堂禮儀和國家大義。
這可徹底激怒了武官們。一位脾氣火爆的武官率先忍不住了,他漲紅了臉,大罵道:“你們這些酸腐文人,就知道死搬教條,全然不顧陛下的真心!李妃娘娘哪裏不好了?你們非要這般阻攔!” 說著,他便衝上前去,一把揪住了一位文官的衣領。
其他武官見狀,也紛紛圍了上來。場麵頓時變得混亂不堪,雙方開始推搡起來。文官們哪裏見過這等架勢,一個個嚇得麵色蒼白,但仍嘴硬地叫嚷著:“你們這是要造反嗎?竟敢在朝堂之上動粗!”
禦史們更是驚慌失措,他們平日裏主要負責監察和進諫,何曾遇到過這般暴力的場景。秦時明試圖大聲嗬斥武官們住手,但他的聲音很快被淹沒在嘈雜的爭吵聲中。
混亂中,不知是誰先動了手,拳頭開始揮舞起來。武官們憑借著強壯的體魄和戰場上練就的氣勢,一時間占據了上風。文官們被打得東倒西歪,帽子掉了,衣服也被扯亂了。
朝堂上一片狼藉,書本、奏章散落一地。大臣們有的在勸架,有的則躲在一旁,生怕被波及。而多親王等皇室成員們也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驚呆了,他們趕緊試圖製止這場鬧劇,但武官們此刻已經紅了眼,根本不聽勸阻。
養心殿中,皇帝依舊餘怒未消。他坐在龍椅上,麵色陰沉,眼神中閃爍著怒火。方才朝堂上的爭論讓他心中憋悶不已,那些反對他立李妃為後的聲音仿佛還在耳邊迴響。
突然,一名太監匆匆跑來,跪地稟報:“陛下,方才朝堂上,武官們把禦史和文官們暴揍了一頓。” 皇帝一聽,先是微微一愣,隨後臉上的怒色竟然漸漸消散了一些。他微微坐直了身子,眼中閃過一絲意外的神色。
片刻之後,皇帝忍不住直唿道:“解氣!” 他的聲音在養心殿中迴蕩,帶著一種壓抑許久後的暢快。皇帝心想,這些文官和禦史們實在是太過固執己見,絲毫不顧他這個皇帝的感受。
皇帝難掩喜悅的去了乾清宮,進去就看見一個武官,抓著三個文官暴打,文官手無縛雞之力,哪裏是武官們,五大三粗膀大腰圓的對手,中心,王信和霍明還有秦時月還在鬥嘴。
皇帝看著這一片混亂的場麵,無奈地搖了搖頭,清了清嗓子,大聲說道:“都給朕住手!成何體統!” 他的聲音威嚴而洪亮,瞬間打破了乾清宮內的喧囂和混亂。眾人這才如夢初醒,紛紛停下手中的動作,驚恐地看向皇帝。
離皇帝最近的武官,聽到皇帝的嗬斥後,先是微微一怔,隨即立刻反應過來,“撲通” 一聲跪地說道:“陛下,這幫腐儒實在是太氣人了。若不殺一下他們的氣焰,長此以往,他們早晚禍害國家。” 他的臉上還帶著未消退的憤怒之色,眼神中卻又透露出一絲對皇帝的敬畏和期待。
與此同時,那三個被打的文官也顧不得身上的疼痛,趕緊連滾帶爬地過來,哭哭啼啼地對皇帝說:“聖上啊,您看看這莽夫給我們打的。我們一心為了朝廷的禮法尊嚴,為了國家的長治久安,向陛下進諫忠言,何錯之有啊?這武官竟敢在宮中對我們大打出手,簡直是目無王法,聖上一定要為我們做主啊。”
皇帝聽了兩方的申訴後,麵色凝重,沉默了片刻。他深知這場衝突因立後之事而起,背後涉及到朝廷中武官派與文官派的矛盾,以及各方對於禮教、權力等因素的考量,必須要謹慎處理,以避免矛盾進一步激化。
最終,皇帝緩緩開口說道:“所有武官,此次行為有失體統,擾亂朝堂秩序,雖事出有因,但法不容情,官降一級,以示懲戒。被打文官,你們忠心進諫,精神可嘉,但也需反思自身言辭是否得當。你們且好好養傷,安心調養身體,勿要因此事而影響了朝廷政務的處理。此事就此了結,望各位愛卿日後以朝廷大局為重,莫要再因個人意氣之爭而引發此類事端。”
