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吧,你們怎麽看?”
昌豨身份不夠,本來是不能進入大廳的,大廳中自然沒有他的座位,而且他畢竟是犯了事兒,也算是帶罪之身,隻能跪在堂中。
呂布的話音剛落,臧霸便率先開口了。
在座的幾人,就他與昌豨最為密切,無論如何,他都繞不過去,還不如率先表明自己的立場。
臧霸起身,先是對著為首的呂布躬身行禮,然後又對著趙雲行了一禮,這才緩緩開口:
“末將禦下不嚴,以致犯下重罪,無論將軍如何懲處,末將都毫無怨言。不過,昨日一戰,跟隨末將多年的兄弟都埋骨此地,僅有昌豨與末將二人僥幸生還,若是可以,末將願意以此戰軍功為昌豨恕罪,以全兄弟之義,袍澤之情!”
臧霸一番話下來,情深意切,自己還忍不住抹了抹眼睛。
呂布心中也不禁為臧霸道一聲好,別看這家夥濃眉大眼的,心眼兒還挺多。
這番話,首先在表忠心,聲明無論呂布如何處置,他都沒話說。
可接下來又刻意以昨日慘烈的大戰來獲取眾人的同情心,畢竟軍功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呂布隻是略微點點頭,並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畢竟說好了要讓眾人商議,他這時候要是表露態度,那商議也就成了個形式。
在呂布的點頭示意下,臧霸迴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臧國相與軍司馬昌豨在攻城一戰中浴血奮戰,是不爭事實,在下也倍感欽佩。
然在下以為,功是功,過是過,若是所有的罪惡都能用功勳抵消的話,還要律法與軍紀何用?
哪一個能身居高位的將軍沒有功勞傍身?這樣一來,是不是所有不尊軍紀之人,都可以得到赦免?
末將以為,軍司馬昌豨無故襲殺袍澤,罪大惡極,當處極刑,以儆效尤!”
毫無意外,臧霸之後開口的便是趙雲了,言辭犀利,與其針鋒相對。
這並非趙雲對臧霸有意見,而是他身在其位,便要履行職責,若是真的如臧霸所言,可以用臧霸的功勞來抵消昌豨的罪行,那其餘違反軍令的是不是也可以讓他們的上級軍官來幫忙抵消?
趙雲的這番話一出口,除了麵無表情的呂布之外,眾人臉色皆變。
呂布的女婿,諸葛亮首先反駁道:
“在下以為,子龍此言甚為不妥。此番昌豨軍司馬行事確有不當之處,理應當罰。不過,昌豨軍司馬昨日才立下大功,今日便被斬首示眾,難免引起非議。在下以為,此事應該從長計議,不妨先將此事暫且放下,待大軍凱旋之後再做處罰!”
諸葛亮的態度,其實代表了大多數文人的態度。
對於文臣來說,朝堂的穩定是最重要的,為了朝堂穩定,可以犧牲一些不太重要的因素,比如那五名士卒。
相比起殺死昌豨來說,這五名士卒的死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若真的按照趙雲所言,將昌豨隻置於死地,不說昌豨本人的數千名手下怎麽看,他的頂頭上司臧霸必然是不能接受的,肯定會心生怨言,這就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更何況,這些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臣,打心裏其實是認為“王侯將相當有種”的,所謂福蔭子孫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無論為官還是為將,不就是為了讓現在的功勳為後代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嗎?
既然功勳能福蔭後人,為何不能庇護自己?
不過,諸葛亮到底不是普通士人,他本身也非常反感昌豨這種視人命如草芥的莽夫行為。
他之所以想要容後再議,並非真的想要保住昌豨一命,而是希望用不太透明的方式,暗中處死昌豨,然後給他一個戰死沙場的榮譽。
這樣一來,既顧全了臧霸的麵子,又對死去的五名士兵有了交代,可謂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聽到諸葛亮的話後,陳宮與劉曄果然點頭附和,表示讚同他的做法。
至於太史慈,則眼觀鼻,鼻觀心,表示事不關己。
其實,太史慈心中對趙雲的處置方式也是有所不滿的,不關乎道義,而在利益。
在座的都是軍中高層,包括即將被處置的昌豨也算中高層,若是麵對昌豨所犯罪行,在座的不能網開一麵,以後他們幾人,或者幾人的門下、親人犯了罪,是不是也會同樣被毫不留情處置?
