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衝突,先搶占道德高地
科舉,我書畫雙絕,詩仙在世 作者:林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因為和大梁書院素有罅隙,趙麟怎麽可能去參加他們的活動?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正當他騎著馬想要徑直離去時,卻被人給攔阻了下來。
“嗬嗬,這不是大名鼎鼎中原小詩仙嗎?”
其譏諷意味,溢於言表。
趙麟皺眉看向此人,發現竟是老對手沈德良。
其人也算是汴州城有名的士子了,因其文章詩詞因為時常抨擊朝政,且為人狂傲,不被考官所喜,屢次鄉試皆被黜落。
不過他每次落第,都表現的極為坦蕩,好似心胸豁達視功名如糞土一般。
如此一來,反倒是成全了其聲名,成為了不少人的座上賓,倒也混的風生水起。
他前年被一個江南士子邀請到了蘇杭遊曆了兩年,前幾個月迴到汴州後更是覺得高人一等。
其實趙麟不認識他,但在幾次文會他時常對自己發起詰難,想辦自己難堪。
如此一來二去,便結下了恩怨。
沒想到在這麽好的日子,卻遇到這麽一隻蒼蠅,當真是倒黴透頂。
他倒是不怕沈德良,而是感覺話不投機半句多,與之互懟純屬浪費口舌。
但人家既然找上了門,若是退避,就不是趙麟的風格了。
好在他兩世為人,心機深沉,麵對如此的挑釁,就算心中憤怒,神色卻依然鎮定。
那沈德良見趙麟坐在馬上,神色冷傲,似乎未看到他一般。
如此蔑視,讓他拳頭握的發白:“趙案首,你這個中原小詩仙難道怕了我等不成?”
趙麟輕輕勒緊韁繩,馬兒緩緩停下。
他淡然一笑,眼神中卻藏著不易察覺的鋒芒:“沈兄此言差矣,詩仙之名不過友人戲謔之稱,趙某何德何能敢當此譽?倒是沈兄遊曆江南歸來,想必文采更勝往昔,令人仰慕。”
此言一出,高下立判。
周圍看熱鬧的百姓雖不懂士子間的齷齪,但若論胸襟,很顯然詩畫雙絕的中原小詩仙略高一籌。
反倒是一向自詡豁達的老秀才沈德良,顯得心胸狹隘了。
“真是狡詐的小子。”沈德良心中暗罵。
同時,嘴角又勾起一抹笑意,卻也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陰騭:“趙案首客氣了,沈某不過一介布衣,哪敢與中原小詩仙相提並論。”
“可惜,你在汴州風頭正盛之時,我那時在江南,未能親眼得見,實在是遺憾至極。今日既然偶遇,何不趁此新年燈會之際,略展才情,也讓汴州百姓一飽眼福?”
周圍漸漸聚攏的人群中,不乏大梁書院的士子。
文人自古相輕,再加上他們和趙麟、祁謙一幹士子理念不和。
此時當然都站在了沈德良一方。
“哼,中原小詩仙?沽名釣譽罷了,就算是大宗師都不敢如此自稱。”
“是啊,聽說此人不過是靠幾首應景之作,在市井間博得了些虛名,被人炒作而起的。”
“今日他若不敢露一手,看他日後還如何在這汴州立足。”
…………
趙麟聽著周圍士子的議論,心中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
他深知大梁書院士子言辭尖酸刻薄,就是想逼自己出手。
就算他應戰作了詩詞,也會被他們貶的一文不值。
可若自己不應戰的話,他們就更加肆無忌憚,詆毀自己是無膽鼠輩、徒有虛名。
這就是大梁書院的風氣,他們時常要求別人修身養性,要以德服人,可他們卻黨同伐異,恨不得把不同觀念者打入十八層地獄。
對於這類人,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你比他們更流氓,更無賴才行。
趙麟一個眼神示意下,一直警戒的王大石瞬間心領神會,立即拽著身旁一個叫囂的最厲害的大梁書院士子:“你他娘的敢用東西砸我趙府女眷?”
“?”
那尖嘴猴腮的士子一臉懵:“誰砸人了,我隻是用手指了指趙麟?”
“枉讀聖賢書的狗賊,還敢說謊,看打。”
王大石說完就是一拳頭下去,頓時把那士子打的吱哇亂叫。
其他大梁書院的士子見同伴被打,也是懵了。
孫千真的用東西砸人了?
