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弼(魏弘夫)聞唐軍已入鹿頭關,進據漢州,當即撥出若幹金銀、綢緞、馬匹、牛羊、美酒等,派人迎接犒勞唐軍。


    且因唐安撫使李嚴,去年曾來蜀國訪問,與其有一麵之交,遂偽造蜀帝書信,送達李嚴道:“公來我即降!”


    降將軍外,又出這叛將軍,前蜀國可謂多人。


    李嚴得到王宗弼(魏弘夫)書信,便欲前往,有人勸阻李嚴道:“公首議伐蜀,蜀人怨公,深入骨髓,奈何輕往!”


    李嚴微笑不答,竟率數騎飛奔入成都,撫諭吏民,說是大軍將至,命他撤除全部城池防衛設施。


    李嚴入西宮,麵見蜀帝王衍,王衍向李嚴慟哭失聲。不過有何用處?


    李嚴婉言勸慰,說是出降以後,必能保全家屬。


    王衍乃收淚,引李嚴見太後,以母妻為托。一麵令翰林學士李昊起草降表;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王鍇起草降書,派兵部侍郎歐陽彬,捧著降書降表,與李嚴一同迎接唐軍。


    唐統帥李繼岌等,聞蜀帝已願投降,即兼程趕到德陽,王宗弼(魏弘夫)再派其子王承班挑選王衍的妃嬪宮女,以及各種金銀珠玉,奇珍異寶等進獻給魏王。


    李繼岌道:“這些都是我家的東西,不勞你來進獻!”


    三天後,唐統帥李繼岌等趕到漢州,王宗弼(魏弘夫)親自前來迎接。


    唐同光三年,蜀鹹康元年,公元925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李繼岌、郭崇韜等率大軍趕至成都,李嚴再次入城,引蜀國君臣步行到升遷橋,出降唐軍馬前,行傳統的銜璧牽羊禮。附近百姓,多來觀禮。


    隻見蜀國皇帝王衍身穿白衣,嘴裏銜著一塊玉璧,脖子上栓著草繩,手裏牽著一隻羊。身後的文武百官都披麻戴孝、光著腳,再後麵,幾名士兵抬著一口空棺材,大家一起鬼哭狼嚎,如同家裏死了人辦喪事一般,等待勝利者裁決。


    唐軍大都統、魏王李繼岌親自受璧。郭崇韜替王衍解開脖子上的繩索,又命人將棺材燒掉,以皇帝李存勖的名義,赦免蜀國君臣之罪。


    王衍率蜀國文武百官麵向東北洛陽方向拜謝,引導唐軍進入成都。蜀國遂亡。


    唐軍這次滅蜀,自九月十八日出兵起,隻七十天。得十藩鎮(永平、武德、武信、武泰、鎮江、昭武、山南西、武定、武興、天雄),兩府,即成都府、興元府;以及秦州、成州、階州、鳳州、興州、扶州、文州、梓州、綿州、劍州、龍州、普州、洋州、蓬州、壁州、金州、巴州、渠州、通州、開州、潾州、夔州、忠州、萬州、歸州、峽州、安州、涪州、黔州、施州、遂州、合州、昌州、渝州、瀘州、利州、閬州、果州、雅州、彭州、蜀州、漢州、眉州、邛州、嘉州、黎州、戎州、維州、茂州、灌州、簡州、榮州、陵州、資州、集州、殷州等,共五十八府州,二百四十九縣。


    另有成建製武裝部隊三萬,倉庫裏,鎧甲、兵器、錢糧、草料、金銀、綢緞,皆以千萬計。唐軍官兵,從來沒有見過這麽多財富,歎為觀止。


    王衍是蜀國第二位,也是最後一位皇帝,並無諡號,更無廟號,史稱前蜀後主,在位七年半,時年二十七歲。


    總計蜀國自王建稱帝,二世即亡,共計一十九年。自王建進入成都,擔任西川節度使起,共割據三十五年而亡。


    後人有詩歎道:


    休言蜀道真崎嶇,途險終難阻萬夫,劉李以來王氏繼,荒淫亡國付長籲!


