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這絲好感還不夠。
當初趙雲對公孫瓚也是非常敬佩的,可是自從他殺死幽州牧劉虞之後,趙雲發現,公孫瓚變了。
因此,他斟酌一番,才開口道:
“雲對左將軍知之甚少,雖然有孔明的講述,可畢竟不是親眼所見。”
諸葛亮點點頭,這才是他心中對趙雲的印象,他不會背後說人壞話,也不會偏聽偏信。
於是,他話題一轉,問道:
“子龍武藝超群,乃當世罕見,不知比左將軍如何?”
趙雲聽到這裏,身體立刻繃緊,戰意勃發,似乎是想要見識一下這個天下第一猛將是否真的名副其實。
見趙雲沒有說話,諸葛亮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想必子龍對左將軍這個天下第一武將的名號還是心存疑問的,不過在下可以告訴你一個隱秘:左將軍極有可能突破了神級!”
“什麽?”
哪怕是沉穩如趙雲,聽到這個消息,也不能繼續保持冷靜。
實在是這個消息太過驚人,在趙雲的印象中,當世並無人能夠真正達到神級,否則的話,他的師父也不會臨死之前依舊對此念念不忘。
他早已經將神級當做了傳說,認為極有可能是古人誇大之詞。
沒想到,竟然從諸葛亮口中聽到這麽一個消息,趙雲再也坐不住了。
諸葛亮卻不等他開口詢問,便趁熱打鐵地道:
“子龍若是想要知道突破神級之法,恐怕沒有人比左將軍更清楚了,以子龍如今的實力和年齡,我相信,隻要找到了突破之法,必然能比左將軍更早突破神級。”
“不知子龍意下如何?”
趙雲猶豫了,自從諸葛亮第一次來拜訪,他便猜測極有可能是為招攬而來。
但是對方沒有明確表態,他也不好直言拒絕。
他原本以為諸葛亮會誇讚呂布乃天下明主,值得投靠,沒想到他竟然不講勢力,也不講人品,隻言武道。
這讓趙雲陷入糾結之中,原本想好的拒絕的言辭,這時候卻卡在了喉嚨中。
他實在不想放棄這麽一個機會,而且他不覺得諸葛亮會謊言相騙,這根本沒有意義。
趙雲知道,自從黃巾之亂打開了亂世的序幕,禮樂崩壞,天下諸侯為了一己私欲而擅啟攻伐,早已經沒有了善惡之分。
既然如此,呂布也不乏一個好的選擇,習得一身好武藝,他也不想就這樣埋沒。
決心已定,也不用諸葛亮再多勸說,趙雲便道:
“孔明之意我已知曉,既然孔明盛情相邀,雲也不便推辭,且隨孔明入徐州去看一看。不過有言在先,若是左將軍並非如孔明所言,雲也不會久留。”
諸葛亮聞言大喜,隻要趙雲肯跟隨自己去徐州,他就有信心將他留下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諸葛亮自己也發現,呂布並沒有傳聞中的那麽不堪,這絕不是因為他是老丈人的緣故。
“子龍放心,亮以自身為保,你若去了徐州,必然不會強迫你留下。不過,此地恐不宜久留,亮三次前來,恐怕早已被有心人發現,若是知道你有出山之意,恐大將軍不會輕易放你離開。
不如此時趁其不備,我們輕車簡行,速速離開!”
趙雲也知道這個道理,若是他一直不出山,隱居在此,袁紹也就忍了,可若是一旦露出要出去另尋明主的話,袁紹無論如何,也不會放虎出山的。
好在,趙雲是寒門,家中父母早已去世,早年由兄長將其撫養長大,後來兄長也早亡,隻留下一個寡嫂與侄兒相依為命。
趙雲當即將嫂子與侄兒叫來,商議一番之後,便帶著一些細軟,跟著諸葛亮準備前往徐州。
原本家中還有幾位仆人,趙雲隻留下一位老仆做車夫,其他人全部被遣散歸家。至於他們在亂世如何生存,趙雲也顧不了這麽多了,連自家都難以保存,哪有那麽多菩薩心腸去操心他人?
