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


    唐末帝李從珂繼位,乃下詔犒軍,不料府庫已經空虛,指的下令,讓有司遍括民財,敲剝了好幾日,也僅得到二千萬文。


    李從珂大怒,硬行科派,否則係獄。於是獄囚累累,貧民多赴井、或投繯自盡。禁軍士兵們卻遊行市肆,到處耀武揚威。


    有一群市民罵道:“你們隻知道向新主子邀功請賞,把我等無辜百姓鞭胸杖背,搜刮錢財充作賞錢,你們自問還有良心嗎,你們能無愧天地嗎?”


    禁軍士兵們聞言大怒,大打出手,試圖驅散眾人,以至血肉紛飛,很多人被打死,積屍道旁,人民無從喊冤。


    犒軍費尚是不足,再搜括內庫、國庫舊物,及諸道貢獻,甚至太後、太妃,亦取出首飾細軟,充作犒賞,還是不超過兩億文。


    當李從珂自鳳翔出發時,曾下令軍中,說是進入京城洛陽後,還要每人賞賜一萬文,保守估計,非五億文不可,偏僅得兩億文,不及半數。李從珂未免憂心忡忡。


    是夜,正巧樞密直學士李專美在禁中值夜班,遂召入道:“卿素有才名,獨不能為我設法,籌足士兵的賞錢麽?”


    李專美拜謝道:“臣本愚笨,材不稱職,但士兵賞錢不足,臣也沒有辦法。最近幾年,先帝屢次無故賞賜,耗盡國庫,反養成一班驕兵貪將。畢竟金錢有限,欲望無窮,陛下就是趁這樣的機會,才能得國。愚臣以為,國家存亡,不在厚賞,當修法度,立紀綱,培養正氣,若不改前車覆轍,恐徒困百姓,存亡尚未可知呢!今財力已盡,隻得此數,即請酌量派給,何必定要兌現當初的承諾!”


    李從珂沒法,隻得下了製敕:


    凡在鳳翔歸順的大將,如楊思權、尹暉等,各賜駿馬兩匹、駱駝一匹、錢七千文;其他人按官階遞減;普通士兵每人兩千文;在京禁軍士兵每人一千文。


    諸軍大失所望,便即造謠道:“去卻生菩薩,扶起一條鐵。”


    生菩薩,指故主李從厚,他小名菩薩奴。一條鐵,指新主李從珂,是說他乃鐵公雞,一毛不拔。


    聽他言語,似乎已經覺得後悔了。


    唐末帝李從珂,又欲殺楚昭祚。


    樞密使韓昭胤勸諫道:“陛下是天下人的君父,天下人都是陛下的子民,用法必須公正。楚匡祚追查李重吉的財產,那是公事公辦,現在殺掉楚匡祚全族,死者又不可能死而複生,隻怕天下不服的人越來越多。”


    乃將楚匡祚長流登州。


    洋王、護國戰區(河中府)節度使李從璋,涇王、歸德(宋州)節度使李從敏,都被免官,李從珂待他們很是冷淡。


    李從敏在宋州參與殺害李重吉的陰謀,李從珂對他尤其憎惡。


    有一次,二人進宮參加家人團聚,酒酣耳熱,李從珂忽然迴頭對二人說:“你們算什麽菜鳥,竟常常霸占要鎮!”二人大為恐懼。


    曹太後斥責二人說:“皇上已醉,你們還不快滾!”二人竟未受貶。


    李從珂篡位,故主唐閔帝李從厚,究竟往何處去了?


    卻說潞王李從珂,入洛篡位的時候,正是唐閔帝李從厚,單身匹馬,窮途末路的時分。


    他自玄武門趨出,隨身隻帶五十騎兵,迴顧城門,已經關住,料知慕容遷已經變卦,不由的自嗟自怨,躊躇前行。


    到了衛州東境,忽見有一簇人馬,擁著一位金盔鐵甲的大員,吆喝而來。到了麵前,那大員滾鞍下馬,倒身下拜,仔細一瞧,原來竟是姐夫、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便即傳諭免禮,令他起身談話。


    石敬瑭問道:“陛下為什麽到此?”