    王建占據西川,自田令孜招他來成都,共花了四年時間才占領成都。後來又花了六年多時間,才兼並東川。王建打天下,光是兩川,就花了十年時間。


    如今,從唐軍在威武城發起進攻,三川大地,隻四十天就全部葬送。


    是時岐降蜀亡,唯有吳國、南漢割據依舊。


    南漢乾亨四年,公元920年,南漢宰相楊洞潛,請建立學校,開設科舉,遴選官員。南漢高祖劉陟(劉岩)接受。


    唐莊宗滅梁,南漢高祖劉陟(劉岩)大恐,遂於南漢國乾亨九年,即唐莊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派宮苑使何詞為使,以進貢為名,刺探唐朝強弱。


    何詞迴國之後稟報說:李存勖驕傲荒淫,沒有治國能力,不必對他畏懼。劉陟(劉岩)大喜,從此不再跟中原來往。


    乾亨九年,公元925年,南漢宮忽現白龍,南漢高祖劉陟(劉岩)應瑞改元白龍元年,自己也改名叫劉龔。


    大禮(南詔)與南漢境接壤,當時國王蒙氏,為部下鄭旻所滅,改國號為大長和國。鄭旻遣使鄭昭淳至漢,獻上朱鬃白馬,並乞和親。


    南漢高祖劉龔(劉岩)賜宴宴請鄭昭淳,賦詩屬和,鄭昭淳隨口吟詠,壓倒南漢臣。南漢高祖劉龔(劉岩)乃以兄女增城公主,和親鄭旻。


    其實鄭旻已有王後馬氏,就是楚王馬殷之女,那增城公主到了大長和,無非是備作妃嬪罷了。


    楚王馬殷,今年已經七十四歲高齡,聽說蜀國滅亡,極為不安,上疏唐莊宗,請求致仕,說:“我已在衡山腳下,準備好告老隱居之處,請準我呈繳節度使的印信符節,隻求平安度過風燭殘年。”


    李存勖下詔懇切慰留。


    卻說前幾天,王宗弼(魏弘夫)納款唐軍,並怪罪內樞密使宦官宋光嗣、景潤澄,及宣徽使宦官李周輅、歐陽晃,說他們誘惑王衍,以至蜀國軍政混亂,將他們全部斬首,把首級用盒子裝了,送給唐帥李繼岌。


    又斥責文思殿大學士、禮部尚書、成都尹韓昭,沒有真才實學,不能輔佐主上,隻會溜須拍馬,將他梟首於成都鬧市金馬坊門。又趁機將自己平時不喜歡的人統統殺死。


    唐軍未到,王宗弼(魏弘夫)仗著手中有幾個兵,抓緊時間作威作福。


    外戚徐延瓊以及一班皇親國戚,以及果州團練使潘在迎、嘉州刺史顧在珣等,大為恐慌,竭力全力賄賂王宗弼(魏弘夫),幾乎將全部家產、金銀、珍寶、美女都拿出來,隻免得一死。


    又令子王承班,劫得蜀主後宮妃嬪、宮女,及珍奇寶玩,獻給李繼岌及郭崇韜,求為西川節度使。


    這不是異想天開嗎?唐六萬大軍,大舉入蜀,難道是為了扶持你王宗弼(魏弘夫)取代王衍麽?


    李繼岌、郭崇韜等都笑了。


    唐朝大軍既入成都,露布告捷,郭崇韜下令禁止剽掠、騷擾百姓,商店、市場照常營業。


    王宗弼(魏弘夫)欲鎮西川,魏王李繼岌拒絕。


    他又私下賄賂郭崇韜,求他保薦。郭崇韜假裝同意,卻始終沒有上奏。


    王宗弼(魏弘夫)一計不成,又想出一條毒計,竟率蜀國文武百官聯名上奏,請留郭崇韜鎮守蜀地。又晉見魏王,表達蜀國文武對郭崇韜的敬重。


    宦官李從襲,隨魏王李繼岌至成都,他本挾望而來,想乘此多撈錢財,偏偏軍中所有處置,全在郭崇韜,哪裏輪得到他一個宦官?


    遂對魏王李繼岌道:“郭公專橫,今又使蜀人請他自已為帥,已經露出異心,大王宜早作預防為是!”


