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軍攻打杭州失利,轉兵南下,接連攻克越州、睦州、婺州等,遂得進入浙東。這一帶乃是魚米之鄉,物產豐饒,百姓富裕,草軍占據此地,獲得大量補給,甚是喜歡。
直到這個時候,朝廷才知道上當了,中了草軍的調虎離山計,自己重兵屯集中原,卻丟了江南糧賦重地!於是急命招討使曾元裕、總監軍宦官楊複光率大軍南下追擊。
卻說衝天大將軍黃巢渡江南下江西,又進入兩浙,與尚讓、曹師雄合兵一處,剽掠兩浙州縣,補充糧草。中原各地兵馬才稍微喘口氣。
東南方各道,卻漸漸吃緊,紛紛向朝廷告急。
朝廷不斷接到東南方各道告急的奏章,唐僖宗李儇(李儼)不禁愁眉苦臉,連聲歎息。
上個月剛被罷免的前任宰相盧攜上奏道:“臣保舉一人,隻要他出馬,以他的威望,黃巢部將必定聞風歸降,我軍可不戰而勝。”
原來盧攜保舉的這個人,就是荊南節度使高駢。
盧攜原來與宋威交好,不料宋威剿匪不力。宋威死後,盧攜立即保薦高駢,希望借助高駢剿匪成功,自己也博個青史留名。
他上奏僖宗皇帝,說高駢乃是我大唐名將,現任荊南節度使。高駢曾多年擔任天平節度使,駐紮鄆州,而黃巢部眾,多半是鄆州一帶人,以高駢的威望,黃巢部將必定聞風歸降。
唐僖宗李儇(李儼)認為盧攜言之有理。於是將高駢從江陵府調往潤州,擔任鎮海節度使,仍兼任鹽鐵轉運使。
這時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六月。
今年正月,高駢剛剛由西川節度使調任荊南節度使,才半年,屁股還沒坐熱,就又調任鎮海節度使。
鎮海節度使,又稱浙西節度使,駐紮潤州,又下轄常州、蘇州、湖州、杭州、睦州,共六個州,總人口三百四十多萬,位居天下各藩鎮第一。
這一片地區,今天屬於“長三角”的核心地帶,乃是富裕的魚米之鄉。
潤州今天叫鎮江。然而,在唐朝時,揚州、潤州以東,很多暗沙,還沒有形成陸地,長江江麵十分寬闊,幾乎可以稱為大海,浙西道因道治設在潤州,臨近大海,又名鎮海。
高駢到潤州上任,下令部下大將張璘、梁纘、王殷等,分道討伐黃巢。
這日,黃巢部下李罕之率軍進犯義烏地界,正遇張璘率軍殺到。兩軍對圓,張璘手提丈八蛇矛槍,躍馬揚鞭,厲聲大罵道:“大將張璘在此!反國逆賊,何不早降!”
他的聲音,中氣十足,如同雷霆一般,令人膽顫心驚。
李罕之環顧各位部將,問:“眾位兄弟,張璘號稱小張飛,自稱是三國名將張飛之後,誰與我擒之?”
身後閃出一員大將,一身銀盔銀甲,胯下一匹白馬,掌中一杆大刀,正是大將鄭漢章。二人戰成一團,不多時,張璘一槍杆,砸中鄭漢章後背。
鄭漢章口吐鮮血,栽下馬來。唐軍士兵立即將他綁了迴陣。
李罕之身旁早閃出一員大將,飛馬舞刀,直取張璘。李罕之一看,原來是大將畢師鐸。
二人鬥了十來個迴合,張璘一槍刺中畢師鐸肩膀,畢師鐸拿不住刀,人也栽落馬下,又被張璘部下士兵七手八腳綁了迴營。
秦彥大怒,催動胯下馬,上前迎戰。不多時,又被張璘活捉了。
李罕之圓睜雙眼,大喝一聲:“吃俺和尚一棒!”揮動渾鐵棒,一個泰山壓頂,便往張璘頭上砸下。
張璘挺丈八蛇矛,一槍便將李罕之掌中渾鐵棒格飛。李罕之虎口流血,呆在那裏,不敢動彈。張璘再一槍,將他打倒在地。李罕之又被捉了。
許勍、趙鍠等也被梁纘等活捉。
高駢見這些好漢,不忍殺害,親自勸降。李罕之、秦彥、畢師鐸、許勍、趙鍠、鄭漢章等皆歸降。
秦彥,是徐州人。畢師鐸,鄭漢章都是黃巢同鄉,曹州冤句人。李罕之,是陳州項城人。
其實,高駢在擔任天平節度使時,與王仙芝、黃巢家族,就一直有往來,收了他們的好處,對他們的私鹽生意,當然就睜隻眼,閉隻眼。當時,畢師鐸就是雙方之間的聯絡官。
消息傳到黃巢中軍,黃巢非常震驚!
黃巢與高駢作戰,連續失利,不敢戀戰。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九月。
東都已經解嚴,同平章事李蔚,免職,調任東都留守。
任命吏部尚書鄭從讜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鄭從讜字正求,出身名門士族的滎陽鄭氏,與鄭畋是同宗,也是同年進士及第。他祖父鄭餘慶曾任宰相,父親鄭瀚曾任刑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
不久,平盧節度使宋威病死。朝廷因曾元裕接連擊敗王仙芝、王重隱等叛軍,為了表彰他的功勞,令他接任平盧節度使,赴青州上任。
黃巢覺得在浙江不能立足,和軍師尚讓商議,率領大軍南下,開赴福建。
從兩浙到福建的山路,自古崎嶇難行,實際上就是羊腸小道。黃巢命大軍開道,隻用半個月,就劈開山路七百餘裏,勉強能夠行軍。後來這條路,成為浙江到福建的官道。
浙東觀察使崔璆,與黃巢早年一起考進士,黃巢落榜,崔璆進士及第。但他自認為不如黃巢,對文武雙全的黃巢一直很佩服,暗中同黃巢一直有來往,對黃巢大軍南下,並不追趕。因此黃巢得以從容南下。
福建的唐軍不多,而且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黃巢大軍會殺到自己的地盤,因為福建自古就以不能養兵著稱,屬於兵家不爭之地。
曆朝曆代,從來沒有割據勢力看中福建,因為這裏全是山,沒有多少平整的田地,糧食產量很少,人口也極少,養活不了大軍。
當下黃巢襲擊福州。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十二月十三日。
福建觀察使韋岫,出身名門望族的京兆韋氏,是韋孝寬的七世孫。他的父親韋丹,曾任江西觀察使。他的哥哥韋宙,曾經擔任同平章事、嶺南節度使。
韋岫倉皇失措,隻得棄城出走,草軍不戰而勝。眼見得一座繁華的福州城,成為黃巢的根據地。
建州人陳岩,聚集鄉民數千人,保衛鄉裏,號稱九龍軍,黃巢不敢在入侵建州。後來,繼任福建觀察使鄭鎰,任命陳岩為福建道團練副使。
先前,黃巢大軍對儒生一律優待。被草軍俘虜的百姓,凡是自稱儒生的,一律釋放。草軍經過崇文館校書郎黃璞家,黃巢下令道:“此儒者,滅掉火炬,不要焚毀他家。”
當時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周樸,家住福州長樂。
周樸喜歡作詩,一字一句常常推敲數月,時人稱為“月鍛年煉”。
他曾經路遇一位樵夫,忽然把樵夫一把抓住,瘋狂大叫道:“吾得之矣!吾得之矣!”樵夫嚇得丟掉柴擔,撒腿就跑。
恰好有巡邏士兵經過,立即將樵夫捉住,帶來問周樸,這人是不是盜賊,先生是不是丟了什麽東西。
周樸道:“這位樵夫並非盜賊,剛才見到他的柴擔,忽然得到兩句詩耳。”
這兩句詩是:子孫何處閑為客,鬆柏被人伐作薪。
周樸不喜功名,曾寄食寺廟為居士,隻與山僧釣叟來往。黃巢聽說,遂登門拜訪,欲用他為幕僚。
不料,周樸一口迴絕黃巢,說:“吾為隱士,尚不肯屈從天子,安能從賊?”