    李從厚道:“潞王叛亂,氣焰太盛,京都恐不能保守,朕所以匆匆出幸,擬號召各鎮,勉圖興複,姐夫來了,正好助朕!”


    石敬瑭道:“聞康義誠出軍西討,勝負如何?”


    李從厚道:“還要說他甚麽,他已經叛變了!”


    石敬瑭俯首無言,隻是長歎。


    李從厚道:“姐夫是國家棟梁,時至今日,全仗姐夫力挽狂瀾!”


    石敬瑭道:“臣奉命徙鎮,所以入朝。麾下不過一二百人,如何禦敵?唯一的希望就隻有衛州刺史王弘贄,他本係宿將,練達老成,願與他共謀國事,再行稟命!”


    李從厚允諾。


    石敬瑭即馳入衛州,王弘贄出來迎見,兩下敘談。


    石敬瑭即開口道:“天子蒙塵,已入使君境內,君奈何不去迎駕?”


    王弘贄歎息道:“前代天子,亦多播越,但總有將相侍衛,並隨帶府庫法物,使群下有所仰仗。今聞車駕北來,隻有五十騎相隨,就使有忠臣義士,赤心報主,恐到了此時,亦無能為力了!”


    石敬瑭聞言,也不加評駁,但支吾對付道:“君言亦是,惟主上留駐驛館,亦須還報,聽候裁奪。”


    便別了王弘贄,返告李從厚,盡述王弘贄所言。


    唐閔帝李從厚不禁淚落如雨。


    旁邊惹惱了弓箭使沙守榮、奔洪進,直趨石敬瑭前,義正辭嚴道:“石公係先帝愛婿,與國家義同休戚,今日主憂臣辱,理應相恤,況今天子蒙塵播越,所能依靠的隻有石公,今石公誤聽他人邪言,不代天子設法,難道要趨附逆賊,賣我天子麽?”


    說到此,沙守榮即拔出佩刀,欲刺石敬瑭。


    此人忠義可嘉,可惜太過莽撞。


    石敬瑭連忙倒退,部將陳暉,即上前救護石敬瑭,拔劍與沙守榮交鬥,約有三、五個迴合。


    石敬瑭牙將指揮使劉知遠,急忙引兵進入驛站,接應陳暉。陳暉膽力愈奮,格去沙守榮手中刀,把他一劍劈死。奔洪進見勢不妙,也即自刎。


    劉知遠見兩人已死,索性指揮部下士兵,來到李從厚麵前,將李從厚隨騎數十人,殺得一個不留。


    李從厚已嚇做一團,不敢發聲,那劉知遠卻麾兵馳出驛站,擁了石敬瑭,竟直趨洛陽去了。


    不殺李從厚,還算是留些餘地。


    看官!你想此時的唐閔帝李從厚,弄得形單影隻,舉目無親,進不得進,退不得退,隻好流落衛州驛站中,任人宰割。衛州刺史王弘贄,全不過問,直至廢立令下,才派使者迎入李從厚,讓他住進衛州公廨。


    其實這時候,他是明知李從厚難保,因此視為奇貨。


    李從厚一住數日,無人問候,隻有磁州刺史宋令詢,派使者存問起居。李從厚但對使者流淚,不敢多言。


    皇帝失勢,一至於此,後人何苦爭相做皇帝。


    不久洛陽使者到來,入見王弘贄,向王弘贄下拜,這人不是別人,就是王弘贄之子王巒,曾充殿前宿衛。


    王弘贄問他來意,他卻靠近王弘贄耳邊,悄悄說如此這般。王弘贄頻頻點首,便備了鴆酒,引王巒往見李從厚。


    李從厚認識王巒,便詢問京中消息。王巒不發一語,即進酒勸飲。


    李從厚顧問王弘贄道:“這是何意?”


    王弘贄道:“殿下已封鄂王,朝廷派巒兒進酒,想是為殿下餞行呢。”


    李從厚知非真言,不肯飲,王弘贄父子,屢勸不允,王巒竟性起,取過一條絲帶,硬將李從厚勒死,年止二十一歲,在位僅五個月。


    李從厚妃孔氏,即孔循女兒,尚住在宮中,生有四子,年齡尚幼。待到王巒弑主還報,李從珂派人對孔妃道:“我兒重吉等何在?你們尚想活命麽?”


