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魏王陣營,人才濟濟
科舉,我書畫雙絕,詩仙在世 作者:林桐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魏王朱麒又將中原地區的三司官員逐一做了介紹。
中原三司的正官,雖還未做出抉擇投入到他的麾下,可他該拉攏還是要拉攏的。
“這是負責中原七府地方財政、民生大計的布政司張大人,他勤勉務實,為百姓謀福祉。”
“這是按察司的李大人,他鐵麵無私,公正嚴明,維護著地方的法紀綱常。”
“這是統領兵馬、保衛一方安寧的都指揮使王將軍,他英勇善戰,深受百姓愛戴。”
隨著朱麒的介紹,每位官員都上前一步,向鎮北候的小侯爺紀曉、宣旨欽差安誠行禮致意。
然而,盡管禮節周到,但彼此之間的氣氛卻略顯疏離,畢竟他們尚未真正歸屬於朱麒的麾下。
“各位大人不必如此多禮!諸位皆乃國之柱石,社稷之臣呐!此番我和安隨堂奉旨前來封賞功臣。”
“臨行之前,聖上還特意囑咐過,要讓我多多向諸位大人討教和學習呢!”
隻見那鎮北侯府小侯爺紀曉神色間滿是正氣道。
話音剛落,原本還顯得有些生疏的三司官員們臉上頓時露出了熱切的笑容來。
他們紛紛躬身施禮,表示願意為欽差大人效犬馬之勞,並承諾一定會全力配合此次巡查工作。
站在一旁的趙麟見到這般情形,心中不禁暗自感慨道。
看來這京城之中的勳貴子弟也並非全都是酒囊飯袋啊!
就像眼前這位鎮北侯小侯爺,確實稱得上是個人物!
僅憑寥寥數語便能讓這些眼高於頂的三司官員們服服帖帖,甚至還生出敬畏之心,這份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
想來定是其常年生長於鎮北侯府這樣的權貴之家,耳聞目染之下才習得了如此高明的處世之道吧!
此刻,趙麟終於恍然大悟——難怪那魏王朱麒會對自己這位大舅子如此看重並極力拉攏。
原來不僅是看中了鎮北侯一脈在軍方的強大影響力,更是因為這位小侯爺本身就是個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尤其是剛才目睹了紀曉與眾多官員之間那番遊刃有餘、談笑風生的交流之後。
趙麟對於他的能力和手段更是有了直觀深刻的認識。
魏王朱麒的眼中閃爍著明亮的光芒,嘴角的笑容仿佛要抑製不住地飛揚起來。
他興奮地說道:“兄長,讓我再給你介紹兩人。他們可是這次平定叛亂、剿滅逆賊的關鍵功臣呢!”
隻見他走上前去,緊緊拉住蒲存義,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
向一旁的鎮北侯府小侯爺紀曉介紹道:“這位便是我汴州府的父母官,蒲存義大人。”
“在此次圍剿濮王和錢家叛軍的戰役中,他智勇雙全,立下赫赫戰功,實在是我大周的棟梁之才!”
紀曉聽聞此言,立刻就明白這位蒲大人應該屬於自己人。
想到這,他邁步上前,滿臉熱情說道。
“蒲大人,您此番助力平定叛王之亂,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聖上對您讚賞有加,稱您為大周各府邸的楷模,實至名歸啊!”
蒲存義聞言,連忙迴禮道:“小侯爺過譽了。下官不過是聽從魏王殿下號令,盡忠職守而已。”
“此次能夠平定叛亂,全賴殿下英明領導,將士們奮勇殺敵,以及百姓們的鼎力支持。下官實在不敢居功自傲。”
盡管蒲存義言辭謙遜,但他的眼中卻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畢竟,能夠得到聖上的讚許和百姓的擁戴,對於一個官員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和動力。
朱麒見狀,微笑著拍了拍蒲存義的肩膀,說道:“哈哈,蒲大人不必謙虛,你的功勞,大家都有目共睹。”
在場的諸多官員們,哪一個不是久經官場、經驗豐富的老狐狸呢?
又有誰聽不懂魏王這一番話中的深意呢?
無非就是告訴大家:隻要跟了他,就會有數之不盡的功勳和賞賜等待著你們,還用擔心得不到封賞和升官晉職嗎?
