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高水平論文
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 作者:朝著陽光追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夏季的榮耀無疑屬於米歇爾,在這位諾獎大佬的光芒下,許多人都顯得黯淡無光。
但對陸時羨影響不大。
他並沒參與到米歇爾的項目,但他是那篇論文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很多人討論這個光合作用方向的成果時就會不自覺提及到一個華國人的名字。
但這似乎僅僅隻是個開始。
接下來,米歇爾好像隻是開了一個頭。
經曆了去年到現在的時間積累,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s三大刊的編輯部驚奇地發現他們的收稿量較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整體增長了10%。
這個幅度看似不大,但如果聯想到每年的投稿基數都是以萬計數,這個數字就很驚人了。
而在次一級的期刊則更加離譜。
《scientific reports》編輯部。
主編威廉姆斯·瓊斯此時的嘴都要笑裂了。
作為一家專業綜合期刊,它起初在行內的知名度並不大,影響因子也不高。
因此scientific reports從來就不在那些頂級學者的考慮範圍內。
如果可以,沒有人不想投更好一些的期刊。
所以就連一般的學者,也不會優先選擇它。
還好頂尖期刊的版麵是有限的,每個月能發表的文章有一個限度。
於是這些期刊選剩下的稿子,才輪的到他們來篩選。
但垃圾堆裏有可能出現金子嗎?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在這樣的困境下,它想要發展成為一個高水平高知名度的期刊困難無比。
沒有版麵費,它甚至連維持生計也無法做到。
所以能夠生存下去,瓊斯做了一個極其瘋狂的決定。
不管是通過何種途徑投稿到他們的論文,隻要看起來像篇文章,都予以錄用。
主打的就是一個一投就中,絕不退稿。
隻要能夠維持運轉,其他的不是他們能夠考慮的。
於是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火了。
得到了一個年發文量兩萬多篇的“巨型超級水刊”稱號。
盡管名聲並不太好聽,
但黑紅也是紅,近年來他們通過這場方法賺的盆滿缽滿。
隻是,最近他們又麵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那就是由於長時間的發表垃圾論文,導致他們的影響因子快要跌破5以下。
並已經被主管部門提出了整改意見,如果論文質量再往下降,可能連三區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再這樣下去,他們可能真的要成為曆史了。
瓊斯之前為此傷透了腦筋,卻依然無法找出解決之道。
但最近他發現投過來的自然科學類的論文數量開始猛增,而且經過原本隻是走過場的同行審稿之後。
得到的反饋居然是大部分都還不錯。
要知道,這種結果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簡直是天方夜譚。
欣喜若狂的瓊斯立刻叫來手下編輯。
“庫恩,你馬上叫人把這些論文篩選一遍,將質量一般的論文優化出去。”
“這次我們要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名叫庫恩的男人卻麵露難色:“主編,這樣搞,我們大部分的版麵都變成了自然科學類的研究成果,這和我們綜合期刊的定位不符合啊。”
瓊斯卻對此不管不顧:“期刊都快沒了,你跟我說定位?”
“對了,有沒有查清楚導致這次投稿量猛增的原因。”
庫恩想了想:“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清楚,但我和幾位審稿人溝通之後得到的結論是這些論文都同時引用了一篇來自cell的論文成果,用到了一種名為司南模型的研究方法。”
......
每個周六,是陸時羨和他的三位學生約好進行學術沙龍的時間。
一開始,隻是胡國星在周末提出是否可以跟他討論一個問題。
陸時羨是個嫌麻煩的人,於是在當天將三人都叫了過來,統一時間進行答疑。
但最後發現這種方式的學習效果還不錯。
原本隻是湊數的卡洛琳和埃文徳也都提出一些不錯的問題。
於是這種學習方式逐漸被固定下來。
正當幾人圍坐在一張圓桌上交流時。
林海凡卻忽然不知道什麽原因跑了過來,但應該有事情要跟自己說。
於是陸時羨暫停了沙龍,和他單獨來到沙發上。
林海凡剛坐下就發問道:“你最近究竟在幹啥啊?搞這麽大陣勢?”