皇帝下完命令後,局麵看似得到了暫時的處理。然而,這其中卻暗藏著一些微妙的情況。對於武官們而言,雖說全部被降了一級,但在整個武官體係中,這種 “全降一級” 的操作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一種平衡式的懲處,實際上並未真正對他們的整體地位和權力造成實質性的大幅削弱。畢竟大家都降了一級,相對的層級關係並沒有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如同都降等於沒降,他們在朝廷中的勢力格局並未受到太大的衝擊。
可文官們就不同了,他們實實在在地挨了一頓揍。身體上的傷痛暫且不論,在這朝堂之上,當著皇帝和眾多同僚的麵被武官如此粗暴對待,他們的尊嚴受到了極大的傷害。而且,這種暴力衝突的發生讓他們在心理上也產生了深深的挫敗感和不安。
皇帝處理完乾清宮的混亂局麵後,心中依舊牽掛著李妃,於是他又轉身離開了乾清宮,徑直往李妃的寢宮走去。一路上,他的思緒紛繁複雜,既有著對立後之事的憂慮,又有著對李妃的思念和牽掛。
當他來到李妃的寢宮宮門時,輕輕推開宮門,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微微一愣。隻見李妃身著一襲樸素的衣裳,正和宮女們一起忙著趕著馬拉磨,磨麵。她的臉上洋溢著專注的神情,絲毫沒有因為這是一項辛苦的勞作而有絲毫的抱怨或懈怠。那匹駿馬在她的指揮下,緩緩地繞著磨盤走著,帶動著磨盤不停地轉動,白色的麵粉從磨盤的縫隙中紛紛灑落,如同雪花般飄落在周圍的容器裏。
“表妹,怎麽在這裏磨麵了?” 皇帝麵帶疑惑與關切,一邊說著一邊快步走過去,伸手拿過李妃手裏的馬鞭,輕輕拍了拍馬的屁股,仿佛是在安撫這辛勤勞作的牲畜,也像是在緩解自己心中的驚訝。他的目光始終停留在李妃身上,眼神中充滿了好奇與溫柔。
李妃抬起頭,微笑著看向皇帝,眼中閃爍著質樸的光芒,開口說道:“表哥,你有所不知,府庫裏的麥子捂了,若是就這麽丟棄實在太過可惜。拉出來磨成麵還能吃呀,雖比不上新麥,但也總好過白白浪費。” 她的語氣平淡而堅定,透露出一種對資源珍惜的態度,仿佛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
皇帝聽完李妃的話,微微皺眉,將視線從李妃身上轉移到磨盤上,看著那不斷轉動的磨盤和灑落的麵粉,又轉過頭看看自己的表妹,眼中滿是不解,說道:“這麥子捂了,還能吃嗎?朕從未想過要吃這樣的糧食。” 皇帝自幼生長在宮廷之中,衣食無憂,對於這些生活的細節和民間的疾苦了解甚少,他難以想象捂了的麥子如何能成為可食用的糧食。
李妃輕輕笑了笑,耐心地解釋道:“表哥,你不知道,在山東好多農民,春天青黃不接的時候,隻能吃這樣的糧食。他們為了生存,別無選擇。他們能吃,咱們怎麽就不能吃呢?其實隻是味道不好罷了,但總歸是可以填飽肚子的。我們生活在宮中,榮華富貴,也不能隨意浪費糧食呀。”
皇帝聽完李妃的話後,內心深受觸動,他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隨即決定親自體驗一番民間老農磨麵的艱辛。他毫不猶豫地脫下龍袍,鄭重地交給太監,說道:“對,表妹所言極是。農民們自然不會用戰馬磨麵,朕今日定要好好體驗體驗民間百姓是如何磨麵的。”
說罷,皇帝大步走到磨盤前,挽起衣袖,雙手緊緊握住磨杆,擺好了架勢。他深吸一口氣,然後使出全身力氣,想要推動磨盤轉動起來。然而,那磨盤卻仿佛被一股無形的力量牢牢固定住一般,任憑皇帝如何用力,它都紋絲不動。
皇帝的額頭漸漸滲出了細密的汗珠,他的臉色也因用力而變得漲紅,但磨盤依舊毫無動靜。他不禁有些懊惱,心中暗自思忖:“平日裏朕處理朝政大事,雖也艱難,卻從未遇過如此棘手之事。這小小的磨盤竟如此頑固,難道民間百姓每日都要麵對這般艱難的勞作嗎?”