    孔妃顧著四子,心如刀絞,隻是悲號。不一會,有人持刃進來,隨手亂斫,可憐孔妃與四子,慘叫連連,一同斃命。


    李從厚隻殺李重吉兄妹二人,李從珂卻要六人抵命,如此兇橫,寧能長久!


    磁州刺史宋令詢,聞故主遇害,慟哭半日,自縊而亡。


    李從厚之死,尚有宋令詢死節,後來唐末帝李從珂自焚,無一忠臣死事,是李從珂且有愧多矣。


    至後晉石敬瑭登基,才追諡李從厚為閔帝,可見李從珂殘忍,且過石敬瑭,怪不得他在位三年,葬身火窟哩。莫謂天道無知。


    唐末帝李從珂,葬明宗於徽陵,並將李從榮、李重吉遺棺,及故主李從厚遺骸,俱埋葬徽陵域中。李從厚墓土,高才及數尺,不封不樹,令人悲歎。


    進馮道為檢校太尉,相國如故。


    李愚、劉昫,一太苛察,一太剛褊,議論多不相合。有時甚至彼此詬罵,大失風度。


    李從珂乃有意易相,問及親信,俱說尚書左丞姚顗,太常卿盧文紀,秘書監崔居儉,均有相才,可以擇用。


    李從珂不能決定,因書三人姓名,置諸琉璃瓶中,焚香祝天,用筷子夾出,得姚、盧兩人。


    遂命姚顗、盧文紀同平章事,不久後,即罷李愚為左仆射,劉昫為右仆射。


    尋冊夫人劉氏為皇後,授次子李重美為右衛上將軍,兼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後來且命兼同平章事職銜,加封雍王。


    一朝規製,內外粗備,那弑君篡國的李從珂,遂高拱九重,自以為安枕無憂了。


    太常丞史在德性情疏狂耿直,上疏李從珂,對朝廷及地方文武官員一一抨擊,請求對他們普遍進行考試,根據成績升遷或罷黜。


    史在德奏章大略說:“朝廷用人,差不多都是濫竽充數,很多武將,不懂軍事常識,雖然身披鎧甲,手拿武器,可是會戰時往往丟盔棄甲,失敗時則背棄部屬,自己先逃。很多文官,沒有真才實學,反而品德惡劣,問他意見,總是口呆目瞪,不知所雲;寫篇文章,經常請人代筆。這正是所謂虛設官職,浪費國家財力。現在陛下中興,正是改革弊政的時機。我建議對所有武將,下令各鎮節度使,一個一個考核武藝、考試兵法。至於文官,則由皇上親自出題,命中書令、同平章事,對他們當麵考試。有能力而居下位者擢為高官、大將;無能力而居高位者則貶之。”


    同平章事以及所有官員都怒不可遏,自同平章事盧文紀以下,包括補闕劉濤、楊昭儉等,一致要求對處以史在德嚴厲懲罰。


    李從珂對翰林學士馬胤孫說:“我剛登基治理國家,言論應該開放,如果官員中因為提出意見而被定罪,以後還有誰敢再說話?你替我起草一份詔書,使大家了解。”


    於是下詔,大略說:“過去,魏征請求太宗獎賞皇甫德參;現在,劉濤等卻要我處分史在德。兩件事情相同,建議卻不一樣,為什麽差距這麽大?史在德隻是想為國盡忠,怎麽可以責備!”


    閩國。國計使薛文傑與樞密使吳勖不和。


    這天,他稟告閩惠宗王鏻(王延鈞)道:“陛下左右,有很多奸臣,然而,俗話說大奸若忠。我等肉眼凡胎,根本看不出來,除非神明指示。幸虧寶皇庇護陛下,巫師盛韜身懷異能,常常與鬼神溝通,可以請他來做這件事。”


    閔惠宗王鏻(王延鈞)大喜,即命盛韜查找奸臣。


    這時正好吳勖患病。薛文傑佯裝探病,對吳勖說:“皇上因你患病,打算將你免職。我對皇上說,你隻不過頭痛而已,很快就會痊愈。萬一皇上派人來查問,你千萬不要說是別的病,就說是頭痛!”