黃巢大怒,乃殺之。
福建道與今天的福建省地盤幾乎完全一致,不過當時,尚未怎麽開發,全道隻設有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而且地少民窮,全道總人口才四十一萬,還不到鎮海道的八分之一。草軍人多嘴多,果然難以養兵。
黃巢從起義到現在,已經第四年了。現在又屢次被高駢打敗,草軍官兵上下都產生了厭戰情緒。
於是黃巢寫信給浙東觀察使崔璆和廣州節度使李迢,求他二人推薦招安,隻要朝廷任命自己為天平節度使,情願放下屠刀,歸順朝廷。二人都替黃巢奏請,向朝廷保舉黃巢為天平節度使。
唐朝末年的節度使,或者叫做藩鎮、方鎮,堪稱封疆大吏,裂土諸侯。
朝廷接到二人的奏章,卻不同意招安。原來,這都是盧攜在作怪。他之前保薦了高駢,正巴望高駢立功,因此遊說各位宰相,絕對不能招安!
首相王鐸三年前,曾經主張招安王仙芝。不過,那是因為自己的堂弟王鐐身陷賊營。結果招安不成,反惹了一身騷。這一次,反正與自己無關,沒必要摻和!因此他並不表態。
話分兩頭。
這時,正巧幽州大將李茂勳,已經退休,之前已經推薦他的兒子李可舉為幽州節度使,現在又上奏朝廷,說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代父統軍,討伐李克用父子。
這個李茂勳,本是迴鶻降將,三年前在幽州發動叛亂,占據了盧龍軍。節度使隻做了不到一年,就告老退休,讓他兒子李可舉繼任。可以說,他父子二人也是叛徒。
他要討伐李克用父子,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麽?
一個叛徒要去討伐另外一個叛徒,世上還沒有先例。
不過僖宗皇帝正在為李克用叛亂發愁,大喜,立即同意。
你看唐僖宗李儇(李儼),對待李克用叛亂和李茂勳叛亂這兩件事,處置是否妥當?
同樣的叛亂,不同的待遇。李克用叛亂,就要討伐。李茂勳叛亂,就默認了,還任命他為節度使,現在又同意他兒子接替父親做節度使,讓他去討伐李克用。
朝廷又下令吐穀渾部落酋長赫連鐸、白義誠,沙陀部落酋長安慶,薩葛部落酋長米海萬,幾家合兵討李國昌、李克用父子。
朝廷擢升河東宣慰使崔季康為河東節度使。不久,命令他兼任代北行營招討使,與昭義節度使(潞州)李鈞,合兵北進,夾擊李國昌、李克用叛軍。
這樣,朝廷派三路大軍,對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形成包圍態勢。
第一路是吐穀渾酋長赫連鐸、白義誠等聯軍,自西麵進攻;
第二路是駐幽州的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從東麵進攻;
第三路是昭義節度使李鈞和河東節度使崔季康聯軍,自南麵進攻。
這三路大軍,又由代北行營招討使、河東節度使崔季康統一指揮。
這三路大軍夾攻李克用的計劃,聽起來似乎天衣無縫,非常周密,李克用隻能向北方苦寒之地倉皇逃竄。可惜,這個計劃,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不占天時!計劃製定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份了,相當於現在陽曆的十一月,在北方,已經進入冬天了。幾萬大軍,糧草準備,得一個月吧?冰天雪地的,根本不適合行軍作戰,尤其是,河東太原府的軍隊,還有昭義軍,多數都是漢人。你讓怕冷的中原漢人,隆冬季節去攻打北方不怕冷的胡人。
第一路大軍,赫連鐸是一位吐穀渾酋長,也是一位蠻族英雄,智勇雙全,胸有韜略,曾經參與討伐龐勳。其父早年率三千帳吐穀渾部落東進歸附唐朝,被封為吐穀渾都督。其父死後,赫連鐸繼任吐穀渾都督,李國昌父子反叛後,他接任李國昌的陰山府都督一職。
當下赫連鐸接了皇命,深感兵貴神速,於是立即發兵,星夜兼程,奮勇急進,直搗振武軍駐地單於府(和林格爾)城下。同時,他又叫來一位心腹,耳語一番,令他速去雲州。
李國昌猝不及防,根本沒有備戰,一下子就被赫連鐸率軍攻入,慌忙帶殘兵敗將,向東逃往雲州(大同)。
這雲州,在振武軍的東麵,正是李克用新奪的地盤。不料雲州守軍卻緊閉城門,不讓李國昌殘兵敗將進城,李國昌狼狽不堪,隻好轉向雲州東偏南方向的蔚州逃去。蔚州原來就是李克用的地盤。
赫連鐸占領了振武軍的單於府,取得了振武軍所有糧草輜重軍械,又追李國昌至雲州,乘勢進入雲州城。原來這雲州的守將,早已被赫連鐸派心腹策反了。
聽說李克用屯兵新城,赫連鐸當即引精兵萬人去攻打,三天不能攻克。李國昌也從蔚州發兵援助,赫連鐸腹背受敵,引兵要退。
恰好這時,第二路大軍,幽州李可舉率大軍殺到,李國昌退保蔚州。
李可舉、赫連鐸部眾,遂合兵一處,轉攻蔚州。李國昌率兵登城據守,相持不下。
李克用卻獨自率領一隊精悍兵馬,南下直趨遮虜城,拒擊唐朝第三路大軍,代北行營招討使、新任河東節度使崔季康、與昭義節度使李鈞二人率領的南路大軍。
這時已經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十二月底。
正值隆冬季節。天氣十分寒冷。
崔季康與李鈞二軍,剛剛一起趕到洪穀(岢嵐),正遇天降大雪,很多士卒相繼凍死,沒凍死的也已經奄奄一息,根本沒有戰鬥力。
突然,喊殺聲震天!原來是李克用大軍突然殺到,衝入官軍隊裏,一陣砍瓜切菜般,將兩隊官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又凍成了血冰!