皇帝又一次深吸一口氣,調整了一下姿勢,雙腳用力蹬地,再次發力。他的手臂上青筋暴起,牙齒也咬得緊緊的,口中不自覺地發出 “嘿喲” 的聲音,可是磨盤依然像一座小山似的,穩穩地立在那裏,絲毫沒有轉動的跡象。
李妃在旁邊看著皇帝那副使盡全力卻又無可奈何的模樣,不禁輕輕笑了起來。那笑容中沒有絲毫的嘲笑意味,反而帶著幾分溫柔與親切。她蓮步輕移,走到皇帝身邊,輕輕拉開皇帝,說道:“表哥,這推磨呀,需要巧勁呢。”
說著,她站到磨盤前,伸出雙手,搭在磨杆上。她的動作輕盈而熟練,先微微調整了一下姿勢,雙腳站穩,身體微微前傾。然後,她輕輕用力,推動磨杆,隻見磨盤緩緩地轉動了起來。她一邊推,一邊說道:“看,這樣,先輕輕地用力,找到一個合適的著力點,然後再順著磨盤的轉動方向,均勻地使力。” 她的眼神專注而認真,仿佛在做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
接著,她又示範了一下如何在推動過程中保持節奏和力度的平衡,說道:“再這樣,不能一下子用太大力,也不能使力不均勻,要勻速地推動,這樣磨盤才能穩定地轉動起來。” 她的聲音輕柔而動聽,在這小小的寢宮中迴蕩。
皇帝站在一旁,認真地看著李妃的動作,聽著她的講解,眼中露出了敬佩和讚賞的神色。他不禁感歎道:“表妹,你竟如此熟悉這推磨之事,朕真是自愧不如啊。” 李妃微微一笑,說道:“表哥,我也是平日裏留心觀察,才知曉這些的。民間百姓們每日都要做這些勞作,他們有著自己的智慧和技巧,我們應當多去了解和學習。”
皇帝聽完李妃的講解,眼中閃爍著思索的光芒。他緩緩走到一旁的墩子前,輕輕坐了下來。雙手自然地垂放在膝蓋上,目光卻依舊停留在那緩緩轉動的磨盤上,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
片刻後,皇帝緩緩開口說道:“這拉磨,確實如同處理國事一樣講究啊。” 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在這安靜的寢宮中顯得格外清晰。“就如同這推磨需要巧勁,找準著力點,均勻使力,方能讓磨盤順利轉動。處理國事亦是如此,需得洞察局勢,找準關鍵之處,施政之力亦要恰到好處,不可過猛,亦不可過緩。過猛則可能引發動蕩,過緩則難以推動發展。” 皇帝微微皺眉,神情專注,仿佛在將這磨盤之事與國事一一對應起來。
“表妹方才示範那推磨之法,需保持節奏與力度的平衡。治國亦是這般,各項政策的推行需有張有弛,如同這推磨的節奏,要順應時勢,不可盲目行事。否則,便如同這磨盤,即便使再大的力氣,若不得其法,也難以轉動,甚至可能適得其反。” 皇帝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深邃的智慧,他在這平凡的磨麵勞作中,領悟到了不平凡的治國之道。
李妃推著磨盤,那磨盤在她熟練的操作下平穩地轉動著。她專注於手中的活計,額前的發絲隨著她的動作微微飄動,臉上洋溢著一種別樣的光彩。轉了幾圈後,她緩緩停下磨盤,腳步輕盈地朝著離皇帝較近的地方走來。
她的每一步都仿佛帶著一種獨特的韻律,身姿優雅而端莊。那一瞬間,皇帝不禁看呆了,他從李妃的身上仿佛看到了一種母儀天下的風範。她的眼神堅定而又溫柔,舉止從容大方,在這簡單的動作中卻透露出一種高貴的氣質。
李妃走到皇帝麵前,微微淺笑,伸手拿過一旁太監手中的龍袍,輕輕遞給皇帝,說道:“表哥,莫要著涼了,還是穿上吧。”
皇帝此時卻像是突然想到了什麽,他立刻站直了身子,眼神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隨後高喊:“朕奉天承運,李妃接旨。” 他的聲音在寢宮中迴蕩,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李妃被皇帝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弄得有些驚訝,她微微愣了一下,隨即反應過來,連忙跪地,低頭說道:“臣妾接旨。”
