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逵入長沙城視事,自稱武平(潭州)節度副使,權知軍府事,派何敬真等追擊邊鎬。邊鎬已狂竄迴去,何敬真追趕不及,但殺死南唐潰卒五百人。


    王逵又令蒲公益攻打嶽州,南唐嶽州刺史宋德權,及監軍任鎬,不戰即潰。南唐任命的所有湖南各州縣官吏,聞風震栗,相繼遁去。從前馬氏楚國嶺北故土,一古腦兒歸入劉言,隻郴、連二州,被南漢國占據。


    王逵再欲攻取郴州,自督諸軍及峒蠻,共約五萬人,將郴州圍住。南漢宦官潘崇徹,連夜率軍來救,出其不意,掩擊朗州兵,朗州兵大敗。


    王逵走還,乃發使至朗州,請劉言入主長沙府。


    武平節度留後劉言,不願舍棄朗州,因此派牙將張崇嗣入奏周廷,報稱收複湖南,願如馬氏故事,乞請冊封。且稱潭州殘破,請求遷移湖南首府於朗州。


    周太祖留館來使,又有一番廷議,處置湖南事宜。


    周太祖與群臣會議,大眾都主張招撫。


    廣順三年,公元953年,正月,乃降長沙府仍為潭州,升朗州為湖南首府,位出潭州之上,兼管潭州、靜江兩鎮。


    授劉言為武平(朗州)節度使,兼朗州大都督,遙兼同平章事;張仿為武平節度副使;


    授王逵為武安(潭州)節度使,周行逢為武安行軍司馬;


    何敬真為靜江(桂州)節度使,朱全琇為靜江節度副使。


    這詔旨頒到朗州,劉言以下,統皆拜受。


    不過,靜江軍現被南漢國實際掌控。何敬真、朱全琇等,暫時隻能寄居潭州城中。


    且說王逵進入潭州(長沙府)後,與何敬真、朱全琇等,各置節度使衙署,各設牙兵,分別處理軍政事務,潭州吏民幾不知所從。有時宴集諸將,也不辨尊卑,不分主客,彼此喧嘩,毫無規矩。


    王逵甚為擔憂。隻有周行逢、張文表二人,侍奉王逵不失禮數。每有政議,王逵倚二人為左右手。


    何敬真、朱全琇二人,未免猜忌王逵,當即告辭而去。可是迴到朗州,劉言又懷疑他二人是王逵派來監視自己,遂互相戒備。


    王逵得以拔去眼中釘,恰也欣慰。隻是自恃有功,不肯屈居劉言之下,平時與劉言通書信,用詞、語氣時常傲慢。劉言又不肯容忍,於是累積怨恨,產生嫌隙,暗中計劃圖謀王逵。


    王逵也聽到風聲,時常擔心、戒備。


    這個劉言,本來是辰州刺史,是被王逵與周行逢擁戴,撿了個現成的武平(朗州)節度使,參見第一百二十迴。現在得到整個湖南,成為朗州大都督,也是王逵與周行逢等人的功勞。他一點力氣都沒出過。


    周行逢也對王逵道:“劉言與我輩不協,何敬真、朱全琇,又與大帥有隙,如果不先下手為強,將來假如他兩路勾結,一起發難,大帥將如何處置!”


    王逵答道:“你說的很有道理,我早已擔憂,隻是苦於沒有好計策!”


    周行逢趴在王逵耳朵邊,悄悄說,可以如此這般。


    王逵大喜道:“與公一起除掉兇黨,同治潭、朗,還有什麽可擔心的?”


    遂派周行逢至朗州,進見朗州大都督、武平(朗州)節度使劉言。


    劉言問他來意。


    周行逢道:“南漢國已興兵入寇,全、道、永三州,統已吃緊,行逢特來報聞!”


    劉言說道:“王大帥何不出禦?”


    周行逢道:“南漢國勢大,非武安(潭州)兵力所能抵禦,須合武平(朗州)、靜江(桂州)兩路軍馬,才能打敗他們。”


    劉言躊躇半晌,才答語道:“我處兵馬不多,況且朗州是兵家要地,不便遠離,看來隻好抽調靜江軍,與潭州軍會同禦敵了!”


    周行逢道:“如此甚妙,請大都督照行!”