    吳勖答應。


    次日,盛韜對王鏻(王延鈞)道:“剛才作法,看見北廟崇順王正在那裏審問吳勖謀反一案,北順王已經查明案情,作為懲罰,命人用銅釘釘他的腦袋,又用金錐猛擊他的頭顱。”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召見薛文傑。


    薛文傑道:“謀反這樣的事情,不可以輕信,應當派人去吳勖家向他親自詢問。”


    王鏻(王延鈞)遂派使者去吳勖家中,向他當麵詢問。


    吳勖說:“臣隻是頭痛,別無他病。”


    使者如實迴報王鏻(王延鈞)。


    王鏻(王延鈞)遂斬吳勖全家。薛文傑得升為樞密使。


    薛文傑又唆使閩惠宗王鏻(王延鈞)抑製皇族。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侄兒王繼圖不忿,密謀反叛,事泄被殺,牽連一千餘人。


    王鏻(王延鈞)又猜忌親軍將領王仁達,王仁達善於統兵,曾經生擒王延稟、王繼雄父子,立下大功。他是性情中人,為人直爽,言談慷慨激昂,匯報事情時,不知避諱。


    王鏻(王延鈞)深恨之,曾經對左右侍從說:“王仁達極有智謀,恐怕朕死後,不會為朕兒繼鵬所用。”


    遂誣陷他謀反,屠滅全族。


    建州鄉紳吳光,來京城福州朝見,薛文傑貪圖他的家產,暗中調查他的底細,打算抓捕。


    吳光大恐,率全族、部眾一萬人,投奔吳國信州。


    吳國信州刺史蔣延徽率軍,匯合吳光部眾,進攻浦城,大敗閩軍。遂包圍建州。


    閩惠宗龍啟二年,吳國大和六年,公元934年,正月。


    吳軍包圍建州已經一個多月。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一麵派人向吳越國求援,一麵派皇弟、驃騎大將軍王延宗與上軍使張彥柔,率軍一萬,增援建州。


    吳勖、王仁達,一向深得軍心,二人被殺,軍士因此生怨。


    大軍出發,走到半途,士兵拒絕前行,請求先將薛文傑交出,然後才能起程。


    王延宗派使節飛馬奏報王鏻(王延鈞),京城大震。


    王鏻(王延鈞)不允,皇太後與皇子王繼鵬一再固請。


    王繼鵬流淚道:“薛文傑弄權誤國,殘害忠良,屠殺百姓,全國上下,無人不恨!如今,吳國大軍壓境,我軍軍心不穩,士兵不肯聽命,一旦國家滅亡,留薛文傑一命,又有何用!”


    薛文傑在一旁,竭力為自己辯解,反對將自己交出。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無法決定,對薛文傑道:“朕也不知道拿卿怎麽辦。卿其自處之!”


    薛文傑急忙出宮,企圖逃走。王繼鵬早已派人埋伏在啟聖門外,乃將薛文傑捕下,打入囚車,押送軍中。


    之前,薛文傑認為,傳統囚車太大,鐵欄杆太稀,於是改小。如今,囚車剛剛做好,薛文傑有幸成為第一位乘客。新囚車隻有一個木櫃大小,四壁皆布滿鐵釘,路上稍微有一點顛簸,薛文傑的頭臉就撞到釘子上,紮得血肉模糊,痛不欲生。


    王繼鵬又將薛文傑的幫兇、巫師盛韜殺死。


    薛文傑很會算命,上車之前算了一卦,預言說,過了三天,就會逢兇化吉。使者聽說,押送囚車時日夜換馬趕路,隻兩天便到達,將薛文傑交給軍士。


    眾軍士立刻拔刀亂砍,將他的肉一片一片割下。


    不一會,果然閩惠宗王鏻(王延鈞)派使節飛馬送來赦免令,赦免薛文傑。使節到達時,薛文傑尚未斷氣,還不時發出微弱的哀嚎聲。


    從此,一切政事,統歸皇子福王王繼鵬處置。


    吳國信州刺史蔣延徽進攻建州,眼看就要攻克。


    吳國中書令、都統徐知誥,竟下令班師。這卻是為何?