“封為皇後。” 皇帝的聲音堅定而洪亮,在這寢宮中迴蕩,仿佛帶著無盡的威嚴與莊重。這四個字如同重錘敲在每一個人的心上,瞬間讓整個空間都凝固了一般。
李妃聽到這四個字,身體微微一顫,心中湧起一股複雜的情緒,有驚喜,有感動,也有對未來的責任和壓力。她抬起頭,眼中閃爍著淚花,望著皇帝,嘴唇微微顫抖,卻說不出一句話來。她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封號,更是一份沉重的責任,是皇帝對她的信任和期望。
“表哥,我當皇後,大臣們不是不同意嗎?” 李妃抬起頭,眼中帶著一絲憂慮,緩緩開口問道。她的聲音輕柔,卻透露出內心的不安。畢竟她深知朝堂之上對於立她為後的爭議,那些大臣們的反對聲猶在耳邊迴響,她擔心這會給皇帝帶來困擾,也擔心自己無法承擔起由此引發的種種後果。
皇帝聽了李妃的話,臉色微微一沉,眼神中閃過一絲堅定和霸氣。他冷哼一聲,說道:“就封,那個不願意就誅他九族。” 皇帝的話語中充滿了威嚴和決絕,他不容許任何人阻擋他的決定。在他心中,與李妃的感情深厚無比,他堅信李妃是最適合陪伴他一生,母儀天下的人。那些大臣們的反對在他看來,更多的是出於陳舊的觀念和私利的考量,他決心要以強硬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意願和李妃的地位。
李妃聽完皇帝那堅決而又帶著狠厲的話語,心中不禁一顫。她深知皇帝的脾氣,一旦決定了的事情,很難輕易改變。此刻,她也明白,自己再怎麽勸說,恐怕也無濟於事了。皇帝都已經放出了 “那個不願意就誅他九族” 這樣的狠話,可見他對立自己為後的決心有多麽堅定。
李妃微微低下頭,眼神中閃過一絲無奈和憂慮。她知道,皇帝此舉雖然是出於對她的深情和偏愛,但這樣強硬的手段必然會在朝廷中引起軒然大波,甚至可能會引發一些不可預測的後果。然而,作為皇帝的妃子,她又能如何呢?她不能公然違背皇帝的意願,也不忍心看到皇帝因為此事而與大臣們徹底決裂。
在這短暫的沉默中,李妃的內心進行了激烈的掙紮。她一方麵為自己即將成為皇後而感到欣喜和激動,畢竟這是她夢寐以求的地位;另一方麵,她又為皇帝的衝動和朝廷的未來感到擔憂。但最終,她還是選擇了默默答應。
李妃輕輕抬起頭,看著皇帝的眼睛,微微點了點頭,輕聲說道:“臣妾全憑陛下做主。” 她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無奈和順從,但眼神中卻透露出對皇帝的堅定支持和信任。
“皇上,禦膳房準備好午膳了,還請移駕禦膳房。” 禦膳房的太監匆匆趕來,神色恭敬地跪地稟報。他的聲音在安靜的寢宮中響起,打破了皇帝和李妃之間略微凝重的氛圍。
皇帝聽完,微微皺眉,眼神中閃過一絲不悅,但很快又被溫柔所取代。他轉頭看向李妃,輕輕握住她的手,然後對太監說道:“不去,朕今天在皇後這裏。” 他的語氣堅定而又充滿了寵溺,仿佛在向所有人宣告他此刻隻想與李妃共度時光。
皇帝心中想著,他剛剛才決定封李妃為皇後,此刻他更想多陪陪她,與她一起分享這份喜悅和即將麵臨的新旅程。禦膳房的午膳雖然豐盛,但在他心中,都比不上與李妃在一起的片刻溫馨。他要在這個特殊的時刻,讓李妃感受到他對她的全心全意的關注和愛意。
李妃聽到皇帝的話,心中泛起一陣暖流,她微微低下頭,臉上露出一抹羞澀而又幸福的笑容,輕輕靠在皇帝身邊,輕聲說道:“陛下,臣妾多謝陛下厚愛。”
“董太後駕到”,隨著慈寧宮太監那高亢的嗓音響起,打破了這方庭院短暫的寧靜。隻見董太後坐著步攆緩緩而來,那步攆裝飾華麗,彰顯著太後的尊貴身份。還未等步攆完全停下,董太後就迫不及待地開口說道:“哀家聽了李妃在宮裏磨麵好幾次了,這才想起來,過來看看。” 她的語氣中帶著幾分好奇和一絲不易察覺的探究。
此時,皇帝聽聞太後駕到,立刻跪地行禮,神色恭敬而虔誠:“恭迎聖母皇太後,親爸爸萬歲萬歲萬萬歲。” 皇帝的聲音沉穩而洪亮,在這宮院中迴蕩。