這其實才是大多數高官的真實想法。
為什麽會有“亂世用重典”的說法?
並非治理亂世,必須要用重法才能治理;而是太平時節,重典根本無法實施。
眾所周知,無論哪個時代,真正配用重典招待的,往往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朝中有人,這些朝中的人會願意自己的親人被重典招待嗎?
當然不願意,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取消重典,美其名曰“寬容”。
太史慈不僅是高層,也是士族,在這件案子上,他的利益其實與臧霸是一致的,因此他內心當然站在臧霸一邊。
隻是,他畢竟是降將出身,在臧霸這邊明顯已經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他幹脆就不表明態度了。
呂布將眾人的反應都看在眼中,心中暗自歎一口氣。
事實上,他本人才是最終的既得利益者,先天性當然也是站在臧霸一邊的。
更何況,他從後世穿越而來,有比這個時代先進了兩千多年的理論知識。
他深刻明白一個道理,縱然在人人能吃飽飯的幾千年後,階級依舊是存在的。
這說明什麽?
說明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權者想要怎麽做!
現在,呂布就想要昌豨死!
於是,處於當前權利巔峰的呂布開口了:
“本將軍略通易數,早就發現昌豨此人腦後生有反骨,隻是他一直沒有表現出來,所以本將軍便權當不知。果不其然,他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襲殺本將軍親衛。早知如此,本將軍就不應該留下這個禍患,是本將軍害了這五名親衛啊!”
大廳中瞬間鴉雀無聲。
良久,陳宮怒斥一聲:“荒唐!”拂袖而去。
昌豨身份不夠,本來是不能進入大廳的,大廳中自然沒有他的座位,而且他畢竟是犯了事兒,也算是帶罪之身,隻能跪在堂中。
呂布的話音剛落,臧霸便率先開口了。
在座的幾人,就他與昌豨最為密切,無論如何,他都繞不過去,還不如率先表明自己的立場。
臧霸起身,先是對著為首的呂布躬身行禮,然後又對著趙雲行了一禮,這才緩緩開口:
“末將禦下不嚴,以致犯下重罪,無論將軍如何懲處,末將都毫無怨言。不過,昨日一戰,跟隨末將多年的兄弟都埋骨此地,僅有昌豨與末將二人僥幸生還,若是可以,末將願意以此戰軍功為昌豨恕罪,以全兄弟之義,袍澤之情!”
臧霸一番話下來,情深意切,自己還忍不住抹了抹眼睛。
呂布心中也不禁為臧霸道一聲好,別看這家夥濃眉大眼的,心眼兒還挺多。
這番話,首先在表忠心,聲明無論呂布如何處置,他都沒話說。
可接下來又刻意以昨日慘烈的大戰來獲取眾人的同情心,畢竟軍功也是實實在在存在的。
呂布隻是略微點點頭,並沒有發表自己的看法,畢竟說好了要讓眾人商議,他這時候要是表露態度,那商議也就成了個形式。
在呂布的點頭示意下,臧霸迴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臧國相與軍司馬昌豨在攻城一戰中浴血奮戰,是不爭事實,在下也倍感欽佩。
然在下以為,功是功,過是過,若是所有的罪惡都能用功勳抵消的話,還要律法與軍紀何用?
哪一個能身居高位的將軍沒有功勞傍身?這樣一來,是不是所有不尊軍紀之人,都可以得到赦免?
末將以為,軍司馬昌豨無故襲殺袍澤,罪大惡極,當處極刑,以儆效尤!”
