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意見分歧
功高蓋主怕被殺,結果女帝要下嫁 作者:不愛拆家的二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周賢武聲淚俱下,態度誠懇,隻想從楚國采購一批軍火迴去,好改變眼下宋軍屢戰屢敗的局麵。
自天狼國向北燕發動入侵後,北燕皇族無暇顧及宋、金關係,開始全力阻擋天狼蠻夷入侵。
這就讓金國徹底失去了掣肘,公然撕毀了與宋國的和平協議,直接發兵二十萬向宋國腹地發動全麵戰爭,大有一鼓作氣吞並宋國的氣勢。
宋國皇帝趙佶得知金國來犯,頓時六神無主,一麵命各路廂軍前去抵禦,一麵又向燕國求當麵調停。
然而,此時的北燕自顧不暇,正在動員一切力量與天狼國死磕,哪還有心思管你宋金之間的矛盾,隻是說了幾句沒有任何幫助的話後,就任其自生自滅了。
見北燕哪裏無法得到調停的幫助,趙佶隻能轉而向金國求和,答應以每年五十萬兩白銀的歲幣來換取金國撤兵。
然而,此舉更是讓金國看到了宋國的孱弱不堪一擊,順勢提出必須將北方四個要鎮的守軍全部撤出,才能考慮和談。
北方四鎮是宋國經營了三百多年的要塞堡壘,延綿邊境線七百餘裏,也是抵禦遠東異族入侵的重要人工屏障,地位不下於長城。
宋軍守將自然是反對把軍鎮重地拱手讓給金國。
但趙佶已經被金兵嚇破了膽,不顧各方反對,讓太尉蔡元長、童道夫代自己去金軍大營談判。
二人到了金營,在金國將領麵前態度極其卑微,連奴隸都不如。
金國主帥為了羞辱宋使,更是讓已經淪為軍妓的宋國太後來為他們斟酒陪睡,惹的二人是顏麵掃地,引來金國各地將哄堂大笑。
最後,宋金簽訂《四鎮協定》,割讓北方四鎮於金國,四鎮十二萬兵馬退迴清河以南,駐守汴州附近。
自此,宋國北方最後的屏障徹底易主,十餘萬裏的平原地區暴露在金兵鐵騎下。
從此以後,金國鐵騎可以無所顧忌,源源不斷從四鎮方向調動集結,再也不用擔心遭受後方襲擾。
就在兩國協議簽訂不過半月時間,金國又是單方麵撕毀協定,再度領兵十五萬,於冬季南下,直撲汴州而來。
趙佶還沒過幾天好日子,得知此消息,頓時急得上躥下跳驚慌失措。
他忙讓蔡元長和童道夫繼續去跟金國和談,同時命各路廂軍北上禦敵。
自己則在禦花園和奇花異石拜把子結為兄弟,並改一塊奇石名為“石敢當”。
由於朝堂上主戰主和兩派意見不和,宋軍人數雖盛,卻無法得到統一的指揮指令。
結果,三十萬宋軍在沔水岸邊遲遲得不到朝廷明確指令,致使岸遭遇到金國右路軍完顏宗幹部四萬人的突襲,一戰被殺得幾乎全軍覆沒,自投沔水者不計其數。
這樣導致種師道所部西路精銳與完顏宗英部交戰時,缺少後續支援先勝後敗。
宋軍兵敗如山倒,直接助漲了金軍的氣焰,沿途城鎮軍民雖然拚死抵抗,卻還是無法阻止金兵深入。
直至金軍一路殺到汴河邊,剛好遇到春季到來,河麵冰塊融化,這才停止了攻勢。
此時,金軍距離大宋國都汴州城,僅僅隻有一河之隔。
直到這個時候,趙佶終於想起還有楚國這個盟友,忙派遣周賢武前來采購軍火。
這也就有了眼下的局麵。
薑夢璿對於宋國要采購軍火的事,其實是十分抵觸的。
國之利器,豈能隨意授予他人?
萬一被仿造了該怎麽辦?
同樣反對把軍火賣給宋國的還有兵部尚書呂麟。
好不容易可以從舊軍之中省出大筆軍費來為剩餘三個師配齊裝備,你宋國這時候來湊什麽熱鬧?
“陛下!火器乃是我大楚國器,斷不可拿來與他國交易,
何況宋國曆來言而無信,以往答應楚國的條件未曾一次自主履行,更不能授予此等利器。”
呂麟的意思十分簡單明確,那就是不賣。
何況,宋國的信譽也確實不咋的,對敵國是堅決履行,對盟友則是陽奉陰違。
就拿當初沈浪第一次遠征麓川時期,女帝曾向宋國請求支援一支軍隊隨行。
結果,宋國二話不說應下,但派遣援軍隨行的事,卻至今沒有一個明確迴應。
類似這樣的事實在太多,宋國的信譽,也就在這一次次的失信中喪失殆盡。
周賢武急了:“陛下,宋國乃是楚國友邦,如今友邦有難,楚國又豈能坐視不理?”