董太後說著話的同時,已經穩步走下步攆。她的身姿依舊端莊挺拔,雖然歲月在她的臉上留下了一些痕跡,但那與生俱來的高貴氣質卻絲毫未減。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好奇與審視交織的光芒,仿佛要將這宮中磨麵之事背後的一切都洞察清楚。
“免禮,免禮,哀家來看看磨成的麵是什麽樣的。” 董太後一邊說著,一邊朝著磨盤的方向走去。她的步伐不緊不慢,卻自有一種讓人無法忽視的威嚴。她的目光在周圍掃視了一圈,最後落在了那還在轉動的磨盤以及旁邊放置的麵粉上。
皇帝和李妃站起身來,皇帝微微側身,恭敬地說道:“親爸爸,您怎麽突然對這磨麵感興趣了?” 皇帝的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
董太後全然未將皇帝的詢問放在心上,她邁著沉穩的步伐,徑直走向磨盤旁邊。她微微彎下腰,伸出纖細而保養得宜的手指,輕輕捏起一撮麵粉。她的眼神專注而又銳利,仔細地端詳著手中的麵粉,仿佛在審視一件極其重要的物品。隨後,她將麵粉湊近鼻尖,輕輕聞了聞,那動作優雅而又自然,盡顯皇家的風範。
片刻之後,董太後緩緩開口說道:“這麥子捂了吧,李妃能把這樣的麥子磨成粉當糧食吃,很節儉。皇帝要立你為後,是有原因的。” 她的聲音平靜而沉穩,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她的話語看似在稱讚李妃的節儉,實則暗藏深意。她沒有直接表明自己對立後一事的態度,卻通過對李妃磨麵這一行為的評價,巧妙地將話題引到了立後這件敏感的事情上。
皇帝和李妃聽到董太後的話,心中皆是一緊。皇帝微微皺眉,他試圖從董太後的話語中揣摩出她的真實想法。而李妃則低垂著頭,臉上閃過一絲緊張與期待交織的神情。她知道,董太後在宮廷中的地位舉足輕重,她的意見對於立後之事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此刻,董太後的這番話讓局勢變得更加微妙和複雜,讓人難以捉摸她究竟是支持還是反對皇帝立李妃為後。
李妃小心翼翼地試探著開口說道:“皇後,是要像太後一樣,心懷天下的非凡女子,臣妾恐不可以。” 她的聲音輕柔而帶著一絲謙卑,眼神中流露出對董太後的敬重以及對自己的不自信。李妃深知皇後之位的重要性和責任之重大,她在董太後麵前表現出了應有的謙遜和謹慎,既表達了對皇後這一身份的敬畏,也暗示著自己對自身能力的懷疑。
董太後聽完李妃的話,微微眯起眼睛,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片刻之後,她緩緩說道:“照你這麽說,那得哀家侄女當皇後才合適了。”
皇帝突然開口說道:“朕隻有六個妃子,沒有親爸爸的侄女啊?” 皇帝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疑惑和急切,他試圖通過強調自己後宮的現狀來反駁董太後的暗示。他的眼神緊緊地盯著董太後,希望能從她的表情中看出一些端倪。皇帝深知立後之事關係重大,他不能輕易讓董太後左右自己的決定。
董太後拍去手上的麵粉,臉上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她看著皇帝,緩緩說道:“肯定沒有,哀家侄女是吳王妃啊,怎麽可能在後宮裏。立了她當皇後,你這不是逼著吳王造反嗎。” 董太後的話語中帶著一絲調侃和警告。她以一種輕鬆的方式化解了皇帝的質疑,同時也明確地表達了自己對立後之事的看法。她提醒皇帝,立後不僅僅是後宮之事,還涉及到朝廷的穩定和各方勢力的平衡。如果皇帝一意孤行,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和危機。
董太後滿臉興奮之色,興衝衝地從身旁侍從手中拿出金冊、金寶、金印。她的眼神中閃爍著自豪與期待,仿佛在展示著自己精心打造的傑作。
