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突然
穿成富察貴人:一手帶妹一手帶娃 作者:放羊的小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此話一出,不僅佳瑜大驚,滿屋嬪妃也都是十分的驚訝,隻有皇後緩緩起身,朝著內室跪下。
眾人迴過神來的時候已經跪在了地上,拿著帕子擦拭眼角,嘴裏還不忘哭出聲來。
【什麽情況!這麽突然!!!】
【病重到去世就這麽一小會兒???】
【我還以為能看侍疾+皇帝最後在太後麵前說話那一part呢……】
【分鏡頭!!!!!分鏡頭!!!!!!!】
有人已經手快地打賞了兩個禮炮,還有不少人跟了幾個小禮物。
雖說這些禮物的積分不算太多,但佳瑜也好奇發生了什麽,順勢就打開了分鏡頭,放在了太後所在的內室。
佳瑜一邊掩麵哭著,一邊看著皇帝坐在太後身邊。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臉上既不是悲傷,也不是惆悵或者失望,而是濃濃的憤怒。
竹息跪在一旁,還有兩個小宮女跪在不遠處,瑟瑟發抖。
蘇培盛則是守在門口,此時也是躬著身子,大氣都不敢出。
“請皇上遵從太後娘娘遺願!”
屋子裏靜默了良久,才聽到竹息開口。
這句話一出,皇帝的怒氣更甚,若非顧念太後遺體,隻怕就要摔東西了。
“朕自有打算,姑姑不必操心。”
“皇上,”竹息抬起頭來,略顯蒼老的麵孔上滿是哀戚,“太後娘娘已經去了,她臨走前隻有這麽一點兒心願,皇上就不能滿足她嗎?”
“竹息姑姑!”皇帝的語氣中已經暗含了警告,“太後和朕說的話,不過是臨走時的糊塗之言,豈能當真!”
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竹息若是此時能夠識趣,順著皇帝的意思說下去,說不定這件事情就過去了。
可竹息不願退讓,她一心就是要幫太後實現遺願。
“皇上,太後養病的時候數次提及此事,可見是太後娘娘心中的執念。皇上一向以仁孝治天下,怎能棄太後遺願於不顧呢!”
皇帝猛地起身,“竹息!你放肆!”
竹息深深叩了一個頭,“奴婢不敢求皇上原諒,隻要皇上願意讓太後了無心願的離去,奴婢願意自裁,去地下繼續伺候太後娘娘!”
一旁跪著的兩個宮女恨不得捂上耳朵,她們雖然沒聽到太後的遺願,可如今看來,她們也很難保住性命了。
她們一遍深深低著頭降低存在感,一邊在心裏祈求二人不要再提及別的事了。
屋子裏一時安靜下來,隻有皇帝的唿吸聲有些粗重。
良久,他深深唿出一口氣,“皇額娘的意思朕明白,但皇後之惡罄竹難書,朕不會原宥。”
竹息抬頭,正要說什麽,就聽皇帝繼續說道。
“寧常在性子尚可,朕不會為難她,若是她能生下皇子,也是烏拉那拉氏的依靠。”
竹息張了張嘴,到底是沒再說什麽。
皇帝看著太後的麵容,那是他的生母,他一輩子的執念。
末了,皇帝終於要往外走時,竹息輕聲喊道,“還請皇上照拂寧常在,若能得一皇子,想必太後娘娘泉下有知,也會安心的。”
皇帝腳步一頓,什麽話都沒說,徑直走了出去。
七月初三,孝恭仁太後駕崩,皇帝大怮,輟朝三日。
壽康宮侍女竹息及其餘三人自裁殉主,皇帝讚其忠心,命人好生安葬了。
在太後駕崩後,皇帝悲慟異常,意要為太後守孝三年。
群臣上奏,勸皇帝化月為日,守孝一月。
皇帝痛斥了上奏的大臣,不願如此。可迫於整個朝堂大半人都上奏祈求皇帝縮短守孝的時間,最後他隻能讓步。
最後,皇帝取了一個折中的法子,令全國素一月,宗室戴孝三月。
而皇帝自己並整個後宮則是為太後守孝九個月。
這下子整個後宮四處掛白,各處都變成了白色的海洋。
佳瑜和敬貴妃忙得腳不沾地,內務府也是人人連軸轉,隻求沒有一處礙到皇帝的眼。
太後去得突然,內務府雖說因為太後身子不好,一直有所準備,可也不夠立刻做出所有需要的東西來。
隻能各處加人手,沒有一刻歇息的時候。
梁多瑞愁眉苦臉地和佳瑜訴苦,“娘娘,咱們實在是趕不出來了,太後娘娘停靈的地方倒是準備得夠快,可馬上就要給太後娘娘守靈了,這宗室裏頭的人進來也得準備東西,各處都要更換擺件,用具也要換上素淨的,實在是忙不來啊!”
