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下午,程自強與趙富貴在棲鳳閣的小單間裏,整整喝掉了六紮啤酒。他倆誰都沒代沒賴,人均三紮二十七瓶。
初時趙富貴的意識還較為清醒,在程自強向他簡單地介紹過葉倩文後,他一邊捏著啤酒瓶與程自強喝著酒,一邊隨意地了解倆人四年的大學生活和畢業後的工作去向。
程自強一邊陪葉倩文吃著飯,一邊陪趙富貴喝著酒,同時把西北礦業學院的情況和他與葉倩文上學的情況,向趙富貴作了簡要介紹。
西北礦業學院是隸屬煤炭部管理的煤炭主體專業高等院校,麵向全國招生,主要為全國煤炭企業、地質勘探、煤田地質設計、科研院所等單位和機構培養本科層次人才。
程自強和葉倩文所屬的九三級學生,他們於一九九三年九月份到西北礦業學院就讀,均屬於國家計劃內統招大學生。
他們高考那一年,鄧大人的九二南巡講話精神,已在神州大地吹拂開來。但國家對教育體製改革的配套政策和製度尚未正式出台,因而當年高考招生,依然延續上一年度的統招統分政策。
這個政策意味著,隻要他踏入大學的校門,畢業後他或者進入國家機關,或者進入事業單位,或者到國有企業就職。總之,國家會給他安排一份具有國家職工身份的工作。
當年眾多的高三畢業生要考上大學,必須首先經過高考前慘烈的“預選”淘汰賽,預選上線後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高考淘汰賽。誰能夠最終進入大學的校門,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萬難呐。
統招統分政策也意味著,國家每年要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安置當年的應屆畢業生,為此全國高校每年的招生規模都不是很大。
基於以上因素,西北礦業學院九三級共設有六個專業,分別是地下采煤、礦井建設、電氣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和煤炭營銷。每個專業設一個班級,每班學生大概在三十多人至四十多人,因而九七屆畢業生總共不足三百人。
由於受煤炭行業工作條件的限製,地下采煤和礦井建設兩個專業隻招男生。
電氣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和煤炭營銷四個專業雖然沒有男女性別的限製,考慮到這些專業畢業生將來就業崗位均屬艱苦邊遠或野外作業,因而每個專業實際招收女生的比例,依然達不到男生的一半。
在一個聚攏著大量青春年少、意氣飛揚的年輕人的大學裏,出現如此男多女少的局麵,讓學院裏的女大學生們得到男大學生們難以想象的嬌寵,也是西北礦業學院一道鮮明的特色。
知青出身、戴著黑框瓶底眼鏡、“文革”後考入大學、給他們教授馬哲毛思論的牛大偉老師有一句名言:“身處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變革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果不其然,國家對統招統分的高校招生就業政策突然發生了重大變革。
就在程自強入學的幾年時間裏,以建立“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目標的大規模國企改製開始在全國全麵推行。經營不善的國企紛紛倒閉,政府開始精簡人員,出現了大規模的下崗職工。國有企業再不可能像之前年度那樣大規模接收大學生。
到一九九六年時,國家開始實行應屆畢業生“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試點,逐步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雙向”選擇製度。
比程自強高一級的九六屆畢業生就趕上了“雙選”的試點。西北礦業學院按照上級要求,當年春季便緊鑼密鼓地組織了一場校園“雙選”招聘會,邀請省內省外各大煤炭企業、科研院所來礦院開展雙選招聘活動。
畢竟這項工作剛剛起步,配套政策和組織力量均很薄弱。加之煤炭企業這幾年遭遇“嚴冬”,經濟效益都不景氣,對人員需求銳減,有意來西北礦業學院參加校園招聘會的企業較少。
同時,礦院學生對煤礦的認識也發生了很大改變。他們寧可放棄所學的專業,也不願意到煤礦去就業。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巴掌拍不響。西北礦業學院九六屆畢業生春季校園“雙選”招聘會草草收場。
除了一小部分畢業生與煤炭企業簽約之外,大部分同學根據當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領了一張由西北省人事廳蓋章的派遣證,各迴各的省份或者地州市報到去了。
這個做法,無形之中把大學生就業的落腳點,放到了他們參加高考時的那個省、那個州(市)或者那個縣。至於他們之中有多少人就業,在什麽崗位就業,隻有天知道了。