    李繼岌道:“父皇倚郭公如山嶽,怎肯令他出鎮遠方?且此事非我所應聞,待班師迴朝以後,你親自向我父皇去說便了。”


    原來郭崇韜有五子,長子廷誨,次子廷信,隨父從軍,郭廷誨私受貨賂,蜀臣自王宗弼(魏弘夫)以下,多先結交郭廷誨,然後饋贈郭崇韜,金銀綢緞寶貨妓樂,連日不絕。


    隻是大都統魏王帳下,反而冷冷清清,李繼岌所得,不過是一些馬匹、綢緞、痰盂、拂塵等,心下亦覺不平,再加宦官李從襲在旁讒構,自然疑怒交加,有時與郭崇韜談話,語多譏諷。


    郭崇韜不能自明,欲歸罪王宗弼(魏弘夫),向王宗弼(魏弘夫)索犒軍錢數萬緡,王宗弼竟然吝嗇不肯給。


    就在這時,蜀國武德(梓州)節度留後宋光葆,從梓州返迴成都,向郭崇韜哭訴王宗弼(魏弘夫)擅殺自己的堂哥、宦官宋光嗣等。


    郭崇韜乃唆動軍士縱火,喧嘩鼓噪,一麵入稟魏王李繼岌,召入王宗弼(魏弘夫),責他貪婪、瀆職、不忠,牽出斬首,將其屍骸,懸於市曹,蜀人爭相割他的肉吃,聊泄怨恨。


    又捕獲王宗勳、王宗渥等,誅滅全家,抄沒家產勞軍。


    先是乾德中,成都府曾傳童謠說:


    我有一帖藥,名目叫阿魏,賣與十八子。


    至是始驗。


    原來王宗弼係王建養子,原名為魏弘夫,是許州人,自小跟隨王建,王建收他為義子,戰功赫赫。


    當年,王建用計,打算擒拿東川節度使顧彥暉,王宗弼(魏弘夫)泄密,導致王建花了六年多時間才拿下東川。王宗弼(魏弘夫)還曾經被東川俘虜,又曾經改認顧彥暉為義父兩年之久,王建始終信任他。


    三姓家奴,說的就是王宗弼(魏弘夫)這種人吧!你對得起王建麽?


    時為唐莊宗同光三年,公元925年,十二月十日。


    王宗弼(魏弘夫)已誅,王承休與招討副使王宗汭等亦自秦州到來,進謁魏王李繼岌。


    李繼岌問:“蜀主讓你鎮守全國最重要的邊境重鎮,手握全國最精銳的軍隊,你為什麽不抵抗入侵的敵軍?”


    王承休說:“畏懼大王神威,不敢抵抗!”


    李繼岌又問:“那為何不早日投降?”


    王承休答道:“大王並沒有進入秦州。”


    李繼岌又問:“你率多少人進入羌人區?平安迴來又有多少人?”


    王承休說:“南下時有一萬二千人,迴來還有二千。”


    李繼岌怒道:“那麽你就要為一萬人償命!”


    郭崇韜亦數責他罪狀,將王承休、王宗汭二人及王宗汭諸子斬首示眾。


    卻說當時平蜀首功,要算李紹琛(康延孝),然而郭崇韜與董璋友善,每召董璋入議軍情,不及李紹琛(康延孝)。


    原來,郭崇韜一直把李紹琛(康延孝)當成是大太保李嗣源的人,因此不待見他。


    李紹琛(康延孝)明明位在董璋之上,卻受此窩囊氣,心中很是不平,瞪著董璋道:“我有平蜀大功,你不過就是來打醬油的,反向郭大帥前饒舌,難道我為都指揮使,不能用軍法斬你麽?”


    董璋不禁懷恨,轉訴郭崇韜。郭崇韜竟表薦董璋為東川節度使。


    李紹琛(康延孝)更加生氣道:“我冒著敵人的槍林箭雨,翻越險阻,親手平定兩川,乃反令董璋坐享麽?”