佳瑜也早早就開始想這個問題,如今正好吩咐下去。
“叫各宮的小太監都去內務府幫忙跑腿,留一兩個在身邊伺候就是了。宮女們就趕緊給自己宮裏裁製衣裳,內務府隻管將白布和針線送去,這就能省出一截時間來,專門給宗室進宮來的人準備。”
“皇上如今心情不好,事關皇上和太後顏麵的地方 一定要好生準備,凡是宮裏頭的都可以暫放,有不高興的就叫她來本宮這裏。”
梁多瑞被她這麽一說也明白了,其實他隱約也能想到這樣做最合適,但事關後宮各處的主子,他不敢這樣做主。
“奴才明白了,各處替換擺件和用具之事是否可以暫放,由各宮的人自行領取,若是有不夠用的,隻能請小主們稍等些時候了。”
“正是這樣,先把要緊的事做好,這些個無傷大雅的事,等忙過去了,本宮再叫人多賞些東西補償她們吧。”
“嗻!”
有了佳瑜這樣的吩咐,內務府理清了輕重緩急,果斷放下一些個無關緊要的事,一心準備太後那邊需要的東西。
這樣下來,皇帝所見之處都準備得極好,宗室裏頭的人也隻覺得宮裏的人手腳就是快,這麽短的時間就收拾妥當了。
可後宮裏頭就有人頗有微詞,內務府隻顧著前頭,這些日子她們用膳的時候都要自己宮裏的人去提膳不說,連報上去的用具都不一定能送過來。
一向習慣了內務府伺候的人哪裏經得起這個,若非還在太後孝期內,少不得有人要鬧起來。
隻不過是如今太後剛崩逝,皇帝心情不好,沒人敢觸黴頭罷了。
眾人迴過神來的時候已經跪在了地上,拿著帕子擦拭眼角,嘴裏還不忘哭出聲來。
【什麽情況!這麽突然!!!】
【病重到去世就這麽一小會兒???】
【我還以為能看侍疾+皇帝最後在太後麵前說話那一part呢……】
【分鏡頭!!!!!分鏡頭!!!!!!!】
有人已經手快地打賞了兩個禮炮,還有不少人跟了幾個小禮物。
雖說這些禮物的積分不算太多,但佳瑜也好奇發生了什麽,順勢就打開了分鏡頭,放在了太後所在的內室。
佳瑜一邊掩麵哭著,一邊看著皇帝坐在太後身邊。
出乎意料的是,皇帝臉上既不是悲傷,也不是惆悵或者失望,而是濃濃的憤怒。
竹息跪在一旁,還有兩個小宮女跪在不遠處,瑟瑟發抖。
蘇培盛則是守在門口,此時也是躬著身子,大氣都不敢出。
“請皇上遵從太後娘娘遺願!”
屋子裏靜默了良久,才聽到竹息開口。
這句話一出,皇帝的怒氣更甚,若非顧念太後遺體,隻怕就要摔東西了。
“朕自有打算,姑姑不必操心。”
“皇上,”竹息抬起頭來,略顯蒼老的麵孔上滿是哀戚,“太後娘娘已經去了,她臨走前隻有這麽一點兒心願,皇上就不能滿足她嗎?”
“竹息姑姑!”皇帝的語氣中已經暗含了警告,“太後和朕說的話,不過是臨走時的糊塗之言,豈能當真!”
皇帝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竹息若是此時能夠識趣,順著皇帝的意思說下去,說不定這件事情就過去了。
可竹息不願退讓,她一心就是要幫太後實現遺願。
“皇上,太後養病的時候數次提及此事,可見是太後娘娘心中的執念。皇上一向以仁孝治天下,怎能棄太後遺願於不顧呢!”
皇帝猛地起身,“竹息!你放肆!”