作為專門培養煤炭行業人才的高等院校,自家的畢業生雖說學有所成,卻個個轉行不幹大學四年學習的專業,礦業學院的領導們也覺地臉上無光。
如此下去,今後誰還傻乎乎地來礦院上學呢?若是沒有生源,這對礦院來說可是一個十分緊迫的現實問題。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當九三級學生麵臨畢業時,西北礦業學院一方麵早早地組織力量籌備校園“雙選”招聘會,一方麵安排各方麵的老師和學生會幹部向畢業班學生開展就業政策和就業理念輔導,動員他們積極參加雙選會,以期他們發揮所學專業優勢,在人生的道路上開創一片光明的職業生涯。
麵對這個嚴竣的就業形勢,程自強對自己的就業方向進行了一番思索,還與葉倩文湊在一起就倆人的未來開展了探討。
程自強最後決定,到康州礦務局去試試自己的身手。他是這樣考慮的,一方麵他不想迴到靖州縣去就業;另一方麵,他也不想放棄大學四年所學的專業。
最為關鍵的是,他若能夠去康州礦務局就業,他與葉倩文也就能夠在一起了。大學時代倆人的戀愛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這也是他與葉倩文共同期望的事情。
木匠出身的程福海生有三個子女。家境雖然一般,倆兒子卻很給程福海爭氣。
大兒子程自立八十年代末考取平洲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到靖州縣距離程家莊不遠的一所小學當老師。女兒程自春雖然沒怎麽念書,小兒子程自強可是程家莊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
這都讓程福海感到無尚光榮。
當他背著裝有大板斧、推刨、鑿子、墨鬥和鋸子的帆布工具包,應邀去別人家打製家具或者上梁蓋房的時候,總是得到農村人格外的尊重。
在程自強很小的時候,程福海出門做活,偶爾也帶著程自強一起去。木匠的活兒雖說也要出大力,可畢竟是個手藝活,學好了也可以謀生,總比在老家麵朝黃土背朝天地生活強多了。程福海的想法是讓這個小兒子繼承他的老本行,長大了也當個木匠。
程福海之所以帶著程自強一起去,主要是想讓他看看自己幹活的方式,對木匠這個手藝,在他心裏有個初步的印象。
雖說程自強最終沒有子承父業,但有過這麽一段經曆,讓他在小時候就漸漸學會了細致觀察的習慣,並具有了一種仔細揣摩的能力。除了平時的學業,他對寫大楷字這種課餘的愛好越來越強,並且得空總要持著毛筆練上幾筆。
程福海也是個善於觀察的人。他某一天發現程自強竟然有這個愛好,便去縣城的新華書店給程自強買了幾本書法字帖。程自強見了,頓時愛不釋手,練字的時間越來越勤了。
到陳自強上初中的時候,縣城裏已經有了成品家具開始出售,程福海去別人家做家具的活兒少了。但若是遇到有人請他做家具,每逢著周日程自強不上學的時候,他便帶著程自強做幫手。他讓程自強用刨子推推木頭,用大板斧開開木柴,或者用墨鬥放個線,或者替自己拉拉大鋸。
說白了,程福海這是在把小兒子程自強當做木匠的徒弟來培養。
可是後來程自強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而且他充分發揮程福海自小教給他的那種木匠做活的堅韌和細致,把歐陽修、柳公權等書法大家的書體牢牢地記在心中。在各方麵老師的不斷指點下,程自強的書法突飛猛進,在初中時就加入了靖州縣書法藝術協會,成為當時靖州縣書協年齡最小的會員。
再後來,程自強考入西北礦業學院後又充分發揮他的這個特長,到大二時他就已經加入了平洲市書法藝術協會,成為西北礦業學院小有名氣的小書法家。他所寫的草書條幅,在學院所在太白區的書法界,也有相當的知名度,這為程自強積攢了豐富的人脈資源。
程自強不但遺傳了程福海身材上高大魁梧的基因,打小長地英俊帥氣,而且天生開朗活潑,打自上小學開始,他就善於和方方麵麵的老師和同學們交往,人緣十分廣泛。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畢業,程自強周圍同齡的人,幾乎全都成了他的玩伴和朋友。四年的大學生活,更是給程自強搭建了廣闊的平台。
憑借自己的身體優勢,用了不足半年時間,他就成為九三礦建班籃球隊的隊長兼主力隊員。到大二時,他被選為礦院籃球隊的隊長並兼了學生會體育部長。
他曾經率領礦院籃球隊,參加平洲市組織的“康州杯”慶祝建國四十五周年籃球大賽,取得了亞軍的好成績。
這是礦院建院以來在籃球賽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績,這事兒一時間在礦院傳為美談,程自強自此更加聲名鵲起。
好事兒接踵而來。通過這個賽事,程自強不但結交了平洲市所屬兩縣六區幾十位參加比賽的球友,而且他在球場上矯健的身姿展現,也俘獲了葉倩文的芳心。同時,他還被學院推薦為平洲市級“三好學生”。
嗬嗬嗬,每次說起這些大學裏的往事,程自強內心裏都要驕傲好一陣子。
俱往矣!