“沒幹什麽啊?主要在寫一本科普書,距離完稿沒多遠了。”陸時羨不知道他什麽意思,但還是很快迴道:“剩下的就是給本科生上上課,然後如你剛剛看到的那樣帶帶學生。”
林海凡看了一眼不遠處圓桌上,聊的正火熱的三個研究生,一下子笑了出來。
“寫書?帶學生?你倒是挺悠閑啊!”
“不過學界最近都快因為你亂套了!”
“你是真一點不知道啊?”
聽完的陸時羨有些一頭霧水:“啥情況啊?“
隨即,他有些好笑地說道:“再說了,跟我能有什麽關係?我最近可什麽都沒幹!”
林海凡無語地搖搖頭:“你看看你現在論文的被引量就知道了。”
“最高的那一篇估計這會已經超過了一千了吧!”
此言一出,陸時羨懵圈了。
我滴個乖乖!
這個數字確實有點恐怖。
要知道,一般情況下被引量有個10次,都可以在師妹師弟麵前大吹一波了。
因為這意味著論文的質量得到了不少專家學者的認可。
如果被引量上百,那說明這篇論文得到了行業內的普遍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一般都是各個領域權威級別的大牛。
如果能夠達到上千次,那說明它既是高被引論文,也是熱點論文。
在學界,這樣的論文一般稱為現象級的高水平論文。
這個“高水平”的形容詞不同於一般情況下的適用語境。
因為並不是發表在高水平期刊的論文就能稱為高水平論文,還要看熱度和被引量。
哪怕你在三大刊上發表的論文,也不是說一定能得到這個評價的。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無一不是學術權威中的權威。
雖然還有被引量達到2000次以上的論文,但它往往已經經曆過漫長歲月。
畢竟基礎理論經典不息,永不過時!
但對陸時羨影響不大。
他並沒參與到米歇爾的項目,但他是那篇論文繞不過去的一個人。
很多人討論這個光合作用方向的成果時就會不自覺提及到一個華國人的名字。
但這似乎僅僅隻是個開始。
接下來,米歇爾好像隻是開了一個頭。
經曆了去年到現在的時間積累,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也如同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
s三大刊的編輯部驚奇地發現他們的收稿量較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整體增長了10%。
這個幅度看似不大,但如果聯想到每年的投稿基數都是以萬計數,這個數字就很驚人了。
而在次一級的期刊則更加離譜。
《scientific reports》編輯部。
主編威廉姆斯·瓊斯此時的嘴都要笑裂了。
作為一家專業綜合期刊,它起初在行內的知名度並不大,影響因子也不高。
因此scientific reports從來就不在那些頂級學者的考慮範圍內。
如果可以,沒有人不想投更好一些的期刊。
所以就連一般的學者,也不會優先選擇它。
還好頂尖期刊的版麵是有限的,每個月能發表的文章有一個限度。
於是這些期刊選剩下的稿子,才輪的到他們來篩選。
但垃圾堆裏有可能出現金子嗎?
