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引蛇出洞
戲精皇後:她手握空間狂撩安王! 作者:薄荷很甜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無不勝的譚關老將李國公被炎國元帥夏侯儀當胸一箭自馬上射下,副將武智勝臨危受命,接替李國公領軍之職,率領殘餘兵力退守湖城。
此戰過後,炎國士氣高漲,對湖城已是虎視眈眈。
戰事失利的消息終究沒有瞞住多久,京城一瞬間陷入了愁雲慘霧中。
然李國公重傷的消息,最開心的就是太子了。
為了拉攏武家,他不惜犧牲自己最愛的寵姬雪姬,將她送到了武朗寧的床上。
是的,那日被丟在屋脊上的雪姬最後是皇貴妃派人救了下來,使計將人重新送迴了太子府中,無論她如何哀哭求饒,皇貴妃和太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將她當做可交換的籌碼送了出去。
若是貴妃和太子知道,雪姬的遭遇早已經被人從盛京傳到了博邑侯府中,不知是作何感想?
江欣月忍著困意放下密報,上麵寫著端王近日舉動,不由地冷笑出聲。
皇帝這幾個兒子,傻的傻的徹底,背地裏還藏著一隻陰險的豺狼,伺機而動,連老爹的性命也不放過。
陰雲沉沉,風雨欲來。
早朝上一班朝臣,對李國公戰敗一事各分兩派,吵得不可開交,更有人拿譚關謠傳李國公包庇手下部將,拿邊境百姓人頭冒領軍功一事放到早朝說事,說李國公如何隻手遮天,在譚關為所欲為攪得民怨沸騰。
拿此事搬上台麵說事的應是官場愣頭青,該知道李國公的功績是皇帝賜的,如果這個冒領軍功,殺害無辜百姓的事情被證實,聖上的麵子往哪裏擱?強硬專橫的太後又會如何處置?
除了個別頭鐵的禦史跟風踩踏,無人敢搭這一茬。
皇帝聽完後倒是沒有什麽表情,隻是淡淡發了話。
“太子,就此事,你有何看法?”
能被父皇再次看重,欽點自己在朝堂上暢抒己見,備受冷落、剝奪政權已久的太子熱淚盈眶,受寵若驚:“父皇,炎國早年對大周俯首聽命是真,挖空心思對大周討好上朝貢,突然翻臉未免事出有因,兒臣以為這些百姓謠傳並非空穴來風,真得好好查清楚事情源頭。而且這次炎國十萬大軍來襲,李國公不僅沒有預查先機,等事情發生時把心腹部將推出去擋刀,自己想著棄城而逃,若非武定侯英明神武,譚關內三大城估計也早落入了炎國手中。”
吳崢等大臣瞧著太子麵龐漲紅,絮絮叨叨說了半天也沒說到重點,還把對李國公府的敵意顯露無疑擺在了明麵上,心下不由歎息,果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也不想想皇帝如今要聽的是解決之策,而不是指責誰的不是。
太子見皇帝絲毫不為所動,反而容色愈發冷肅,心下顫顫,不知道哪裏說的不對。
“端王,你呢?”皇帝冷冷道。
眾人目光微凜,紛紛投向往日裏這個不顯山露水沒存在感的親王,俱是豎起耳朵,想聽聽這位皇子還能有什麽高見?
“父皇,武定侯這次能在危機四伏之際當機立斷放棄譚關退守湖城,並在譚關設下重重陷阱埋伏重擊敵軍以少勝多,為援軍和南海海軍贏得十日戰機,雖敗猶勝!兒臣以為,若是再調派一隊援兵圍魏救趙,解決炎國先鋒圍湖城之患,讓武定侯等人有喘息之機,重新奪下譚關,甚至是剿滅侵略譚關的炎軍,也不在話下!”
他說的震耳發聵,不少臣子點頭附和,其中早有武將等不及地站出來請旨前往救援譚關。
已賦閑在家的黃恩石當先,以他為首的一列武將十分讚同端王的想法,義憤填膺地跪在殿中請旨出戰。
“哦,那你又如何看待楚國同時進攻西關的舉動?”皇帝的語聲溫和,可見已經讚同了端王魏玄宜之前的說辭,眼中甚為欣賞。
而他這一舉動令太子麵色更是難看。
端王低垂眼眸,無比恭順,但眼底閃過的陰毒之色叫人心驚,“楚國強弩之末,不過是想跟著炎國撿便宜罷了,西關有鎮北侯坐鎮不足為懼,隻要武定侯和安王叔兩方合力擊退炎國,楚人隻會如喪家犬夾著尾巴轉身逃走不敢戀戰。
兒臣隻想到一事,心中憂慮,武定侯雖然將才難得,但還難以服眾,未免軍心浮動造成不可逆的後果,若有身份貴重之人從中調停,應是事半功倍,如今安王叔在南海分身乏術,兒臣認為太子哥哥仁厚之名廣為人傳頌,如果這次太子哥哥能親征前往為武定侯壓陣,一定能凱旋而歸。”
位列文臣之中,以吳崢為首的臣子紛紛震驚盯著立在大殿中央的俊朗青年,一時間竟然摸不準此人想幹什麽?