竹息深深叩了一個頭,“奴婢不敢求皇上原諒,隻要皇上願意讓太後了無心願的離去,奴婢願意自裁,去地下繼續伺候太後娘娘!”
一旁跪著的兩個宮女恨不得捂上耳朵,她們雖然沒聽到太後的遺願,可如今看來,她們也很難保住性命了。
她們一遍深深低著頭降低存在感,一邊在心裏祈求二人不要再提及別的事了。
屋子裏一時安靜下來,隻有皇帝的唿吸聲有些粗重。
良久,他深深唿出一口氣,“皇額娘的意思朕明白,但皇後之惡罄竹難書,朕不會原宥。”
竹息抬頭,正要說什麽,就聽皇帝繼續說道。
“寧常在性子尚可,朕不會為難她,若是她能生下皇子,也是烏拉那拉氏的依靠。”
竹息張了張嘴,到底是沒再說什麽。
皇帝看著太後的麵容,那是他的生母,他一輩子的執念。
末了,皇帝終於要往外走時,竹息輕聲喊道,“還請皇上照拂寧常在,若能得一皇子,想必太後娘娘泉下有知,也會安心的。”
皇帝腳步一頓,什麽話都沒說,徑直走了出去。
七月初三,孝恭仁太後駕崩,皇帝大怮,輟朝三日。
壽康宮侍女竹息及其餘三人自裁殉主,皇帝讚其忠心,命人好生安葬了。
在太後駕崩後,皇帝悲慟異常,意要為太後守孝三年。
群臣上奏,勸皇帝化月為日,守孝一月。
皇帝痛斥了上奏的大臣,不願如此。可迫於整個朝堂大半人都上奏祈求皇帝縮短守孝的時間,最後他隻能讓步。
最後,皇帝取了一個折中的法子,令全國素一月,宗室戴孝三月。
而皇帝自己並整個後宮則是為太後守孝九個月。
這下子整個後宮四處掛白,各處都變成了白色的海洋。
佳瑜和敬貴妃忙得腳不沾地,內務府也是人人連軸轉,隻求沒有一處礙到皇帝的眼。
太後去得突然,內務府雖說因為太後身子不好,一直有所準備,可也不夠立刻做出所有需要的東西來。
隻能各處加人手,沒有一刻歇息的時候。
梁多瑞愁眉苦臉地和佳瑜訴苦,“娘娘,咱們實在是趕不出來了,太後娘娘停靈的地方倒是準備得夠快,可馬上就要給太後娘娘守靈了,這宗室裏頭的人進來也得準備東西,各處都要更換擺件,用具也要換上素淨的,實在是忙不來啊!”
佳瑜也早早就開始想這個問題,如今正好吩咐下去。
“叫各宮的小太監都去內務府幫忙跑腿,留一兩個在身邊伺候就是了。宮女們就趕緊給自己宮裏裁製衣裳,內務府隻管將白布和針線送去,這就能省出一截時間來,專門給宗室進宮來的人準備。”
“皇上如今心情不好,事關皇上和太後顏麵的地方 一定要好生準備,凡是宮裏頭的都可以暫放,有不高興的就叫她來本宮這裏。”
梁多瑞被她這麽一說也明白了,其實他隱約也能想到這樣做最合適,但事關後宮各處的主子,他不敢這樣做主。
“奴才明白了,各處替換擺件和用具之事是否可以暫放,由各宮的人自行領取,若是有不夠用的,隻能請小主們稍等些時候了。”
“正是這樣,先把要緊的事做好,這些個無傷大雅的事,等忙過去了,本宮再叫人多賞些東西補償她們吧。”
“嗻!”
有了佳瑜這樣的吩咐,內務府理清了輕重緩急,果斷放下一些個無關緊要的事,一心準備太後那邊需要的東西。
這樣下來,皇帝所見之處都準備得極好,宗室裏頭的人也隻覺得宮裏的人手腳就是快,這麽短的時間就收拾妥當了。
可後宮裏頭就有人頗有微詞,內務府隻顧著前頭,這些日子她們用膳的時候都要自己宮裏的人去提膳不說,連報上去的用具都不一定能送過來。
一向習慣了內務府伺候的人哪裏經得起這個,若非還在太後孝期內,少不得有人要鬧起來。
隻不過是如今太後剛崩逝,皇帝心情不好,沒人敢觸黴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