    劉言遂任命何敬真為南麵行營招討使,朱全琇為先鋒使,催促他們率軍赴潭州會師,共禦南漢國。


    周行逢辭別劉言返迴潭州,又向王逵獻上密計,王逵待何敬真、朱全琇到來,親自到郊外迎接、犒勞,相見甚歡。


    兩人問及敵情,王逵答道:“我已撥兵往堵,想敵寇的勢力不會立即蔓延,公等遠來,且先入城休息,等幾天再去剿滅他們便了!”


    遂邀何敬真、朱全琇入城,擺酒接風,並召入美妓陪酒,惹得兩人眼花撩亂,情亂情迷。


    飲罷散席,王逵仍囑各妓留侍客館,夜以繼日,招待何敬真、朱全琇等人。


    俗語說得好,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何敬真、朱全琇,一住數日,幾與各妓結下不解之緣,朝朝暮暮,卿卿我我,山盟海誓,還記得甚麽軍事。王逵又日供佳釀,兼給嘉肴,使他酒色流連,沉湎不醒。


    王逵一麵又著人至朗州,再請增兵。


    劉言又撥指揮使李仲遷,率部兵三千,到了潭州。王逵讓他們與何敬真相見,何敬真令他先發,趨往嶺北,等待後軍。


    李仲遷率兵抵達南嶺,在嶺北紮營數日,並不見何敬真到來,亦未偵查到有甚麽南漢兵入寇。正在驚疑得很,都頭符會,因士卒思歸,竟劫李仲遷返迴朗州。


    都在周行逢計中。


    何敬真尚留居在客館中,整日昏醉,忽然來了朗州使者,傳劉言命,責何敬真沉湎酒色,玩忽職守,把他縛住,送入潭州獄中。何敬真醉眼蒙矓,怎知真偽?


    其實南漢入寇,由周行逢捏造出來。就是朗州使人,也由潭州士兵假扮。朱全琇聽說變亂,急忙逃走,王逵派兵追捕,也即擒獲歸來。


    當下從獄中牽出何敬真,與朱全琇一同斬首市曹,並派人報知劉言,誣稱何敬真、朱全琇,私通南漢國,借故逗留,不得不軍法從事。


    李仲遷等私自逃歸,亦請加罪。劉言召見李仲遷責問,李仲遷歸罪於符會,劉言竟將符會梟首,派人報知王逵。


    周行逢又對王逵道:“武平節度副使張仿,係何敬真親戚,張仿若不除,將為何敬真複仇。公宜加意預防!”


    王逵即轉達劉言,請派武平(朗州)節度副使張仿,會同禦寇。


    劉言本是個蠢蛋,一次中計,尚不覺悟,又派張仿來到潭州。


    王逵又殷勤迎入,設宴款待張仿,帳後暗置伏兵。待至酒意半闌,擲杯為號,立即有伏兵殺出,將張仿剁成肉泥。


    於是留周行逢鎮守潭州,王逵親自率領輕騎,往襲朗州。朗州毫不防備,被王逵掩入,直趨府署。指揮使鄭珓,出來攔阻,未曾開口,項下已著了一刀,倒地而死。


    劉言聞變,尚不知何因,冒冒失失的走將出來,兜頭碰著王逵,王逵麾動徒眾,將劉言擁至別館,拘禁起來。朗州兵士,倉皇欲遁,


    王逵下令城中,說劉言私通南唐,因此特來問罪,罪止劉言一人,此外概不株連。士兵未曾得到劉言任何恩惠,哪個肯來幫助劉言,況且朗州本來就是被王逵奪取,劉言不過坐享其成,各軍士兵又多半是王逵的舊部,樂得依從王逵命令,得過且過。


    王逵安然據有朗州,奉表至周,也借口說劉言欲舉湖南投降南唐,又添出許多謊言,說什麽“劉言要進攻潭州,部眾不從,將他幽禁,臣至朗州安撫軍府,幸得平定,仍移軍府至潭州,特此奏聞”等等。


    周太祖郭威,雖然明睿,究竟相隔太遠,無從辨別虛實。且湖南是羈縻地,更不必詳細追究,但教稱臣納貢,不妨暫從其請。


    因此,周太祖即派通事舍人翟光裔,前往潭州,宣撫王逵,悉如所請,授王逵為武安(潭州)、武平(朗州)兩鎮節度使,兼中書令,首府仍治潭州。


    王逵厚賄翟光裔,送他還周,自己取了朗州圖籍,還居潭州。另派潘叔嗣往殺劉言。劉言鎮朗州凡三年,朗州人曾送外號為劉咬牙。


    先是有童謠雲:“鞭打馬,馬急走。馬去不用鞭,咬牙過今年。”