沙陀鐵騎,都是重騎兵,身披重鎧甲,手執長兵刃,長矛或是長刀,遠遠就可取敵人首級;肩後背有一把勁弓,一筒雕翎箭,騎馬射箭,百發百中;腰間還配有馬刀,可近身搏殺。他們本來就是馬背上長大的漢子,自幼勇悍好鬥。他們祖籍西北大沙漠,是個特別耐寒的品種,管他大雪飄飄,一點也不怕冷,反而越冷越精神健旺。
那河東、昭義兩鎮兵士,來自南邊漢地,素來怕冷,又凍又餒,又多是步兵,如何招架得住,拚命亂逃。
河東節度使崔季康本是斷後的,押著後隊,還得僥幸逃迴晉陽,昭義節度使李鈞在前軍,竟戰死於亂軍之中。
後人有詩歎道:
國亂紛紛不太平,強藩逐鹿擅行兵。可憐大將無才略,枉向沙場把命傾。
昭義、河東兩鎮兵敗,沙陀兵氣焰益盛,遂長驅直入,南下轉逼晉陽(太原)。
朝廷送大禮使者趙宗政等人迴國。
朝廷對大禮要求和親一事,不加答複,隻是以西川節度使崔安潛的名義迴信,信的內容由朝廷宰相擬好,交給崔安潛署名後派人送給大禮,就說國內暫時多事,來不及討論,和親一事,以後再議。
之前,辛讜派攝巡官賈宏、大將左瑜、曹朗等出使大禮,傳達唐朝的國書給大禮。
前麵說過,嶺南多瘴癘。賈宏等人相繼都在路上感染瘴氣病死了。隨從人員也病死大半,餘眾倉皇迴到邕州。
此時,節度使辛讜已經年過花甲,患了半身不遂之症,已經臥床不起了,乃召喚攝巡官徐雲虔,握著他的手,流淚道:“我接受皇命,要派使節前往南詔國,想不到使者接連去世,怎麽辦?此去南詔,九死一生,你能不能走一趟?恨我半身不遂,沒法向你磕頭!”
徐雲虔道:“士為知己者死,大帥有命,怎麽敢不赴湯蹈火!”
辛讜大喜,囑咐他仔細考察南詔及其新國王隆舜。
轉眼又是新年。乾符六年,公元879年。
二月,徐雲虔終於抵達南詔國。典客帶徐雲虔一行來到善闡府(昆明)。徐雲虔見幾十名騎兵,簇擁著一位身穿絳色衣服的青年,身高七尺,頭發用紅色綢子紮著,儀表不凡。
典客說道:“這就是我們驃信。”
原來南詔國稱君主為驃信。
隆舜下馬,與徐雲虔相見,問候唐朝皇帝安好,取過徐雲虔的佩刀,仔細觀看。徐雲虔就把佩刀送給他。隆舜也解下自己的武器贈給徐雲虔。
接著,又命人操演射箭,與徐雲虔一起觀賞,然後請徐雲虔進入帳內飲酒。有四位女子奏樂。
隆舜問徐雲虔春秋大義。徐雲虔一一解答。
次日,正式就和親一事友好會談。
南詔大臣楊宗,到賓館告訴徐雲虔道:“貴府的公文,要求我們驃信向唐朝皇帝稱臣,並且進貢土特產。我們已經另外派人經西川前往你們的京城,與你國約為兄弟之國,或者甥舅之國。無論是兄弟之國,還是甥舅之國,皆不稱臣,見麵隻不過送點禮物而已,哪裏談得上什麽進貢。”
徐雲虔笑道:“你們驃信的父親世隆(即酋龍),他就沒有弟弟嗎?這些人都是驃信的叔父。叔父也要向驃信稱臣吧?既然你們的驃信願意做我們唐朝皇帝的弟弟,或者做外甥,那麽,不就是臣子嗎?”
楊宗被說得啞口無言,頻頻點頭。
徐雲虔繼續說:“而且,驃信的先祖,是因為我們唐朝的幫助,我們皇帝的冊封,才能統一六詔,成立王國。做人怎麽能不感激這麽大的恩情呢?之前,固然有小小的誤會,都是邊境衝突而已。如今驃信有意和解,這是順從祖先的心意,這就是孝。侍奉大國,這就是義。停止戰爭,實現和平,這就是仁。恪守自己的名份,這就是禮。孝義仁禮,這四種行為,都是美德,必將受到你們全國子民的欽敬!”
隆舜對徐雲虔十分敬重,留他在善闡府(昆明)住了十幾天,準備了兩份公文,一份給嶺南西道節度使,一份給朝廷,隻是仍拒絕稱臣。
後來,南詔皇帝隆舜,改國號為鶴拓國,又改大封人國。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
崔安潛來到成都,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這時西川境內盜匪橫行,崔安潛卻不聞不問,每天睡大覺。
部下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麽不剿匪?以前曆任節度使,到西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剿匪。
崔安潛說:“西川境內盜匪橫行,甚至土匪經常跑到成都城內,那一定是在城內有內應,有些治安人員可能都會牽涉進來,如果窮追猛打,應該處罰的人就太多了,一一抓捕,監獄的床位都不夠住。我現在不抓他們,他們自己人就會互相猜疑。”
又過了幾天,清明節到了。崔安潛撥出公款一千五百串錢,分別在成都的三個大市場當眾懸掛出來,並貼出布告,命人擂鼓,讓大家都來觀看,凡是捉到一個土匪的,賞錢五百串,如果是同黨告發,賞賜不變,本人罪狀一律赦免。
第二天,果然有個人捉拿一個強盜來市場領賞。被捉的強盜不服氣,大叫道:“你跟我一樣當強盜,我們一起犯案,前後十七年,憑啥你抓我?要死大家一起死。”
崔安潛哈哈大笑,道:“我的布告,白紙黑字,寫得清楚。如果你先抓了他,那就是你拿賞錢,他掉腦袋。既然你比他下手慢,你就活該倒黴!”