    原來,徐知誥靠了養父徐溫餘威,得以掌握吳國大權,正籠絡人才,日思篡吳。偏偏吳睿帝楊溥,並無失德,徐知誥苦無隙可乘,乃佯請歸老金陵,留子徐景通為相。


    吳睿帝楊溥,任命他為鎮海(金陵府)、寧國(宣州)兩鎮節度使,仍兼原都統等職不變,出鎮金陵府。徐知誥到了金陵,興辦禮賢院,招納幕僚,為篡位做準備。又大肆擴建金陵城池、興修宮殿,暗中囑使右仆射宋齊邱,勸吳睿帝楊溥遷都金陵府。


    吳人多不願遷都,楊溥亦無心移徙,仍派宋齊邱往諭徐知誥,遂罷遷都之議。


    此時,正值吳國信州刺史蔣延徽進攻建州,眼看就要攻克。


    這蔣延徽,乃是楊行密的女婿,又與臨川王楊蒙交好,徐知誥恐其功大難製,因此下令班師。


    蔣延徽也聽說福州及吳越國援軍就要到達,乃班師。


    王延宗率軍追擊,大敗吳軍。


    徐知誥貶蔣延徽為右威衛將軍,派人與閩惠宗王鏻(王延鈞)和解。


    唐末帝李從珂清泰二年,公元935年,閩惠宗王鏻(王延鈞)改元永和元年,以紀念與吳國和解。冊立愛妃陳氏為皇後。


    看官道陳氏是何等人物?


    她本是王鏻(王延鈞)父王審知的妾侍,小名金鳳。王鏻(王延鈞)早就與她郎有情妾有意,等到王延鈞僭號稱帝,打算冊立正宮皇後,元配劉氏早卒,繼室金氏,年輕貌美而且賢慧,不過枕席上的工夫,很是平淡,王鏻(王延鈞)對她不甚歡喜。


    到了金鳳入幸,床上功夫很是擅長,比金氏受寵百倍。那時閩後的位置,當然屬於金鳳了。


    閩惠宗既立金鳳為皇後,即追封他假父陳岩為節度使,追封母陸氏為夫人,任命族人陳守恩、陳匡勝為殿使。別築長春宮,作藏嬌金屋。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並廣采民女,羅列長春宮中,令充侍役。每次宮中夜宴,動輒點燃數百枝金龍燭,環繞左右,光明如晝。所用杯盤,統是瑪瑙、琥珀及金玉製成,且令宮婢數十人捧著,不設幾筵。


    飲到醉意醺醺,王鏻(王延鈞)與金鳳,便將衣服盡行脫去,裸著身體,上床交歡。床四圍共有數丈,枕可丈餘,當兩人交歡時,又令諸宮人裸體伴寢,互相笑謔。


    後來派使者至安南,特製一具水晶屏風,周圍四丈二尺,運入長春宮寢室。王鏻(王延鈞)與金鳳淫狎,每令諸宮女隔屏窺視,金鳳常演出種種淫態,取悅王鏻(王延鈞)。


    每次遇到三月上巳修禊,及五月端午競渡,閩惠宗一定帶領金鳳同遊。後宮婦女,衣著華麗,一起出行。金鳳作樂遊曲,令宮女同聲歌唱,曲調悠揚宛轉,響遏行雲。


    還有蘭麝氣,環麝聲,遍傳遠近,令人心醉。這真可謂荒淫已極了。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既貪戀女色,又愛孌童。有小吏歸守明,麵似冠玉,膚似凝酥,他即引入宮中,與他歡狎,號為歸郎。


    淫女尤喜狂郎,頓時令這水性楊花的金鳳姑娘,也為顛倒夢想,願與歸郎作並頭蓮。歸郎樂得兩頭奉承,便找機會偷偷來到金鳳臥房,成了好事。


    金鳳得自母傳,不意歸郎竟似侯倫。起初尚要迴避閩惠宗王鏻(王延鈞),後來王鏻(王延鈞)得病,變成一個瘋癱症。於是金鳳與歸郎,差不多夜夜同床,時時並坐了。


    但宮中饑渴的宮女甚多,有幾個老奸巨猾的,也想親近歸郎,乘機要挾。害得歸郎無法分身,另想出一條妙計,招入百工院使李可殷,與金鳳通奸。


    金鳳多多益善,況李可殷是個偉岸男子,仿佛是戰國時候的嫪毒,獨得秘籍,日夜金槍不倒,更令金鳳愜意。歸郎稍稍偷得浮生半日閑,好去應酬其他宮人,金鳳也不去過問。隻是李可殷不在時,仍令歸郎當差。