一行五人,帶著一輛馬車,就這樣輕鬆上路。
趙雲騎著照夜玉獅子,與諸葛亮在前麵領路,老仆駕著馬車,載著趙雲的嫂子和八九歲的侄兒緊隨其後。
車上有足夠五人吃上半個多月的幹糧,他們沿途避免進入城鎮,以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河北盜匪猖獗,趙雲倒是絲毫不懼。
其本人能在數萬軍中殺個七進七出,區區盜匪,隻要不是張燕的黑山軍,他根本不放在眼裏。
更何況有諸葛亮保護家人,他後顧無憂。
這便是藝高人膽大吧,一行人專挑偏僻小路走,就是怕被袁紹的人攔截。
然而,有些事是怎麽也避不過的,比如前方那座關卡。
常山到下邳距離非常遠,沿途要經過巨鹿、清河、平原,再才能抵達青州的北海,然後進入徐州的琅琊。
跨越州郡本就不易,沿途有不少關卡重重把守,不僅是為了防止外敵入侵,更是為了防備流民遷徙。
麵對普通關卡,有琅琊諸葛氏與當地士族的關係在,總能找到熟人引薦,輕鬆過關。
然而,前麵這座關卡非同一般,屹立於巨鹿與清河之間,由袁紹手下將領呂曠鎮守。
呂曠名聲不顯,但是在袁紹麾下卻是為數不多的地級猛將之一,常常自詡武藝隻在河北四庭柱之下,仗著有族兄弟呂威璜、呂翔等人都為袁紹效力,曾經連大將麹義的武力都不放在眼裏。
諸葛亮原本也找了清河崔家從中說和,想要讓呂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幾人順利過關。
可是誰知道,呂曠雖然武力不凡,卻心胸狹隘,曾經被清河崔氏的崔琰譏諷過幾句,早就對清河崔氏懷恨在心。
若是沒有清河崔氏的人前來,說不定諸葛亮直接送點金子也就能過去了,這下卻弄巧成拙。
“爾等竟然想要賄賂本將軍,莫不是要去往河南投敵?”
呂曠其實才根本不在意什麽投不投敵,他不過是先給眼前之人扣上一個帽子,再來慢慢炮製。
此時,清河崔氏之人因為被呂曠羞辱,再加上沒能完成諸葛亮所托,自覺無顏見人,已經在諸葛亮的安撫下,先行離開,留下諸葛亮等人自行解決這個攔路虎。
當初趙雲對公孫瓚也是非常敬佩的,可是自從他殺死幽州牧劉虞之後,趙雲發現,公孫瓚變了。
因此,他斟酌一番,才開口道:
“雲對左將軍知之甚少,雖然有孔明的講述,可畢竟不是親眼所見。”
諸葛亮點點頭,這才是他心中對趙雲的印象,他不會背後說人壞話,也不會偏聽偏信。
於是,他話題一轉,問道:
“子龍武藝超群,乃當世罕見,不知比左將軍如何?”
趙雲聽到這裏,身體立刻繃緊,戰意勃發,似乎是想要見識一下這個天下第一猛將是否真的名副其實。
見趙雲沒有說話,諸葛亮已經明白他的意思。
“想必子龍對左將軍這個天下第一武將的名號還是心存疑問的,不過在下可以告訴你一個隱秘:左將軍極有可能突破了神級!”
“什麽?”
哪怕是沉穩如趙雲,聽到這個消息,也不能繼續保持冷靜。
實在是這個消息太過驚人,在趙雲的印象中,當世並無人能夠真正達到神級,否則的話,他的師父也不會臨死之前依舊對此念念不忘。
他早已經將神級當做了傳說,認為極有可能是古人誇大之詞。
沒想到,竟然從諸葛亮口中聽到這麽一個消息,趙雲再也坐不住了。
諸葛亮卻不等他開口詢問,便趁熱打鐵地道:
“子龍若是想要知道突破神級之法,恐怕沒有人比左將軍更清楚了,以子龍如今的實力和年齡,我相信,隻要找到了突破之法,必然能比左將軍更早突破神級。”
“不知子龍意下如何?”