都說好男兒誌在四方,程家莊家裏有大哥程自立照顧,程自強覺地自己沒必要迴到靖州縣工作。再說靖州縣既沒有煤礦,也沒有其他的金屬或非金屬礦產資源。若是迴到靖州縣,到時候他大學四年所學的礦井建設專業,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葉倩文的家本就在康州縣,她選擇就業的途徑至少比程自強多一條。反正她既是康州縣本地人,也是康州礦務局的職工子弟。按政策她既可以選擇迴康州縣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其他企業就業,也可以選擇迴康州礦務局就業。
程自強的最終選擇一定,葉倩文就激動地給了程自強一個溫熱的親吻。
她知道,在人生關鍵的十字路口,他的心裏有她!對於一個熱戀中的少女來說,一個英俊的帥哥願意追隨她而來,還有什麽比這更讓人激動地呢?
在開展畢業設計的間隙裏,程自強與葉倩文常常湊在一起,重點籌劃參加招聘會的備戰工作。倆人做了簡單分工。填製學院發給每位畢業生一式三份的就業推薦表、起草個人推薦文字材料,由程自強負責。設計精美的紙質簡曆、匯集倆人大學四年取得的榮譽證書等則由葉倩文負責。
初時趙富貴的意識還較為清醒,在程自強向他簡單地介紹過葉倩文後,他一邊捏著啤酒瓶與程自強喝著酒,一邊隨意地了解倆人四年的大學生活和畢業後的工作去向。
程自強一邊陪葉倩文吃著飯,一邊陪趙富貴喝著酒,同時把西北礦業學院的情況和他與葉倩文上學的情況,向趙富貴作了簡要介紹。
西北礦業學院是隸屬煤炭部管理的煤炭主體專業高等院校,麵向全國招生,主要為全國煤炭企業、地質勘探、煤田地質設計、科研院所等單位和機構培養本科層次人才。
程自強和葉倩文所屬的九三級學生,他們於一九九三年九月份到西北礦業學院就讀,均屬於國家計劃內統招大學生。
他們高考那一年,鄧大人的九二南巡講話精神,已在神州大地吹拂開來。但國家對教育體製改革的配套政策和製度尚未正式出台,因而當年高考招生,依然延續上一年度的統招統分政策。
這個政策意味著,隻要他踏入大學的校門,畢業後他或者進入國家機關,或者進入事業單位,或者到國有企業就職。總之,國家會給他安排一份具有國家職工身份的工作。
當年眾多的高三畢業生要考上大學,必須首先經過高考前慘烈的“預選”淘汰賽,預選上線後才有資格參加正式的高考淘汰賽。誰能夠最終進入大學的校門,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萬難呐。
統招統分政策也意味著,國家每年要提供大量就業崗位安置當年的應屆畢業生,為此全國高校每年的招生規模都不是很大。
基於以上因素,西北礦業學院九三級共設有六個專業,分別是地下采煤、礦井建設、電氣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和煤炭營銷。每個專業設一個班級,每班學生大概在三十多人至四十多人,因而九七屆畢業生總共不足三百人。
由於受煤炭行業工作條件的限製,地下采煤和礦井建設兩個專業隻招男生。
電氣工程、地質工程、測繪工程和煤炭營銷四個專業雖然沒有男女性別的限製,考慮到這些專業畢業生將來就業崗位均屬艱苦邊遠或野外作業,因而每個專業實際招收女生的比例,依然達不到男生的一半。
在一個聚攏著大量青春年少、意氣飛揚的年輕人的大學裏,出現如此男多女少的局麵,讓學院裏的女大學生們得到男大學生們難以想象的嬌寵,也是西北礦業學院一道鮮明的特色。
知青出身、戴著黑框瓶底眼鏡、“文革”後考入大學、給他們教授馬哲毛思論的牛大偉老師有一句名言:“身處這個偉大的變革時代,變革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果不其然,國家對統招統分的高校招生就業政策突然發生了重大變革。