於是就將被抓的強盜在市場當街斬首,並殺死他全家人,還當眾將五百串賞錢發給告發的強盜,又發給他赦免文書。
於是西川境內的強盜,互相猜忌,人人自危,覺得沒有一處是安全的,隻好各自分頭逃亡出境。從此西川再無強盜出沒。
崔安潛也知道西川士兵一向膽小,而先前組建的突將部隊,已經幾乎被高駢殺光,剩下的都已四散逃走。
於是上奏朝廷,經批準,前往自己原來任職的許州、陳州招募勇敢青年,跟本地士兵混合在一起進行訓練,從中挑選出最強的三千人,分成三隊,頭戴黃帽,稱為黃頭軍。
崔安潛又到以神箭手多而聞名的江西洪州,招募神箭手,作為教頭,訓練西川士兵。訓練時將泥丸拋到半空,就好像現在射擊飛碟那樣,士兵要用弓箭射中半空中的泥土丸,訓練出神箭手一千多人,組建神弓營。
從此,川軍日益強大。
京城長安。
首相王鐸入奏僖宗皇帝道:“臣久居相位,不能為陛下分憂,抱愧滋甚,願意走出京城,督促諸將,剿平逆賊,使得天下太平。”
唐僖宗李儇(李儼)大喜,即命王鐸以宰相身份,兼南麵行營招討都統,出任荊南節度使。前任荊南節度使高駢,剛剛調任鎮海節度使。荊南節度使,駐紮地在即江陵府。
盧攜很不高興。王鐸啊王鐸,你逞什麽能呢?你會帶兵嗎?你會打仗嗎?我明明保舉了高駢,你是拆我的台嗎?
這時是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
這江陵,就是荊州州城所在,乃是戰略要地,因此朝廷升之為江陵府。江陵府往北,經襄陽,往正北經南陽、汝州可直達東都洛陽;經襄陽折向西北,可經商州直抵京城長安。往西,扼守長江三峽要道,可防範敵軍進攻巴蜀天府之國,或從巴蜀沿江而下攻打江東,因此自古即是兵家必爭之地。
王鐸來到荊南,將他弟弟王鐐招安來的劉漢宏,也帶來了,任命為大將,負責守衛江陵府。
王鐸又奏調泰寧節度使李係為助手。
之前我們說過,李係乃是將門之後,他是昔日大唐名將、西平王李晟曾孫,是李琢的侄兒,不過,他並沒有什麽真本事,雖然口才了得,實際並不懂帶兵打仗,是一個趙括般的紙上談兵之輩。
然而,王鐸一向看中門第,因李係出身將門,乃申請朝廷,任命他為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令他率領精兵五萬,出屯潭州(長沙),阻斷黃巢從南方北歸的交通要道。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五月。
黃巢上書朝廷,請求招安,希望出任天平節度使,唐僖宗李儇(李儼)令大臣討論。
兩位新任宰相豆盧瑑、崔沆一致覺得,天平節度使駐地鄆州,離東都洛陽太近。像之前有兩次,隻要草賊在鄆州附近鬧出點動靜,官軍就會顧此失彼。出於東都安全的緣故,天平節度使絕對不能落入黃巢手裏。以前,曆次招安,都隻是讓他們擔任神策軍將軍什麽的。
另外,黃巢和部下頭目,都是鄆州一帶人居多,讓黃巢在他的故鄉當節度使,那不是放虎歸山,蛟龍入海,如魚得水,容易坐大,養成心腹大患。
而且,他的同鄉人人都像他學習,都起來造反,這還了得?
再說了,黃巢去年曾經向天平節度使張裼假投降,怎麽知道這一次究竟是真是假?若是詐降怎麽辦?誰負得起這個責任?
說到天平節度使張裼,這時正好去世,天平軍大將崔君裕起兵叛亂,自稱留後。
淄州刺史曹全晸出兵討伐,將他斬首,上奏朝廷。朝廷任命他為江西招討使,令他赴洪州上任。
這曹全晸就是之前曆任泰寧、昭義、河東節度使,禁軍大將軍曹翔的親爹。十一年前,曹翔就已經擔任泰寧節度使,參與平定龐勳叛亂了。現在,曹翔去世後,他的父親也做到了招討使,參與平定黃巢叛亂。
唐僖宗李儇(李儼)認為黃巢貪得無厭,竟敢索要天平節度使這樣的正二品大官,極為擔憂。
草軍官兵上下,聽說朝廷拒絕招安,一時間人人義憤填膺,個個摩拳擦掌,士氣大振。
黃巢大軍在福州勉強呆了半個月,因難以籌集糧草,黃巢與尚讓商量,決定離開福州,另圖發展。
黃巢聽說廣州是對外貿易的港口,商貿繁華,寶物甚多,足可養兵,於是又上表朝廷,請求朝廷授他為嶺南節度使或安南大都護。
唐僖宗李儇(李儼)命大臣會議,再次討論招安。
鄭畋、盧攜二人已經被免去宰相職務,但是因首相王鐸出鎮江陵,唐僖宗李儇(李儼)命他二人暫且迴到中書省當差。
鄭畋出班,表示讚同招安。
盧攜有個原則,隻要鄭畋或者楊複光兄弟讚同的,他必須反對。何況,他不久前剛剛保薦高駢出馬剿匪,正指望高駢剿滅黃巢,自己好官複原職,再次出任宰相。
現在,他又多了個敵人,那就是王鐸!王鐸既然要出麵平叛,盧攜就巴不得他出醜!
還有,盧攜為人貪財,收受了不少地方官、將領的賄賂,必須繼續打下去,那些行賄者才能繼續孝敬自己!
因此,盧攜對招安是極力反對。
他鼻孔裏哼了一聲,道:“鄭大人,老夫記得,三年前,你可是極力反對招安王仙芝的!怎麽,今天卻要招安黃巢?”
鄭畋道:“今時不同往日。三年前,王仙芝實力還沒有那麽強大!現在,黃巢的能力遠非王仙芝可比。況且,嶺南地處偏遠,如果把這些草賊羈縻在嶺南蠻荒之地,不來禍亂中原、江南,不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嗎?”
盧攜道:“高駢將略無雙,部下鎮海軍甲兵甚銳。今諸道之師雲集江南,黃巢這一小撮匪徒,不值一掃。招安,是向匪徒示怯,而令諸軍解體!”