    鞭邊音通,邊鎬徙馬氏,劉言逐邊鎬,王逵又殺劉言,是童謠亦已全部應驗了。


    惟南唐元宗李璟(徐景通),因湖南得而複失,反而損兵折將,乃失敗追究敗將責任,削去邊鎬官爵,流戍饒州;斬宋德權、任鎬,罷馮延己、孫晟為左右仆射,自悔前失,乃議休兵息民。


    左右勸李璟道:“陛下能十年不用兵,國可小康。”


    李璟憤然道:“璟將終身不用兵!何止十年!”


    不到數月,複召馮延己為相,廷臣統唿為怪事。這且待後再表。


    卻說周太祖郭威繼位,十分儉樸,也容不得貪官汙吏。


    萊州刺史葉仁魯,是郭威的老部屬,貪汙絹一萬五千匹、錢十萬文。郭威命他自殺,派宦官送給他酒菜,說:“你違犯國法,我無法赦免,但我會照顧你的娘親。”


    葉仁魯感動流淚。


    前靜難(邠州)節度使侯章,呈獻“買宴”錢:白銀五百兩、綢緞一千匹。“買宴”,是五代時臣屬對帝王的一種直接賄賂,各地官員進京,隻要付給國庫一筆錢,皇帝就要設宴請他吃一頓酒席。幾十年來一向如此。


    郭威謝絕,說:“地方官員到京城朝見天子,天子理應設宴慰勞,怎麽可以等著他們買宴?從此之後,凡是請求買宴的,一律不準。”


    歸德(宋州)節度使兼侍中常思,入京朝見。常思沒什麽謀略,起初在禁軍當兵,追隨唐莊宗李存勖,後來升至長劍指揮使,曆事後唐、後晉為六軍都虞侯。後來追隨劉知遠,劉知遠稱帝,開始擔任節度使,不善帶兵,專喜聚斂錢財。


    從前郭威少年貧困,曾經在常家生活好幾年,得他撫養,才得以長大成人,稱唿常思為叔父。郭威討伐李守貞時,常思時任昭義(潞州)節度使,也出兵助戰,見第一百一十四迴。郭威知道他沒什麽能力,恐怕他白白送了性命,令他撤兵。郭威登基稱帝後,仍稱唿常思為叔父,見到他夫妻即下拜,如同對待父母一般。


    周太祖郭威調常思為平盧(青州)節度使,常思奏報說:“我在宋州的時候,征收熟絲四萬餘兩,寄存在商家,用來進貢,請陛下催促他們繳納。千萬不要忘了。”說完,把在商家的寄存券全部上繳給郭威。郭威點頭。


    常思走後,郭威把寄存券全部焚毀,並在宋州張貼通告說:“凡常思所征收的,全部免除,已經繳納的,全部發還。”


    不久,常思病故,贈中書令。


    且說周太祖養子、鎮寧節度使郭榮(柴榮),出鎮澶州,蒞鎮以後,由周太祖選擇朝臣,令為僚佐。用王敏、崔頌為判官,王樸為掌書記,皆一時名士,輔導有方。一時,天下英雄豪傑皆來投效郭榮(柴榮),其中就有馬全義,以勇猛知名。他曾經為李守貞效力,參見第一百一十四迴。


    郭榮妻劉氏,曾封彭城縣君,前時留居汴京,被劉銖殺害。周太祖即位後,追封劉氏為彭城郡夫人。


    郭榮(柴榮)斷弦待續,將要另行選擇配偶,一時上門說媒的,幾乎踏破了郭家門檻。


    郭榮(柴榮)聽說符彥卿有一個女兒,賢良淑德,又有智慧,曾經嫁給李守貞兒子李崇訓,現寡居母家,未曾再嫁,特地請求義父,願納她為繼室。符女事,見第一百一十五迴。


    周太祖郭威,也曾娶過寡婦,並不忌諱。他又認符氏為義女,樂得為養子玉成好事,遂致書符彥卿,求為養子媳。符彥卿自然遵命,立即將該女送至澶州,與郭榮(柴榮)結為夫婦。


    怨女曠夫,一見如故;幹柴烈火,各得其所,自不消說。此處省略若幹字。


    郭榮(柴榮)在鎮二年,屢請入朝。


    王峻這時已入相,忌郭榮(柴榮)英明,總是從旁阻止。正巧黃河決口,王峻奉命巡視,郭榮趁機陳情,再求入覲。


    周太祖郭威果然批準。郭榮(柴榮)即日啟行,馳詣闕下,父子相見,子孝父慈,如魚得水。郭威即授郭榮為開封尹,兼功德使,加封晉王。


    馬全義隨郭榮入朝。周太祖郭威親自召見,補為殿前指揮使,對左右道:“此人忠於所事,此前在河中,他屢次挫敗我軍,你們要效仿他。”