就在程自強入學的幾年時間裏,以建立“產權清晰、權責分明、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為目標的大規模國企改製開始在全國全麵推行。經營不善的國企紛紛倒閉,政府開始精簡人員,出現了大規模的下崗職工。國有企業再不可能像之前年度那樣大規模接收大學生。
到一九九六年時,國家開始實行應屆畢業生“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試點,逐步實行畢業生自主擇業、用人單位擇優錄用的“雙向”選擇製度。
比程自強高一級的九六屆畢業生就趕上了“雙選”的試點。西北礦業學院按照上級要求,當年春季便緊鑼密鼓地組織了一場校園“雙選”招聘會,邀請省內省外各大煤炭企業、科研院所來礦院開展雙選招聘活動。
畢竟這項工作剛剛起步,配套政策和組織力量均很薄弱。加之煤炭企業這幾年遭遇“嚴冬”,經濟效益都不景氣,對人員需求銳減,有意來西北礦業學院參加校園招聘會的企業較少。
同時,礦院學生對煤礦的認識也發生了很大改變。他們寧可放棄所學的專業,也不願意到煤礦去就業。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巴掌拍不響。西北礦業學院九六屆畢業生春季校園“雙選”招聘會草草收場。
除了一小部分畢業生與煤炭企業簽約之外,大部分同學根據當年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領了一張由西北省人事廳蓋章的派遣證,各迴各的省份或者地州市報到去了。
這個做法,無形之中把大學生就業的落腳點,放到了他們參加高考時的那個省、那個州(市)或者那個縣。至於他們之中有多少人就業,在什麽崗位就業,隻有天知道了。
作為專門培養煤炭行業人才的高等院校,自家的畢業生雖說學有所成,卻個個轉行不幹大學四年學習的專業,礦業學院的領導們也覺地臉上無光。
如此下去,今後誰還傻乎乎地來礦院上學呢?若是沒有生源,這對礦院來說可是一個十分緊迫的現實問題。
前車之覆,後車之鑒。
當九三級學生麵臨畢業時,西北礦業學院一方麵早早地組織力量籌備校園“雙選”招聘會,一方麵安排各方麵的老師和學生會幹部向畢業班學生開展就業政策和就業理念輔導,動員他們積極參加雙選會,以期他們發揮所學專業優勢,在人生的道路上開創一片光明的職業生涯。
麵對這個嚴竣的就業形勢,程自強對自己的就業方向進行了一番思索,還與葉倩文湊在一起就倆人的未來開展了探討。
程自強最後決定,到康州礦務局去試試自己的身手。他是這樣考慮的,一方麵他不想迴到靖州縣去就業;另一方麵,他也不想放棄大學四年所學的專業。
最為關鍵的是,他若能夠去康州礦務局就業,他與葉倩文也就能夠在一起了。大學時代倆人的戀愛有一個完美的結局,這也是他與葉倩文共同期望的事情。
木匠出身的程福海生有三個子女。家境雖然一般,倆兒子卻很給程福海爭氣。
大兒子程自立八十年代末考取平洲師範,畢業後被分配到靖州縣距離程家莊不遠的一所小學當老師。女兒程自春雖然沒怎麽念書,小兒子程自強可是程家莊第一個考上大學的人。
這都讓程福海感到無尚光榮。
當他背著裝有大板斧、推刨、鑿子、墨鬥和鋸子的帆布工具包,應邀去別人家打製家具或者上梁蓋房的時候,總是得到農村人格外的尊重。
在程自強很小的時候,程福海出門做活,偶爾也帶著程自強一起去。木匠的活兒雖說也要出大力,可畢竟是個手藝活,學好了也可以謀生,總比在老家麵朝黃土背朝天地生活強多了。程福海的想法是讓這個小兒子繼承他的老本行,長大了也當個木匠。