    當時閩惠宗王鏻(王延鈞)曾命錦工織造九龍帳,掩蔽大床,國人探悉宮中情形,作一歌詞道:“誰謂九龍帳,隻貯一歸郎!”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那裏得知,就使有些知覺,也因疾病在身,振作不起。


    天下事無獨必有偶,那皇後陳金鳳外,又出一個李春燕。鳳後有燕,何禽獸之多也!


    李春燕乃王鏻(王延鈞)侍妾,妖冶善媚,不下金鳳。姿態甚至比金鳳更加風騷。王鏻(王延鈞)也加愛寵,令居長春宮東麵,叫作東華宮。用珊瑚為棁榆,琉璃為檽瓦,檀楠為梁棟,綴珠為簾幕,範金為柱礎,雕梁畫棟,與長春宮一般無二。


    自閩惠宗王鏻(王延鈞)驟得瘋癱,不能禦女,金鳳得了歸守明、李可殷等,作為王鏻(王延鈞)的替身,李春燕未免向隅,勢不免另尋主顧。


    湊巧王鏻(王延鈞)長子王繼鵬,願替父代勞,與李春燕聯為比翼,私下訂約,願作長久夫妻。乃運動金鳳,乞她轉告王鏻(王延鈞),令兩人得為配偶。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哪裏舍得,但被金鳳一番花言巧語,乃將春燕賜給皇兒繼鵬。那兩人自然快意,不消絮述。


    皇城使李仿,與李春燕同姓,冒認兄妹,遂與王繼鵬結成郎舅親,從此作威作福。


    李可殷曾經被他狎侮,心懷不平,密與殿使陳匡勝勾結,讒構李仿及王繼鵬。王繼鵬弟繼韜,又與繼鵬不睦,黨入李可殷,密圖殺兄。


    偏王繼鵬已有所聞,也曾與李仿密商,設法除患,準備先下手為強。


    正好閩惠宗王鏻(王延鈞)病情加劇,王繼鵬及李仿,放膽橫行,竟派壯士手持大棒,闖入李可殷宅中,等到李可殷出來,當頭猛擊,腦裂而死。


    看官試想,這李可殷是皇後金鳳的情夫,驟遭慘斃,教金鳳何以為情?慌忙轉告閩惠宗王鏻(王延鈞),不意王鏻(王延鈞)昏臥床上,滿口譫語,不是說王延稟索命,就是說王仁達唿冤。


    金鳳無從進言,隻好暗暗垂淚,暫行忍耐。


    到了次日,閩惠宗王鏻(王延鈞)已經清醒,金鳳即入訴,激起王鏻(王延鈞)暴怒,強拖著病體上朝,唿入李仿,詰問李可殷何罪?


    李仿含糊對付,直說立即去查明複旨。踉蹌趨出,急與王繼鵬定計,一不做,二不休,號召皇城衛士,鼓噪入宮。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剛剛退朝休息,高臥九龍帳中,驀聞嘩聲大至,急忙要起身,怎奈手足疲軟,無力支撐。


    那衛士一擁而入,就在帳外用槊亂刺,把閩惠宗王鏻(王延鈞)身上搠了幾個窟窿。


    陳金鳳逃走不及,也被刺死。


    歸郎躲入門後,被衛士一把抓住,砍斷頭顱。


    李仿再出外擒捕陳守恩、陳匡勝兩殿使,盡加殺戮。


    王繼韜聞變欲逃,逃至城門,冤家碰著對頭,適與李仿相遇,拔刀一揮,便即隕首。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在九龍帳中,尚未斷氣,淒慘嚎叫,痛苦難忍。宮人待衛士已去,揭帳啟視,已是血染床褥,王鏻(王延鈞)囑咐她,但求速死。宮人用刀割斷喉管,方才畢命。


    時已是唐清泰二年,閩惠宗永和元年,公元935年,十月十九日。


    總計閩惠宗王鏻(王延鈞)殺兄繼位,在位共九年,其中稱帝三年。


    後人有詩歎道:


    九龍帳內閃刀光,一代昏君到此亡!蕩婦狂郎同一死,人生何苦恁淫荒!