呂麟:“陛下,臣以為既然宋國如今有難,不妨派遣一支援軍前去馳援宋國,助其擊退金兵即可。”
“不可!”周賢武立馬出聲反對,“呂尚書,官家隻讓微臣向貴國采購軍火,並沒說求援兵。”
呂麟:“既然不需要援兵,想來你大宋也能自己擊退金國,又何必來求采購軍火。”
周賢武:“友邦眼下剛興師動眾用過兵,此時實在不易繼續出兵,
我大宋隻要有楚國軍火支援,那就一定可以擊退金兵的,還望楚國可以成全。”
薑夢璿終於開口了:“軍火采購一事,朕還未有足夠心理準備,必須容朕仔細思量思量。”
周賢武大喊:“陛下,求您念在友邦份上,幫一幫大宋吧,
如今的大宋已經是風雨飄搖了,若是宋亡,楚國同樣難辭其咎也。”
“哈,大宋有今日還不是你國朝堂晦暗所致?”
刑部尚書劉武站出來,麵無表情指責起周賢武。
“自新君登基以來,每日沉迷於詩詞歌賦,光一年舉辦的賞宴就多達一百二十餘場,每場宴會耗費白銀少則數萬兩,多則上百萬兩,
如此多的錢財若是用到整頓軍務上,又何至於落到這般田地?”
“另外,素聞貴國國君酷愛奇花異石,曾數度與南洋各國重金求購花石綱,
又以封石為妃,與石為友結拜,實在荒唐可笑,這麽多財力耗費,卻無一樣用在治國之上,
敢問周使臣,你國若亡,到底何來膽識說我大楚難辭其咎?”
劉武一番義正言辭的話語,絲毫沒有給宋使留顏麵。
再配上他那副剛正不阿的神情,直接震的周賢武啞口無言。
薑夢璿聽著也是心中不由一陣舒暢。
劉武教訓完周賢武,又把目光轉向薑夢璿:“陛下,對於是否向宋國出售軍火,臣以為還是聽聽鎮國公的意見為好。”
薑夢璿心下搖搖頭。
在是否出售軍火這個問題上,自己和沈浪的意見罕見的出現較大分歧。
自己主張的是國器藏於鞘,不可授於人。
沈浪則高調了,聽聞宋國要采購軍火,本著看出殯不嫌殯大的原則,直接腳踩桌麵登高一唿:“賣,為什麽不賣?大炮開兮轟他娘,先等血流成河大場麵形成再談錢。”
結果,就是今天接見宋國使臣,薑夢璿沒敢讓沈浪到場,否則以他的話術,鐵定會把軍火交易談下來。
自天狼國向北燕發動入侵後,北燕皇族無暇顧及宋、金關係,開始全力阻擋天狼蠻夷入侵。
這就讓金國徹底失去了掣肘,公然撕毀了與宋國的和平協議,直接發兵二十萬向宋國腹地發動全麵戰爭,大有一鼓作氣吞並宋國的氣勢。
宋國皇帝趙佶得知金國來犯,頓時六神無主,一麵命各路廂軍前去抵禦,一麵又向燕國求當麵調停。
然而,此時的北燕自顧不暇,正在動員一切力量與天狼國死磕,哪還有心思管你宋金之間的矛盾,隻是說了幾句沒有任何幫助的話後,就任其自生自滅了。
見北燕哪裏無法得到調停的幫助,趙佶隻能轉而向金國求和,答應以每年五十萬兩白銀的歲幣來換取金國撤兵。
然而,此舉更是讓金國看到了宋國的孱弱不堪一擊,順勢提出必須將北方四個要鎮的守軍全部撤出,才能考慮和談。
北方四鎮是宋國經營了三百多年的要塞堡壘,延綿邊境線七百餘裏,也是抵禦遠東異族入侵的重要人工屏障,地位不下於長城。
宋軍守將自然是反對把軍鎮重地拱手讓給金國。
但趙佶已經被金兵嚇破了膽,不顧各方反對,讓太尉蔡元長、童道夫代自己去金軍大營談判。
二人到了金營,在金國將領麵前態度極其卑微,連奴隸都不如。
金國主帥為了羞辱宋使,更是讓已經淪為軍妓的宋國太後來為他們斟酒陪睡,惹的二人是顏麵掃地,引來金國各地將哄堂大笑。
最後,宋金簽訂《四鎮協定》,割讓北方四鎮於金國,四鎮十二萬兵馬退迴清河以南,駐守汴州附近。
自此,宋國北方最後的屏障徹底易主,十餘萬裏的平原地區暴露在金兵鐵騎下。
從此以後,金國鐵騎可以無所顧忌,源源不斷從四鎮方向調動集結,再也不用擔心遭受後方襲擾。
就在兩國協議簽訂不過半月時間,金國又是單方麵撕毀協定,再度領兵十五萬,於冬季南下,直撲汴州而來。
趙佶還沒過幾天好日子,得知此消息,頓時急得上躥下跳驚慌失措。
他忙讓蔡元長和童道夫繼續去跟金國和談,同時命各路廂軍北上禦敵。
自己則在禦花園和奇花異石拜把子結為兄弟,並改一塊奇石名為“石敢當”。
由於朝堂上主戰主和兩派意見不和,宋軍人數雖盛,卻無法得到統一的指揮指令。
結果,三十萬宋軍在沔水岸邊遲遲得不到朝廷明確指令,致使岸遭遇到金國右路軍完顏宗幹部四萬人的突襲,一戰被殺得幾乎全軍覆沒,自投沔水者不計其數。
這樣導致種師道所部西路精銳與完顏宗英部交戰時,缺少後續支援先勝後敗。
宋軍兵敗如山倒,直接助漲了金軍的氣焰,沿途城鎮軍民雖然拚死抵抗,卻還是無法阻止金兵深入。
直至金軍一路殺到汴河邊,剛好遇到春季到來,河麵冰塊融化,這才停止了攻勢。
此時,金軍距離大宋國都汴州城,僅僅隻有一河之隔。
直到這個時候,趙佶終於想起還有楚國這個盟友,忙派遣周賢武前來采購軍火。
這也就有了眼下的局麵。
薑夢璿對於宋國要采購軍火的事,其實是十分抵觸的。
國之利器,豈能隨意授予他人?