答案已經很明顯了。
在這樣的困境下,它想要發展成為一個高水平高知名度的期刊困難無比。
沒有版麵費,它甚至連維持生計也無法做到。
所以能夠生存下去,瓊斯做了一個極其瘋狂的決定。
不管是通過何種途徑投稿到他們的論文,隻要看起來像篇文章,都予以錄用。
主打的就是一個一投就中,絕不退稿。
隻要能夠維持運轉,其他的不是他們能夠考慮的。
於是scientific reports期刊火了。
得到了一個年發文量兩萬多篇的“巨型超級水刊”稱號。
盡管名聲並不太好聽,
但黑紅也是紅,近年來他們通過這場方法賺的盆滿缽滿。
隻是,最近他們又麵臨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那就是由於長時間的發表垃圾論文,導致他們的影響因子快要跌破5以下。
並已經被主管部門提出了整改意見,如果論文質量再往下降,可能連三區的位置都保不住了。
再這樣下去,他們可能真的要成為曆史了。
瓊斯之前為此傷透了腦筋,卻依然無法找出解決之道。
但最近他發現投過來的自然科學類的論文數量開始猛增,而且經過原本隻是走過場的同行審稿之後。
得到的反饋居然是大部分都還不錯。
要知道,這種結果在過去是難以想象的,簡直是天方夜譚。
欣喜若狂的瓊斯立刻叫來手下編輯。
“庫恩,你馬上叫人把這些論文篩選一遍,將質量一般的論文優化出去。”
“這次我們要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名叫庫恩的男人卻麵露難色:“主編,這樣搞,我們大部分的版麵都變成了自然科學類的研究成果,這和我們綜合期刊的定位不符合啊。”
瓊斯卻對此不管不顧:“期刊都快沒了,你跟我說定位?”
“對了,有沒有查清楚導致這次投稿量猛增的原因。”
庫恩想了想:“具體的情況我也不清楚,但我和幾位審稿人溝通之後得到的結論是這些論文都同時引用了一篇來自cell的論文成果,用到了一種名為司南模型的研究方法。”
......
每個周六,是陸時羨和他的三位學生約好進行學術沙龍的時間。
一開始,隻是胡國星在周末提出是否可以跟他討論一個問題。
陸時羨是個嫌麻煩的人,於是在當天將三人都叫了過來,統一時間進行答疑。
但最後發現這種方式的學習效果還不錯。
原本隻是湊數的卡洛琳和埃文徳也都提出一些不錯的問題。
於是這種學習方式逐漸被固定下來。
正當幾人圍坐在一張圓桌上交流時。
林海凡卻忽然不知道什麽原因跑了過來,但應該有事情要跟自己說。
於是陸時羨暫停了沙龍,和他單獨來到沙發上。
林海凡剛坐下就發問道:“你最近究竟在幹啥啊?搞這麽大陣勢?”
“沒幹什麽啊?主要在寫一本科普書,距離完稿沒多遠了。”陸時羨不知道他什麽意思,但還是很快迴道:“剩下的就是給本科生上上課,然後如你剛剛看到的那樣帶帶學生。”
林海凡看了一眼不遠處圓桌上,聊的正火熱的三個研究生,一下子笑了出來。
“寫書?帶學生?你倒是挺悠閑啊!”
“不過學界最近都快因為你亂套了!”
“你是真一點不知道啊?”
聽完的陸時羨有些一頭霧水:“啥情況啊?“
隨即,他有些好笑地說道:“再說了,跟我能有什麽關係?我最近可什麽都沒幹!”
林海凡無語地搖搖頭:“你看看你現在論文的被引量就知道了。”
“最高的那一篇估計這會已經超過了一千了吧!”
此言一出,陸時羨懵圈了。
我滴個乖乖!
這個數字確實有點恐怖。
要知道,一般情況下被引量有個10次,都可以在師妹師弟麵前大吹一波了。
因為這意味著論文的質量得到了不少專家學者的認可。
如果被引量上百,那說明這篇論文得到了行業內的普遍認可,能做到這一點的一般都是各個領域權威級別的大牛。
如果能夠達到上千次,那說明它既是高被引論文,也是熱點論文。
在學界,這樣的論文一般稱為現象級的高水平論文。
這個“高水平”的形容詞不同於一般情況下的適用語境。
因為並不是發表在高水平期刊的論文就能稱為高水平論文,還要看熱度和被引量。
哪怕你在三大刊上發表的論文,也不是說一定能得到這個評價的。
能夠做到這一點的,無一不是學術權威中的權威。
雖然還有被引量達到2000次以上的論文,但它往往已經經曆過漫長歲月。
畢竟基礎理論經典不息,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