程福海之所以帶著程自強一起去,主要是想讓他看看自己幹活的方式,對木匠這個手藝,在他心裏有個初步的印象。
雖說程自強最終沒有子承父業,但有過這麽一段經曆,讓他在小時候就漸漸學會了細致觀察的習慣,並具有了一種仔細揣摩的能力。除了平時的學業,他對寫大楷字這種課餘的愛好越來越強,並且得空總要持著毛筆練上幾筆。
程福海也是個善於觀察的人。他某一天發現程自強竟然有這個愛好,便去縣城的新華書店給程自強買了幾本書法字帖。程自強見了,頓時愛不釋手,練字的時間越來越勤了。
到陳自強上初中的時候,縣城裏已經有了成品家具開始出售,程福海去別人家做家具的活兒少了。但若是遇到有人請他做家具,每逢著周日程自強不上學的時候,他便帶著程自強做幫手。他讓程自強用刨子推推木頭,用大板斧開開木柴,或者用墨鬥放個線,或者替自己拉拉大鋸。
說白了,程福海這是在把小兒子程自強當做木匠的徒弟來培養。
可是後來程自強的學習成績越來越好,而且他充分發揮程福海自小教給他的那種木匠做活的堅韌和細致,把歐陽修、柳公權等書法大家的書體牢牢地記在心中。在各方麵老師的不斷指點下,程自強的書法突飛猛進,在初中時就加入了靖州縣書法藝術協會,成為當時靖州縣書協年齡最小的會員。
再後來,程自強考入西北礦業學院後又充分發揮他的這個特長,到大二時他就已經加入了平洲市書法藝術協會,成為西北礦業學院小有名氣的小書法家。他所寫的草書條幅,在學院所在太白區的書法界,也有相當的知名度,這為程自強積攢了豐富的人脈資源。
程自強不但遺傳了程福海身材上高大魁梧的基因,打小長地英俊帥氣,而且天生開朗活潑,打自上小學開始,他就善於和方方麵麵的老師和同學們交往,人緣十分廣泛。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畢業,程自強周圍同齡的人,幾乎全都成了他的玩伴和朋友。四年的大學生活,更是給程自強搭建了廣闊的平台。
憑借自己的身體優勢,用了不足半年時間,他就成為九三礦建班籃球隊的隊長兼主力隊員。到大二時,他被選為礦院籃球隊的隊長並兼了學生會體育部長。
他曾經率領礦院籃球隊,參加平洲市組織的“康州杯”慶祝建國四十五周年籃球大賽,取得了亞軍的好成績。
這是礦院建院以來在籃球賽事上取得的最好成績,這事兒一時間在礦院傳為美談,程自強自此更加聲名鵲起。
好事兒接踵而來。通過這個賽事,程自強不但結交了平洲市所屬兩縣六區幾十位參加比賽的球友,而且他在球場上矯健的身姿展現,也俘獲了葉倩文的芳心。同時,他還被學院推薦為平洲市級“三好學生”。
嗬嗬嗬,每次說起這些大學裏的往事,程自強內心裏都要驕傲好一陣子。
俱往矣!
都說好男兒誌在四方,程家莊家裏有大哥程自立照顧,程自強覺地自己沒必要迴到靖州縣工作。再說靖州縣既沒有煤礦,也沒有其他的金屬或非金屬礦產資源。若是迴到靖州縣,到時候他大學四年所學的礦井建設專業,根本就沒有用武之地。
葉倩文的家本就在康州縣,她選擇就業的途徑至少比程自強多一條。反正她既是康州縣本地人,也是康州礦務局的職工子弟。按政策她既可以選擇迴康州縣的國家機關、事業單位或者其他企業就業,也可以選擇迴康州礦務局就業。
程自強的最終選擇一定,葉倩文就激動地給了程自強一個溫熱的親吻。
她知道,在人生關鍵的十字路口,他的心裏有她!對於一個熱戀中的少女來說,一個英俊的帥哥願意追隨她而來,還有什麽比這更讓人激動地呢?
在開展畢業設計的間隙裏,程自強與葉倩文常常湊在一起,重點籌劃參加招聘會的備戰工作。倆人做了簡單分工。填製學院發給每位畢業生一式三份的就業推薦表、起草個人推薦文字材料,由程自強負責。設計精美的紙質簡曆、匯集倆人大學四年取得的榮譽證書等則由葉倩文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