“皇帝,看這是我新設計的皇後三金。” 董太後的聲音中帶著一絲得意,她將手中的物品一一展示給皇帝看。“你看這金寶上麵我用漢滿迴藏四種文字刻了‘皇後之寶’,這不僅彰顯了皇後的尊貴地位,也體現了我朝對各民族的融合與包容。” 董太後輕輕撫摸著金寶,眼中滿是對自己創意的滿意。
接著,她又拿起金印,說道:“金印上刻‘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和你那個玉璽上的一樣。這象征著皇後同樣肩負著上天賦予的使命,要與皇帝一起治理天下,為百姓謀福祉。” 董太後將金印舉到皇帝麵前,讓他仔細觀看上麵的刻字。
最後,董太後放下金印,拿起金冊,說道:“這金冊皇帝就找人再刻吧,照著聖旨刻就行。這樣既能確保內容的準確性,又能體現出皇後的冊封是經過深思熟慮和鄭重其事的。” 董太後將金冊遞給皇帝,期待著他的迴應。
皇帝看著董太後手中的皇後三金,心中既驚訝又感動。他沒想到董太後對立後之事如此上心,還親自設計了這精美的皇後三金。皇帝接過金冊、金寶和金印,仔細端詳著上麵的刻字和圖案,心中對董太後的敬意油然而生。他知道,董太後的舉動不僅是對立後之事的支持,更是對他作為皇帝的一種鼓勵和鞭策。
“親爸爸真是厲害,這皇後三寶,頂戴花翎,朕的四季龍袍,還有那圓明園都是親爸爸設計的。” 皇帝的話語中滿是欽佩與讚歎。
董太後聽完皇帝的誇讚,神色淡然地擺擺手,將話題轉向了更為日常的方麵,說道:“皇後宮裏做午飯了嗎?” 她的語氣平和,仿佛剛剛的榮耀與讚美都如過眼雲煙,此刻她關心的隻是一頓普通的午飯。
李妃趕緊迴答:“做了,現在可以去用膳了。” 李妃的聲音清脆而恭敬,她微微垂首,盡顯謙卑之態。在董太後麵前,她始終保持著謹慎與敬畏,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皇帝接著說道:“親爸爸咱們一起吧。” 皇帝的話語中充滿了期待,他希望能與董太後一起用餐,共享這片刻的寧靜與溫馨。皇帝深知董太後在宮廷中的重要地位,他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董太後的敬重與孝順。
董太後微微點頭,說道:“好,吃飯。”
三人緩緩落座以後,隻見桌上擺放著簡單卻不失精致的菜肴,兩葷三素搭配得宜,一旁還有一盤熱氣騰騰的饅頭。皇帝率先拿起一個饅頭,輕輕咬了一口。刹那間,舌尖傳來一陣強烈的辛辣之感,那味道極為不適,仿佛有一團火在口中燃燒。皇帝眉頭緊皺,趕緊將口中的饅頭吐了出來,麵露驚訝之色,隨即問道:“這饅頭怎麽是辣的?” 他的聲音中帶著疑惑和一絲不滿,畢竟在宮廷之中,飲食一向講究,這樣奇怪的味道實屬罕見。
董太後看著皇帝的樣子,微微皺眉,隨後也拿起一個饅頭,放入口中咬了一口,慢慢地咀嚼著。她的表情略顯凝重,片刻後說道:“這是麥子捂了,才會有這種味道。” 董太後咽下口中的饅頭後,又緩緩說道:“這還是好麥子,農戶們春天吃的,比這更難以下咽。” 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感慨和對民間疾苦的了解。
李妃輕輕開口說道:“在河南,這種麥子喂牲口,牲口都不吃,陛下覺得那吃也很正常。” 李妃的話語中帶著一絲無奈和對民間現實的感慨。她深知皇帝生活在宮廷之中,對於民間的疾苦了解甚少,而這種麥子在河南等地被視為連牲口都嫌棄的劣質糧食,可皇帝卻從未經曆過這樣的情況。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話語,能讓皇帝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民間百姓生活的艱難。
皇帝聽完李妃的話後,微微一愣,他的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片刻之後,他緩緩撿起自己剛剛吐掉的那一口饅頭,緊緊地盯著手中那已經被咬過的饅頭,仿佛在做一個艱難的決定。