他心下思緒百轉,立時有了頭緒,隨即不動聲色朝戶部尚書使了個眼色。
皇城城內,但凡有些根底之人,無人不知,西關和南海的幾次禍亂造成的糧草告急已有好些時日,這時候若是再接連調派兵力,糧草必定先要跟上。
而按照往年慣例,這主意一旦由誰起了頭,後邊一切事宜都會由此人全權負責。
無論南海、西關還是譚關哪一方出了事,到時候都得由太子背著大責,而端王不僅安然無事,還能撿著撈大便宜。
這位端王可不能小覷啊,竟然也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野心家,連太子都敢算計,還算計的如此堂堂正正,叫人無可反駁。
更讓人鬱結氣悶的是,太子竟然十分高興這位皇弟的‘助攻’,趕緊跪地請命決不辱使命,氣得底下還對太子抱有幻想的幾個大臣直接翻了白眼。
盡管吳崢聯合幾位大臣權衡利弊上奏此事弊端,戶部尚書如何哭窮說著不妥,皇帝似乎對端王的提議十分動容,早朝一散,就召了太子、端王和幾位相關大臣去了禦書房商議具體事宜。
早朝的消息震動京城,從未出過京城的太子居然要禦駕親征去譚關為李國公助威,有振臂歡唿祈禱凱旋的,也有憂慮害怕坐臥不安的。
更多的是隔岸觀火看熱鬧。
聽著蕭無義從朝堂帶迴來的消息,江欣月一眼道破玄機:“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蕭無義也是肯定點頭。
江欣月點了點桌上密報:“那個石道長不可盡信,如今最能親近皇上的除了金吾衛也隻有他了,並不是我不信王爺用人的眼光,隻是人心難測,端王能做到這一步,一定是有了八成把握。”
此戰過後,炎國士氣高漲,對湖城已是虎視眈眈。
戰事失利的消息終究沒有瞞住多久,京城一瞬間陷入了愁雲慘霧中。
然李國公重傷的消息,最開心的就是太子了。
為了拉攏武家,他不惜犧牲自己最愛的寵姬雪姬,將她送到了武朗寧的床上。
是的,那日被丟在屋脊上的雪姬最後是皇貴妃派人救了下來,使計將人重新送迴了太子府中,無論她如何哀哭求饒,皇貴妃和太子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將她當做可交換的籌碼送了出去。
若是貴妃和太子知道,雪姬的遭遇早已經被人從盛京傳到了博邑侯府中,不知是作何感想?
江欣月忍著困意放下密報,上麵寫著端王近日舉動,不由地冷笑出聲。
皇帝這幾個兒子,傻的傻的徹底,背地裏還藏著一隻陰險的豺狼,伺機而動,連老爹的性命也不放過。
陰雲沉沉,風雨欲來。
早朝上一班朝臣,對李國公戰敗一事各分兩派,吵得不可開交,更有人拿譚關謠傳李國公包庇手下部將,拿邊境百姓人頭冒領軍功一事放到早朝說事,說李國公如何隻手遮天,在譚關為所欲為攪得民怨沸騰。
拿此事搬上台麵說事的應是官場愣頭青,該知道李國公的功績是皇帝賜的,如果這個冒領軍功,殺害無辜百姓的事情被證實,聖上的麵子往哪裏擱?強硬專橫的太後又會如何處置?
除了個別頭鐵的禦史跟風踩踏,無人敢搭這一茬。
皇帝聽完後倒是沒有什麽表情,隻是淡淡發了話。
“太子,就此事,你有何看法?”