    遂入見郭崇韜,極言東川重地,不應交給庸才,現隻有尚書任圜,材兼文武,宜代替董璋。


    郭崇韜變色道:“我奉上命,節製各軍,你怎得違我處置?”李紹琛(康延孝)怏怏而退。


    郭崇韜早已推薦孟知祥為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本為北都留守,乃前昭義節度使孟遷的侄兒,李克用的女婿,與郭崇韜是故交,所以引薦。


    郭崇韜屢引私人,確是不當。這次引薦孟知祥,也為將來埋下禍根。此乃後話,不提。


    閏十二月九日,唐莊宗下詔,凡蜀國文武官員,四品以上者,各降一級,重新任命。五品以下者,如果沒有特別才能或不是高貴士族出身,一律貶逐迴家。率先投降及有功者,由郭崇韜依照實際情況,或獎勵,或擢升。


    魏王李繼岌,呈獻蜀國伶人二百餘人,有一位名叫嚴旭的,被王衍任命為蓬州刺史。


    李存勖問他說:“你有什麽本領當上刺史?”


    嚴旭說:“我會唱歌!”


    李存勖命他唱歌,認為他唱得很好,遂下令他恢複原職。


    唐莊宗令王衍入朝覲見,專門賜給他詔書道:“當裂土而封,賜你官爵,絕不會落井下石,三辰日月星在上,一言不欺!”


    王衍奉詔大喜,對母後及妻妾道:“幸不失為安樂公!”遂轉告李繼岌,願隨大軍去洛陽朝見。


    孟知祥身在太原,還要先到京城朝見,一時不能抵達蜀中,蜀中留駐的大軍,不便遽行班師,且因盜賊四起,須隨處圍剿,郭崇韜分頭派遣偏師,令任圜、張筠等分領,四出招討。


    閏十二月二十三日,唐莊宗李存勖封皇弟李存美為邕王、李存霸為永王、李存禮為薛王、李存渥為申王、李存乂為睦王、李存確為通王、李存紀為雅王。


    又派宦官向延嗣入蜀,促令大軍還朝。


    向延嗣到了成都,郭崇韜沒有親自前往郊外迎接,及入城相見,談及班師事宜,郭崇韜態度倨傲,還出言違抗。


    向延嗣好生不樂。因與李從襲大家都是宦官同僚,性趣相投,密談情愫。


    李從襲獻諂言道:“此間軍事,統由郭公把持,其子郭廷誨,每日與軍中驍將,及蜀中豪傑,把酒言歡,指天劃地,不知懷著何意?近來聽說他想當西川節度使。現在,諸將皆是郭氏黨羽,一旦有變,不僅我等死無葬身之地,恐魏王亦身處虎口之中!”


    話未說完,已淚落如雨。


    向延嗣道:“等我歸報宮廷,必有後命。”


    越日,即向李繼岌、郭崇韜處辭行,匆匆還洛,入訴劉皇後。


    劉皇後急忙轉告唐莊宗道:“請早救我兒繼岌!”


    之前,唐莊宗接到蜀人請郭崇韜為帥的奏章,已是懷疑,及查閱蜀國宮庫賬簿,心裏想:“人們都說巴蜀金銀珠寶數都數不完,為什麽卻隻有這麽一點點?”


    於是很不開心,現在又聽到劉皇後這麽說,即召入宦官向延嗣,問明底細。


    向延嗣統統歸咎郭崇韜,說:“蜀庫財貨,堆積如山。我聽說,攻破蜀國時,所有寶物,至少有黃金一萬兩、白銀四十萬兩、錢十億文、名馬一千匹,其他奇珍異寶,更是數不勝數,全部都落入郭崇韜手裏。他兒子郭廷誨私自霸占的,還沒有計算在內,所以留給皇上的就不多了。”


    惹得唐莊宗怒氣上衝。


    前些天,孟知祥從太原趕到洛陽。


    孟知祥辭行時,李存勖說:“聽說郭崇韜生出二心,你到達時,替我把他殺掉。”


    孟知祥大驚,說:“郭崇韜是開國元老功臣,不應該有二心。能不能先不殺,等我到成都調查,假使並沒有什麽,就送他迴來。”


    李存勖同意。


    閏十二月二十四日,孟知祥從洛陽出發。


    李存勖不久又派衣甲庫使宦官馬彥珪,速去成都,促郭崇韜歸朝,且麵諭道:“郭崇韜果奉詔班師,不必說了。若他遷延跋扈,可與魏王商議,妥善安排,速速報來!”