    王峻得知消息,急忙自河上返迴汴京,固請辭職,周太祖郭威不許。王峻再乞外調,周太祖郭威再三慰留,且命他兼領平盧(青州)節度使。王峻尚連續上奏章求解相職,並辭樞密使職務,好幾日不出視事。


    周太祖令近臣征召,王峻仍然托疾不朝。


    後來,因樞密直學士陳同,與王峻相善,周太祖特派他傳示諭旨,說王峻再不出,當親自去他家裏探病。


    王峻不得已,乃入謁。郭威雖然放低姿態,和顏悅色地慰勉他,心下已存芥蒂。


    王峻尚不知反思,屢有請求,遂令患難君臣,在否極泰來後,免不得變起臉來。


    王峻曾在樞密院中,增築廳舍,務極華麗,特邀周太祖臨幸。郭威一向崇尚儉約,卻又不便加以責備,隻好敷衍數語,便即迴宮。


    不久後,周太祖郭威在內苑中,築一小殿,王峻獨入奏道:“宮室已多,何用增築?”


    郭威道:“樞密院屋宇,也覺不少,卿何為添築廳舍呢?”


    王峻慚不能對,方才趨退。


    這一天正好是寒食節,郭威未曾視朝,百官亦請例假。辰時剛過(早上九點),郭威因起床較遲,尚未吃早膳,偏王峻趨入內殿,稱有密事麵陳。


    周太祖還道他有特別大事,立即召見。


    王峻行禮已畢,便麵請道:“臣看李穀、範質兩位宰相,實未稱職,不若改用他人。”


    周太祖道:“何人可代兩相?”


    王峻答道:“端明殿學士尚書顏衎,秘書監陳觀,材可大用,陛下何不重任!”


    周太祖怏怏道:“進退宰相,不宜倉猝,等朕詳細考察是否可以,再行定議。”


    王峻兀自絮聒不休,硬要周太祖當場承認。


    這時,周太祖肚子餓得咕咕叫,恨不將他叱退,勉強忍住了氣,含糊說道:“等寒食假過後,當為卿改任二人便了。”


    王峻這才辭出。


    王峻身兼樞密使與同平章事於一身,不知避嫌,反而猜忌皇子、排擠宰相、欺淩君王,這是要做安重誨第二麽?


    周太祖入內用早膳,越想越恨。好容易過了一宵,次日一早即召見百官。


    王峻昂然直入,周太祖叱令左右,將他拿下,軟禁起來。


    時為周廣順三年,共有953年,二月十三日。


    郭威對馮道諸人道:“王峻是朕患難弟兄,朕每次對他刻意包容。偏他欺朕太甚,甚至要盡逐大臣,翦朕羽翼。朕隻有一個兒子,也被他猜忌,百計阻撓,不讓入京。似此目無君上,何人能忍?朕亦顧不得許多了!”


    馮道等略為勸解,請免死貶官,乃將王峻釋出,降為商州司馬,勒令即日就道。


    王峻形神沮喪,狼狽出都,行至商州,憂憤成疾,不久病死。


    後人有詩譏王峻道:


    難得功臣保始終,鳥飛已盡好藏弓;如何恃寵成驕態,坐使勳名一旦空!