然後,他深吸一口氣,將饅頭放進嘴裏,強忍著那辛辣的感覺,努力地咀嚼著。他的眉頭緊皺,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但他依然堅持著,最終咽了下去。咽下之後,皇帝緩緩說道:“牲口不吃的,皇帝吃。” 他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帶著一種決然的態度。
“朕吃了這饅頭,現在知道了,改善民生,比抵禦外敵更加緊迫。” 皇帝的聲音低沉而堅定,在這略顯安靜的氛圍中緩緩響起,仿佛帶著一種沉甸甸的使命感。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前所未有的凝重與決心,那剛剛經曆的辛辣滋味似乎還在舌尖縈繞,卻已化作了內心深處對百姓疾苦的深刻體悟。
此刻的皇帝,不再僅僅是那個高高在上、運籌帷幄於朝堂之上的統治者,更是一個對民間生活的艱辛有了切身體會的人。這一口辣饅頭,如同一個無聲的警鍾,敲醒了他一直以來對於民生問題或許有些忽視的認知。他深知,國家的根基在於百姓,隻有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才能真正的繁榮昌盛。
抵禦外敵的威脅一直是關注的重點,無數的精力和資源都投入到了邊疆的防禦和戰事的籌備中。然而,此刻皇帝卻清晰地認識到,即便在邊境築起了堅固的防線,若國內百姓仍在貧困與苦難中掙紮,那國家的繁榮也隻是空中樓閣,不堪一擊。
“陛下說的對呀,如果百姓,每天能吃上一盤白菜蘿卜,幾碗稀粥,天下就太平了。” 李妃輕聲說道,她的眼神中透著對皇帝話語的認同和對百姓生活的關切。她一邊說著,手中仍不停歇,拿起筷子,夾起一片白菜,輕輕地放入皇帝的碗中。
皇帝眉頭微皺,叫來貼身太監,神色認真地問道:“朕每日開支多少銀子呢?” 他的目光緊緊盯著太監,似乎想要從太監的迴答中探尋出一些什麽。
太監微微躬身,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迴答道:“每日早膳三個雞蛋,計五十兩;午膳牛羊豬肉,瓜果蔬菜,家禽,計兩千兩;晚膳茶點奶酪,茶葉,計八百兩……” 太監一項項詳細地說著,聲音平穩卻又帶著一絲小心翼翼。
隨著太監的敘述,皇帝的臉色越發凝重起來。他心中暗自思忖,自己每日的飲食開支竟如此之高,而百姓卻可能連一盤白菜蘿卜、幾碗稀粥都難以保證。
李妃在旁邊靜靜地聽著太監的稟報,原本平靜的麵容上漸漸浮現出一絲疑惑。當聽到 “每日早膳三個雞蛋,計五十兩” 時,她再也忍不住,發出了質疑:“三個雞蛋,五十兩?” 她的聲音不大,卻帶著明顯的驚訝和不解。
李妃的目光從太監身上轉向皇帝,眼神中充滿了詢問和思索。在她的認知中,雞蛋是再尋常不過的食物,即使在宮廷中,其價值也不應如此高昂。她深知宮廷的開支龐大,但這看似離譜的雞蛋價格還是讓她感到震驚。
董太後,吃完手裏的饅頭說道:“外麵的雞蛋,一兩銀子可以買八百多個,運到宮裏禦膳房,挑挑揀揀,八千個裏麵挑不出一個來。雖然過於浪費,但也是哀家早年定下的。”
董太後緩緩吃完手裏的饅頭,輕輕拍了拍手,神色平靜地說道:“外麵的雞蛋,一兩銀子可以買八百多個,運到宮裏禦膳房,挑挑揀揀,八千個裏麵挑不出一個來。雖然過於浪費,但也是哀家早年定下的。” 她的語氣中帶著一絲淡淡的無奈,似乎也意識到這種做法的不妥,但又有著一種難以改變的堅持。
皇帝和李妃聽了,都不禁微微一愣。皇帝麵露沉思之色,他深知董太後在宮廷中地位尊崇,她早年定下的規矩自然有其當時的考量。然而,如今時代變遷,國家麵臨著諸多問題,如此巨大的浪費實在讓人心疼。他輕聲說道:“親爸爸,如今國家形勢不同以往,百姓生活仍有諸多困苦。這雞蛋的挑選之法,是否可以適當調整,既能保證宮廷用度的質量,又不至於如此浪費呢?”
