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此間事了


    扶蘇聽著這位千古一帝的耐心教誨,即便知道這才是帝王之道,


    心中卻仍是不由一歎:“小民從來未可輕呐!”


    秦朝之所以會崩塌的如此之快,


    何嚐沒有隻重法家刑術而不納儒學道教長處的弊病在內。


    更何況,自己作為後世穿越而來的靈魂,


    又怎麽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心如鐵石呢?


    不過這些都是後話,自己是決然不敢當庭就和嬴政攤牌叫板的。


    而且,嬴政能如此深刻地教育自己也是好事。


    且先不管內容如何,教育自己這件事本身表明出來,


    嬴政對的態度還是頗為看好的,不然便不會如此大費周章了。


    這證明自己先前的諸多努力並沒有白費,有了更進一步的可能。


    不過這一切的一切,都還要建立在嬴政持續信任的基礎之上。


    而此刻的對答,又是一個轉折點。


    “兒臣謝過父皇教誨。


    兒臣對朝政了解日漸深入後,也是發覺之前深受儒家之道影響而有所偏頗。


    大秦以法立國,乃是自商君徙木立信以來,富國強兵之本。


    若是更弦易張,則是失了立國之基,兒臣萬萬不敢如此。


    正是如此,兒臣才遠儒學而近法家,方能履職不輟。


    至於親近墨家之舉,隻是仰仗其能工巧匠而已,


    僅為手段之用,斷然不會遂其主張。


    隻是侍衛臣僚畢竟朝夕相處,不免還是有所神傷。


    兒臣定會厚重撫恤其人,以彰賞罰之道。”


    嬴政看著神色嚴肅認真的扶蘇,心內還是有所感歎:


    “經年累月而成之性,終究不是一時所能根除。


    也罷,既然心中已知疏漏,便無大礙。


    日後多經曆些許政事才會更有感觸,非是一時之間所能輕易更改。”


    嬴政卻是不認為,扶蘇能夠輕易轉變過來那寬厚仁和的性子,


    隻不過自己能給他的時間還有很多,也不急於一時。


    “爾能有所明悟轉變,乃是明智之舉,日後且多多體會罷。


    閑暇之時,多多讀上些許《商君》、《韓非》,此乃堂皇正道


    方經刺殺兇險,自是需將養幾日,邸報署之事卻也不能疏忽。”


    嬴政話語之間有了清楚分明的送客之意。


    “兒臣還有一事啟奏。”扶蘇卻是不肯就此離去,當下趕忙言道:


    “先前兒臣恰是又有巧思,正欲向父皇呈報一二。


    隻是突發刺殺之事,未能及時稟報,今夜便一同奏告。


    邸報所發之量愈加擴大,文吏以手抄之,終究成效不高。


    兒臣草創一印刷之法,欲以此解決此種不便,但隻初成大致,


    其中細微之處欲借墨者之手完善,進而行於天下,還請父皇過目。”


    說著掏出一疊蘇紙,正是先前給墨勝看過的活字印刷計劃書。


    隻不過是經過墨勝增添細節的進階版本。


    也是由於這件事的緣故,才給了桓楚等人刺殺的可乘之機。


    嬴政接過由侍者遞來的蘇紙,細細翻閱之後對扶蘇頷首:


    “此等利國利民之事,爾自大膽為之,且是早日功成最好。


    能得墨者襄助,也是應有之義,為其等自邸報署中安插些許職位吧。”


    嬴政卻是不知墨者早已悄然有所離心,還是當其一如既往支持自己,


    因此對扶蘇能夠得到墨家的支持並沒有感到奇怪。


    不過就算嬴政知道墨家此時的想法,怕是也根本不會放在心上。


    在他的世界裏,最不缺的就是甘願效死之輩。


    “兒臣定當全力以赴,早日成就此術,為大秦社稷庶竭駑鈍。”


    扶蘇一如既往地表示自己的決心和意誌。


    不同的是,經過之前數樁成就震撼的嬴政,


    如今對扶蘇任事的態度已經由懷疑放任,轉變為了重視厚望。


    心中也很是期待扶蘇能夠在多短時間內將其化為實用。


    這便是扶蘇一次次地用實際成果爭取而來的信任。


    “兒臣告退。”


    伴隨著扶蘇的辭別聲迴蕩在興樂宮內,偌大莊嚴的宮殿隻剩嬴政一人。


    “扶蘇...爾究竟是能不能明了朕之心意?”


    嬴政喃喃自語,臉上神色難以言明,隨後也轉身步出興樂宮。


    因為天色已晚,又剛剛經曆了刺殺一事,扶蘇並沒有迴到邸報署中。


    而是久違地留宿在了藏陽宮內,並且先去宜春宮向母妃鄭夫人請安。


    “天色已晚,兒臣來此叨擾母妃,卻是不速之客,還望母妃見諒。”


    扶蘇從興樂宮一路行來,剛見到鄭夫人便是告罪請安。


    “休要如此胡言!快快起來,讓母妃看看是否有何損傷!”


    鄭夫人卻是不曾在意扶蘇的請罪,而是一副關心則亂模樣。


    自從扶蘇遇刺,鄭夫人的心便始終懸吊著不曾落下。


    哪怕扶蘇第一時間已經向鄭夫人報備毫發無損,但隻要一刻未曾見到扶蘇,


    鄭夫人的心中便一刻難安。


    這也是為何天色已深,鄭夫人卻仍未歇息的緣故。


    她要親眼看見自己的兒子,全須全尾地站在自己麵前。


    扶蘇心中也是自知,不然不會拖著疲於奔命的身軀來宜春宮請安。


    看著眼前一臉疲憊之色的兒子,鄭夫人忍不住心中一酸。


    麵上卻是強自按耐下來,隻是說道:“離宮數月,竟是清減至此。


    所幸平安無事便好,隻怪母妃家勢不顯,難以作爾強援。”


    鄭夫人雖不是平民出身,但也談不上何等王族權貴。


    家中所出也隻有二三微末官吏而已,能得夫人之位更多還是母憑子貴。


    生出嬴政長子的優勢方能使其驟然榮華,所以鄭夫人一直是低調行事。


    絲毫不敢與後宮之中的顯貴妃嬪們鬥上一二。


    不過,隻要不作妖,不惹事,對扶蘇來說便足夠了。


    若是母族真的有些顯赫勢力,扶蘇在享有一定便利的同時,天然也要受到桎梏。


    凡事都需事先考慮母族立場,甚至還真有些怕被裹挾,做出些身不由己的事情來。


    所以扶蘇並沒有對鄭夫人的話產生太多想法。


    “母妃寬心,兒臣自是心懷韜略,又何須假手於人?


    若是不能憑借自身做出一二實績,隻能訴諸外力,父皇也自然不喜。”


    扶蘇說的也是實話,一個被人擺布支使的公子絕對不會是嬴政心中合適的二世人選。


    因為嬴政自己當年便是從一介趙國質子,篳路藍縷而成至尊之位,自然是更加青睞於有能之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束秦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罔希夷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罔希夷並收藏束秦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