雖說周圍燈火通明,卻還是有些昏暗的,誰也不知道有沒有真砸人。
不過就算砸了,那也不能承認。
頓時,大梁書院的士子就知道該如何做了,紛紛叫嚷著趙家惡奴打人了。
正當他們想來圍攻王大石時,一旁的展白卻是厲喝一聲:“祁縣展白在此,誰敢放肆?”
果然,人的名,樹的影。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威震中原七府的展白一出,叫囂聲頓時沉寂了下去。
趙麟冷笑連連,這不比和他們嘴炮強?
跟這些人講道理是講不清的,他們甚至能從曆代的書籍給你羅列出不知多少的大道理。
所以,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這就好比前世的大明朝一樣,皇帝為何要豢養一幫無惡不作的太監,就是對付總愛對皇帝道德綁架的文人們。
文人不害怕得罪皇帝,因為被皇帝懲治後,他們的聲名愈發的顯赫。
但他們大都害怕太監,因為太監是不注重聲名的,得罪了他們,他們就會讓你家破人亡,死的極為悲催。
而大梁書院的風氣就是這樣的,他們不害怕官員,不害怕朝廷,因為他們舉著聖人的大旗,高唿著道德、仁義。
哪個官員若敢對付他們,不但會汙穢自己聲名,還會成全對方名聲。
這就是這幫人的可恥之處。
可趙麟是誰,直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隻見他坐在馬上,怒視著大梁書院的士子:“今夜我陪家眷遊玩燈會,沒想到竟遭爾等無故毆砸我趙家女眷,今日之事我定要去提督學政衙門討個公道,”
大梁書院的士子們懵了,不對呀,這不是我們以前的話嗎?
道德高地和仁義大旗是我們的呀,怎麽被這小子給搶了?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之時,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隻見一隊人馬浩浩蕩蕩而來,為首之人正是汴州府尊蒲存義。
同時,還有中原首富、趙麟的嶽父蘇方正、大宗師林世海。
他們此行,正是要去城樓上與民同樂,共賞燈會。
可令他沒想到的是,樹欲靜而風不止。
正當他騎著馬想要徑直離去時,卻被人給攔阻了下來。
“嗬嗬,這不是大名鼎鼎中原小詩仙嗎?”
其譏諷意味,溢於言表。
趙麟皺眉看向此人,發現竟是老對手沈德良。
其人也算是汴州城有名的士子了,因其文章詩詞因為時常抨擊朝政,且為人狂傲,不被考官所喜,屢次鄉試皆被黜落。
不過他每次落第,都表現的極為坦蕩,好似心胸豁達視功名如糞土一般。
如此一來,反倒是成全了其聲名,成為了不少人的座上賓,倒也混的風生水起。
他前年被一個江南士子邀請到了蘇杭遊曆了兩年,前幾個月迴到汴州後更是覺得高人一等。
其實趙麟不認識他,但在幾次文會他時常對自己發起詰難,想辦自己難堪。
如此一來二去,便結下了恩怨。
沒想到在這麽好的日子,卻遇到這麽一隻蒼蠅,當真是倒黴透頂。
他倒是不怕沈德良,而是感覺話不投機半句多,與之互懟純屬浪費口舌。
但人家既然找上了門,若是退避,就不是趙麟的風格了。
好在他兩世為人,心機深沉,麵對如此的挑釁,就算心中憤怒,神色卻依然鎮定。
那沈德良見趙麟坐在馬上,神色冷傲,似乎未看到他一般。
如此蔑視,讓他拳頭握的發白:“趙案首,你這個中原小詩仙難道怕了我等不成?”
趙麟輕輕勒緊韁繩,馬兒緩緩停下。
他淡然一笑,眼神中卻藏著不易察覺的鋒芒:“沈兄此言差矣,詩仙之名不過友人戲謔之稱,趙某何德何能敢當此譽?倒是沈兄遊曆江南歸來,想必文采更勝往昔,令人仰慕。”
此言一出,高下立判。
周圍看熱鬧的百姓雖不懂士子間的齷齪,但若論胸襟,很顯然詩畫雙絕的中原小詩仙略高一籌。
反倒是一向自詡豁達的老秀才沈德良,顯得心胸狹隘了。
“真是狡詐的小子。”沈德良心中暗罵。
同時,嘴角又勾起一抹笑意,卻也藏著幾分不易察覺的陰騭:“趙案首客氣了,沈某不過一介布衣,哪敢與中原小詩仙相提並論。”
“可惜,你在汴州風頭正盛之時,我那時在江南,未能親眼得見,實在是遺憾至極。今日既然偶遇,何不趁此新年燈會之際,略展才情,也讓汴州百姓一飽眼福?”