能被父皇再次看重,欽點自己在朝堂上暢抒己見,備受冷落、剝奪政權已久的太子熱淚盈眶,受寵若驚:“父皇,炎國早年對大周俯首聽命是真,挖空心思對大周討好上朝貢,突然翻臉未免事出有因,兒臣以為這些百姓謠傳並非空穴來風,真得好好查清楚事情源頭。而且這次炎國十萬大軍來襲,李國公不僅沒有預查先機,等事情發生時把心腹部將推出去擋刀,自己想著棄城而逃,若非武定侯英明神武,譚關內三大城估計也早落入了炎國手中。”
吳崢等大臣瞧著太子麵龐漲紅,絮絮叨叨說了半天也沒說到重點,還把對李國公府的敵意顯露無疑擺在了明麵上,心下不由歎息,果真是爛泥扶不上牆。
也不想想皇帝如今要聽的是解決之策,而不是指責誰的不是。
太子見皇帝絲毫不為所動,反而容色愈發冷肅,心下顫顫,不知道哪裏說的不對。
“端王,你呢?”皇帝冷冷道。
眾人目光微凜,紛紛投向往日裏這個不顯山露水沒存在感的親王,俱是豎起耳朵,想聽聽這位皇子還能有什麽高見?
“父皇,武定侯這次能在危機四伏之際當機立斷放棄譚關退守湖城,並在譚關設下重重陷阱埋伏重擊敵軍以少勝多,為援軍和南海海軍贏得十日戰機,雖敗猶勝!兒臣以為,若是再調派一隊援兵圍魏救趙,解決炎國先鋒圍湖城之患,讓武定侯等人有喘息之機,重新奪下譚關,甚至是剿滅侵略譚關的炎軍,也不在話下!”
他說的震耳發聵,不少臣子點頭附和,其中早有武將等不及地站出來請旨前往救援譚關。
已賦閑在家的黃恩石當先,以他為首的一列武將十分讚同端王的想法,義憤填膺地跪在殿中請旨出戰。
“哦,那你又如何看待楚國同時進攻西關的舉動?”皇帝的語聲溫和,可見已經讚同了端王魏玄宜之前的說辭,眼中甚為欣賞。
而他這一舉動令太子麵色更是難看。
端王低垂眼眸,無比恭順,但眼底閃過的陰毒之色叫人心驚,“楚國強弩之末,不過是想跟著炎國撿便宜罷了,西關有鎮北侯坐鎮不足為懼,隻要武定侯和安王叔兩方合力擊退炎國,楚人隻會如喪家犬夾著尾巴轉身逃走不敢戀戰。
兒臣隻想到一事,心中憂慮,武定侯雖然將才難得,但還難以服眾,未免軍心浮動造成不可逆的後果,若有身份貴重之人從中調停,應是事半功倍,如今安王叔在南海分身乏術,兒臣認為太子哥哥仁厚之名廣為人傳頌,如果這次太子哥哥能親征前往為武定侯壓陣,一定能凱旋而歸。”
位列文臣之中,以吳崢為首的臣子紛紛震驚盯著立在大殿中央的俊朗青年,一時間竟然摸不準此人想幹什麽?
他心下思緒百轉,立時有了頭緒,隨即不動聲色朝戶部尚書使了個眼色。
皇城城內,但凡有些根底之人,無人不知,西關和南海的幾次禍亂造成的糧草告急已有好些時日,這時候若是再接連調派兵力,糧草必定先要跟上。
而按照往年慣例,這主意一旦由誰起了頭,後邊一切事宜都會由此人全權負責。
無論南海、西關還是譚關哪一方出了事,到時候都得由太子背著大責,而端王不僅安然無事,還能撿著撈大便宜。
這位端王可不能小覷啊,竟然也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野心家,連太子都敢算計,還算計的如此堂堂正正,叫人無可反駁。
更讓人鬱結氣悶的是,太子竟然十分高興這位皇弟的‘助攻’,趕緊跪地請命決不辱使命,氣得底下還對太子抱有幻想的幾個大臣直接翻了白眼。
盡管吳崢聯合幾位大臣權衡利弊上奏此事弊端,戶部尚書如何哭窮說著不妥,皇帝似乎對端王的提議十分動容,早朝一散,就召了太子、端王和幾位相關大臣去了禦書房商議具體事宜。
早朝的消息震動京城,從未出過京城的太子居然要禦駕親征去譚關為李國公助威,有振臂歡唿祈禱凱旋的,也有憂慮害怕坐臥不安的。
更多的是隔岸觀火看熱鬧。
聽著蕭無義從朝堂帶迴來的消息,江欣月一眼道破玄機:“調虎離山。”
“調虎離山!”蕭無義也是肯定點頭。
江欣月點了點桌上密報:“那個石道長不可盡信,如今最能親近皇上的除了金吾衛也隻有他了,並不是我不信王爺用人的眼光,隻是人心難測,端王能做到這一步,一定是有了八成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