李妃也在一旁小心翼翼地附和道:“太後,陛下所言極是。節省一些不必要的開支,或許可以為百姓做更多的事情。而且,適當改變挑選標準,也未必會影響到宮廷的飲食質量呀。”
董太後微微皺眉,她沉默了片刻,似乎在思考著皇帝和李妃的話。過了一會兒,她緩緩說道:“皇帝心係百姓,這是好事。但宮廷規矩傳承已久,貿然更改恐會引起諸多麻煩。不過,此事也確需重新審視。這樣吧,皇帝可命人仔細調研一番,看看是否有更為妥善的辦法,既能保證宮廷的體麵,又能減少浪費。”
皇帝聽了,連忙點頭應道:“多謝親爸爸理解,兒臣定會妥善處理此事。”
皇帝強忍著口中那難受的滋味吃完了這頓飯,那辛辣的感覺仿佛還在口腔中肆意蔓延,讓他著實不好受。然而,正是這頓飯,讓他深刻地意識到了許多問題,心中也有了明確的方向。
他當即下令,讓侍從把這特殊的饅頭給嬪妃們都送去,說道:“讓她們都嚐嚐。” 皇帝的眼神中帶著一絲堅定和期待,他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後宮的嬪妃們也能體會到民間的疾苦,明白百姓生活的不易。
不一會兒,饅頭陸續被送到了各個嬪妃的住處。皇帝則一個個地親自去查看,他要親眼看看嬪妃們的反應。隻見那些養尊處優的嬪妃們,大多在咬了一口饅頭後,都露出了難以下咽的表情,一個個的還真都吃不了。有的嬪妃皺著眉頭,輕輕將饅頭放下,眼中滿是嫌棄;有的則直接抱怨起來,不明白為何要讓她們吃這樣奇怪味道的饅頭。
皇帝靜靜地坐在南書房中,目光落在麵前的茶水上,若有所思。片刻後,他緩緩說道:“以後不用弄茶葉了,燒開了給朕弄上來就行,每天隻早上燒一壺就行了,中間涼了不要再熱。”
到了吃午膳的時候,皇帝看著一桌子豐盛的飯菜,微微皺眉。隨後,他堅定地說道:“以後每天朕就兩道菜,一碗燒豆腐,一盤子白菜蘿卜就行了。” 他的話語簡潔明了,沒有絲毫的猶豫。
立冬時節,寒意漸濃,但宮廷之中卻洋溢著一片熱烈而莊重的氛圍。這一天,陽光灑在金碧輝煌的宮殿上,熠熠生輝,仿佛也在為這即將到來的重大時刻增添光彩。
封後大典在眾人的期待中正式拉開帷幕。宮廷內外,彩旗飄揚,紅毯鋪地,宮女太監們穿梭忙碌,井然有序地準備著各項儀式。朝中大臣們身著朝服,整齊排列,神色莊重而期待。後宮的嬪妃們更是心潮澎湃,她們都在暗自猜測著究竟是誰能有幸登上皇後之位,成為這後宮之主。
隨著悠揚的禮樂聲響起,皇帝身著華麗的龍袍,氣宇軒昂地步入大典現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威嚴。在他的身後,是眾多侍從和禮儀官員,簇擁著他走向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寶座。
大典儀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各項禮儀繁瑣而莊重,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皇家的威嚴和尊貴。終於,到了最為關鍵的時刻,皇帝站起身來,聲音洪亮地宣布:“今冊封李妃為皇後,望其今後母儀天下,協理後宮,與朕共同守護江山社稷,造福百姓。”
這一刻,全場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李妃身上。隻見李妃身著一襲華麗的鳳袍,頭戴璀璨的鳳冠,麵容端莊秀麗,眼神中閃爍著激動與喜悅的光芒。她緩緩走上前,向皇帝行禮謝恩,然後在眾人的矚目中,正式接過了皇後的金冊、金寶和金印。
台下文官再不同意,但五派主要力量,三派有力的勢力站隊李妃,隻能慶賀封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