趙雲猶豫了,自從諸葛亮第一次來拜訪,他便猜測極有可能是為招攬而來。
但是對方沒有明確表態,他也不好直言拒絕。
他原本以為諸葛亮會誇讚呂布乃天下明主,值得投靠,沒想到他竟然不講勢力,也不講人品,隻言武道。
這讓趙雲陷入糾結之中,原本想好的拒絕的言辭,這時候卻卡在了喉嚨中。
他實在不想放棄這麽一個機會,而且他不覺得諸葛亮會謊言相騙,這根本沒有意義。
趙雲知道,自從黃巾之亂打開了亂世的序幕,禮樂崩壞,天下諸侯為了一己私欲而擅啟攻伐,早已經沒有了善惡之分。
既然如此,呂布也不乏一個好的選擇,習得一身好武藝,他也不想就這樣埋沒。
決心已定,也不用諸葛亮再多勸說,趙雲便道:
“孔明之意我已知曉,既然孔明盛情相邀,雲也不便推辭,且隨孔明入徐州去看一看。不過有言在先,若是左將軍並非如孔明所言,雲也不會久留。”
諸葛亮聞言大喜,隻要趙雲肯跟隨自己去徐州,他就有信心將他留下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諸葛亮自己也發現,呂布並沒有傳聞中的那麽不堪,這絕不是因為他是老丈人的緣故。
“子龍放心,亮以自身為保,你若去了徐州,必然不會強迫你留下。不過,此地恐不宜久留,亮三次前來,恐怕早已被有心人發現,若是知道你有出山之意,恐大將軍不會輕易放你離開。
不如此時趁其不備,我們輕車簡行,速速離開!”
趙雲也知道這個道理,若是他一直不出山,隱居在此,袁紹也就忍了,可若是一旦露出要出去另尋明主的話,袁紹無論如何,也不會放虎出山的。
好在,趙雲是寒門,家中父母早已去世,早年由兄長將其撫養長大,後來兄長也早亡,隻留下一個寡嫂與侄兒相依為命。
趙雲當即將嫂子與侄兒叫來,商議一番之後,便帶著一些細軟,跟著諸葛亮準備前往徐州。
原本家中還有幾位仆人,趙雲隻留下一位老仆做車夫,其他人全部被遣散歸家。至於他們在亂世如何生存,趙雲也顧不了這麽多了,連自家都難以保存,哪有那麽多菩薩心腸去操心他人?
一行五人,帶著一輛馬車,就這樣輕鬆上路。
趙雲騎著照夜玉獅子,與諸葛亮在前麵領路,老仆駕著馬車,載著趙雲的嫂子和八九歲的侄兒緊隨其後。
車上有足夠五人吃上半個多月的幹糧,他們沿途避免進入城鎮,以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至於河北盜匪猖獗,趙雲倒是絲毫不懼。
其本人能在數萬軍中殺個七進七出,區區盜匪,隻要不是張燕的黑山軍,他根本不放在眼裏。
更何況有諸葛亮保護家人,他後顧無憂。
這便是藝高人膽大吧,一行人專挑偏僻小路走,就是怕被袁紹的人攔截。
然而,有些事是怎麽也避不過的,比如前方那座關卡。
常山到下邳距離非常遠,沿途要經過巨鹿、清河、平原,再才能抵達青州的北海,然後進入徐州的琅琊。
跨越州郡本就不易,沿途有不少關卡重重把守,不僅是為了防止外敵入侵,更是為了防備流民遷徙。
麵對普通關卡,有琅琊諸葛氏與當地士族的關係在,總能找到熟人引薦,輕鬆過關。
然而,前麵這座關卡非同一般,屹立於巨鹿與清河之間,由袁紹手下將領呂曠鎮守。
呂曠名聲不顯,但是在袁紹麾下卻是為數不多的地級猛將之一,常常自詡武藝隻在河北四庭柱之下,仗著有族兄弟呂威璜、呂翔等人都為袁紹效力,曾經連大將麹義的武力都不放在眼裏。
諸葛亮原本也找了清河崔家從中說和,想要讓呂曠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幾人順利過關。
可是誰知道,呂曠雖然武力不凡,卻心胸狹隘,曾經被清河崔氏的崔琰譏諷過幾句,早就對清河崔氏懷恨在心。
若是沒有清河崔氏的人前來,說不定諸葛亮直接送點金子也就能過去了,這下卻弄巧成拙。
“爾等竟然想要賄賂本將軍,莫不是要去往河南投敵?”
呂曠其實才根本不在意什麽投不投敵,他不過是先給眼前之人扣上一個帽子,再來慢慢炮製。
此時,清河崔氏之人因為被呂曠羞辱,再加上沒能完成諸葛亮所托,自覺無顏見人,已經在諸葛亮的安撫下,先行離開,留下諸葛亮等人自行解決這個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