毫無意外,臧霸之後開口的便是趙雲了,言辭犀利,與其針鋒相對。
這並非趙雲對臧霸有意見,而是他身在其位,便要履行職責,若是真的如臧霸所言,可以用臧霸的功勞來抵消昌豨的罪行,那其餘違反軍令的是不是也可以讓他們的上級軍官來幫忙抵消?
趙雲的這番話一出口,除了麵無表情的呂布之外,眾人臉色皆變。
呂布的女婿,諸葛亮首先反駁道:
“在下以為,子龍此言甚為不妥。此番昌豨軍司馬行事確有不當之處,理應當罰。不過,昌豨軍司馬昨日才立下大功,今日便被斬首示眾,難免引起非議。在下以為,此事應該從長計議,不妨先將此事暫且放下,待大軍凱旋之後再做處罰!”
諸葛亮的態度,其實代表了大多數文人的態度。
對於文臣來說,朝堂的穩定是最重要的,為了朝堂穩定,可以犧牲一些不太重要的因素,比如那五名士卒。
相比起殺死昌豨來說,這五名士卒的死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若真的按照趙雲所言,將昌豨隻置於死地,不說昌豨本人的數千名手下怎麽看,他的頂頭上司臧霸必然是不能接受的,肯定會心生怨言,這就是最大的不穩定因素。
更何況,這些接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文臣,打心裏其實是認為“王侯將相當有種”的,所謂福蔭子孫其實也是一個道理。
無論為官還是為將,不就是為了讓現在的功勳為後代人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嗎?
既然功勳能福蔭後人,為何不能庇護自己?
不過,諸葛亮到底不是普通士人,他本身也非常反感昌豨這種視人命如草芥的莽夫行為。
他之所以想要容後再議,並非真的想要保住昌豨一命,而是希望用不太透明的方式,暗中處死昌豨,然後給他一個戰死沙場的榮譽。
這樣一來,既顧全了臧霸的麵子,又對死去的五名士兵有了交代,可謂是兩全其美的辦法。
聽到諸葛亮的話後,陳宮與劉曄果然點頭附和,表示讚同他的做法。
至於太史慈,則眼觀鼻,鼻觀心,表示事不關己。
其實,太史慈心中對趙雲的處置方式也是有所不滿的,不關乎道義,而在利益。
在座的都是軍中高層,包括即將被處置的昌豨也算中高層,若是麵對昌豨所犯罪行,在座的不能網開一麵,以後他們幾人,或者幾人的門下、親人犯了罪,是不是也會同樣被毫不留情處置?
這其實才是大多數高官的真實想法。
為什麽會有“亂世用重典”的說法?
並非治理亂世,必須要用重法才能治理;而是太平時節,重典根本無法實施。
眾所周知,無論哪個時代,真正配用重典招待的,往往都不是普通人,都是朝中有人,這些朝中的人會願意自己的親人被重典招待嗎?
當然不願意,所以他們會想方設法地取消重典,美其名曰“寬容”。
太史慈不僅是高層,也是士族,在這件案子上,他的利益其實與臧霸是一致的,因此他內心當然站在臧霸一邊。
隻是,他畢竟是降將出身,在臧霸這邊明顯已經占據優勢的情況下,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不少,他幹脆就不表明態度了。
呂布將眾人的反應都看在眼中,心中暗自歎一口氣。
事實上,他本人才是最終的既得利益者,先天性當然也是站在臧霸一邊的。
更何況,他從後世穿越而來,有比這個時代先進了兩千多年的理論知識。
他深刻明白一個道理,縱然在人人能吃飽飯的幾千年後,階級依舊是存在的。
這說明什麽?
說明對錯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當權者想要怎麽做!
現在,呂布就想要昌豨死!
於是,處於當前權利巔峰的呂布開口了:
“本將軍略通易數,早就發現昌豨此人腦後生有反骨,隻是他一直沒有表現出來,所以本將軍便權當不知。果不其然,他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襲殺本將軍親衛。早知如此,本將軍就不應該留下這個禍患,是本將軍害了這五名親衛啊!”
大廳中瞬間鴉雀無聲。
良久,陳宮怒斥一聲:“荒唐!”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