鄭畋反駁道:“巢賊之亂,本因饑荒。市井百姓貪圖小利,積極參與,乃至成為心腹大患。江、淮以南,糧食減產近半。國家久不用兵,士兵忘戰;所在藩鎮,閉門自守,尚不能自保。不如寬大為懷,赦免他們,包容他們,皇恩浩蕩,他們必定感恩戴德。這些草賊本來就是因災荒暫時合到一起,一遇豐年,誰還願意背井離鄉?其眾一離,則巢賊就不過是砧板上的一塊肉,此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也!若此時不施計謀,全恃兵力,恐天下之憂未艾也。”
群臣大多讚同鄭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
直到這個時候,朝廷才知道上當了,中了草軍的調虎離山計,自己重兵屯集中原,卻丟了江南糧賦重地!於是急命招討使曾元裕、總監軍宦官楊複光率大軍南下追擊。
卻說衝天大將軍黃巢渡江南下江西,又進入兩浙,與尚讓、曹師雄合兵一處,剽掠兩浙州縣,補充糧草。中原各地兵馬才稍微喘口氣。
東南方各道,卻漸漸吃緊,紛紛向朝廷告急。
朝廷不斷接到東南方各道告急的奏章,唐僖宗李儇(李儼)不禁愁眉苦臉,連聲歎息。
上個月剛被罷免的前任宰相盧攜上奏道:“臣保舉一人,隻要他出馬,以他的威望,黃巢部將必定聞風歸降,我軍可不戰而勝。”
原來盧攜保舉的這個人,就是荊南節度使高駢。
盧攜原來與宋威交好,不料宋威剿匪不力。宋威死後,盧攜立即保薦高駢,希望借助高駢剿匪成功,自己也博個青史留名。
他上奏僖宗皇帝,說高駢乃是我大唐名將,現任荊南節度使。高駢曾多年擔任天平節度使,駐紮鄆州,而黃巢部眾,多半是鄆州一帶人,以高駢的威望,黃巢部將必定聞風歸降。
唐僖宗李儇(李儼)認為盧攜言之有理。於是將高駢從江陵府調往潤州,擔任鎮海節度使,仍兼任鹽鐵轉運使。
這時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六月。
今年正月,高駢剛剛由西川節度使調任荊南節度使,才半年,屁股還沒坐熱,就又調任鎮海節度使。
鎮海節度使,又稱浙西節度使,駐紮潤州,又下轄常州、蘇州、湖州、杭州、睦州,共六個州,總人口三百四十多萬,位居天下各藩鎮第一。
這一片地區,今天屬於“長三角”的核心地帶,乃是富裕的魚米之鄉。
潤州今天叫鎮江。然而,在唐朝時,揚州、潤州以東,很多暗沙,還沒有形成陸地,長江江麵十分寬闊,幾乎可以稱為大海,浙西道因道治設在潤州,臨近大海,又名鎮海。
高駢到潤州上任,下令部下大將張璘、梁纘、王殷等,分道討伐黃巢。
這日,黃巢部下李罕之率軍進犯義烏地界,正遇張璘率軍殺到。兩軍對圓,張璘手提丈八蛇矛槍,躍馬揚鞭,厲聲大罵道:“大將張璘在此!反國逆賊,何不早降!”
他的聲音,中氣十足,如同雷霆一般,令人膽顫心驚。
李罕之環顧各位部將,問:“眾位兄弟,張璘號稱小張飛,自稱是三國名將張飛之後,誰與我擒之?”
身後閃出一員大將,一身銀盔銀甲,胯下一匹白馬,掌中一杆大刀,正是大將鄭漢章。二人戰成一團,不多時,張璘一槍杆,砸中鄭漢章後背。
鄭漢章口吐鮮血,栽下馬來。唐軍士兵立即將他綁了迴陣。
李罕之身旁早閃出一員大將,飛馬舞刀,直取張璘。李罕之一看,原來是大將畢師鐸。
二人鬥了十來個迴合,張璘一槍刺中畢師鐸肩膀,畢師鐸拿不住刀,人也栽落馬下,又被張璘部下士兵七手八腳綁了迴營。
秦彥大怒,催動胯下馬,上前迎戰。不多時,又被張璘活捉了。
李罕之圓睜雙眼,大喝一聲:“吃俺和尚一棒!”揮動渾鐵棒,一個泰山壓頂,便往張璘頭上砸下。
張璘挺丈八蛇矛,一槍便將李罕之掌中渾鐵棒格飛。李罕之虎口流血,呆在那裏,不敢動彈。張璘再一槍,將他打倒在地。李罕之又被捉了。
許勍、趙鍠等也被梁纘等活捉。
高駢見這些好漢,不忍殺害,親自勸降。李罕之、秦彥、畢師鐸、許勍、趙鍠、鄭漢章等皆歸降。
秦彥,是徐州人。畢師鐸,鄭漢章都是黃巢同鄉,曹州冤句人。李罕之,是陳州項城人。
其實,高駢在擔任天平節度使時,與王仙芝、黃巢家族,就一直有往來,收了他們的好處,對他們的私鹽生意,當然就睜隻眼,閉隻眼。當時,畢師鐸就是雙方之間的聯絡官。
消息傳到黃巢中軍,黃巢非常震驚!
黃巢與高駢作戰,連續失利,不敢戀戰。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九月。
東都已經解嚴,同平章事李蔚,免職,調任東都留守。
任命吏部尚書鄭從讜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
鄭從讜字正求,出身名門士族的滎陽鄭氏,與鄭畋是同宗,也是同年進士及第。他祖父鄭餘慶曾任宰相,父親鄭瀚曾任刑部尚書、山南西道節度使、興元尹。
不久,平盧節度使宋威病死。朝廷因曾元裕接連擊敗王仙芝、王重隱等叛軍,為了表彰他的功勞,令他接任平盧節度使,赴青州上任。
黃巢覺得在浙江不能立足,和軍師尚讓商議,率領大軍南下,開赴福建。
從兩浙到福建的山路,自古崎嶇難行,實際上就是羊腸小道。黃巢命大軍開道,隻用半個月,就劈開山路七百餘裏,勉強能夠行軍。後來這條路,成為浙江到福建的官道。
浙東觀察使崔璆,與黃巢早年一起考進士,黃巢落榜,崔璆進士及第。但他自認為不如黃巢,對文武雙全的黃巢一直很佩服,暗中同黃巢一直有來往,對黃巢大軍南下,並不追趕。因此黃巢得以從容南下。
福建的唐軍不多,而且他們做夢也想不到,黃巢大軍會殺到自己的地盤,因為福建自古就以不能養兵著稱,屬於兵家不爭之地。
曆朝曆代,從來沒有割據勢力看中福建,因為這裏全是山,沒有多少平整的田地,糧食產量很少,人口也極少,養活不了大軍。
當下黃巢襲擊福州。
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十二月十三日。
福建觀察使韋岫,出身名門望族的京兆韋氏,是韋孝寬的七世孫。他的父親韋丹,曾任江西觀察使。他的哥哥韋宙,曾經擔任同平章事、嶺南節度使。
韋岫倉皇失措,隻得棄城出走,草軍不戰而勝。眼見得一座繁華的福州城,成為黃巢的根據地。
建州人陳岩,聚集鄉民數千人,保衛鄉裏,號稱九龍軍,黃巢不敢在入侵建州。後來,繼任福建觀察使鄭鎰,任命陳岩為福建道團練副使。
先前,黃巢大軍對儒生一律優待。被草軍俘虜的百姓,凡是自稱儒生的,一律釋放。草軍經過崇文館校書郎黃璞家,黃巢下令道:“此儒者,滅掉火炬,不要焚毀他家。”
當時名滿天下的大才子周樸,家住福州長樂。
周樸喜歡作詩,一字一句常常推敲數月,時人稱為“月鍛年煉”。
他曾經路遇一位樵夫,忽然把樵夫一把抓住,瘋狂大叫道:“吾得之矣!吾得之矣!”樵夫嚇得丟掉柴擔,撒腿就跑。
恰好有巡邏士兵經過,立即將樵夫捉住,帶來問周樸,這人是不是盜賊,先生是不是丟了什麽東西。
周樸道:“這位樵夫並非盜賊,剛才見到他的柴擔,忽然得到兩句詩耳。”
這兩句詩是:子孫何處閑為客,鬆柏被人伐作薪。
周樸不喜功名,曾寄食寺廟為居士,隻與山僧釣叟來往。黃巢聽說,遂登門拜訪,欲用他為幕僚。
不料,周樸一口迴絕黃巢,說:“吾為隱士,尚不肯屈從天子,安能從賊?”