果不其然,還真有幾位官員心動了。
通過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僅僅隻是仕途生涯的一個起點罷了。
若想在官場上更進一步,要麽擁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或強大的人脈關係;
要麽具備非凡的名望與卓越的才幹。
不然的話,絕大多數官員恐怕窮盡一生,都難以獲得提拔晉升的機會。
比如說那位即將服完丁憂返迴朝廷的翰林侍讀李正,論才華橫溢,他絕對是最拔尖的一批;
講辦事能力,他同樣出類拔萃。
更何況,他擔任的還是地位尊崇無比的翰林一職。
隻可惜這麽多年過去了,由於無人提攜關照,他始終無法再向前邁出關鍵的一步。
無獨有偶,知府大人蒲存義也是如此遭遇。
想當年,他好歹也是二甲進士出身啊!
然而這十餘年來,那些科舉成績、個人能力均遠遜於他的同科進士們,其中有好幾個已經進入了朝堂六部等重要官府任職。
甚至還有一人竟然高升至吏部侍郎這樣的顯要職位。
為何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背後有著顯赫的家世、廣泛的人脈和強硬的靠山。
蒲存義雖然從來不曾對此抱怨過半句,但他時而透出的失落與彷徨,卻是難以掩藏的。
然而,魏王朱麒勢力的逐步壯大卻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了蒲存義一線渺茫的希望之光。
毫無疑問,這無疑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賭博——用全部的身家性命以及整個家族的未來去博取一個未知的前程。
若是成功了,則可以平步青雲,踏入內閣成為權傾朝野的重臣,不僅自身功成名就還能造福子孫後代;
但倘若失敗了,等待他的將會是身陷囹圄甚至命喪黃泉,落得個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對於蒲存義來說,他的這次抉擇,決定了以後他和他家族的命運。
幸運的是,截至目前為止,他似乎押對了寶。
就在不久前,他跟隨魏王朱麒一同建立下赫赫戰功。
這不,前來宣讀聖旨冊封賞賜的欽差大臣已經抵達。
方才出城時,三司衙門裏眾多官員望向自己的眼神明顯比以往熱絡了許多。
更別提那些身份低微的小吏們,他們看著自己時眼中流露出的盡是謙卑與奉承之意。
中原三司的正官,雖還未做出抉擇投入到他的麾下,可他該拉攏還是要拉攏的。
“這是負責中原七府地方財政、民生大計的布政司張大人,他勤勉務實,為百姓謀福祉。”
“這是按察司的李大人,他鐵麵無私,公正嚴明,維護著地方的法紀綱常。”
“這是統領兵馬、保衛一方安寧的都指揮使王將軍,他英勇善戰,深受百姓愛戴。”
隨著朱麒的介紹,每位官員都上前一步,向鎮北候的小侯爺紀曉、宣旨欽差安誠行禮致意。
然而,盡管禮節周到,但彼此之間的氣氛卻略顯疏離,畢竟他們尚未真正歸屬於朱麒的麾下。
“各位大人不必如此多禮!諸位皆乃國之柱石,社稷之臣呐!此番我和安隨堂奉旨前來封賞功臣。”
“臨行之前,聖上還特意囑咐過,要讓我多多向諸位大人討教和學習呢!”
隻見那鎮北侯府小侯爺紀曉神色間滿是正氣道。
話音剛落,原本還顯得有些生疏的三司官員們臉上頓時露出了熱切的笑容來。
他們紛紛躬身施禮,表示願意為欽差大人效犬馬之勞,並承諾一定會全力配合此次巡查工作。
站在一旁的趙麟見到這般情形,心中不禁暗自感慨道。
看來這京城之中的勳貴子弟也並非全都是酒囊飯袋啊!
就像眼前這位鎮北侯小侯爺,確實稱得上是個人物!
僅憑寥寥數語便能讓這些眼高於頂的三司官員們服服帖帖,甚至還生出敬畏之心,這份本事可不是一般人能夠擁有的。
想來定是其常年生長於鎮北侯府這樣的權貴之家,耳聞目染之下才習得了如此高明的處世之道吧!
此刻,趙麟終於恍然大悟——難怪那魏王朱麒會對自己這位大舅子如此看重並極力拉攏。
原來不僅是看中了鎮北侯一脈在軍方的強大影響力,更是因為這位小侯爺本身就是個不可多得的青年才俊!
