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沒參加高考怎麽了?我保送的 作者:朝著陽光追夢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
一個月後。
陸時羨成功完成了一篇名為《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在胚胎發育以及葉片兩側對稱生長中的作用》的論文。
這篇論文耗時一個月,雖然時間不算長,但包含著他的心血。
唐教授項目組裏的成員都親眼目睹他完成論文的所有過程。
一般而言,在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隻需要十天就能完成一篇合格的碩士畢業論文。
不過,陸時羨並沒有選擇求助,而是獨立完成了這篇難度不低的論文。
從選題到實驗到最後形成論文,三十天的時間裏花費了他不小的精力。
但獲得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陸師弟,厲害呀!依我看你這篇畢業論文的水平投sci應該都問題不大了。”一位看起來頗為成熟的成年男子忍不住讚歎道。
他名叫薛利成,是唐立峰教授課題組最年長的一個學生,作為實驗室裏的大師兄,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給予他不少的幫助。
此時,他頗為好奇地向陸時羨問道:“你準備什麽時候進行答辯?”
一旁的幾個師兄師姐,特別是王瀟瀟全都轉過頭來,都想知道問題的答案。
這幾天聽聞的風聲,讓他們他們心裏已經有所預感。
陸時羨略微思考,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應該就在這幾天我就會向學院提出答辯申請。”
“論文雖然已經完成,但是一些答辯的準備還沒有做好。”
眾人皆是點頭,非常理解他的做法。
雖然成為專職科研工作者之後,通過畢業論文的難度就有些小兒科了。
但它的意義畢竟不同,也算一個重要的人生節點。
......
三天後。
陸時羨向燕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部提出了提前參加畢業答辯的申請。
申請很快經過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的通過。
在學院將這場特殊的答辯會準備妥當後,陸時羨得到了一個星期後參與答辯的通知。
對此他並無異議,邀請答辯評委、安排答辯場地、進行溝通協調、準備預備會議以及熟悉答辯程序花費七天的時間已經算效率極高了。
很快,在幾位答辯評委帶有欣賞的目光下,陸時羨獨自走上答辯台。
這是專門為他準備的現場。
下麵坐著的三位評委收到燕大的邀請函後,專門抽出了半天的時間過來看看這個最近吵得火熱的學術新星。
這次論文答辯的檔次比上次本科畢業時要高上一線。
主答辯評委高德峰院士,來自華國科學院疾病控製國家研究所。
其餘評委分別是華國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維風教授,以及水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燕箐教授。
一般而言,為了彰顯主場優勢,主評委都會由本校的學者來擔任。
但陸時羨情況特殊,燕大生科院大部分涉獵植物學的教授都對他頗為熟識。
為了避嫌,也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公正公平,學院最後安排的三位評委全部來自校外。
第一次答辯有這種豪華陣容,而且還是一位從未接觸過的院士。
雖然不清楚為何一位疾控領域的院士會來參與植物學領域的碩士學位答辯,但他的專業性毋庸置疑。
不過,陸時羨心裏實際上並不是太慌,畢竟肚子裏麵有貨。
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和本科論文答辯有些不同。
因為其內容的增多、擴寬以及加深,所以對時間有了更大的需求。
參與答辯的研究生需要在20至30分鍾的時間內對自己的學位論文進行報告,期間可以利用事先準備好的講稿或者幻燈片將自己的成果盡可以完整和清楚的展現在幾位評委麵前。
此時,攝影機已經開始工作,陸時羨打開自己精心準備的ppt。
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各位尊敬的答辯老師們好,我叫陸時羨,是燕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我的論文題目是《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在胚胎發育以及葉片兩側對稱生長中的作用》。”
“在這裏,我要感謝學院以及導師在這幾年對我的培養,另外本論文的出現也離不開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我的大力支持。”
“最後,我感謝各位老師不遠萬裏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我的論文答辯。接下來將由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目的以及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進行匯報。”
“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不吝批評指導。 ”
這幾句開場白看似囉嗦,但其實非常重要,很加印象分。
一個知禮、感恩和鎮定的學生應該沒有幾個人不會喜歡吧?
更何況這也是辦正事之前,所必須的前戲內容,好歹給別人一些進入狀態的適應時間。
台下,幾位評委都不禁點頭,對於這位學生的名頭,他們都有所耳聞,如今看來確實有幾把刷子。
前戲做完,陸時羨開始了他的重頭戲。
“徳國植物學家博林在1973年曾得出一個觀點:沒有極性就沒有分化。由此可知極性發育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植物的極性發育同樣離不開植物體內的各種激素,而生長素正是其中的關鍵一種,由於個體的組織器官在生長軸向上存在不對稱性,因此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分布極其不均勻。”
“極性發育涵蓋了植物的整個生命周期,但植物激素在胚胎發育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這個時期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6分鍾過去,陸時羨成功完成宣講內容的20%。
這個進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但講完有些極限。
他需要預留一點時間以應對一些突發情況。
所以,他稍稍加快節奏。
“18世紀時,琺國科學家邦尼特和蒙梭第一次發現植物的生長發育受到其體內某種物質控製。在1880年,徳國科學家馮·薩克斯提出:這種物質在植物體中具有極性運輸的特性,並且能夠影響植物生長過程。”
“1983年,荷蘭科學家科戈等從麥芽等植物體內中分離出高活性的生長素—吲哚乙酸。它的出現完美解決了之前讓人困惑不已的頂端優勢現象......”