    最初,王璘(王延鈞)娶南漢高祖劉龔(劉岩)的女兒清遠公主,派宦官、閩清人林延遇在番禺(廣州興王府附廓縣)設置賓館,專門負責接待閩國使節。


    劉龔(劉岩)特別賞賜給林延遇一座大院,俸給賞賜都非常優厚。劉龔(劉岩)好幾次向他詢問閩國的事情,林延遇都不迴答,退出後對人說:“離開閩國,就透露閩國的機密;離開南漢國,就透露南漢國的機密,在人家宮廷任過職的,做宦官的不可以這樣!”


    南漢高祖劉龔(劉岩)聽到,對他十分賞識,命他為內常侍,負責督促考核宮內各部門工作。林延遇聽說王璘(王延鈞)被殺,請求迴國,劉龔(劉岩)不許,林延遇於是改穿素色衣服,麵對閩國京城福州方向,哭泣二天。


    閩惠宗王鏻(王延鈞)被弑,這大閩皇帝的寶座,便由王繼鵬據住,安然即位。是為閩康宗,改名為王昶。


    去年,後蜀國太子孟仁讚繼位,改名孟昶。作為皇帝,當然希望永日。


    閩康宗王昶(王繼鵬)弑父殺弟,並將仇人一並處死,喜歡的了不得,遂假傳皇太後教令,即日監國。到了晚間,沒一人敢生異議,便登了帝座,召見群臣,群臣皆俯伏稱賀。


    冊李春燕為賢妃。命李仿判六軍諸衛事。李仿為弑君首惡,心常自疑,多養死士,作為護衛。


    閩康宗王昶(王繼鵬)恐他再蓄異謀,密與指揮使林延皓計議,托名犒軍,大享將士,暗中布下埋伏,專候李仿進來,順便下手。


    李仿昂然直入,趨至內殿,突遇刀斧手殺出,將他拿下,立即斬首。


    當下林延皓名人闔住內城各門,嚴防外亂,並將李仿首級懸示於啟聖門外,揭露他弑君弑後,及擅殺王繼韜等罪狀。


    李仿部眾不服,攻應天門,未能得手,轉焚啟聖門,林延皓率兵拒守,亂兵也不得逞,但將李仿首級取去,投奔吳越國。


    閩康宗王昶(王繼鵬)聞亂兵潰去,心下大悅,命弟王繼嚴權判六軍諸衛事,用六軍判官葉翹為內宣徽使,


    追諡父王鏻(王延鈞)為惠宗皇帝,發喪安葬,改元通文。


    尊皇太後黃氏為太皇太後,進冊李春燕為皇後。


    閩康宗王昶(王繼鵬)仍然寵信道士陳守元,賜他封號“天師”,對他非常信任倚重,甚至任免同平章事、調換將領、審判刑罰、官員升降都跟他商議。


    陳守元接受賄賂,替人活動關節,王昶(王繼鵬)無不言聽計從,陳守元的門庭熱鬧得如同菜市場。


    閩康宗王昶(王繼鵬)本有妻李氏,自得了李春燕,將妾作妻,正室反貶入冷宮。


    李春燕好淫工媚,善伺主意,閩康宗王昶(王繼鵬)非常寵愛,坐必同席,行必同輿。李春燕所言,閩康宗王昶(王繼鵬)無不允從。


    內宣徽使葉翹,博學正直,本為福王府賓僚,閩康宗王昶(王繼鵬)待以師禮,經常向他請教。及入為宣徽使,反致言不見用,葉翹固請辭職,卻屢承慰留。


    既而為李後一事,上書切諫,惹動閩康宗王昶(王繼鵬)怒意,援筆批答道:“一葉隨風落禦溝!”為古今帝王批語中所罕有。


    遂放葉翹迴歸永泰原籍,葉翹幸得壽終。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懷文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懷文書生並收藏五代十國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