黃巢大怒,乃殺之。
福建道與今天的福建省地盤幾乎完全一致,不過當時,尚未怎麽開發,全道隻設有福州、建州、泉州、漳州、汀州五個州,而且地少民窮,全道總人口才四十一萬,還不到鎮海道的八分之一。草軍人多嘴多,果然難以養兵。
黃巢從起義到現在,已經第四年了。現在又屢次被高駢打敗,草軍官兵上下都產生了厭戰情緒。
於是黃巢寫信給浙東觀察使崔璆和廣州節度使李迢,求他二人推薦招安,隻要朝廷任命自己為天平節度使,情願放下屠刀,歸順朝廷。二人都替黃巢奏請,向朝廷保舉黃巢為天平節度使。
唐朝末年的節度使,或者叫做藩鎮、方鎮,堪稱封疆大吏,裂土諸侯。
朝廷接到二人的奏章,卻不同意招安。原來,這都是盧攜在作怪。他之前保薦了高駢,正巴望高駢立功,因此遊說各位宰相,絕對不能招安!
首相王鐸三年前,曾經主張招安王仙芝。不過,那是因為自己的堂弟王鐐身陷賊營。結果招安不成,反惹了一身騷。這一次,反正與自己無關,沒必要摻和!因此他並不表態。
話分兩頭。
這時,正巧幽州大將李茂勳,已經退休,之前已經推薦他的兒子李可舉為幽州節度使,現在又上奏朝廷,說自己的兒子很厲害,可以代父統軍,討伐李克用父子。
這個李茂勳,本是迴鶻降將,三年前在幽州發動叛亂,占據了盧龍軍。節度使隻做了不到一年,就告老退休,讓他兒子李可舉繼任。可以說,他父子二人也是叛徒。
他要討伐李克用父子,這不是五十步笑百步麽?
一個叛徒要去討伐另外一個叛徒,世上還沒有先例。
不過僖宗皇帝正在為李克用叛亂發愁,大喜,立即同意。
你看唐僖宗李儇(李儼),對待李克用叛亂和李茂勳叛亂這兩件事,處置是否妥當?
同樣的叛亂,不同的待遇。李克用叛亂,就要討伐。李茂勳叛亂,就默認了,還任命他為節度使,現在又同意他兒子接替父親做節度使,讓他去討伐李克用。
朝廷又下令吐穀渾部落酋長赫連鐸、白義誠,沙陀部落酋長安慶,薩葛部落酋長米海萬,幾家合兵討李國昌、李克用父子。
朝廷擢升河東宣慰使崔季康為河東節度使。不久,命令他兼任代北行營招討使,與昭義節度使(潞州)李鈞,合兵北進,夾擊李國昌、李克用叛軍。
這樣,朝廷派三路大軍,對李國昌、李克用父子形成包圍態勢。
第一路是吐穀渾酋長赫連鐸、白義誠等聯軍,自西麵進攻;
第二路是駐幽州的盧龍節度使李可舉,從東麵進攻;
第三路是昭義節度使李鈞和河東節度使崔季康聯軍,自南麵進攻。
這三路大軍,又由代北行營招討使、河東節度使崔季康統一指揮。
這三路大軍夾攻李克用的計劃,聽起來似乎天衣無縫,非常周密,李克用隻能向北方苦寒之地倉皇逃竄。可惜,這個計劃,卻有一個致命的缺陷。
那就是,不占天時!計劃製定的時候,已經是十月份了,相當於現在陽曆的十一月,在北方,已經進入冬天了。幾萬大軍,糧草準備,得一個月吧?冰天雪地的,根本不適合行軍作戰,尤其是,河東太原府的軍隊,還有昭義軍,多數都是漢人。你讓怕冷的中原漢人,隆冬季節去攻打北方不怕冷的胡人。
第一路大軍,赫連鐸是一位吐穀渾酋長,也是一位蠻族英雄,智勇雙全,胸有韜略,曾經參與討伐龐勳。其父早年率三千帳吐穀渾部落東進歸附唐朝,被封為吐穀渾都督。其父死後,赫連鐸繼任吐穀渾都督,李國昌父子反叛後,他接任李國昌的陰山府都督一職。
當下赫連鐸接了皇命,深感兵貴神速,於是立即發兵,星夜兼程,奮勇急進,直搗振武軍駐地單於府(和林格爾)城下。同時,他又叫來一位心腹,耳語一番,令他速去雲州。
李國昌猝不及防,根本沒有備戰,一下子就被赫連鐸率軍攻入,慌忙帶殘兵敗將,向東逃往雲州(大同)。
這雲州,在振武軍的東麵,正是李克用新奪的地盤。不料雲州守軍卻緊閉城門,不讓李國昌殘兵敗將進城,李國昌狼狽不堪,隻好轉向雲州東偏南方向的蔚州逃去。蔚州原來就是李克用的地盤。
赫連鐸占領了振武軍的單於府,取得了振武軍所有糧草輜重軍械,又追李國昌至雲州,乘勢進入雲州城。原來這雲州的守將,早已被赫連鐸派心腹策反了。
聽說李克用屯兵新城,赫連鐸當即引精兵萬人去攻打,三天不能攻克。李國昌也從蔚州發兵援助,赫連鐸腹背受敵,引兵要退。
恰好這時,第二路大軍,幽州李可舉率大軍殺到,李國昌退保蔚州。
李可舉、赫連鐸部眾,遂合兵一處,轉攻蔚州。李國昌率兵登城據守,相持不下。
李克用卻獨自率領一隊精悍兵馬,南下直趨遮虜城,拒擊唐朝第三路大軍,代北行營招討使、新任河東節度使崔季康、與昭義節度使李鈞二人率領的南路大軍。
這時已經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十二月底。
正值隆冬季節。天氣十分寒冷。
崔季康與李鈞二軍,剛剛一起趕到洪穀(岢嵐),正遇天降大雪,很多士卒相繼凍死,沒凍死的也已經奄奄一息,根本沒有戰鬥力。
突然,喊殺聲震天!原來是李克用大軍突然殺到,衝入官軍隊裏,一陣砍瓜切菜般,將兩隊官軍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又凍成了血冰!