一個月後。
陸時羨成功完成了一篇名為《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在胚胎發育以及葉片兩側對稱生長中的作用》的論文。
這篇論文耗時一個月,雖然時間不算長,但包含著他的心血。
唐教授項目組裏的成員都親眼目睹他完成論文的所有過程。
一般而言,在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隻需要十天就能完成一篇合格的碩士畢業論文。
不過,陸時羨並沒有選擇求助,而是獨立完成了這篇難度不低的論文。
從選題到實驗到最後形成論文,三十天的時間裏花費了他不小的精力。
但獲得的成果也是喜人的。
“陸師弟,厲害呀!依我看你這篇畢業論文的水平投sci應該都問題不大了。”一位看起來頗為成熟的成年男子忍不住讚歎道。
他名叫薛利成,是唐立峰教授課題組最年長的一個學生,作為實驗室裏的大師兄,在過去一個多月的時間裏給予他不少的幫助。
此時,他頗為好奇地向陸時羨問道:“你準備什麽時候進行答辯?”
一旁的幾個師兄師姐,特別是王瀟瀟全都轉過頭來,都想知道問題的答案。
這幾天聽聞的風聲,讓他們他們心裏已經有所預感。
陸時羨略微思考,給出了自己的答案:“應該就在這幾天我就會向學院提出答辯申請。”
“論文雖然已經完成,但是一些答辯的準備還沒有做好。”
眾人皆是點頭,非常理解他的做法。
雖然成為專職科研工作者之後,通過畢業論文的難度就有些小兒科了。
但它的意義畢竟不同,也算一個重要的人生節點。
......
三天後。
陸時羨向燕大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部提出了提前參加畢業答辯的申請。
申請很快經過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的通過。
在學院將這場特殊的答辯會準備妥當後,陸時羨得到了一個星期後參與答辯的通知。
對此他並無異議,邀請答辯評委、安排答辯場地、進行溝通協調、準備預備會議以及熟悉答辯程序花費七天的時間已經算效率極高了。
很快,在幾位答辯評委帶有欣賞的目光下,陸時羨獨自走上答辯台。
這是專門為他準備的現場。
下麵坐著的三位評委收到燕大的邀請函後,專門抽出了半天的時間過來看看這個最近吵得火熱的學術新星。
這次論文答辯的檔次比上次本科畢業時要高上一線。
主答辯評委高德峰院士,來自華國科學院疾病控製國家研究所。
其餘評委分別是華國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黃維風教授,以及水木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燕箐教授。
一般而言,為了彰顯主場優勢,主評委都會由本校的學者來擔任。
但陸時羨情況特殊,燕大生科院大部分涉獵植物學的教授都對他頗為熟識。
為了避嫌,也是為了最大程度保證公正公平,學院最後安排的三位評委全部來自校外。
第一次答辯有這種豪華陣容,而且還是一位從未接觸過的院士。
雖然不清楚為何一位疾控領域的院士會來參與植物學領域的碩士學位答辯,但他的專業性毋庸置疑。
不過,陸時羨心裏實際上並不是太慌,畢竟肚子裏麵有貨。
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和本科論文答辯有些不同。
因為其內容的增多、擴寬以及加深,所以對時間有了更大的需求。
參與答辯的研究生需要在20至30分鍾的時間內對自己的學位論文進行報告,期間可以利用事先準備好的講稿或者幻燈片將自己的成果盡可以完整和清楚的展現在幾位評委麵前。
此時,攝影機已經開始工作,陸時羨打開自己精心準備的ppt。
是時候表演真正的技術了!
“各位尊敬的答辯老師們好,我叫陸時羨,是燕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2011級碩士研究生,我的論文題目是《生長素的極性運輸在胚胎發育以及葉片兩側對稱生長中的作用》。”
“在這裏,我要感謝學院以及導師在這幾年對我的培養,另外本論文的出現也離不開蛋白質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對我的大力支持。”
“最後,我感謝各位老師不遠萬裏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參加我的論文答辯。接下來將由我將本論文設計的目的以及主要內容向各位老師進行匯報。”
“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不吝批評指導。 ”
這幾句開場白看似囉嗦,但其實非常重要,很加印象分。
一個知禮、感恩和鎮定的學生應該沒有幾個人不會喜歡吧?
更何況這也是辦正事之前,所必須的前戲內容,好歹給別人一些進入狀態的適應時間。
台下,幾位評委都不禁點頭,對於這位學生的名頭,他們都有所耳聞,如今看來確實有幾把刷子。
前戲做完,陸時羨開始了他的重頭戲。
“徳國植物學家博林在1973年曾得出一個觀點:沒有極性就沒有分化。由此可知極性發育在植物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
“植物的極性發育同樣離不開植物體內的各種激素,而生長素正是其中的關鍵一種,由於個體的組織器官在生長軸向上存在不對稱性,因此生長素在植物體內分布極其不均勻。”
“極性發育涵蓋了植物的整個生命周期,但植物激素在胚胎發育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在這個時期的研究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6分鍾過去,陸時羨成功完成宣講內容的20%。
這個進度不算快也不算慢,但講完有些極限。
他需要預留一點時間以應對一些突發情況。
所以,他稍稍加快節奏。
“18世紀時,琺國科學家邦尼特和蒙梭第一次發現植物的生長發育受到其體內某種物質控製。在1880年,徳國科學家馮·薩克斯提出:這種物質在植物體中具有極性運輸的特性,並且能夠影響植物生長過程。”
“1983年,荷蘭科學家科戈等從麥芽等植物體內中分離出高活性的生長素—吲哚乙酸。它的出現完美解決了之前讓人困惑不已的頂端優勢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