    顏衎、陳觀,坐王峻一黨,同時貶官。


    六月,橫海(滄州)軍奏報說:“遼國知盧台軍事範陽人張藏英歸降。”


    後唐明宗李嗣源在位時,當時宰相馮道、李愚,請李嗣源命判國子監田敏:整理《九經》,加以刪改校正,刻版印刷販賣,李嗣源批準,開始實施,直到現在,曆時二十二年,終於完成刻版,呈獻朝廷,開始印刷《九經》。


    南唐國大旱成災,井水泉水,全都幹涸,淮河水位降低,赤腳就可以蹚過,饑餓的農民前後相繼,蜂擁到淮河北岸周朝境內,南唐濠、壽等州出動邊軍阻截,農民們與南唐士卒一麵格鬥,一麵北上。


    郭威接到報告,說:“兩國的人都是中國人,應準許買米的難民過淮河買米。”


    南唐政府遂建築倉庫,大量買米運迴供應軍隊。


    郭威下詔:“南唐農民自己背米,或用牲口馱米的,不加禁止,但如果是車船運載,不準賣給他們。”


    卻說鄴都留守王殷,與王峻共同輔佐周太祖,同時立下大功。王峻既得罪,王殷亦不安。


    之前王殷出任鄴都留守、天雄(鄴都)節度使,仍領親軍,連侍衛司也遷往鄴都。王殷又兼同平章事職銜,自黃河以北,軍政皆受王殷節製。


    王殷為人貪財暴斂,民皆怨之。


    周太祖曾經派使者告誡王殷道:“朕起自鄴都,鄴都倉庫儲蓄,足夠數年開支,你隻需照數額征稅,上供朝廷,已足夠國用,萬不可額外搜刮,取怨人民!”


    王殷不以為然,苛斂如故。且對所屬河北戍兵,往往任意更調,毫不奏聞,周太祖很是介意。


    廣順三年,公元953年,九月。


    郭威誕日,號永壽節,王殷表請入朝慶壽,周太祖疑王殷有異誌,不準入朝。


    今年年初黃河決口,至九月,才由義成(滑州)節度使白重讚率軍堵住。不久,黃河又在靈河、魚池、酸棗、陽武、常樂驛、河陰、六明、原武等八個地方決口。


    今年南唐大旱,周朝境內卻連續暴雨。東自青、徐,西到丹、慈,北自貝、鎮,南到安、複,處處大水成災。


    自入秋以來,周太祖郭威逐漸半身不遂,行動困難,司天監建議祭天。


    此前,祭天大典都在洛陽舉行。郭威希望就近到開封南郊祭天,於是,依照洛陽規格標準,在京城開封四郊,興築各種祭壇,又興建皇家祖廟。派宰相馮道前往洛陽,迎接皇家祖廟的牌位及農神牌位。