    馬彥珪唯唯聽命,臨行時入見劉皇後道:“我聽向延嗣說,成都那邊情況危急,早晚都會發生事變,皇上卻當斷不斷,下不了決心。成功和失敗的關鍵,在於當機立斷。成都離京城三千裏,一旦發生情況,怎麽來得及向來迴請示!應請皇上下密詔,授權魏王便宜行事!”


    劉皇後再與唐莊宗商議,唐莊宗道:“事出傳聞,未知虛實,怎得擅殺重臣!”


    劉皇後不得請,因自草一道教令,囑馬彥珪帶給李繼岌,令殺郭崇韜。


    孟知祥走到石壕村,馬彥珪隨後趕上,半夜晚敲孟知祥的門,傳達劉皇後教令,催促孟知祥迅速到差,孟知祥暗歎道:“禍亂生矣!”


    成都府。郭崇韜方部署軍事,與魏王李繼岌約期迴京。


    轉眼就是新年。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正月。


    宦官馬彥珪飛馬至成都府,把劉皇後教令,出示魏王李繼岌。


    李繼岌道:“今大軍將還,他又沒有造反,怎可作此負心事?”


    唐莊宗父子,非無一隙之明,乃為身邊奸佞小人所蒙蔽,以至危亡。


    馬彥珪道:“皇後已有密教,大王若不先下手,倘被郭崇韜知道,我輩死無葬身之地了。”


    李繼岌道:“父皇並無詔書,隻用皇後教令,怎能妄殺招討使這樣的重臣?”


    李從襲等在旁,相向哭泣,並捕風捉影,說出許多利害關係,恐嚇李繼岌,令李繼岌不敢不從。


    郭崇韜一向不喜宦官幹政。之前,早在魏州,晉王李存勖剛剛登基時,郭崇韜便得罪了宦官李紹宏(馬紹宏)。郭崇韜知道他心裏不高興,於是特別設立內句使,命李紹宏擔任,負責查核三司業務,希望能夠討李紹宏的歡心。


    滅梁後,郭崇韜位兼將相,權力之大,幾乎可比皇帝李存勖,所以賓客車馬,日夜擠滿門庭。郭崇韜性情又剛烈急躁,遇到刺激,立刻爆發。


    李存勖親信寵愛的伶人、宦官,有不合理的請求,郭崇韜往往強行壓製,伶人、宦官都痛恨他,一有機會就在李存勖麵前說他的壞話,郭崇韜非常氣憤,但是卻也無可奈何。


    郭崇韜曾經對魏王李繼岌說過:“殿下有一天登基稱帝,當驅逐宦官,就連閹割過的馬都不要騎!”


    郭崇韜卻不知道,魏王李繼岌小時候得過一場大病,成了天閹,本身就與宦官無異,自然覺得宦官更親近。言者無心,聽者有意,李繼岌對郭崇韜心中也甚是討厭。


    郭崇韜又注重門第。自唐末大亂,朱溫打壓士族名門,官宦家道破落、世家門戶凋零,有的士族因為窮困,往往把告身賣給親屬,輩分也陷於混亂,發生叔父向侄兒、舅父向甥兒下跪叩頭等奇怪現象。等候任命的官員中,冒名頂替的很多。


    郭崇韜打算革除弊端,命吏部、兵部嚴查身份,之前,原定要參加郊天大典的官員多達一千多人,而審核通過,獲得資格留任的,才數十人,被注銷的告身達到十分之九,這些候任官員,有的在路上絕望悲號,有的則躺在驛站裏餓死。


    就算是功臣、故人,也往往因門第不高,而遭罷免,或無法升遷。即使連孔謙這樣,功勞大,能力強,想升做租庸使,都想破了頭!


    郭崇韜得罪的,幾乎是所有人。關鍵時刻,沒有一個人替他說話。


    唯一能救他一命的孟知祥,此時還在路上,這是為什麽?他本來比宦官馬彥珪早出發的,半路上,在石壕村才被馬彥珪追上。為什麽孟知祥沒有與馬彥珪一起同行呢?