沙陀鐵騎,都是重騎兵,身披重鎧甲,手執長兵刃,長矛或是長刀,遠遠就可取敵人首級;肩後背有一把勁弓,一筒雕翎箭,騎馬射箭,百發百中;腰間還配有馬刀,可近身搏殺。他們本來就是馬背上長大的漢子,自幼勇悍好鬥。他們祖籍西北大沙漠,是個特別耐寒的品種,管他大雪飄飄,一點也不怕冷,反而越冷越精神健旺。
那河東、昭義兩鎮兵士,來自南邊漢地,素來怕冷,又凍又餒,又多是步兵,如何招架得住,拚命亂逃。
河東節度使崔季康本是斷後的,押著後隊,還得僥幸逃迴晉陽,昭義節度使李鈞在前軍,竟戰死於亂軍之中。
後人有詩歎道:
國亂紛紛不太平,強藩逐鹿擅行兵。可憐大將無才略,枉向沙場把命傾。
昭義、河東兩鎮兵敗,沙陀兵氣焰益盛,遂長驅直入,南下轉逼晉陽(太原)。
朝廷送大禮使者趙宗政等人迴國。
朝廷對大禮要求和親一事,不加答複,隻是以西川節度使崔安潛的名義迴信,信的內容由朝廷宰相擬好,交給崔安潛署名後派人送給大禮,就說國內暫時多事,來不及討論,和親一事,以後再議。
之前,辛讜派攝巡官賈宏、大將左瑜、曹朗等出使大禮,傳達唐朝的國書給大禮。
前麵說過,嶺南多瘴癘。賈宏等人相繼都在路上感染瘴氣病死了。隨從人員也病死大半,餘眾倉皇迴到邕州。
此時,節度使辛讜已經年過花甲,患了半身不遂之症,已經臥床不起了,乃召喚攝巡官徐雲虔,握著他的手,流淚道:“我接受皇命,要派使節前往南詔國,想不到使者接連去世,怎麽辦?此去南詔,九死一生,你能不能走一趟?恨我半身不遂,沒法向你磕頭!”
徐雲虔道:“士為知己者死,大帥有命,怎麽敢不赴湯蹈火!”
辛讜大喜,囑咐他仔細考察南詔及其新國王隆舜。
轉眼又是新年。乾符六年,公元879年。
二月,徐雲虔終於抵達南詔國。典客帶徐雲虔一行來到善闡府(昆明)。徐雲虔見幾十名騎兵,簇擁著一位身穿絳色衣服的青年,身高七尺,頭發用紅色綢子紮著,儀表不凡。
典客說道:“這就是我們驃信。”
原來南詔國稱君主為驃信。
隆舜下馬,與徐雲虔相見,問候唐朝皇帝安好,取過徐雲虔的佩刀,仔細觀看。徐雲虔就把佩刀送給他。隆舜也解下自己的武器贈給徐雲虔。
接著,又命人操演射箭,與徐雲虔一起觀賞,然後請徐雲虔進入帳內飲酒。有四位女子奏樂。
隆舜問徐雲虔春秋大義。徐雲虔一一解答。
次日,正式就和親一事友好會談。
南詔大臣楊宗,到賓館告訴徐雲虔道:“貴府的公文,要求我們驃信向唐朝皇帝稱臣,並且進貢土特產。我們已經另外派人經西川前往你們的京城,與你國約為兄弟之國,或者甥舅之國。無論是兄弟之國,還是甥舅之國,皆不稱臣,見麵隻不過送點禮物而已,哪裏談得上什麽進貢。”
徐雲虔笑道:“你們驃信的父親世隆(即酋龍),他就沒有弟弟嗎?這些人都是驃信的叔父。叔父也要向驃信稱臣吧?既然你們的驃信願意做我們唐朝皇帝的弟弟,或者做外甥,那麽,不就是臣子嗎?”
楊宗被說得啞口無言,頻頻點頭。
徐雲虔繼續說:“而且,驃信的先祖,是因為我們唐朝的幫助,我們皇帝的冊封,才能統一六詔,成立王國。做人怎麽能不感激這麽大的恩情呢?之前,固然有小小的誤會,都是邊境衝突而已。如今驃信有意和解,這是順從祖先的心意,這就是孝。侍奉大國,這就是義。停止戰爭,實現和平,這就是仁。恪守自己的名份,這就是禮。孝義仁禮,這四種行為,都是美德,必將受到你們全國子民的欽敬!”
隆舜對徐雲虔十分敬重,留他在善闡府(昆明)住了十幾天,準備了兩份公文,一份給嶺南西道節度使,一份給朝廷,隻是仍拒絕稱臣。
後來,南詔皇帝隆舜,改國號為鶴拓國,又改大封人國。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
崔安潛來到成都,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這時西川境內盜匪橫行,崔安潛卻不聞不問,每天睡大覺。
部下感到奇怪,問他,為什麽不剿匪?以前曆任節度使,到西川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剿匪。
崔安潛說:“西川境內盜匪橫行,甚至土匪經常跑到成都城內,那一定是在城內有內應,有些治安人員可能都會牽涉進來,如果窮追猛打,應該處罰的人就太多了,一一抓捕,監獄的床位都不夠住。我現在不抓他們,他們自己人就會互相猜疑。”
又過了幾天,清明節到了。崔安潛撥出公款一千五百串錢,分別在成都的三個大市場當眾懸掛出來,並貼出布告,命人擂鼓,讓大家都來觀看,凡是捉到一個土匪的,賞錢五百串,如果是同黨告發,賞賜不變,本人罪狀一律赦免。
第二天,果然有個人捉拿一個強盜來市場領賞。被捉的強盜不服氣,大叫道:“你跟我一樣當強盜,我們一起犯案,前後十七年,憑啥你抓我?要死大家一起死。”
崔安潛哈哈大笑,道:“我的布告,白紙黑字,寫得清楚。如果你先抓了他,那就是你拿賞錢,他掉腦袋。既然你比他下手慢,你就活該倒黴!”