    十二月一日,馮道運送皇家祖先牌位返迴大梁,郭威親自到西郊迎接,送到皇家祖廟,一起接受祭祀。


    十二月十九日,王殷擅自進京,麾下帶著許多騎士,出入擁衛,顯赫異常。郭威不準王殷迴任,留他當京師內外巡檢。


    王殷不知處境危險,仍不知道收斂,每天出入,隨從及衛士經常有好幾百人,王殷又請求朝廷發給鎧甲武器,以備巡邏時使用。


    郭威感到為難。這時候,郭威身體有病,又要舉行祭天大典,得此消息,心中很是驚疑。


    成德(鎮州)節度使何福進,一向厭惡王殷,乃進京朝見,暗中把王殷罪狀秘密奏報郭威,郭威因此越發懷疑。


    遂抱病禦滋德殿,召王殷入見。


    王殷剛上殿階,周太祖即命侍衛出殿,將王殷拿下,責他擅離職守,罪在不赦。一篇詔敕,把王殷生平官爵,盡行削奪,長流登州。


    王殷剛剛東去,郭威再頒詔,令將吏追至半途,說他有意謀叛,打算等到祭天時作亂,可就地正法。


    王殷無從辯誣,隻好伸頸就戮,一道冤魂,投入冥府,與前時病死的王峻,再做陰間朋友去了。


    功臣之不得其死,半由主忌,半由自取。


    周太祖既殺死二王,方免無憂,當命皇子晉王郭榮(柴榮)判內外兵馬事。


    撤銷鄴都,仍稱魏州大名府,設天雄軍不變,調天平(鄆州)節度使符彥卿為天雄(鄴都)節度使,加封衛王。


    徙成德(鎮州)節度使何福進鎮天平軍,加同平章事。


    成德(鎮州)節度使一缺,命侍衛步軍都指揮使曹英(曹威)出任。


    此外亦各有遷調,不可殫述。


    隻是周太祖病體,始終未完全痊愈。


    何福進不久病故,享年六十六歲,追贈中書令。


    殘冬已屆,郭威勉強支持,親自祭拜太廟,自齋宮乘步輦至廟廷,才走下步輦,由近臣扶掖升階,才祭拜一室,已是痰喘交作,不能行禮。


    隻得命晉王郭榮(柴榮)恭代,自己仍退居齋宮。夜間痰喘越來越嚴重,險些兒謝世歸天,幸經良醫調治,始得重生。


    越日就是廣順四年,公元954年,元旦。


    周太祖又複強起,親至南郊,大祀圜丘。自覺身體疲乏,未能叩拜,隻好仰瞻申敬,草草成禮,禮畢還宮,禦明德樓,受百官朝賀,宣製大赦,改廣順四年為顯德元年。


    內外文武百官,加恩厚賞,各官員命婦也一起得到封賞,毋庸細敘。


    周太祖經此一番勞動,病情更加嚴重,停止諸司進奏,遇有大事,由晉王郭榮入稟進止,然後宣行。


    晉王郭榮總握內外兵柄,每日在府中辦事,人心少安。


    忽有鎮寧(澶州)軍牙將曹翰,入東京見郭榮(柴榮),拜謁已畢,即對郭榮密語道:“大王身為國家儲君,當思孝養。今主上患病在床,大王不入宮內侍奉醫藥,整天在外辦事,如何安慰天下仰望呢!”


    郭榮(柴榮)不禁大悟,便留曹翰居府,代決政務,自己入侍禁中,朝夕侍奉。


    周太祖諭郭榮道:“朕若不起,你速治山陵,毋令靈柩久留殿內。陵所務從儉素,不得勞役百姓,不得多用工匠,勿置下宮,不要守陵宮人,並不必用石人石獸,但用紙衣為殮,瓦棺為槨,入窆後,可募近陵人民三十戶,豁免征徭,令他守視。陵前隻立一石,鐫刻數語,可雲周天子平生好儉,遺令用紙衣瓦棺。嗣主不敢有違,如此說法,便足了事。你若違我遺言,我死有知,必不保佑你!”


    郭榮(柴榮)含糊應命。


    周太祖見他懷疑,又申誡道:“從前我西征時,見唐朝十八帝陵,統統遭到發掘,這都因為他們多藏金玉,因此引起盜墓賊的貪心。你平時讀史,應知漢文帝素好節儉,葬在霸陵原,至今完好如舊。每年寒食,可差人祭掃,如沒人差去,遙祭亦可。並飭在河府、魏府間,各葬一副劍甲,澶州葬通天冠絳紗袍,東京葬平天冠袞龍袍,千萬千萬,勿忘遺言!”


    郭榮(柴榮)乃唯唯受教。


    時為周太祖顯德元年,公元954年,正月十七日。


    周太祖又命郭榮(柴榮)傳敕:


    中書令馮道,加封太師;


    司徒竇貞固進封汧國公;


    司空蘇禹珪進封莒國公;


    同平章事李穀加尚書右仆射,兼集賢殿大學士;


    同平章事範質加尚書左仆射,兼修國史;


    升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王溥升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鎮寧(澶州)節度使鄭仁誨升為樞密使,兼同平章事;


    樞密承旨魏仁浦升為樞密副使;


    原樞密副使王仁鎬調任永興(長安)節度使;


    龍捷左廂指揮使樊愛能為侍衛馬軍都指揮使;


    虎捷左廂指揮使何徽為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且加殿前都指揮使李重進為武信軍節度使,檢校太保,仍典禁軍。武信軍時屬後蜀國,這個節度使隻是個虛名。


    李重進母係周太祖胞姊,曾封福慶長公主,周太祖以李重進是自己親外甥,所以用為親將。


    及周太祖大漸,特召李重進入內,囑受顧命。且令他向郭榮下拜,示定君臣名分,李重進含淚一一遵旨。


    周太祖郭威歎息道:“朕觀當世文才,無過範質、王溥,今兩人並相,我死無遺恨了!”