    魏王乃命李從襲召郭崇韜議事,李繼岌登樓避免見麵,囑使心腹猛將李環,藏著鐵椎,立在階下等候。


    郭崇韜昂然進入都統府,下馬升階,那李環急步隨上,出椎猛擊,正中郭崇韜頭顱,霎時間腦漿迸裂,倒斃階前。終年六十二歲。


    時為唐莊宗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正月初七日。


    李繼岌在樓上瞧著,見李環已經得手,急忙下樓宣示皇後教令,收誅郭崇韜子郭廷誨、郭廷信二人。


    郭崇韜左右官員親從,統皆逃走躲藏。隻有掌書記張礪,來到魏王府前保住郭崇韜屍,慟哭失聲。


    推官李崧對魏王李繼岌道:“今行軍三千裏外,未接皇上聖旨,擅殺大將,若軍心一變,歸路皆成荊棘了。大王奈何行此危事?”


    李繼岌方著急起來,自述悔意,且向李崧問計。


    李崧立即召集幾個文書上樓,撤去樓梯,偽造一道詔書,又用蠟刻成的皇帝、宰相印章,蓋上紅印,但言罪止及郭崇韜父子,不及他人,向全軍公布,軍心才大致安定。


    這時任圜平盜班師,李繼岌令他代總軍政,派馬彥珪還報朝廷。


    李繼岌正要動身迴京,湊巧孟知祥到來,遂留部將李仁罕、潘仁嗣、趙廷隱、張業、武璋、李延厚等,輔佐孟知祥守成都。自率大軍啟程,押上王衍家屬,向北進發。


    沿途山高水長,免不得隨驛逗留,那時唐莊宗已下詔宣布郭崇韜罪狀,並殺郭崇韜在京三子郭廷悅、郭廷讓、郭廷議,抄沒家財。


    全國官民,無不震驚,一時議論紛紛,謠言四起。


    保大(鄜州)節度使,睦王李存乂,係唐莊宗第六弟,早年娶郭崇韜女兒為妻。宦官欲盡誅郭崇韜親黨,杜絕後患。乃入奏唐莊宗道:“睦王聞郭氏被殺,向部將揮手伸冤,痛哭流涕,語多怨恨。”


    唐莊宗大怒,竟發兵圍李存乂府第,將他擒拿下獄。


    正月二十三日,李存勖下令把李存乂斬首。這時,距離李存乂被封為睦王,僅僅一個月!


    伶官景進警告唐莊宗李存勖說:“河中有人,檢舉李繼麟跟郭崇韜一起謀反。郭崇韜死後,李繼麟又跟睦王一起謀反。”


    李繼麟就是朱友謙,任護國軍節度使,常恨伶人、宦官索賄,屢次拒絕。李繼麟(朱友謙)害怕獲罪,乃孤身入朝,意欲自陳清白。


    偏唐莊宗已先聽信讒言,竟囑令番漢馬步軍使朱守殷,發兵至他在京中的府邸,將他五花大綁,牽到徽安門外,一刀殺死,恢複他本名為朱友謙。


    前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唐莊宗李存勖,剛剛頒給李繼麟(朱友謙)免死鐵券,任命其子李令德、李令錫都當節度使;其他兒子,隻要能穿衣服的,都任命了官職,一時恩寵無比。


    這才剛剛過了一年!


    富貴果然如同過眼雲煙。


    唐莊宗又傳詔至魏王李繼岌軍前,令誅朱友謙之子李令德(朱令德)。大軍征蜀,李繼麟(朱友謙)曾派兒子李令德從行,頗立戰功,得封武信(遂州)節度使。


    李繼岌大軍此時尚未出蜀境,才至武連,遇著敕使,即下令董璋依詔書行事,董璋遂將李令德殺死。


    朱友謙(李繼麟)有三個兒子,除了朱令德(李令德),還有一個朱令錫(李令錫),任忠武(許州)節度使。乃命鄭州刺史王思同殺之。又有一子朱建徽(李建徽),任澶州刺史,命鄴都監軍宦官史彥瓊殺之。


    又命河陽節度使李紹奇(夏魯奇)前往河中府,殺害朱友謙全家。李紹奇(夏魯奇)捕獲朱友謙全家,凡二百餘人。


    朱友謙妻張氏,請求不要連累外姓,先遣散奴仆、婢女等一百餘人。又取出免死鐵券,遞給李紹奇過目道:“一年前,皇上禦賜這個玩意,不知道管不管用?皇上君臨天下,說話不算話,還有何人追隨!我預感到他自己的災難也不遠了!”