於是就將被抓的強盜在市場當街斬首,並殺死他全家人,還當眾將五百串賞錢發給告發的強盜,又發給他赦免文書。
於是西川境內的強盜,互相猜忌,人人自危,覺得沒有一處是安全的,隻好各自分頭逃亡出境。從此西川再無強盜出沒。
崔安潛也知道西川士兵一向膽小,而先前組建的突將部隊,已經幾乎被高駢殺光,剩下的都已四散逃走。
於是上奏朝廷,經批準,前往自己原來任職的許州、陳州招募勇敢青年,跟本地士兵混合在一起進行訓練,從中挑選出最強的三千人,分成三隊,頭戴黃帽,稱為黃頭軍。
崔安潛又到以神箭手多而聞名的江西洪州,招募神箭手,作為教頭,訓練西川士兵。訓練時將泥丸拋到半空,就好像現在射擊飛碟那樣,士兵要用弓箭射中半空中的泥土丸,訓練出神箭手一千多人,組建神弓營。
從此,川軍日益強大。
京城長安。
首相王鐸入奏僖宗皇帝道:“臣久居相位,不能為陛下分憂,抱愧滋甚,願意走出京城,督促諸將,剿平逆賊,使得天下太平。”
唐僖宗李儇(李儼)大喜,即命王鐸以宰相身份,兼南麵行營招討都統,出任荊南節度使。前任荊南節度使高駢,剛剛調任鎮海節度使。荊南節度使,駐紮地在即江陵府。
盧攜很不高興。王鐸啊王鐸,你逞什麽能呢?你會帶兵嗎?你會打仗嗎?我明明保舉了高駢,你是拆我的台嗎?
這時是乾符六年,公元879年,四月。
這江陵,就是荊州州城所在,乃是戰略要地,因此朝廷升之為江陵府。江陵府往北,經襄陽,往正北經南陽、汝州可直達東都洛陽;經襄陽折向西北,可經商州直抵京城長安。往西,扼守長江三峽要道,可防範敵軍進攻巴蜀天府之國,或從巴蜀沿江而下攻打江東,因此自古即是兵家必爭之地。
王鐸來到荊南,將他弟弟王鐐招安來的劉漢宏,也帶來了,任命為大將,負責守衛江陵府。
王鐸又奏調泰寧節度使李係為助手。
之前我們說過,李係乃是將門之後,他是昔日大唐名將、西平王李晟曾孫,是李琢的侄兒,不過,他並沒有什麽真本事,雖然口才了得,實際並不懂帶兵打仗,是一個趙括般的紙上談兵之輩。
然而,王鐸一向看中門第,因李係出身將門,乃申請朝廷,任命他為行營副都統,兼湖南觀察使,令他率領精兵五萬,出屯潭州(長沙),阻斷黃巢從南方北歸的交通要道。
乾符六年,公元879年,五月。
黃巢上書朝廷,請求招安,希望出任天平節度使,唐僖宗李儇(李儼)令大臣討論。
兩位新任宰相豆盧瑑、崔沆一致覺得,天平節度使駐地鄆州,離東都洛陽太近。像之前有兩次,隻要草賊在鄆州附近鬧出點動靜,官軍就會顧此失彼。出於東都安全的緣故,天平節度使絕對不能落入黃巢手裏。以前,曆次招安,都隻是讓他們擔任神策軍將軍什麽的。
另外,黃巢和部下頭目,都是鄆州一帶人居多,讓黃巢在他的故鄉當節度使,那不是放虎歸山,蛟龍入海,如魚得水,容易坐大,養成心腹大患。
而且,他的同鄉人人都像他學習,都起來造反,這還了得?
再說了,黃巢去年曾經向天平節度使張裼假投降,怎麽知道這一次究竟是真是假?若是詐降怎麽辦?誰負得起這個責任?
說到天平節度使張裼,這時正好去世,天平軍大將崔君裕起兵叛亂,自稱留後。
淄州刺史曹全晸出兵討伐,將他斬首,上奏朝廷。朝廷任命他為江西招討使,令他赴洪州上任。
這曹全晸就是之前曆任泰寧、昭義、河東節度使,禁軍大將軍曹翔的親爹。十一年前,曹翔就已經擔任泰寧節度使,參與平定龐勳叛亂了。現在,曹翔去世後,他的父親也做到了招討使,參與平定黃巢叛亂。
唐僖宗李儇(李儼)認為黃巢貪得無厭,竟敢索要天平節度使這樣的正二品大官,極為擔憂。
草軍官兵上下,聽說朝廷拒絕招安,一時間人人義憤填膺,個個摩拳擦掌,士氣大振。
黃巢大軍在福州勉強呆了半個月,因難以籌集糧草,黃巢與尚讓商量,決定離開福州,另圖發展。
黃巢聽說廣州是對外貿易的港口,商貿繁華,寶物甚多,足可養兵,於是又上表朝廷,請求朝廷授他為嶺南節度使或安南大都護。
唐僖宗李儇(李儼)命大臣會議,再次討論招安。
鄭畋、盧攜二人已經被免去宰相職務,但是因首相王鐸出鎮江陵,唐僖宗李儇(李儼)命他二人暫且迴到中書省當差。
鄭畋出班,表示讚同招安。
盧攜有個原則,隻要鄭畋或者楊複光兄弟讚同的,他必須反對。何況,他不久前剛剛保薦高駢出馬剿匪,正指望高駢剿滅黃巢,自己好官複原職,再次出任宰相。
現在,他又多了個敵人,那就是王鐸!王鐸既然要出麵平叛,盧攜就巴不得他出醜!
還有,盧攜為人貪財,收受了不少地方官、將領的賄賂,必須繼續打下去,那些行賄者才能繼續孝敬自己!
因此,盧攜對招安是極力反對。
他鼻孔裏哼了一聲,道:“鄭大人,老夫記得,三年前,你可是極力反對招安王仙芝的!怎麽,今天卻要招安黃巢?”
鄭畋道:“今時不同往日。三年前,王仙芝實力還沒有那麽強大!現在,黃巢的能力遠非王仙芝可比。況且,嶺南地處偏遠,如果把這些草賊羈縻在嶺南蠻荒之地,不來禍亂中原、江南,不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嗎?”
盧攜道:“高駢將略無雙,部下鎮海軍甲兵甚銳。今諸道之師雲集江南,黃巢這一小撮匪徒,不值一掃。招安,是向匪徒示怯,而令諸軍解體!”
鄭畋反駁道:“巢賊之亂,本因饑荒。市井百姓貪圖小利,積極參與,乃至成為心腹大患。江、淮以南,糧食減產近半。國家久不用兵,士兵忘戰;所在藩鎮,閉門自守,尚不能自保。不如寬大為懷,赦免他們,包容他們,皇恩浩蕩,他們必定感恩戴德。這些草賊本來就是因災荒暫時合到一起,一遇豐年,誰還願意背井離鄉?其眾一離,則巢賊就不過是砧板上的一塊肉,此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也!若此時不施計謀,全恃兵力,恐天下之憂未艾也。”
群臣大多讚同鄭畋。
欲知後事如何,且看下迴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