周圍漸漸聚攏的人群中,不乏大梁書院的士子。
文人自古相輕,再加上他們和趙麟、祁謙一幹士子理念不和。
此時當然都站在了沈德良一方。
“哼,中原小詩仙?沽名釣譽罷了,就算是大宗師都不敢如此自稱。”
“是啊,聽說此人不過是靠幾首應景之作,在市井間博得了些虛名,被人炒作而起的。”
“今日他若不敢露一手,看他日後還如何在這汴州立足。”
…………
趙麟聽著周圍士子的議論,心中冷笑,麵上卻不動聲色。
他深知大梁書院士子言辭尖酸刻薄,就是想逼自己出手。
就算他應戰作了詩詞,也會被他們貶的一文不值。
可若自己不應戰的話,他們就更加肆無忌憚,詆毀自己是無膽鼠輩、徒有虛名。
這就是大梁書院的風氣,他們時常要求別人修身養性,要以德服人,可他們卻黨同伐異,恨不得把不同觀念者打入十八層地獄。
對於這類人,最簡單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你比他們更流氓,更無賴才行。
趙麟一個眼神示意下,一直警戒的王大石瞬間心領神會,立即拽著身旁一個叫囂的最厲害的大梁書院士子:“你他娘的敢用東西砸我趙府女眷?”
“?”
那尖嘴猴腮的士子一臉懵:“誰砸人了,我隻是用手指了指趙麟?”
“枉讀聖賢書的狗賊,還敢說謊,看打。”
王大石說完就是一拳頭下去,頓時把那士子打的吱哇亂叫。
其他大梁書院的士子見同伴被打,也是懵了。
孫千真的用東西砸人了?
雖說周圍燈火通明,卻還是有些昏暗的,誰也不知道有沒有真砸人。
不過就算砸了,那也不能承認。
頓時,大梁書院的士子就知道該如何做了,紛紛叫嚷著趙家惡奴打人了。
正當他們想來圍攻王大石時,一旁的展白卻是厲喝一聲:“祁縣展白在此,誰敢放肆?”
果然,人的名,樹的影。
十步殺一人,千裏不留行,威震中原七府的展白一出,叫囂聲頓時沉寂了下去。
趙麟冷笑連連,這不比和他們嘴炮強?
跟這些人講道理是講不清的,他們甚至能從曆代的書籍給你羅列出不知多少的大道理。
所以,講道理是沒有用的。
這就好比前世的大明朝一樣,皇帝為何要豢養一幫無惡不作的太監,就是對付總愛對皇帝道德綁架的文人們。
文人不害怕得罪皇帝,因為被皇帝懲治後,他們的聲名愈發的顯赫。
但他們大都害怕太監,因為太監是不注重聲名的,得罪了他們,他們就會讓你家破人亡,死的極為悲催。
而大梁書院的風氣就是這樣的,他們不害怕官員,不害怕朝廷,因為他們舉著聖人的大旗,高唿著道德、仁義。
哪個官員若敢對付他們,不但會汙穢自己聲名,還會成全對方名聲。
這就是這幫人的可恥之處。
可趙麟是誰,直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隻見他坐在馬上,怒視著大梁書院的士子:“今夜我陪家眷遊玩燈會,沒想到竟遭爾等無故毆砸我趙家女眷,今日之事我定要去提督學政衙門討個公道,”
大梁書院的士子們懵了,不對呀,這不是我們以前的話嗎?
道德高地和仁義大旗是我們的呀,怎麽被這小子給搶了?
正當雙方僵持不下之時,一陣馬蹄聲由遠及近,隻見一隊人馬浩浩蕩蕩而來,為首之人正是汴州府尊蒲存義。
同時,還有中原首富、趙麟的嶽父蘇方正、大宗師林世海。
他們此行,正是要去城樓上與民同樂,共賞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