尤其是剛才目睹了紀曉與眾多官員之間那番遊刃有餘、談笑風生的交流之後。
趙麟對於他的能力和手段更是有了直觀深刻的認識。
魏王朱麒的眼中閃爍著明亮的光芒,嘴角的笑容仿佛要抑製不住地飛揚起來。
他興奮地說道:“兄長,讓我再給你介紹兩人。他們可是這次平定叛亂、剿滅逆賊的關鍵功臣呢!”
隻見他走上前去,緊緊拉住蒲存義,臉上洋溢著真誠的笑容。
向一旁的鎮北侯府小侯爺紀曉介紹道:“這位便是我汴州府的父母官,蒲存義大人。”
“在此次圍剿濮王和錢家叛軍的戰役中,他智勇雙全,立下赫赫戰功,實在是我大周的棟梁之才!”
紀曉聽聞此言,立刻就明白這位蒲大人應該屬於自己人。
想到這,他邁步上前,滿臉熱情說道。
“蒲大人,您此番助力平定叛王之亂,功在社稷,利在千秋!聖上對您讚賞有加,稱您為大周各府邸的楷模,實至名歸啊!”
蒲存義聞言,連忙迴禮道:“小侯爺過譽了。下官不過是聽從魏王殿下號令,盡忠職守而已。”
“此次能夠平定叛亂,全賴殿下英明領導,將士們奮勇殺敵,以及百姓們的鼎力支持。下官實在不敢居功自傲。”
盡管蒲存義言辭謙遜,但他的眼中卻閃爍著自豪的光芒。
畢竟,能夠得到聖上的讚許和百姓的擁戴,對於一個官員來說,是莫大的榮耀和動力。
朱麒見狀,微笑著拍了拍蒲存義的肩膀,說道:“哈哈,蒲大人不必謙虛,你的功勞,大家都有目共睹。”
在場的諸多官員們,哪一個不是久經官場、經驗豐富的老狐狸呢?
又有誰聽不懂魏王這一番話中的深意呢?
無非就是告訴大家:隻要跟了他,就會有數之不盡的功勳和賞賜等待著你們,還用擔心得不到封賞和升官晉職嗎?
果不其然,還真有幾位官員心動了。
通過科舉考試一舉成名,僅僅隻是仕途生涯的一個起點罷了。
若想在官場上更進一步,要麽擁有顯赫的家世背景或強大的人脈關係;
要麽具備非凡的名望與卓越的才幹。
不然的話,絕大多數官員恐怕窮盡一生,都難以獲得提拔晉升的機會。
比如說那位即將服完丁憂返迴朝廷的翰林侍讀李正,論才華橫溢,他絕對是最拔尖的一批;
講辦事能力,他同樣出類拔萃。
更何況,他擔任的還是地位尊崇無比的翰林一職。
隻可惜這麽多年過去了,由於無人提攜關照,他始終無法再向前邁出關鍵的一步。
無獨有偶,知府大人蒲存義也是如此遭遇。
想當年,他好歹也是二甲進士出身啊!
然而這十餘年來,那些科舉成績、個人能力均遠遜於他的同科進士們,其中有好幾個已經進入了朝堂六部等重要官府任職。
甚至還有一人竟然高升至吏部侍郎這樣的顯要職位。
為何會這樣呢?
因為他們背後有著顯赫的家世、廣泛的人脈和強硬的靠山。
蒲存義雖然從來不曾對此抱怨過半句,但他時而透出的失落與彷徨,卻是難以掩藏的。
然而,魏王朱麒勢力的逐步壯大卻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給了蒲存義一線渺茫的希望之光。
毫無疑問,這無疑是一場驚心動魄的賭博——用全部的身家性命以及整個家族的未來去博取一個未知的前程。
若是成功了,則可以平步青雲,踏入內閣成為權傾朝野的重臣,不僅自身功成名就還能造福子孫後代;
但倘若失敗了,等待他的將會是身陷囹圄甚至命喪黃泉,落得個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對於蒲存義來說,他的這次抉擇,決定了以後他和他家族的命運。
幸運的是,截至目前為止,他似乎押對了寶。
就在不久前,他跟隨魏王朱麒一同建立下赫赫戰功。
這不,前來宣讀聖旨冊封賞賜的欽差大臣已經抵達。
方才出城時,三司衙門裏眾多官員望向自己的眼神明顯比以往熱絡了許多。
更別提那些身份低微的小吏們,他們看著自己時眼中流露出的盡是謙卑與奉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