    是夕,周太祖郭威駕崩於滋德殿,壽五十一歲。在位三年零一個月,曆史上算作四年。


    晉王郭榮(柴榮)秘不發喪,越三日已經大殮,遷靈柩至萬歲殿,乃召集文武百官,頒宣遺製,令晉王郭榮(柴榮)即皇帝位。


    文武百官奉敕,遂奉郭榮即位於郭威柩前,是為周世宗,時年三十四歲,正當壯年。


    是歲自正月初一日起,天色屢昏,日月多暈,及郭榮(柴榮)即位,忽然晴朗,天日為開,中外相率稱奇。


    周世宗郭榮(柴榮)居喪數日,由宰臣馮道等,表請聽政,三疏乃允,見群臣於萬歲殿東廡下,始親蒞事。


    命太常卿田敏為先帝擬諡,田敏上尊諡為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廟號周太祖。


    昭義(潞州)節度使李筠,忽報稱北漢偽帝劉崇,與遼將楊袞,趁我國喪亂,率兵數萬,自團柏穀入寇潞州。


    李筠就是李榮,為避周世宗郭榮諱,特改名為李筠。他在後晉時擔任禁軍六軍之一的控鶴軍指揮使,曾經奉張彥澤命看管石重貴,見第一百零七迴;又與何福進一起在恆州發動漢軍起義,趕走耶律麻答,參見第一百一十一迴。當時功勞主要算在白再榮的頭上。後來,過了一年,才被升為博州刺史。後來追隨郭威,與郭崇威一起擊敗慕容彥超,見第一百一十七迴。


    周世宗郭榮(柴榮)剛剛登基,即聞遼漢聯合入寇,恰也有些心驚。幸虧他天姿英武,不以為憂,反而有點興奮,即召群臣會議,打算禦駕親征。


    馮道等以為未可,都說劉崇自晉州奔還,勢弱氣奪,未必即能再振。現恐由潞州謠傳,李筠(李榮)未戰先怯,聽風便是雨,徒然令聖上擔憂。陛下初承大統,人心未定,先帝山陵,方才啟工,不應輕率出征。就算劉崇遼國真的入寇,隻要命大將率軍出禦,便足製敵雲雲。


    周世宗郭榮(柴榮)搖首道:“劉崇幸我大喪,聞我新立,自謂良好機會,可以入伺中原。目下潞州告急,李筠(李榮)乃是勇將,必非虛語,我若親自出征,庶幾先聲奪人,免致輕覷!”


    馮道等一再勸諫。


    周世宗郭榮(柴榮)又道:“從前唐太宗創業,屢次親征,朕豈怕河東劉崇麽?”


    馮道獨答道:“陛下未可便學唐太宗。”


    周世宗郭榮(柴榮)奮然道:“劉崇眾至數萬,統是烏合,如遇王師,可比泰山壓卵,必勝無疑。”


    馮道又道:“陛下試平心自問,果能作得泰山否?”


    馮道曆事五朝十帝,此前未聞獻議,此次硬加諫阻,可能是真心喜歡周世宗,怕他吃虧,因此潑他冷水。


    周世宗郭榮(柴榮)卻不領情,拂袖起座,返身入內。


    次日頒出詔敕,分發各道,令他招募勇士,送入闕下。各道節度使得旨,陸續送來壯丁,周世宗命編入禁衛軍,逐日操練,準備禦駕親征。


    不久再次接得潞州急報。但見紙上寫著:


    昭義軍節度使臣李筠,萬急上言,河東叛寇劉崇,幸禍伐喪,結連契丹入寇。臣出守太平驛,遣步將穆令均前往迎擊,被賊將張元徽用埋伏計,誘殺令均,士卒喪亡逾千。寇焰愈張,兵逼驛舍,臣不得已迴城固守,效死勿去,謹待援師。臣措置乖方,自取喪師之罪,乞付有司議譴!謹昧死上聞,翹切待命!


    周世宗郭榮(柴榮)得了此報,也不想再與馮道等商議,隻召見王溥、王樸兩人,入議親征事宜。


    王溥與王樸讚成親征,奏請先調各道兵馬,會集潞州,然後車駕啟行。


    周世宗乃詔國丈、天雄(魏州)節度使符彥卿,自磁州進兵赴潞州,擊敵後路,以鎮寧(澶州)節度使郭崇(郭崇威)為副;


    護國(河中)節度使王彥超,自晉州進兵赴潞州,擊敵東麵,以保義(陝州)節度使韓通為副;


    又命馬軍都指揮使樊愛能,步軍都指揮使何徽,義成(滑州)節度使白重讚,鄭州防禦使史彥超,前耀州團練使符彥能等,引兵先赴澤州,以宣徽使向訓為監軍。


    一麵令馮道恭奉梓宮,往赴山陵,留樞密使鄭仁誨居守京師。


    三月十一日,周世宗郭榮(柴榮)第一次禦駕親征,自東京汴梁出發。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懷文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懷文書生並收藏五代十國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