    河中朱友謙舊部,查已升任州刺史的,有史武等七人,也同時誅滅全家。


    真是喪心病狂。別忘了,唐莊宗曾經賜給郭崇韜、朱友謙二人免死鐵券!皇家信用何在?


    郭崇韜惹禍,雖然說是得罪太多人,說到底,也是錢財問題。隻要他把蜀國的財寶全部獻給唐莊宗、劉皇後,皇帝皇後信任他,他就根本不會有事!而皇帝、皇後猜忌他,根本原因就是錢!


    其實,朱友謙惹禍,也是因為錢!錢!錢!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原來,兩年前,護國節度使李繼麟(朱友謙)請求征收安邑、解縣兩地鹽池鹽稅。當時天下初定,李存勖不得不答應,任命他為兩池榷鹽使,後來雖然賜他鐵卷,但是心裏恨得他要死。


    看官閱過前文,當知田令孜與王重榮,當年爭奪的就是這兩池的鹽稅,結果兩人兩敗俱傷。


    李繼麟(朱友謙)那時還叫朱簡,是王重榮兄弟王重盈部下大將,怎麽就不吸取教訓呢?


    伶官景進,因檢舉朱友謙(李繼麟)有功,升任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右散騎常侍、兼禦史大夫、上柱國,正二品。


    自從謝彥章、段凝兩次掘開黃河,近年來,黃河經常決口,黃河南北州縣,屢患洪水,人民流離失所,餓莩載道。


    去年,上半年大旱,下半年又連續大雨,很多州縣幾乎顆粒無收。中原各地財賦減收,軍食不足。今年,中原發生大饑荒,百姓紛紛逃亡,應繳的稅捐田租無法征收。


    加上連綿大雨,道路泥濘,寸步難行,南方的糧食,無論船運車運,都十分困難,東都倉庫全部空空蕩蕩,無法供應軍需。


    租庸使孔謙,本來最擅長征收錢糧、賦稅款項。現在他也沒辦法了。他每天都到上東門外,眺望各州的糧船,船一到,根本不進倉庫,就立刻開艙發放,可是杯水車薪。


    官兵沒有食物,有的甚至把妻子典押給別人,或者把兒女賣掉;年紀大的軍人眷屬,幾十幾百的,成群結隊,湧到郊外挖掘野草,往往就餓死在野地裏。軍中傳播各種流言,人人都怨恨悲歎。


    這時天降大雪,低級官吏跟士卒們,不斷有人凍死在路上。伊、汝二水流域,饑荒尤其嚴重,大家都沒有食物可吃。


    唐莊宗李存勖尚率領後妃,出獵白沙,曆伊闕,宿龕澗,衛士萬騎,責民供給。可憐百姓已賣妻賣子,啼饑號寒,還有甚麽錢財,上應征求?皇家輦駕所經之處,百姓逃避一空。


    李存勖下令士兵,挨家挨戶搜索食物。士兵發現百姓家確實窮無一物,反而更加憤怒,搗毀家具、拆毀房屋,當作木柴取暖。官軍的暴行,比盜匪還要殘酷,連地方官吏都逃到深山躲避。


    至唐莊宗還都,軍士因在途枵腹,各起怨聲。


    李存勖因軍糧不足,召集文武百官討論,宰相豆盧革以下,都不知道怎麽辦才好。


    吏部尚書李琪上疏,指出:“古人量入為出,調查有多少糧食,才征調多少軍隊。所以即令有水災旱災,糧餉也大致不缺。近代依靠農民的田租賦稅,來供養軍隊,從來沒有民富而軍窮、民窮而軍富的事。現在,天下大饑,就算不能減免賦稅,但如果能夠廢除折納,百姓也可以稍稍休息。”


    折納,指的是,官府的賦稅田租,當物價貴時,官府收實物;當物價賤時,官府收錢。


    李存勖命有司依照李琪的建議去做,然而沒有人執行。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五代十國演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懷文書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懷文書生並收藏五代十國演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