萬一被仿造了該怎麽辦?
同樣反對把軍火賣給宋國的還有兵部尚書呂麟。
好不容易可以從舊軍之中省出大筆軍費來為剩餘三個師配齊裝備,你宋國這時候來湊什麽熱鬧?
“陛下!火器乃是我大楚國器,斷不可拿來與他國交易,
何況宋國曆來言而無信,以往答應楚國的條件未曾一次自主履行,更不能授予此等利器。”
呂麟的意思十分簡單明確,那就是不賣。
何況,宋國的信譽也確實不咋的,對敵國是堅決履行,對盟友則是陽奉陰違。
就拿當初沈浪第一次遠征麓川時期,女帝曾向宋國請求支援一支軍隊隨行。
結果,宋國二話不說應下,但派遣援軍隨行的事,卻至今沒有一個明確迴應。
類似這樣的事實在太多,宋國的信譽,也就在這一次次的失信中喪失殆盡。
周賢武急了:“陛下,宋國乃是楚國友邦,如今友邦有難,楚國又豈能坐視不理?”
呂麟:“陛下,臣以為既然宋國如今有難,不妨派遣一支援軍前去馳援宋國,助其擊退金兵即可。”
“不可!”周賢武立馬出聲反對,“呂尚書,官家隻讓微臣向貴國采購軍火,並沒說求援兵。”
呂麟:“既然不需要援兵,想來你大宋也能自己擊退金國,又何必來求采購軍火。”
周賢武:“友邦眼下剛興師動眾用過兵,此時實在不易繼續出兵,
我大宋隻要有楚國軍火支援,那就一定可以擊退金兵的,還望楚國可以成全。”
薑夢璿終於開口了:“軍火采購一事,朕還未有足夠心理準備,必須容朕仔細思量思量。”
周賢武大喊:“陛下,求您念在友邦份上,幫一幫大宋吧,
如今的大宋已經是風雨飄搖了,若是宋亡,楚國同樣難辭其咎也。”
“哈,大宋有今日還不是你國朝堂晦暗所致?”
刑部尚書劉武站出來,麵無表情指責起周賢武。
“自新君登基以來,每日沉迷於詩詞歌賦,光一年舉辦的賞宴就多達一百二十餘場,每場宴會耗費白銀少則數萬兩,多則上百萬兩,
如此多的錢財若是用到整頓軍務上,又何至於落到這般田地?”
“另外,素聞貴國國君酷愛奇花異石,曾數度與南洋各國重金求購花石綱,
又以封石為妃,與石為友結拜,實在荒唐可笑,這麽多財力耗費,卻無一樣用在治國之上,
敢問周使臣,你國若亡,到底何來膽識說我大楚難辭其咎?”
劉武一番義正言辭的話語,絲毫沒有給宋使留顏麵。
再配上他那副剛正不阿的神情,直接震的周賢武啞口無言。
薑夢璿聽著也是心中不由一陣舒暢。
劉武教訓完周賢武,又把目光轉向薑夢璿:“陛下,對於是否向宋國出售軍火,臣以為還是聽聽鎮國公的意見為好。”
薑夢璿心下搖搖頭。
在是否出售軍火這個問題上,自己和沈浪的意見罕見的出現較大分歧。
自己主張的是國器藏於鞘,不可授於人。
沈浪則高調了,聽聞宋國要采購軍火,本著看出殯不嫌殯大的原則,直接腳踩桌麵登高一唿:“賣,為什麽不賣?大炮開兮轟他娘,先等血流成河大場麵形成再談錢。”
結果,就是今天接見宋國使臣,薑夢璿沒敢讓沈浪到場,否則以他的話術,鐵定會把軍火交易談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