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頜,,字儁乂,河間郡鄚縣人。


    乃是漢末三國時期的魏國名將。


    曆史上張頜早年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後來歸屬袁紹,擊破公孫瓚有功,遷寧國中郎將。


    張頜也曾參加官渡之戰,攻曹洪不下,隨後投降了曹操,被曹操授予偏將軍。


    張頜曾跟隨曹操攻河北,也曾跟隨張遼定淮南,跟隨過夏侯淵平涼州,跟隨了曹操奪漢中,屢建戰功。


    建安二十年,張頜進軍巴西,遷徙民眾到漢中,但是後來被蜀漢大將張飛擊敗。


    建安二十三年,張頜跟隨夏侯淵進入漢中定軍山迎戰劉備。


    可惜不幸的是夏侯淵被黃忠陣斬,張頜代理主帥,率部安全撤退,然後屯兵陳倉。


    曹丕稱帝後,遷左將軍,受封鄚縣侯,跟隨曹真擊平安定羌胡,又隨夏侯尚圍攻江陵。


    太和二年,以特進、右將軍的身份隨曹真抵禦諸葛亮北伐。


    在街亭之戰中大破馬謖,迫使諸葛亮退迴漢中,遷征西車騎將軍。


    太和五年,司馬懿不聽張合勸告,張合迫不得已領兵追擊蜀軍,追至木門,中箭身亡,諡曰壯侯。


    張合用兵巧變,善列營陣,善估形勢,善用地形。


    就連蜀漢的諸葛亮都有些忌憚張合。


    而此時的張頜還尚未成長起來,但是其帶兵布陣已經展現名將姿態。


    軍陣嚴明。


    趙雲在城牆上看著城下的張頜大軍,不禁眉頭緊皺,輕聲道,


    “這張頜果然善於治兵布陣,誠如主公所言,不可小覷天下英雄也。”


    趙雲又看向另外一邊的營地,營地上一個鞠字大旗輕輕隨風飄揚。


    這支敵軍,人數不多,但是披掛整齊,似乎戰力更甚於張頜的軍隊。


    趙雲腦海中不禁迴想起劉雋的話,


    “子龍此行,當小心鞠義張頜二人,張頜善於治兵布陣,巧用軍陣。”


    “而那鞠義,乃是涼州人,精通羌人戰法,善於練精兵,其麾下先登死士戰力彪悍,不可小覷。”


    趙雲看著那數千人的先登死士,轉身迴到城內,


    “縱然強兵悍將百萬在此,我趙子龍也不懼!”


    麴義(又作曲義、鞠義),涼州西平郡人,生卒年不詳,是東漢末年軍閥袁紹部下的將領,能征善戰,屢建戰功。


    早年在涼州,精通羌人戰法,率領著袁紹的精銳部隊。


    在袁紹和公孫瓚的界橋之戰,鞠義以八百兵大破公孫瓚兩萬步兵和一萬騎兵。


    漢哀帝年間,麴氏避難西平郡,成為當地的大姓。


    麴義因為經常在生活在涼州,精通掌握羌人的戰法,他所部私兵都是精銳。


    後來鞠義輾轉來到冀州,成為冀州牧韓馥的部將。


    曆史上,


    在初平二年,麴義背叛韓馥,韓馥親自率兵征討,反被麴義擊敗。


    袁紹素來有入主冀州之心,於是與麴義結盟,共同逼迫韓馥出任讓冀州,從而讓袁紹反客為主,成功成為冀州牧。


    麴義從此在袁紹帳下效力。


    而現在,鞠義並沒有來得及反叛韓馥,韓馥就把冀州讓給了袁紹,因此鞠義就成為了袁紹手下大將。


    曆史上南匈奴單於於夫羅劫持河內太守張楊反叛袁紹,駐紮在黎陽,袁紹命麴義追擊到鄴城南,擊敗南匈奴的部隊。


    本來,曆史上的幽州是公孫瓚所得,公孫瓚英勇善戰,被異族所忌憚。


    後來公孫瓚和袁紹發生衝突,二人互有吞並對方的心思。


    後來公孫瓚先對冀州發動了攻勢。


    公孫瓚攻勢淩厲,威震河北。


    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


    袁紹大驚,為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公孫範為渤海太守,但公孫範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


    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田楷為青州州牧,單經為兗州州牧,並配置了郡守縣令。


    袁紹震怒,於是親自領兵迎戰公孫瓚,兩軍在界橋南二十裏處交鋒。


    公孫瓚以兩萬步兵,排列成方陣,左、右兩翼各自配備騎兵五千多人。


    袁紹令麹義率八百精兵為先鋒,以強弩千張掩護麹義兵,他親自統領步兵數萬在後。


    公孫瓚見袁紹兵少,下令騎兵發起衝鋒,踐踏敵陣。


    麹義的士兵鎮靜地俯伏在盾牌下,待敵騎衝到隻距離幾十步的地方,一齊跳躍而起,砍殺過去。


    與此同時,千張強弩齊發,向白馬義從射去,公孫瓚的軍隊遭到意想不到的打擊,全軍陷入一片混亂,騎兵、步兵都爭相逃命。


    麴義的軍隊則越戰越勇,臨陣斬殺了公孫瓚所署冀州刺史嚴綱,斬殺千餘人,又乘勝追到界橋。


    公孫瓚企圖守住界橋,但再次被鞠義打敗了,麹義一直追擊到公孫瓚的駐營地。


    袁紹命令部隊追擊敵人,自己緩緩而進,隨身隻帶著強弩數十張,持戟衛士百多人。


    在距離界橋十餘裏處,聽說前方已經獲勝,就下馬卸鞍,稍事休息。


    這時公孫瓚部逃散的騎兵二千多突然出現,重重圍住了袁紹,箭如雨下。


    別駕田豐拉著袁紹,要他退進一堵矮牆裏,袁紹猛地將頭盔摜在地上,說:“大丈夫寧可衝上前戰死,躲在牆後,難道就能活命嗎!”


    他親自指揮強弩手應戰,殺傷了公孫瓚的不少騎兵,公孫瓚的士卒卻沒有認出袁紹,反而漸漸後退。


    稍頃,麹義領兵來迎袁紹,公孫瓚的騎兵才撤走。


    原本,鞠義也是河北一員猛將,其戰功卓越,麾下勇猛善戰屢立戰功。


    但是後來麴義因自恃有功而驕傲放縱、心懷不軌,被袁紹所惡。


    袁紹尋找機會召見他,將其斬殺,兼並他的部眾,有餘部逃亡的,也被袁紹分兵撲滅。


    可憐一員猛將就此落幕。


    趙雲下城牆之後,命人準備防守城池。


    而城外的張頜和鞠義正在商議,準備攻打真定。


    鞠義看著真定縣城,傲然說道,


    “龍膽將軍也不過是虛名罷了,看我等此戰攻破此城,斬殺趙雲,好叫世人知道我鞠義之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漢末真龍之睥睨天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家暴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家暴楠並收藏漢末真龍之睥睨天下最新章節