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迴家,怎麽辦?迴家之路在何方?談著談著,突然二人眼前豁地-亮,有了主意。但是如今的丁景春是台灣人不能實施計劃,楊光昌說:師長,為老兵們爭取權益是我的責任。那你在後麵指揮,由我去衝鋒陷陣。


    祥迪明想了想說:你現在不住在眷村,沒有號召力,最好找一個住在眷村的"榮民” ,熟識的人多,有號召力。


    說起眷村還要詳細介紹一下——


    時間迴溯到1949年,當時國民黨軍政人員及其家眷,隨著蔣介石漂洋過海,來到台灣。


    最初絕大多數隨軍的家眷就隻是聚居在所屬單位、營房附近的廟宇、學校、農舍、牛欄或者自己搭建的簡易住所裏,有的甚至露宿街頭,條件十分艱苦。從1955年初起,為了安置軍政人員和他們的眷屬、遺眷,解決他們的住房問題,各軍政單位便陸陸續續地開始興建“眷村”。於是乎,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眷村”便遍布了台灣各個地區。因為需要安置的人員太多,而經費又有限,各單位就因地製宜,在駐地周圍的田間、荒地上,陸續用竹片、茅草搭建了一排排戶數不等,長短不一的連幢簡易平房。住戶也是幾百、上千不等。每戶人家的住房麵積不過30平米左右;戶與戶之間的隔牆上麵都是相通的,每排房子裏,隻要有一個人咳嗽,整排的住戶都能聽到;一家炒菜,整排住戶都能聞到菜香。不過,每個村子裏都設有小學、商店、郵局、水井、公廁等公共設施,住戶們日常生活幾乎不用走出村子,所以成為了一個與外麵社會隔絕的獨立社區。這些分布在台灣各地的特殊社區被統稱為“眷村”。


    眷村都是人字形的屋頂、灰黑的魚鱗瓦、竹片編成的牆壁上薄薄地糊了一層泥土和白灰,每排房子之間都離得很近。當時的眷村又稱為“竹籬笆”村。


    住在同一棟的人家白天不用鎖門,跨兩步推開門就進了別人家。薄薄的甘蔗板隔出了張家、周家、黃家,卻隔不住每一家早早晚晚發生的大小事。


    楊光昌打聽到他們師的大部分人員的居住集中地,他來到台北市最大的眷村尋找戰友,青草地、老榕樹,鳥語蟬鳴、斑駁的窄巷、路燈和電線杆,他邁步在巷中尋找熟悉的人,突然聽到後麵有一聲宏亮的喊:楊光昌!


    楊光昌急忙迴過頭去,隻見一位與他年齡相妨,濃眉大眼的人,原來兩人是一個師一起來台的戰友。對方是17歲離家入伍的湖北房縣籍老兵杜光德,兩人有一個共同愛好,愛吃餃子,於是兩人找了一個餃子館,在角落處坐下,兩人講了現在的處境,杜光德還講了其他戰友們的情況,楊光昌當然不會談及老師長的情況,談著談著,兩人都涉及了迴家的問題,楊光昌恰到好處友善地問:您們想不想迴家?


    "榮民"杜光德說:日思夜想,可實在也想不出辦法。


    楊光昌說:我教你一個土方法。說著就對他耳語。杜光德說:這麽簡單的辦法能行嗎?楊光昌說:迴家是"榮民"的人心所向,你隻要開了個頭,後麵肯定有人跟上來,那就浩浩蕩蕩,勢不可擋……


    杜光德答應試試,祥迪明撰寫的第一張傳單,名為《我們已沉默了40年》:他們的父親(暗指蔣介石)未死之前每年祝壽,死了之後每年謁陵,還要搞什麽效忠、效孝,要學生寫心得、出壁報。難道我們沒有父母?我們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如果是生,就迴去獻上一杯茶,如果是死,就迴去獻上一炷香。這難道不是人情義理的最起碼要求嗎?


    “榮民” 杜光德的白汗衫上胸前印有兩個字“想家” ,後背印著兩個字"迴家!"招搖過市。熟悉的人問他,為什麽要這樣寫?他迴答,“我離家快40年了,葉落歸根,我不願死在外麵,我想迴家見媽媽!”這說出了 榮民 的心裏話,迴家的渴望已經噴薄欲出,他們身穿寫有“想家” ,要迴家的白襯衫白汗衫,手中打著 “白發娘,盼兒歸,紅裝守空幃”、我要迴家見爹娘!想家,我想你,媽媽! 我要迴家見媽媽!“骨肉隔絕四十年”的標語,散發祥迪明擇寫的傳單、遊行請願,有些舉起了牌,拉起了橫幅,唿起了我要迴家的口號,集體上街遊行、請願,高喊“死也要迴大陸,不達目的,死不罷休!”唱起了(母親你在何方),要求當局開放迴大陸探親。1987年春,楊光昌在祥迪明的授意下,發動台灣老兵成立了“外省人返鄉探親協會”,成員六百多人,成為台灣最引人注目的返鄉探親團體。


    5月母親節,楊光昌牽頭組織老兵在台灣孫中山紀念館集會,名目就是遙祝母親節:媽媽我想你!6月28日,在台北市金華女中的體育館,楊光昌又策劃了——打開海峽兩岸探親管道座談會,到會者六七千人。?


    老兵們在努力的同時,大陸那邊,也是在1987年,大陸領導人請著名美籍華人陳香梅女士轉告台灣領導人:應該讓那些已經在台灣的人迴到大陸來探親。


    無論內外,老兵返鄉運動已對國民黨形成極大壓力。加上當時社會的同情與群眾支持,在這種強大的壓力下,1987年11月,蔣經國主持國民黨中常委,通過關於赴大陸決議案,正式宣布:“基於人道立場,開放老兵探親。”


    長達四十年的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消息發布後,在台灣掀起了巨大的反響,全島上下無不歡欣鼓舞,不少老兵更是喜極而泣。麵對台灣當局的這一舉動,祖國大陸在第一時間做出熱烈迴應,歡迎台灣當局開放台胞赴大陸探親旅遊,“保證來去自由,盡力提供方便”


    台灣紅十字會為這場 “少小離家老大迴,鄉音無改鬢毛衰。”準備了10萬份表格,在半個月內就被“榮民”們搶領一空。迴鄉的路終於開通,台灣老兵如同開閘後的洪水,開始大潮般湧向大陸。?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泣血姻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金易土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金易土申並收藏泣血姻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